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及机制是定义在RFC
rfc 1034和rfc 1035等域规则
rfc 1034和rfc 1035等域规则RFC 1034和RFC 1035等域名规范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是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它负责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实现互联网上的域名解析功能。
而RFC 1034和RFC 1035是两篇重要的网际网络标准文档,规定了DNS系统中域名的命名规则和解析过程。
本文将对RFC 1034和RFC 1035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1. RFC 1034:域名概念与组织RFC 1034,全名为《Domain Names - Concepts and Facilities》(域名 - 概念和功能)是于1987年11月发布的一篇RFC文档。
它从概念和组织的角度,详细说明了域名系统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思路。
RFC 1034首先定义了域名的含义,将域名看作是一个有向标识符,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各个实体,如主机、路由器等。
它还规定了域名由一系列的标签(labels)组成,标签之间用点号进行分隔。
RFC 1034进一步讨论了域名的层次结构,将域名系统组织成一个树形结构,每个节点都对应一个域名,树根即为根域名(root domain),下面的每个子域名都通过标签与父域名相连。
这种层次结构使得域名可以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解析。
此外,RFC 1034还介绍了域名系统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域名服务器(Name Server)、区域(Zone)和资源记录(Resource Record)。
域名服务器负责提供域名解析服务,区域与特定的域名相关联,而资源记录则存储了与域名相关的各种信息,如IP地址记录、邮件服务器记录等。
2. RFC 1035:域名解析与消息格式RFC 1035,全名为《Domain Names - Implementation and Specification》(域名 - 实现和规范)是于1987年11月发布的一篇RFC文档。
它对域名的解析过程和消息格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为实现DNS系统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规范。
关于SIP标准
二、关于SIP标准SIP是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的缩写,国内文献多译为会话启动协议或会话初始协议。
SIP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6年在互联网的应用中并由IETF的多方多媒体会话控制(MMUSIC)首先提出。
经过多年研究、探讨和协议雏形的开发试验,1999年3月,MMUSIC工作组正式提出了RFC2543有关SIP基本原则和机理的建议,供各互联网业界的厂商和研究机构讨论。
MMUSIC工作组是IETF一个有相当历史和声誉的研究小组,这个工作组还同时提出过RFC2327会话描述协议SDP和SIP的MIME类型格式。
1999年9月,介于大量的兴趣和工作,IETF将SIP的研发工作从MMUSIC中分离并独立出来,成立了SIP工作组,并于2000年7月发表了SIP的草案。
随后,由成立了SIPPING 工作组和SIMPLE工作组来特别关注SIP的扩展和多媒体系统应用和SIP的即时消息和在线业务。
2002年6月,ITEF的SIP工作组又发表了更新版的SIP基本骨架和机理标准RFC3261建议,以取代RFC2543。
SIP的概念一经提出并立刻在互联网和电信业内受到了广泛重视和追捧。
IETF在1999年RFC2543中提出的是在一个基于IP网络中,特别是在Internet这样一种结构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实时多媒体通信应用的一种信令协议。
而所谓的会话(Session)就是指在应用层面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SIP是会话的操作协议。
SIP标准规定了建立、修改和终结多媒体会话的基本机制。
这些多媒体会话包括多媒体会议、远程教育、IP电话和其它相类似的应用。
在基于SIP协议的应用中,每一个会话可以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内容,可以是普通的文本数据,也可以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音频、视频数据,还可以是诸如游戏等应用的数据,因此,SIP的应用具有巨大的灵活性和潜力空间。
SIP标准定义了多媒体通信及会议的信令机制,并借用到了以下IETF协议:消息的格式HTTP 1.1,媒体描述 (SDP),SIP消息的编码基于ASCII 文本格式以便于应用及纠错,应用编码(MIME),SIP的媒体流及其控制协议分别是RTP 和 RTCP。
rfc 1034和rfc 1035等域规则
rfc 1034和rfc 1035等域规则RFC 1034和RFC 1035是关于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的两个重要标准。
本文将分别介绍RFC 1034和RFC 1035,并深入讨论它们对DNS的影响和作用。
RFC(Request for Comments)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制定的技术和协议标准。
RFC 1034和RFC 1035分别于1987年和1988年发布,在DNS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RFC 1034的内容和意义。
RFC 1034《关于域名的规范化和编写》是DNS的基础规则,定义了域名的结构和命名约定。
它提供了一种分层命名体系,允许全球范围内的域名唯一识别,并定义了如何解析域名以获取IP地址的过程。
RFC 1034还规定了DNS 服务器的层次结构和交互规则,确保了域名解析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从功能上来看,RFC 1034定义了以下重要组件和概念:1.域名结构:RFC 1034规定了域名由多个标签组成,标签之间通过句点分隔。
该标准还描述了各个标签的命名规则,包括长度限制、允许的字符范围等。
2.域名解析:RFC 1034定义了域名解析的过程,包括递归解析和迭代解析。
它确定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如何在多个DNS服务器之间转发查询请求。
3.主机和域:RFC 1034将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系统划分为主机和域的概念。
主机是运行DNS客户端的实体,域是一组相关主机的集合。
通过域的层次结构,可以使域名具有可读性和易用性。
4. DNS服务器的层次结构:RFC 1034描述了域名服务器的分布和组织方式。
