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律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律教学反思
运算律教学反思1
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把握较好,根本能够敏捷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安排律则更为糟糕。

归结有以下几个缘由: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熟悉,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

(除了少局部思维灵敏的学生之外)。

其次,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根底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 42 X 25 ,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许多是把 25 分为 20 和 5 ,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安排律,但较之把 42 分成 40 和 2 相比,有很大的出入。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 25X4 得 100 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

这里简洁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 125 和 8 得 1000 一样。

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方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育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当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

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洁,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非常的感兴趣。

运算律教学反思2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且孩子们刚学完四则运算,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熟悉。

本节课我是以孩子们最熟识的体育大课堂中的体育活动为情境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

然后让学生依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看比拟,发觉规律。

1.供应自主探究的时机
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识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展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气氛。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展观看比拟,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

在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国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理加法运算率产生的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

2.关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熟悉,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教学中留意激活学生原有的学问阅历,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学问的最正确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学问进展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留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
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熟悉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缺乏之处:
1.在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当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看、比拟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2.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纳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当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列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觉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便的乱编。

然后进一步分析、比拟,发觉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动身现的规律。

运算律教学反思3
教学片断
(依据问题情境得出28+17=17+28后)
师:认真观看左右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觉?
生:我发觉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

生:我发觉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和是不变的。

师:是不是全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
生:是。

生:不是。

师:接下来,请大家举例验证。

教师给大家提几条建议:(1)自己举例、计算。

(2)小组沟通:是否存在例外的状况?(3)推举一名代表上
台展现验证明例。

(学生举例沟通)
生:23+17=4017+23=4017+23=23+40、45+50=50+40、300+540=540+300 师:加法算式中加数的位置换了,和有不相等的例外状况吗?
生:没有。

师: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觉什么规律?
生: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和是不变的。

生:我也发觉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示出这一发觉吗?
生:甲+乙=乙+甲
生:△+○=○+△
生:□+○=○+□
生:a+b=b+a
师:你们想的方法真多。

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策略,用a、b表示两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写成a+b=b+a。

师:你能帮这个规律取个名吗?
师:在加法交换律中,变化的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的是(它们的和)。

原来变与不变还可以这样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教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盼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剧烈。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留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经受规律的不完全归纳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探究与制造的欢乐,从而在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需求下发觉并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运算律。

在教学时,我留意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猜想中产生举例验证的心理需求。

在学生依据问题情境得出28+17=17+28之后,学生通过观看发觉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我适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全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学生的猜测不一,有了举例验证的内在需求。

二是留意让学生在沟通共享中充实学习材料,增加结论的牢靠性。

课上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独立举例是很有限的,我通过让学生小组沟通、全班沟通,到达资源共享,丰富了学习材料和数学事实,学问的归纳顺理成章。

三是鼓舞学生用喜爱的方法表示规律。

学生思维的浪花又一次激起,有图形表示的,有文字表示的,也有字母表示的。

既是对加法交换律的概括与提升,又能进展符号感。

四是留意不断为后继学习作预备。

除了前面提到的举例验证和用不同方式表示运算律,还有当学生总结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后,让学生再次观看加法交换律中的变与不变,既深化了对加法交换律的熟悉,又为学生后继
学习规律作了充分预备,提高学生探究规律的力量。

运算律教学反思4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熟悉的根底上学习的。

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头就接触过加法的验算和口算等方面的学问,对此有较多的感性熟悉,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根底。

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解决熟识的德育教育的情景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

然后让学生依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看比拟,发觉规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阅历,经受运算律的发觉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沟通中对运算律地熟悉由感性逐步进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学问。

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受有效地探究过程”。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动眼、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观看比拟——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

学生把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翻开学问宝库地金钥匙。

在教学加法,乘法交换律时,主要是渗透“观看比拟——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学习方法,这其中要留意方法的科学性,由于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个例子就轻率的得出规律,这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本着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只有通过一些的举例,和练习来验证,得出规律,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方法。

到了加法结合律就要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去探究规律了。

由于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中安排了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在观看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根底上仿照写等式,在仿照中逐步明晰特征。

