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易栓症孕妇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波动临床意义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期易栓症孕妇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波动临床意义研究
罗小秋,李树英 (德庆县人民医院,广东 德庆 521900)
[摘 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易栓症孕妇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波动的临床意义,为提前明确血栓前状态提供参考依据㊂方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德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易栓症孕妇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健康的60例孕妇作为参照组,监测两组人群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㊁凝血酶时间㊁纤维蛋白原㊁部分凝血酶时间㊁抗凝血酶Ⅲ㊁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㊁血小板压积㊁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㊁血小板计数㊂结果:在血小板参数方面,观察组血小板平均体积(12.55±1.26)FL㊁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20.29±2.31)%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29±1.70)FL㊁(16.96±2.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在凝血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1.03±1.23)s及部分凝血酶时间(25.20±2.21)s较参照组患者的(12.67±1.51)s㊁(28.41±2.46)s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观察组抗凝血酶Ⅲ(83.29±10.30)%,较参照组(95.96±10.40)%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对于妊娠期妇女积极监测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预
防易栓症,保障母婴安全㊂
[关键词] 易栓症;妊娠;凝血指标;血小板
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由国外学者于1965年首次提出[1],目前该病主要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纤溶活性㊁抗凝血因子功能缺陷引发的一系列血栓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凝血-抗凝机制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衡,诱发凝血功能亢进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异常下降㊂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二胎生育政策,生育人群逐渐增多,孕妇确诊易栓症人群亦随之增多㊂在妊娠期阶段,孕妇的血液凝血活性会出现显著增强,而纤溶活性及抗凝活性功能出现显著降低,这种凝血生理功能的改变会导致胎盘慢性局限性血管内凝血,在子宫胎盘循环过程中以及胎盘绒毛间隙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即妊娠期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2]㊂这种生理改变可以降低产妇分娩过程中大出血发生风险,属于生理性保护性机制;但这种生理改变也导致孕产妇更容易形成血栓,即血栓前状态[3]㊂研究发现[4-5],易栓症同多种妊娠不良临床结局存在密切关联,如胎儿宫内缺氧或生长迟缓㊁反复自然流产及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病等,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㊂众所周知,血小板㊁凝血因子及抗凝因子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波动情况对于妊娠期易栓症患者临床意义,提前明确血栓前状态,以60例妊娠期易栓症孕妇作为对象开展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易栓症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年龄24~ 45岁,包括妊娠糖尿病19例,轻度子痫前期21例,重度子痫前期15例,子痫5例,平均年龄为(27.54±297)岁,孕(38.24±1.57)周㊂以本院同期住院分娩的60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参照组,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27.69±3.03)岁,孕(37.59±1.87)周㊂两组人群年龄㊁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已经通过本医院伦理
委员会通过,排除既往出血性疾病㊁免疫系统疾病㊁肿瘤及其
他脏器慢性疾病患者,患者无沟通不良及其他神经疾病,14d
内均未应用过任何抗凝以及对纤溶系统有影响药物患者㊂纳
入人群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㊂
1.2 方法:为保证研究数据均质性,纳入对象均由同一组医
护人员㊁应用相同检测方法及同一设备㊁严格依据试剂盒说明
书进行实验操作,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进
行测定㊂检测两组人群的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㊂1.2.1 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取两组人群空腹静脉血2ml置
于真空管中,加入EDTA-K2抗凝,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
行测定㊂检测指标包括:血小板平均体积(FL)㊁血小板压积(%)㊁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计数(×109/L)㊂1.2.2 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取两组人群空腹静脉血2ml
置于真空管中,加入枸橼酸钠凝管高速离心15min后分离血
浆,2h内采用凝固法对提取的血浆成分进行凝血功能测定㊂
检测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s)㊁凝血酶时间(s)㊁纤维蛋白
原(g/L)㊁部分凝血酶时间(s)㊁抗凝血酶Ⅲ(%)及凝血酶原
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㊂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
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
2.1 两组人群血小板参数对比: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参数中血
小板平均体积㊁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孕产
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
2.2 两组人群凝血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及部分凝血酶时间较参照组孕产妇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抗凝血酶Ⅲ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
表1 两组人群血小板参数对比(x±s)
组别例数血小板平均体积(FL)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109/L)观察组6012.55±1.26①0.14±0.0220.29±2.31①198.67±22.51参照组608.29±1.700.13±0.0116.96±2.41202.20±23.21 注:与参照组比较,①P<0.05
表2 两组人群凝血功能指标对比(x±s)
组别例数凝血酶原
时间(s)
凝血酶
时间(s)
纤维
蛋白原(g/L)
部分凝血酶
时间(s)
抗凝
血酶Ⅲ(%)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化标准比值
观察组6010.03±1.23①17.42±2.313.79±0.3124.20±2.21①83.29±10.30①0.92±0.13参照组6012.67±1.5116.96±2.413.67±0.4328.41±2.4695.96±10.401.00±0.11 注:与参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易栓症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机体发生血栓形成或者倾向的一系列病症,目前收治的易栓症孕产妇主要因遗传或获得性病因导致的母婴血栓性疾病[6]㊂妊娠期间,孕妇处于生理性高凝状况,通常以促凝活性增加为主,体内的凝血因子数量大幅增加,同时抗凝因子以及纤溶活性显著,这种生理变化可以降低产妇分娩出血风险㊂如果在妊娠期间,孕妇合并高危因素,如高血压㊁肿瘤㊁糖尿病㊁高龄㊁长期卧床或肾病综合征,或在外界影响下出现免疫功能减低,或具有遗传因素,孕妇均可发生易栓症㊂该类患者在长期高凝血状态的影响下,体内及胎盘内均可形成大量细小血栓,导致机体血流障碍,胎盘灌注量不足,严重影响胎儿的血供情况,导致妊娠不良临床结局的产生㊂
