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六):音乐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六):音乐诗
【知识储备】
一、正面描写——音乐本身的描写。
1、摹拟音响法,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2、以声写声法,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法。
例如:
唯羡风流田太守,小金铃子耳边鸣。
(张祜《王家五弦》)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3、以形写声法,即通感。
音乐诗中音乐的旋律读者不能亲身感受,所以写作者总是化听觉为视觉,即使用通感这一修辞手法;
二、侧面描写——乐器的不凡,聆听者的感受。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正面描写)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侧面描写)
三、主题:音乐诗多为赞扬演奏者技艺高超,但有时会根据具体场景,抒发特定经历特定情感。
【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l),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 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 , 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4分)
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侧面。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鉴赏答案及赏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鉴赏答案及赏析。
”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
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
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
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
“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二三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挥手”是弹琴的动作。
嵇康《琴赋》说:“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
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
“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下面一句“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
“霜钟”关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
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
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
“余响入霜钟”也是如此。
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
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
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
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音如凤鸣,故“凤吹”之称。
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谷。
“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
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
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
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参考答案: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注释】
①笙: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②凤吹声:吹笙的声音。
③重门:重重的大门。
④千树花:千桃树上的花。
【译文】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不知墙外究竟是哪一家。
重重大门紧锁无处寻觅,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夜筝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第一句,诗人运用了 ______的修辞方法,描写了__ 女子弹筝的美好形象。
借代,紫袖。
(2)后两句提供了让读者想象的余地,请加以说明。
后两句提供了想象的余地,说明:由乐曲中无声的片刻想象乐曲的优美和人物的心情。
(3)诗歌的后两句化用了《琵琶行》的诗句:。
化用《琵琶行》:冰泉冷涩弦凝结,凝结不通声暂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