它引入了顶级域名服务器(Top-Level Domain Servers)和权威域名服务器(Authoritative Domain Servers)的概念,确保了域名解析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信息安全管理员中级工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信息安全管理员中级工复习题含参考答案1、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件的属性是隐藏时,默认权限下查看该文件所在文件夹会发现()。
A、该文件无法被看到B、该文件丢失C、该文件不存在D、该文件可以被看到答案:A2、为数据的总体分布建模;把多维空间划分成组等问题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A、探索性数据分析B、建模描述C、预测建模D、寻找模式和规则答案:B3、某超市研究销售纪录数据后发现,买啤酒的人很大概率也会购买尿布,这种属于数据挖掘的哪类问题?()A、关联规则发现B、聚类C、分类D、自然语言处理答案:A4、()负责源数据质量,依据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及细则,确保录入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一致性,同时承担因数据迟报、漏报、误报、拒报等导致的统计责任。
A、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B、信息部门C、数据主题管理部门D、各级数据录入部门答案:D5、配置管理所有配置项信息须准确反应当前IT基础架构状态信息,所有生产环境配置项的更改均须通过变更管理流程进行控制,只允许配置管理员对配置项信息进行()。
A、修改B、添加C、删除D、查询答案:A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改变桌面上图标的标题B、可以移动桌面上的图标C、可以将桌面上的图标设置成自动排列状态D、可以改变桌面上图标的标题答案:A7、关键应用业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A、计量自动化系统B、生产管理信息系统C、调度值班系统D、桌面管理系统答案:B8、信息运维部门应按照“()”原则对运维工具、备品备件、仪器仪表等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出入库登记制度,定期检查清理,做到账物相符。
A、集中管理、集中存放B、集中管理、分级存放C、分级管理、分级存放D、分级管理、集中存放答案:B9、计算站场地宜采用()蓄电池。
A、封闭式B、hb半封闭式C、开启式D、普通任意的答案:A10、在以下文件系统类型中,能使用文件访问许可权的是()。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浏览器、编辑器或其它用户工具。 9.服务器(Server):一接受连接并对请求返回信息的应用程序 10.源服务器(Origin server):是一个给定资源可在其上驻留或
17
1. HTTP协议简介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超文本传输协议 的缩写,它用于传送WWW方式的数据。
HTTP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 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
它于1990年提出,经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得到不断地完善 和扩展。
3
1、什么是万维网(WWW)?
WWW,World Wide Web的缩写,简称为W3,译为 万维网或全球网,是指在因特网上以超文本为基础形 成的信息网。
WWW:
建立在C/S模型之上 以HTML语言和HTTP协议为基础 提供面向Internet服务的、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 WWW服务器采用超文本链路来链接同一主机或不同主机的信息页 WWW客户端软件(即浏览器)负责信息显示以及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这两种类型的消息由一个起始行,一个或者多个头域,一个 指示头域结束的空行和可选的消息体组成。
1.一个起始行 2.一个或者多个头域 3.一个表示头域结束的空行 4.可选的消息体
HTTP的消 息格式
25
3. HTTP的消息格式—续
典型的请求消息: GHCooEnsTtn:/wescowtmiwoe.n请yd:eci求rsl/opk行syae.有gcA求这服A容eocc3.对务协个mcch个eet象器商版ppm宁tt有应头本l--段llU代的本M浏Haa简发部;若:sTnno方理浏例览体送之eTzgg没ri法,览的器uuPl-中其一l有aaa/a也器用的1g文默。gg/这.eee1就的户一4版认n::个.头是t0是类代个本版头,语部H产型理版本,部T是言行生。是本T。则行N版指P当。最指e的本出l前请s好定众,c若请求a接用多那所p求行收户内e么请 UAscecre-patg-leannt字H方g:MuT法段aTog字、Pzie版l段Ul:az头放请本R有/h4L求所部-宇.若c字0消请行n段干段息求H。个、o中的s值t包对:可w含象w头的w.部主ye机sk。头确部定行存 (额外的回车供符选和择换,C行包o符n括n)GecEtTio、n:close是在告知服务器本 POST和浏HE览A器D不。想使用持久连接;服务器响应 后应关闭连接
rfc文档的类别
rfc文档的类别1. RFC 791 - 网际协议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网络协议,用于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递到目标地址。
IP协议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路由选择和错误处理等方面的规范。
RFC 791是一篇关于IP协议的RFC文档。
在RFC 791中,首先介绍了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IP协议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种无连接、尽力而为的数据传输服务,它将数据包分割成一系列的片段,并通过网络逐个传输。
IP协议还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
首部包含了源地址、目标地址、生存时间等信息,用于路由选择和错误处理。
数据部分则是传输的实际数据。
RFC 791还详细描述了IP协议的工作流程。
当发送方要发送数据时,它会将数据分割成多个数据包,并为每个数据包添加IP首部。
然后,发送方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中的下一跳路由器。
路由器收到数据包后,根据目标地址选择下一跳路由器,并将数据包转发给它。
这样,数据包就会通过一系列的路由器传递,最终到达目标地址。
此外,RFC 791还介绍了IP协议的一些特性和机制。
例如,IP 协议支持不同的服务质量,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服务类型。
IP协议还支持分片和重组机制,当数据包太大无法一次传输时,可以将其分割成多个片段,并在目标地址处重新组装。
此外,IP协议还定义了一些错误处理机制,如时间超时、差错报告等。
总体而言,RFC 791对IP协议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描述,明确了其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和特性。