在本研究中,为提前判断妊娠患者是否处于血栓前状态,对两组人群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㊂在凝血功能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是反应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的常用指标,部分凝血酶时间对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反应比较敏感,有研究发现[7]在血栓前状态时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时间可以缩短㊂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时间较参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上述研究结果较为一致㊂
凝血酶时间可以反映孕妇机体内肝素类抗凝物质的数量,纤维蛋白原则是凝血过程的原料蛋白,决定血浆黏滞的程度,二者直接影响血小板聚集过程㊂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抗凝血酶Ⅲ是人体重要的抗凝物质,该物质通过消除或降低纤溶酶㊁凝血因子生理活性,抗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的生理作用㊂尤其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在高血糖的作用下机体极容易发生微血管损害,导致内㊁外源性凝血过程激活,此时会大量消耗抗凝血酶Ⅲ导致其含量降低;除此之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会间接导致抗凝血酶Ⅲ生成障碍,导致其含量降低[8]㊂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抗凝血酶Ⅲ含量显著低于参照组,提示易栓症患者较正常人群存在明显高凝状态㊂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平均体积㊁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在易栓症患者中,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的人群在疾病的作用下,患者常伴随出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㊁动脉血管痉挛,导致组织细胞缺血㊁缺氧,血小板遭到破坏,此反应引起骨髓巨核细胞应激性增生,以弥补外周血小板数量而新产生的大体积血小板可导致血小板平均体积㊁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增高㊂
综上所述,易栓症患者处于明显高凝状态,该种生理性增高可以降低产妇分娩后出血相关风险,但该种高凝状况如果进一步进展为病理性高凝,母婴发生血栓风险大增,引发不良临床结局㊂因此,积极监测妊娠期妇女的凝血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预防易栓症,保障母婴安全㊂
4 参考文献
[1] Egeberg.Inherited Antithrombin Deficiency Causing Throm⁃bophilia[J].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1965,13(1):516-530.
[2] 许梅燕,高眉扬.子痫前期产妇与易栓症的相关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0,16(4):167-169.
[3] 桂香玲,陆启滨.陆启滨教授从肾虚血瘀论治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4): 343-345,349.
[4] 刘劲松,赖晓霏.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3097 -3098.
[5] 李末娟,熊 丹,林还珠.抗凝治疗对妊娠期易栓症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7):21-23.
[6] 陈慧芬.产科易栓症的检测在反复自然流产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11):856-859.
[7] 许海燕,高眉杨.子痫前期产妇与易栓症的相关研究
[J].血栓与止血学,2010,15(4):167.169.
[8] 李末娟,熊 丹,高红梅,等.妊娠期易栓症患者血小板参数㊁凝血相关指标改变及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6,34(1):55-57.
[收稿日期:2019-12-18 编校:徐 强]
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崔 琦,杨接辉,潘承欣,崔仁忠,吴绮鋆,张秀容 (中山市博爱医院乳腺外科,广东 中山 528400)
[摘 要] 目的:比较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3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环乳晕切口组(观察组)与放射状切口组(对照组),每组各150例㊂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㊁局部血肿及乳晕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放射状切口治疗的疗效,环乳晕切口治疗的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且能够获得较好的乳房美容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㊂[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环乳晕切口;放射状切口;临床疗效
乳腺纤维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乳腺良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肿胀㊁疼痛及不适感,部分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㊂乳腺纤维瘤随着病情的进展会有恶变的风险,因此一旦确诊应积极实施治疗㊂目前手术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主要方式[1],不同手术切口的手术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㊂合理选择手术切口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㊂本文将对比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3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结果确诊,患者均为女性,肿瘤均为单发,排除肢体功能障碍㊁心肝肾功能障碍㊁合并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㊂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㊂观察组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29.3±1.8)岁,肿瘤直径1.2~
2.8cm,平均(1.9±0.3)cm;对照组患者年龄23~47岁,平均(29.8±1.5)岁,肿瘤直径1.2~2.9cm,平均(2.1±0.2)cm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研究知情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
1.2 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在乳晕色素处做一长度为1.5~3cm的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大乳管走向分离乳腺腺体,明确肿瘤位置及大小后,分离肿瘤及其周围腺体组织,然后完整切除瘤体,电凝刀止血后使用慕丝线逐层缝合乳腺组织,真皮内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术区加压包扎㊂对照组患者采用放射状切口手术,以乳头为中线做一放射状切口,长度约
2.5~4cm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暴露纤维瘤,沿大乳管走向分离,分离乳房表皮至乳腺腺体,分离肿瘤及其周围腺体组织,然后完整切除瘤体,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然后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乳腺组织,加压包扎㊂对于距离较远的大瘤体(瘤体直径大于5cm)术后瘤腔内可以放置引流管引流,避免积液感染㊁延期愈合㊂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㊂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切口及瘢痕愈合程度进行评价[3],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柔软度㊁色泽㊁厚度及血管分布,评分0~14分,评分越高说明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较差㊂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㊂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手术后切口达到甲级愈合,瘢痕直径<0.2cm,双侧乳房基本对称,美容效果较好;有效:手术后切口愈合较好,瘢痕直径<0.2cm,患侧乳房有轻度变形;无效: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瘢痕直径>0.2cm,乳房形态异常㊂总有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㊂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治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V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x±s)
组别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
(ml)
住院天数
(d)
VSS评分
(分)
观察组32.2±4.854.2±9.78.0±1.34.1±1.1
对照组45.6±6.374.8±11.310.2±1.26.8±1.5
P值<0.05<0.05<0.05<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