其次层次在观看比拟中概括特征,通过“由此你想到了些什么”引发学生由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联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

从而得到猜测:是不是全部的三个数相加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大量的举例,验证猜测,得出规律。

本课围绕“观看比拟——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方法绽开,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把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所以到课尾消失了学生由加法运算律引深到加法的结合律学问,显示学生把握数学方法后产生剧烈的学习愿望和热忱。

这正是教师努力培育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从循序渐进观看比拟,因势利导举例验证,到自然而然结论推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充分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自我和熟悉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胜利情感。

不能说是这节课的完善之处。

运算律教学反思5
本单元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安排律,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局部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在已经理解并把握了整数四则
运算的意义,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根底上,对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进展概括和总结。

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不仅对整数运算适用,对小数,分数的运算,乃至对中学阶段的有理数、实数的运算也同样适用,是小学数学学问体系中最重要、最根底的学问之一。

学习这局部内容,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能有效进展学生敏捷选择简便计算的策略,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和探究有关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奠定坚实的根底。

鉴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别性,教学时我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培育学生自主简便计算的意识。

一、充分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理解并把握运算律。

回忆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已经有了比拟丰富的感性熟悉。

如,学习加法和乘法时,用交换加数或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或乘法;口算12×3时,先算10×3=30,2×3=6,再算30+6=36。

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把已经积存起来的感性阅历上升为理性的熟悉,并应用这些规律进展一些简便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你,通过详细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经受运用已有学问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对不同解法的比拟中发觉并提出问题,再通过举例、比拟和分析,完成对运算规律的有意义建构。

这样,通过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把自身阅历系
统中的感性熟悉抽象成形式化的数学结论。

二、引导学生经受探究和发觉运算律的过程,培育合情推理力量和符号意识。

教学时我细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线索,在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情境中发觉和提出问题后,并没有立即提醒有关结论,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再举出类似的算式,通过计算、比拟和分析,发觉它们的共同点,并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描述规律。

在此根底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把发觉的规律表现出来,
使得规律的表达更精确、简明、形象。

这样安排教学,有利于初步感悟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展合情推理力量,又有利于学生获得初步的符号意识,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和简练,也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做一些预备和铺垫。

三、引导学生经受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的过程,培育学生的运算力量。

学习和探究运算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运算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解决计算问题的策略,使计算方法更简便、更敏捷,进展学生的运算力量。

例如,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之后,我依据教材供应线索特地设置不同计算方法的简便计算,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计算阅历解决问题。

我主要设计这两类题型:127+203 354+103 417+305 468+103 639-128-72 523-(23+46) 156-56-44有其简单出错的题目,主要从算式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简便计算的合理性。

四、引导学生经受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众所周知适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的学问的熟悉和理解,还可以帮忙他们体验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感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增加应用意识。

教学时细心选择练习,主要是相遇问题以及相关构造的习题,如:
这类问题引导学生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不同解题方法中感受乘法安排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积存分析数量关系的阅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应用意识。

五、关注学生运用新学问解决旧知力量,培育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单元的“探究与实践”第12题具有肯定的综合性,解决问题时需要应用
加法和乘法运算律、平均数等有关学问。

教学时我更多地关注计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怎样计算会更简便,而且又正确。

解题过程如下:纵观解题过程,看似步骤较多写起来较麻烦,但是整个过程全部口算完成,不会消失半点过失。

我信任假如教学中能有较多类似的关注,学生的计算力量会有质的飞跃。

而且这样的问题再也不需要写出太多的步骤。

六、积存素材,拓展书本学问,提高计算技能
在练习中不断训练学生的数感,关注特别数字形成计算技能。

如:125、8、25、4、15、2、35??
再如:适当补充乘法安排律的拓展练习 58×58+41×58+58 174×63+74×63 59×101-59学问源于积存,在学习中要不断提示学生做个有心人,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才能正真学到数学的微妙和真谛。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点滴进步,鼓舞他们,真正地为学生进展着想,不断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算律教学反思6
本节课一方面稳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运算律的价值。