它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成为了互联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2. RFC 793 - 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
RFC 793是一篇关于TCP协议的RFC文档。
在RFC 793中,首先介绍了TC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TCP学习笔记-RFC1122(二)
TCP学习笔记-RFC1122(⼆)学习TCP/UDP过程中,有⼀些基本概念需要搞清楚。
其中如下定义请注意:SegmentA segment is the unit of end-to-end transmission in the TCP protocol. A segment consists of a TCP header followed by application data. A segment is transmitted by encapsulation inside an IP datagram.MessageIn this description of the lower-layer protocols, a message is the unit of transmission in a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In particular, a TCP segment is a message. A message consists of a transport protocol header followed by 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To be transmitted end-to end through the Internet, a message must be encapsulated inside a datagram.IP DatagramAn IP datagram is the unit of end-to-end transmission in the IP protocol. An IP datagram consists of an IP header followed by transport layer data, i.e., of an IP header followed by a message.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ternet layer (Section 3), the unqualified term "datagram" should be understood to refer to an IP datagram.PacketA packet is the unit of data passed across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internet layer and the link layer. It includes an IP header and data. A packet may be a complete IP datagram or a fragment of an IP datagram.FrameA frame is the unit of transmission in a link layer protocol, and consists of a link-layer header followed by a packet.。
计算机导论复习知识点(1)
计算机网络复习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网络概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概念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组成从组成部分上看由硬件、软件、协议三大部分组成从工作方式上看(主要指Internet)可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从功能组成上看•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
资源子网是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
功能数据通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
分类•按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作用距离约为5~50km。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一般用微型计算机或工作站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地理上则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如1km左右)。
•个人局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按拓扑结构分类星形网络:每个终端或计算机都以单独的线路与中央设备相连。
总线形网络:用单根传输线把计算机连接起来。
环形网络:所有计算机接口设备连接成一个环。
网状形网络:一般情况下,每个结点至少有两条路径与其它结点相连,多用在局域网中。
标准体系•因特网的所有标准都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s)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布,RFC 要上升为正式标准要经过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还不是RFC 文档。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开始成为RFC 文档。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有许多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实施相关网络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OSI 参考模型、HDLC 等。
pki体系所遵循的国际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pki体系所遵循的国际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PKI是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的缩写,是一种密钥管理体系,用于保证安全地传输和存储信息。
PKI通过使用加密技术生成一对密钥,其中包括公钥和私钥,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中,信息安全成为了企业和个人亟需解决的问题。
PKI体系提供了一种可靠且灵活的方式来实现数字身份验证、加密通信和数字签名等安全功能。
它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并获得了国际标准的认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PKI体系所遵循的国际标准展开讨论。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引言:概述文章内容、PKI体系简介及国际标准重要性。
- PKI体系简介:定义与原理、组成部分、作用和应用领域。
- PKI国际标准概述:介绍X.509证书标准、PKCS标准系列和ISO/IEC标准体系。
