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钢铁长城》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钢铁长城》课堂实录
本次历史课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第15课《钢铁长城》,内
容涉及到了中国的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我国重要的钢铁产地。
下面是本次课堂实录:
一、引入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钢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建筑物、交通工具、机器设备等,钢铁产量的多寡也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和国力。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钢铁工业的发展却曾一度滞后,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
二、内容讲解
1. 钢铁工业发展的初期受到的阻碍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初期,由于受到了诸多的阻碍,钢铁产量稀少。
这些阻碍包括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资料的匮乏以及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
2. 租界中的钢铁生产
随着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一些国家在中国建立了租界,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工业企业。
中国的钢铁生产也开始借鉴外国的技术和设备,租界中的钢铁生产将新式的钢铁冶炼技术带入中国。
3. 五大钢铁产地的分布和发展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五大钢铁产地的分布情况和发展历程。
其中首先介绍的是本溪,这里素有“东北钢都”之称,产量之大曾一度超过了德国。
其次是包头,由于稀缺的铁矿石资源,包头中山铁矿的开采成为了当时中国钢铁工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还有鞍钢,它位于大连附近,这里的钢铁生产曾一度引领了中国的钢铁产业。
此外,湖南和江苏也都是中国钢铁产业的重要产地。
4. 钢铁长城的建设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钢铁长城的建设,这是一个体系化的钢铁产业规划和建设工程,旨在增强中国的钢铁工业实力。
钢铁长城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规划工程于1958年启动,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此后两个阶段则分别进行了扩建和优化。
钢铁长城的建设的确极大地发挥了中国的工业能力和国力,它也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的重要一页。
三、知识讲解
老师在讲解之余,也为我们讲解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五年计划:指我国在1953-1957年间制定的一个经济发展计划,旨在获得更为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
计划中明确了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和目标,涉及到了工业、农业、教育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
2. 钢材:指经过特殊的熔炼和行业加工的一种含有大量碳的铁
制品,具有硬度和抗腐蚀的特性。
3. 钢铁工业规划和建设:是中国钢铁工业在一定时期发展过程中所制定的目标和规划,涉及到了钢铁厂的建设、资源开发和环保等方面。
四、小结
通过本次历史课的学习,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钢铁产地的分布情况。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钢铁长城的建设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项重要企业,为中国的钢铁产业事业极大地发挥了推动作用。
五、课后练习
1. 钢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 五年计划的制定目的是什么?
3. 钢铁长城的建设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中的哪一个重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