浅析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中的美国霸权战略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中的美国霸
权战略因素
张千慧
摘要:本文在简要的论述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原因中的美国霸权战略因素。
另外,美国依托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无形之中影响了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与走向,成为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探讨美国霸权战略政策对于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困境;美国霸权;影响
一、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
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土崩瓦解,美国成为自冷战结束以后唯一的“超级大国”。
为了使其一超独霸的地位在21世纪能够继续保持下去,紧紧抓住冷战后所开始形成的有利局势,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不断加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关系,积极介入朝核问题,并且拉拢蒙古弱化俄罗斯遏制中国。
首先,朝鲜半岛重兵对峙,半岛局势没有得到根本缓和,构成了东北亚地区安全的重大隐患。
可以说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形势最为严重的地区。
韩朝两个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相异,两国关系处于十分严重的对峙之中。
在22万平方公里的三八线两侧南北双方就陈兵了近百万的正规军,双方军队昼夜相向,严阵以待。
庞大的军事集结是双方互相不信任的结果,反过来又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敌意。
从而使得朝鲜半岛成为当今世界上军事力量部署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其次,台湾问题跟朝鲜半岛问题一样,是美苏两国争霸在东北亚地区的冷战遗产。
所谓台湾问题,就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其实质就是台湾的统独问题和美国的干涉问题,是“台独”与反“台独”、分裂与反分裂的问题,而焦点就是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的问题。
对中国而言,台湾是通往太平洋地区各个国家的重要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被美国称之为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舰”,日本也称其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而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两岸力量对比失衡的状态下,美国却采取对台军售规模逐次提升、质量不断提高的对策,调整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部署,支持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
的政策。
可以说“台独”问题诱发台海局势紧张,而台海安全困境就会对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极大的威胁。
二、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原因
冷战结束后,面对往日对手苏联的消失,美国不但没有在东北亚地区采取军事力量收缩的措施,反而不断增强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渗透,其对外政策也越来越具有进攻性和冒险性。
首先,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具有很重要的政治利益。
冷战后,美[来自]国视东北亚地区为推行民主政治的新战场,期待在东北亚地区能够获取民主政治的新收益。
然而,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推行民主政治的进程受到阻碍。
美中、美朝之间的两种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斗争依然沿着历史的惯性激烈进行。
甚至美国视朝鲜为“邪恶轴心”国家,意图颠覆朝鲜政权。
因此,美国为了能够始终在东北亚地区追求单极主导的战略目标与不断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积极的介入东北亚地区国际政治事务。
其次,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具有很重要的霸权利益。
集中表现为对东北亚优势地位的维护与巩固并且防范中、俄、朝三国对美国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挑战。
其中中国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日益强大,被美国视为其超级大国霸权利益的最大潜在威胁者。
美国担心中国国力的提高,会直接威胁到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甚至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
为此美国竭力遏制中国,把中国当做主要的防范对象。
当然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霸权利益不仅仅是遏制中国,同时也要防范俄罗斯。
美国担心俄罗斯的复兴会走向苏联与美国争霸世界的旧辙,直接威胁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地位。
而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地带,是东北亚地缘政治的战略要地。
对美国而言,朝鲜半岛是西遏中国、北方俄罗斯的战略前沿。
美国在朝鲜半岛长期驻扎军事力量,制造半岛长期分裂,从此就引发了美朝遏制与反遏制的抗争,甚至使半岛局势几度恶化,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重大隐患。
三、美国霸权战略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东北亚地区是大国利益冲突最激烈的地区,大国高度密集的态势依然严峻且未改变。
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基于亚太战略的重新调整,美国始终在东北亚地区推行其霸权战略,保持其战略优势。
这一战略的实施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美国的东北亚霸权战略的实施加剧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
为了确保其在东北亚地区的霸权战略地位[来自],美国不断的强化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体系。
而双边的军事同盟又会反过来加剧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
不仅如此,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也是影响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
“虽然美国对外宣称其TMD计划的目的是要对付朝鲜的导弹威胁,但实际上,它并没有缓解所谓的‘导弹危机’,相反,从长远来看,对东北亚的安全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TMD计划破坏了东北亚地区战略稳定的根基,美国希望逐个将日本,韩国,台湾纳入计划,试图遏制中俄朝等与美国唱反调的国家,凭借TMD计划,期望筑起一道北起日本,南至澳大利亚,能够包围中国和朝鲜的西太平洋防线,以达到遏制中国对付俄罗斯的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TMD 计划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为明显的后果之一就是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其次,美国东北亚霸权战略的实施导致了东北亚地区的隐性弱势均势格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东北亚地区进行霸权战略的推行,导致了该地区战略地缘政治力量的对比失衡,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冷战后的东北亚地区存在权力分配不平衡、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多样性特点,各种历史积怨和现实矛盾盘根错节,各种利害关系环环相扣。
彼此间信任感较低,这一切使得建构在此基础之上的均势局面更为脆弱。
”美国在东北亚确立霸权战略后,基于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优势和需求,使得该区域形成了一种权力分散的结构状态。
以美国为中心、美日联盟为主轴形成了由多个双边条约构成的权力分布的扇状结构,而中、俄、韩等国以不同形式形成了若干单边力量。
围绕朝鲜半岛问题东北亚地区逐渐形成了美、日、韩海洋国家与中、俄、朝大陆国家潜在对立的隐性弱势均势格局。
“随着美国在东北亚的‘拉日本,御中国,抗俄国’战略受到挤压,美日俄中力量对比的将严重失衡。
”加大了东北亚地区构建均势战略格局的难度。
总而言之,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现状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和国际等层面的原因,东北亚国家想要摆脱构建安全秩序的困境必然要经历较长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蒋宇侃.美国的TMD 战略与东北亚安全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11).
[2]韩敏.冷战后美国东北亚霸权均势战略探析[D].吉林大学,2007.
[3]邵秀英,王国栋.大国力量均势与东北亚格局[J].世界地理研究,2002.
[4]刘清才,高科.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院战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5]崔立如.东北亚地区安全政策及安全合作构想[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6]黄凤志.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5(03).
[7]黄凤志.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多维透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8]李庆四.美国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动因及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9(01).
[9]马东庆.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原因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07).
[10]王秋彬.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及其成因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07).
[11]韩敏.冷战后美国东北亚霸权均势战略探析[D].吉林大学,2007.
[12]林志淼.冷战后美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及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