- 主要国际标准组织和机构介绍:详细介绍Internet Engineering T ask Force(IETF)、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和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Forum (PKIF)等组织和机构。
- 结论:总结国际标准对PKI体系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展望PKI的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和解释PKI体系所遵循的国际标准,深入了解PKI体系的基础原理和其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对国际标准组织和机构进行介绍,读者能更好地了解PKI体系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关联,以及国际标准在推动PKI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对PKI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PKI体系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关系及其前景。
2. PKI体系简介:2.1 PKI的定义与原理: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是一种安全框架,用于实现加密和身份验证。
长理计算机网络问答题
四、简答题(本题总分30分)1).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概念?(7分)1). 所谓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个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和服务。
将这样的层次结构模型和通信协议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7)2). 简述卫星通信的特点和优点。
(7分)特点:通信距离远、费用与距离远近无关;具有较大的传输延迟,且传输延迟相对确定。
优点: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大,信号受干扰小;通信比较稳定。
(7)3). 简述滑动窗口机制中发送窗口和接收容器的概念。
(8分)发送窗口:用来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它的大小代表在没有收到对方的确认帧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的数据帧数。
接收窗口:用来控制接收端可以接收哪些数据帧。
只有发送序号落入接收窗口内的数据帧才可以收下。
(8)4). 网络层为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所提供的服务有哪几大类?它们的具体实现是什么?其主要特点又是什么?(8分)无连接的网络服务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这两种服务的具体实现分别是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服务数据报服务的特点:不可靠的服务虚电路服务的特点:可靠的服务,服务质量有较好的保证(8)1). 请写出TCP/IP体系结构中,各个层次进行网络互相连接时使用的中继系统设备的中、英文名称。
(10分)答: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10)2. 请说明“虚拟互连网络”和“IP网”的概念。
(8分)答:所谓虚拟互连网络也就是逻辑互连网络,它的意思就是互连起来的各种物理网络的异构性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利用 IP 协议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使用 IP 协议的虚拟互连网络可简称为 IP 网。
RFC8200 IPv6规范中文版-2017
RFC8200 IPv6规范2017概述:本文档定义了IPv6协议,并废弃了RFC2460。
该备忘录状态:本文档为Internet社区指定了Internet标准跟踪协议,并请求讨论和提出改进建议。
请参阅当前版本的“Internet官方协议标准”(STD 1)了解此协议的标准化状态。
修订记录目录目录 (3)1引言 (5)2术语 (6)3IPv6头部格式 (6)4IPv6扩展头 (7)4.1扩展头顺序 (9)4.2选项 (10)4.3逐跳选项头(hop-by-hop header) (11)4.4路由头(Routing header) (12)4.5分片头(Fragment header) (13)4.6目的地选项头(Destination Options header) (17)4.7No Next Header (18)4.8定义新的扩展头和选项 (18)5封包尺寸问题 (19)6流标签 (20)7流量类别 (20)8上层协议问题 (20)8.1上层校验和 (20)8.2封包最大生存周期 (22)8.3最大上层载荷大小 (22)8.4响应携带路由头的封包 (22)9IANA注意事项 (22)10安全考虑 (23)11参考文档 (24)11.1Normative References (24)11.2Informative References (25)附录 A. 选项格式化指南 (29)附录 B. 自RFC2460起的变更 (31)附录 C. IANA注册表 (33)致谢 (42)1引言IPv6是新一代IP协议,被设计为IPv4的继任者。
IPv4[RFC791]到IPv6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o 扩展寻址能力IPv6将IP地址的大小由32bit增大到128bit,以支持更多级别的寻址层次结构、更多数量的可寻址节点、以及更简化的地址自动配置。
通过给组播地址增加"scope"字段改善了组播路由的扩展性。
IGP和EGP
IGP和EGP从上⼀节所定义的⾃治系统我们可以把⽹络化分成若⼲区域,从⽽可以标⽰路由协议的作⽤范围。
根据路由协议的不同作⽤范围,我们可以将路由协议划分成域内路由协议(IGP)和域间路由协议(EGP)。
顾名思义,域内路由协议的作⽤范围被限制在⾃治系统内部,⽽域间路由协议适⽤于不同⾃治系统间的路由交换。
IGP 包括 RIP、IGRP、OSPF、IS-IS 等,⽽ EGP ⽬前只有 BGP 协议⽹络⽀架—BGP1.概述因特⽹,在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个实验,开始于DARPA(美国国防部的⾼级研究项⽬管理局)。
随着研究机构、学院和政府加⼊,形成了最早的ARPANET。
后来,美国国家科学基⾦会⼜开发了NSFNET(1995年4⽉停⽤)。
发展到现在,因特⽹成为了由商业提供者运营的的更分散的体系。
⽽下⼀代因特⽹(NGI)的计划已于1997年10⽉启动,⽬前已推出的主要⽅案有Internet2,Abilene等。
出于管理和扩展的⽬的,因特⽹可以被分割成许多不同的⾃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
换句话说,因特⽹是由⾃治系统汇集⽽成的。
BGPv4(Border gateway protocol Version 4)——边缘⽹关协议(定义于RFC1771),是现⾏因特⽹的实施标准,就是⽤来连接⾃治系统,实现⾃治系统间的路由选择功能的。
2. IGP与EGP所有的路由选择协议可以被分成IGP和EGP两种。
要了解IGP和EGP的概念,应该⾸先了解⾃治系统(AS)的概念。