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在提醒运算律的意义时,也曾提到过,但只是点到为止。

在本节课中是作为重点来讲的。

所以在教学时,要着重表达出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的探究过程。

一、加强了比照的力度(运用运算律和不运用运算律在计算上的比照)。

例如在教学例题:29+46+54时,首先让学生尝试自行解决,大部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知道应当从左往右计算,先算29+46=75,75+54=129。

少局部学生通过观看发觉46+54能凑成100,可以先加起来:29+46+54=29+(46+54)。

将两种做法让学生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展观看比拟。

追问:其次种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可以先计算46+54呢?(生:可以凑成100,整百数再加一个数就简便了。

)这样比照的结果是
显而易见的,使学生清晰地熟悉到进展简便计算是运用运算律的结果,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运算律的价值所在。

二、小组活动,奇妙安排,得出规律。

新课改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强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我提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是符合学生的内心需要的,他们需要动笔计算证明自己的想法,需要同伴合作准时解决问题,需要通过事实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合作不是盲目的,由于合作前的充分酝酿,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小组学习中。

而且在合作前,我给学生提出要分工合作,使学生的活动能够有序进展。

合作是胜利的,先是紧急的举例验证,然后是有效的总结沟通。

规律的得出顺理成章,同学们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体尝到了胜利的欢乐。

我也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

运算律教学反思7
本单元的内容有: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安排律。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把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展验算。

根本能够敏捷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安排律则更为糟糕。

细想有以下几个缘
由: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熟悉,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

(除了少局部思维灵敏的学生之外)其次,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根底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许多学生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安排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

这里简洁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

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方法只能是多练,不断的培育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体会应当如何运用运算定律。

运算律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对加法运算律的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一方面稳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运算律的价值。

首先以计算47+58+42为教学例题,争论:你会怎么做?生:先给58+42加上小括号。

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

师:怎么计算89+14+56。

最终出示:78+(47+22),学生独立做在本子上。

沟通时,强调这里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练习时候,我以怎么计算204+417为例,学生独立完成。

沟通时消失两种状况:一个是把204拆成200+4,一个是把417拆成400+17。

师:哪个数更接近整百呢?把哪个数拆开更有利于我们接下来的计算?学生们统一了熟悉,在后来的练习中,还是有好多孩子不能选择更接近整百的数去拆。

对于例如:345+201这样的计算,在怎样运用简便计算时把握的不是很好。

这反映了学生对于运算律的运用还不够敏捷,尤其是对运算律的逆向运用,我觉得可以进展一个专项的训练。

运算律教学反思9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且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假发的结合律何交换律。

所以本节课我以2个问题复习导入。

第一个问题:有理数加法法则什么?其次个以四道题导入15+28+5=?13+14+6+7=50+18+10=?12+7+8+3=,回忆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

在新授内容出示两组比照题,通过让学生观看、比拟、猜测、验证。

让学生依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看比拟,发觉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课已经上完了,现通过反思,找出缺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供应自主探究的时机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识的学问点切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展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气氛。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展观看比拟,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

在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国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理加法运算率产生的形
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

2、关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加法的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熟悉,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教学中留意激活学生原有的学问阅历,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学问的最正确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学问进展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留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熟悉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缺乏之处:
1、在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当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看、比拟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2、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纳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当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列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觉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便的乱编。

然后进一步分析、比拟,发觉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动身现的规律。

运算律教学反思10
学生从上学就开头接触乘法运算律,对乘法运算律积存了较多的感性熟悉,这是学习乘法安排律的根底。

教材安排运算教学时,采纳了不完全
的归纳推理。

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识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决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然后让学生依据对运算律的出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拟,发觉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动身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阅历,经受运算律的发觉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沟通中对运算律的熟悉由感性逐步进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学问。

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位指导,力求表达“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基于这种思想,设计课堂教学时,留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供应自主探究的时机。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上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究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供应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受乘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念。

2、关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

在学习乘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熟悉,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教学中始终处于探究学问的最正确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学问进展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留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