传统的AS定义(RFC1771):AS是同⼀个技术管理下的⼀组路由器,它们使⽤⼀种内部⽹关协议和⼀致的度量尺度来对数据包进⾏AS内部的路由,⽽使⽤外部⽹关协议来对发向其它AS的数据包进⾏路由选择。
发展到现在,已经允许并且时常采⽤在⼀个⾃治系统AS中使⽤多个内部⽹关协议,甚⾄多个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
所以,现在的⾃治系统被扩展的定义为:共享同⼀路由选择策略的⼀组路由器。
(完整版)管理信息库MIB-2填空题
第三章管理信息库MIB-2[填空选择题]一、SNMP的基本概念P39-440、网关是一台用于解释地址的计算机。
C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1、如上图所示:TCP/IP协议栈中网络访问层对应OSI/RM中的网络层;与OSI分层的原则不同,TCP/IP协议簇允许同层协议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也允许上层过程直接调用不相邻的下层过程。
P396、管理信息库MIB:网络管理信息存储在管理信息库MIB中。
10、陷入(Trap)制导的轮询:为了使管理站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对被管理设备进行监控,同时又不过分增加网络的通信负载,必须使用陷入(Trap)制导的轮询。
管理站启动时或每隔一定时间,用Get操作轮询一遍所有代理,以便得到某些关键的信息或基本的性能统计参数。
一旦得到了这些基本数据,管理站就停止轮询,而由代理进程负责在必要时向管理站报告异常事件。
这些情况都是由陷入操作传送给管理站的。
得到异常事件的报告后,管理站可以明了怎样定义管理对象和怎样访问管理对象。
(2)RFC 1212说明了定义MIB模块的方法;14、SNMP实体及作用:向管理应用程序提供服务,作用是把管理应用程序的服务调用变成对应的SNMP协议数据单元,并利用UDP数据报发送出去。
P4311、团体(Community)关系:每个代理进程管理若干管理对象,并且与某些管理站建立团体(Community)关系。
P4312、团体名:作为团体的全局标识符,是一种简单的身份认证手段。
一般来说,代理进程不接受没有通过团体名验证的报文,这样可以防止假冒的管理命令。
P43,但对于不支持可以管理若干台不支持TCP/IP的设备,并代表这些设备接收管理站的查询。
实际上委托代14、不支持TCP/IP的设备有:某些网桥、调制解调器、个人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等。
P43二、MIB结构P44-481、MIB 结构:SNMP环境中的所有管理对象组织成分层的树结构,如图所示:P44internet下面的4个结点需要解释:P46●●●●●SNMP定义的管理对象全部在ISO(1)节点下。
rfc 1034和rfc 1035等域规则
文章标题:深入探讨RFC 1034和RFC 1035等域名系统规则在当今网络时代,域名系统(DNS)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将域名转换为相应IP位置区域的关键技术。
RFC 1034和RFC 1035作为DNS的基础标准,对于理解和构建可靠的域名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RFC 1034和RFC 1035等域名系统规则,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1. RFC 1034:域名概念和基础规则在RFC 1034中,定义了域名系统的概念和基础规则,包括域名的结构、层级关系、命名规范等内容。
域名作为网络资源的唯一标识,其结构和命名规则对于网络通信至关重要。
RFC 1034还介绍了域名解析的过程和原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DNS的工作方式。
2. RFC 1035:域名系统实现和消息格式RFC 1035则进一步规定了域名系统的实现细节和消息格式,包括数据的存储结构、报文格式、消息传输协议等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RFC 1035,读者可以掌握域名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法,并且理解DNS消息的构成和传输过程。
这对于网络工程师和系统管理员来说是必备的知识。
3. 深入探讨RFC 1034和RFC 1035的意义通过对RFC 1034和RFC 1035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域名系统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构建和维护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
深入理解这些规范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实际网络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网络技术爱好者,我深刻认识到RFC 1034和RFC 1035所蕴含的重要意义。
这些标准不仅是网络通信的基石,也是信息交换和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撑。
只有深入理解并严格遵守这些规范,我们才能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络环境,为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结:通过对RFC 1034和RFC 1035的深入探讨,我们对域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细节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些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网络通信的顺畅和安全至关重要。
rfc 3629规则
rfc 3629规则RFC 3629是关于UTF-8字符编码的规范。
以下是关于该规范中定义的规则的简要概述:1.基本多语言平面(BMP):UTF-8只定义了基本多语言平面的字符编码。
所有的U+0000到U+FFFF的Unicode码位都由两个字节(16位)表示。
2.字节顺序标记(BOM):UTF-8编码的文件可以使用字节顺序标记(BOM)来指示字节顺序。
BOM是一个字节序列(0xEF,0xBB,0xBF),用于在字节流中标识UTF-8编码的文本。
3.起始字节:UTF-8编码的起始字节是用来标识一个字符的开始。
起始字节为0xC0到0xFD的字符由两个字节组成,起始字节为0x00到0x7F的字符由一个字节组成。
4.后续字节:后续字节用于扩展多字节字符。
其第一个二进制位为1,接下来的二进制位用于表示额外的字节数和偏移量。
5.非法的UTF-8序列:不符合UTF-8编码规则的字节序列被认为是无效或非法的。
例如,一个以0xC0开始的字节序列,其随后的字节没有以10开头,或者一个以0xF5开始的字节序列,其随后的字节没有以11开头,都是非法的UTF-8序列。
6.字符编码规则:根据不同的Unicode码位范围,UTF-8采用不同的字节数来编码字符。
例如,码位在U+0000到U+007F之间的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编码(起始字节为0x00到0x7F),码位在U+0080到U+07FF之间的字符使用两个字节编码(起始字节为0xC2到0xDF),码位在U+0800到U+FFFF之间的字符使用三个字节编码(起始字节为0xE0到0xEF)。
以上是RFC 3629中定义的UTF-8编码规则的简要概述。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官方文档或相关资料。
毒理名词解释
5 毒理学实验基础
体内试验 in vivo test:以实验动物为模型,最终目的是 通过外源化学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外推,以 期评估外源化学物对人的危害及危险性。 体外实验 in vitro test: 筛选和预测急性毒性、 机制研究。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是指至少连续 20 代的全同胞兄妹 或亲子之间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 起源于第 20 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如 BALB/c、 DBA 等小鼠等 杂交群动物 hybrids:两个近交系之间交配所繁殖的子 一代动物,简称 F1 代动物 封闭群 closed colony:亦称为远交群 outbred stock,一 个种群在 5 年以上不从其外部引入新血缘,仅由同一品 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随机交配繁殖生产的动物种群。如 KM 小鼠,NIH 小鼠,SD 大鼠,Wistar 大鼠等。
1 毒理学绪论
毒理学 toxicology:从生物学角度研究外源因素和内源 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与机制,并进行安 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风险评估、危险性管理与交流的 科学。 描述毒理学:通过各种毒性试验研究外源化学物的毒作 用特征。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法规与措施的制订提 供基础资料。 机制毒理学:研究外源和内源因素对生物体毒作用的细 胞、分子以及生化机制。 管理毒理学:依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对毒作用规律的研 究成果,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 付诸实施,以确保对化学品、药品、食品等进行有效的 管理,保障接触人群的健康。 外源化学物 xenobiotics: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 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 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毒物 toxicant: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够使生物体 发生有害反应、严重功能破坏甚至危及生命的任何物质。 毒性 toxicity:指某种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 力。 危害性 hazard: 定性表示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 用的可能性。 安全性 safety:某种物质在一般的接触情况下,不会引 起对健康有害作用,就可认为是安全。 危险性 risk:指一定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如接触外源 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如造成机体损伤、产生疾病或 死亡的概率。 安全限值:对各种有害因素规定的接触限量要求,在低 于此接触量时,根据现有的知识,不会观察到任何直接 和/或间接的有害作用。 通常通过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 剂量(NOAEL)除以安全系数计算得出。
rfc文档工作标准
rfc文档工作标准RFC文档工作标准。
一、引言。
RFC文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文档,它包含了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的各种标准、协议、过程和概念。
因此,编写RFC文档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标准,以确保文档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
本文将介绍RFC文档的工作标准,帮助文档创作者规范自己的工作流程。
二、文档撰写。
1. 确定主题,在撰写RFC文档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文档的主题和范围。
要确保文档内容明确、具体,避免主题涣散、内容冗余的情况。
2. 调研资料,在撰写RFC文档时,需要充分调研相关资料,包括已有的标准、协议、技术文档等。
确保文档内容与已有资料一致,避免出现错误或冲突。
3. 结构清晰,RFC文档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背景、目标、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每个部分的内容应当紧密联系,逻辑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使用。
4. 语言规范,在文档撰写过程中,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另外,应当注意避免使用歧义性词语,确保文档内容准确清晰。
三、文档审阅。
1. 审阅对象,在完成文档撰写后,需要进行审阅。
审阅对象可以包括同行专家、领域内的权威人士,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通过多方审阅可以发现文档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2. 修订意见,在审阅过程中,应当认真对待审阅人员提出的修订意见,及时对文档进行修改和完善。
修订意见应当尽可能具体和明确,以便作者能够准确理解和处理。
3. 审阅记录,在文档审阅过程中,应当及时记录审阅意见和修订情况,以便追溯和总结。
审阅记录可以帮助文档创作者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文档质量。
四、文档发布。
1. 版本管理,在文档发布前,需要对文档进行版本管理,确保文档的完整性和追溯性。
每个版本的修改内容应当清晰记录,方便读者查阅。
2. 发布途径,RFC文档的发布途径包括IETF官方网站、专业期刊等。
在选择发布途径时,需要遵循相关规定和流程,确保文档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3. 宣传推广,在文档发布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文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rfc化疗方案
rfc化疗方案化疗方案是指用药物来治疗癌症的治疗方案。
其中一种RFC化疗方案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一种化疗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RFC化疗方案的成分、治疗原理以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1. 概述RFC化疗方案是由三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分别为:含有阿霉素(Adriamycin)的A方案、腹泻环磷酰胺(5-Fluorouracil)的F方案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的C方案。
这三种药物分别代表了癌细胞的DNA复制抑制剂、DNA合成抑制剂以及干扰细胞周期的抗肿瘤药物。
2. 成分(1)A方案:阿霉素是一种蒽环类化合物,通过干扰DNA双链的正常结构,从而阻断癌细胞的复制和增殖。
它主要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Ⅱ来发挥作用。
(2)F方案:腹泻环磷酰胺是一种嘌呤类似物,通过抑制核苷酸的合成,干扰DNA的碱基配对和链延伸,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3)C方案:环磷酰胺是一种氮芥类化合物,它通过交叉链接DNA链上的氨基酸残基,干扰DNA的复制和修复,从而破坏癌细胞的生长。
3. 治疗原理RFC化疗方案的治疗原理是通过联合使用这三种药物来针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周期进行干预。
阿霉素抑制癌细胞在DNA复制过程中的正常结构,腹泻环磷酰胺阻断癌细胞的DNA合成,而环磷酰胺则通过氨基酸交联DNA链,致使癌细胞无法复制和修复。
这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避免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4. 应用RFC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早期、中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通常在手术后进行6-8个疗程的化疗,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然而,RFC化疗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因此,在化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身体状况,并将副作用报告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此外,RFC化疗方案的疗效还受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癌细胞的耐药性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患者在接受RFC化疗方案治疗前,应该与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和检查,以明确是否适合该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utlineIntroductionIP Address & MAC AddressTCP/UDP/ICMPIP Gateway, Network Mask, TTLRouting Protocol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Domain Name System (DNS)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DSL)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Protocol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DNS 簡介Domain Name System (DNS)概念及機制是定義在RFC 1034,實作和規格的部分是定義在RFC 1035中DNS是在TCP/IP通訊協定中用來對應主機名稱以及IP位址的分散式資料庫以主機名稱查詢IP位址以IP位址查詢主機名稱與Mail System 結合,提供Mail routing 的功能IP Address 便利電腦處理,但不方便人腦記憶,故使用階層式之名稱Domain Name例:↔72.14.235.99DNS server 的IP address為72.14.235.99/147/104早期這個domain name 與IP 的對應表是記在每部機器內,當電腦個數不多還好,但是電腦數目一多就會發生問題了,主要有下列問題:Traffic & LoadConflictConsistency整個Internet上的電腦如此眾多,如何保證兩部電腦不會有相同的domain name/IP 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幾個重要的觀念如下:Domain (網域)將整個internet 分成許多domain,每個domain 下又細分為許多domain,然後這些細分的domain 視實際需求又再細分成許多domain,一直循環下去。
基本上每個domain 內的mapping 由一部主機負責管理。
Authorize(授權)每個domain 都可因實際需求再細分成許多subdomain。
上層的domain 可以將其分出的某個subdomain 的domain name 與IP mapping 交由另一部機器管理,這個動作我們稱之為authorize。
Forward/Reverse(正解/反解)DNS 架構網域(Domain)命名原則分散式, 分層管理基本分類正解網域(forward domain):以Domain Name 查IPAddress反解網域(reverse domain):以IP Address 查Domain Name根(Root):位於DNS階層最上層之DNS伺服器DNS 根伺服器下的正解網域可分成兩種: 國家網域(ccTLD:country-code Top-LevelDomain):以國家為根伺服器的,如台灣.tw,日本www.google.co.jp一般分類網域(gTLD:generic Top-LevelDomain):以一般分類為根伺服器的Domain Name,如網路組織,組織完整網域及反解網域完整網域(Fully-Qualified DomainName, FQDN):絕對網域名稱Domain Name 為階層式的,有相對及絕對之分,於Domain Name 最後面加上. 即為絕對網域名稱例:.In-Addr.Arpa網域:反解網域在網域架構中另外有一個特殊的分支為反解網域作用在於可查詢IP Address 歸屬的Domain Name一般設定Domain Name 與反解網域無關,必須額外設定才行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美國高等研究計劃署(乃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之前身,創立了Internet的前身ARPANET)正解:-> 15.16.192.152代表在負責這個subdomain 的機器上, 可以查到其mapping table 上有一筆記錄是winnie-> 15.16.192.152.反解:15.16.192.152 -> 代表在負責192.16.15.in-addr.Arpa(注意是反過來寫, 因為top domain 要在最後面) 這個sub domain 的機器上,可以查到其mapping table 上有一筆記錄是152 -> Hostname Note負責forward mapping 和reversemapping 的機器不一定是同一部負責 domain 與負責192.16.15.in-addr.arpa 的機器不一定是同一部機器,即使在同一部機器,如果不注意的話,兩邊的內容可能也會有不match 的情形。
domain 與ip subnet 並沒有一對一關係 舉例:成大電機的domain 是.tw,但是因為成大電機內部機器數多的關係,所用到的IP subnet有140.116.72,140.116.49,140.116.163,140.116.156,140.116.227 共5 組Name server負責記錄forward/reverse mapping 的機器會執行一個叫name server 的軟體, 透過這個軟體回應來自其它機器對domain name 或IP 的查詢zone & domain每個domain交由一個機器來負責,其實更精確地說應該是每個zone 交由一個nameserver 來負責,所謂zone 就是把一個domain 扣掉分給下層負責的部份,剩下來的就是zoneZoneedu gov com princeton mil ukmit cisco …yahoo…cs physicseePrimary/Secondary每個zone 交由一部name server負責的作法會有一個問題,萬一這個name server 當掉,可能造成Internet上其它機器無法取得屬於這個zone 的資料(就是domain name 和ip mapping)。
為了避免這種情形, 我們可以把這個zone 的資料同時交給多部name server 負責。
原本的這部稱為primaryname server,其它的稱為secondary name server。
Secondary name server 會定期將primary name server 上zone 的資料拷貝一份下來備用。
對於上層的name server 而言,它只是設定某個zone 同時授權給一部以上的下層DNS server,但是它並不去分辨誰是真正的primary,誰是secondary。
它只是依據順序尋問,當第一部負責某個zone 的DNS server 當掉時,它會依序找下一個負責的DNS server。
DNS 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 DNS 的資訊資料部分DNS ServerResolver(可以說是DNS Client)User ProgramResolver NameServer UserQueriesUserResponsesReferences Cache AdditionsResponsesQueriesLocalNetwork Kernelcache1.應用程式呼叫Resolver,開始DNS 查詢2.Resolver查詢本身的Cache 是否有相關資訊,若有則回傳,無則產生DNS Packet 發送給Primary DNS,若無回應則傳給Secondary DNS3.DNS伺服器接到查詢後,查詢本身的Cache 和DNS 資料庫是否有相關的資料,有則將資料傳回,無則視DNS 查詢的類別而定:A.Iterative Query:回傳給查詢者一串DNS 伺服器的清單,讓查詢者自己查詢以得到答案B.Recursive Query:繼續往上層的DNS 查詢,直到查到結果後自己將結果傳給查詢者4.DNS伺服器會以3. 的方式查詢直到找到結果或是確定無結果為止,往上到Root 後會往下面相關的DNS 找5.在各伺服器查詢到後會儲存在其cache裡一段時間,直到該資料儲存時間截止(expire)Note一般說來,resolver對local DNS server 都是recursive query,而DNS server 之間的query 多是iterative。
大部份的DNS server 都可以接受recursive 和iterative 兩種query 方式,但是考量負載問題,root name server 只接受iterative query。
Recursive(遞回式):客戶端只丟出一個詢問給其所屬的DNS 伺服器 DNS 伺服器就會不斷地查詢,直到有結果為止 最後把結果傳回來給客戶端DNS serverResolverDNSqueryUpper level DNS server listsIterative(交談式):詢問其他DNS 伺服器是否知道結果如果沒有這個記錄,則會傳回一個參考位址,也許這個位址可以查到需要的資料DNS serverResolverDNSqueryAnswer to DNS queryQuestion:當local DNS 的Cache存下一些資料以便加速時,萬一真正的資料有修改時怎麼辦呢?Answer:DNS server 針對它負責的domain 資料有一個TTL(time to leave)參數, 用來告訴其它DNS 在cache 其資料時, 資料只應該cache 多久. 超過TTL, 那個cache 就要視為過期無效.DNS 查詢範例DNS查詢一般是以UDP packet傳送查詢訊息向nameserver索取資料查詢DNS Packet上面範例之實際Packet 列表由下圖可看出有部分查詢為Recursive,部分為IterativeDNS Response PacketServer 只提供Iterative Query,因此回傳Authoritative DNS 的列表*gethostbyname()Unix 系統下用來設定或是由Domain Name 取得位址資訊gethostbyname() 的回傳Structure in_addr 的資料結構不只有IP 資訊,還有Official Name 以及Alias 等資訊回傳NULL 為查詢錯誤,狀況有兩種:在/etc/hosts 檔案裡面沒有相關的資訊查詢/etc/resolv.conf裡的DNS Server 找不到資訊DNS Proxy由於Internet 的連線狀況多,比起LAN不穩定,因此可使用DNS Proxy避免對外線路出問題,並可加速DNS Query的速度DNS Proxy InternetInternetDNS serverDNS serverResolver Resolver*DNS Packet (1)DNS Packet 是由一個以上的Resource Record (RR) 所組成Resource Record 的類型:A:IP 位址CNAME:Domain NameMX:Mail Exchange RecordsNS:其他Name Server 的主機名稱PTR:指向其他Domain Name Space 的指標 SOA:Zone 的授權(Authority)*DNS Packet (2)Linux Dynamic DNS Client/ServerDynamic DNS(DDNS)動態IP位址的廣泛使用,造成傳統DNS的不適用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定義了RFC2136:對原有的DNS系統增加了Update的動作,讓它能夠處理動態IP位址的網域名稱(domain Name)和IP位址的相互查詢DDNS 運作原理 DDNS 兩種運作模式Client 端直接對Server 送出DNS Update 要求修改主機和IP address 的對應透過其他的Client/Server 程式,來修改DNS 的resource records.DDNS ServerClientDNS ServerDNS update packetDNS update packet Send IP addr. to server every few min.Names translated into addressesMail ProgramTCPIPName ServerUserc user@d e 192.12.69.5f 192.12.69.5g 192.12.69.5Zoneedu gov comprinceton mil ukmit cisco …yahoo…cs physicseeName resolutionRoot name serverPrinceton nameserverCS name serverLocal name serverClientcj192.12.69.60e princeton.deu,128.196.128.233f cicada.cs.princeton.deug cs.princeton.deu,128.196.128.233d cicada.cs.princeton.deuh cicada.cs.princeton.deui cs.princeton.deu,192.12.6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