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置管理程序
1.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规定并控制服务和基础设施组件,并保持正确的配置信息,为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的运作提供支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运维服务项FI的配置信息管理。

3.定义
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包括所有与配置项及其状态和相互关系有关的信息的数据库。

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对所有IT组件、组件的不同版本和状态以及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跟踪。

在其最基本的形式下,一个CUDB可能是由一些纸质表格或一套清单组成。

基线:一个产品或系统在某一特定时刻的配置状况。

配置不仅体现了其产品或系统的结构,还反映了其具体内容,从而使得以后可以按照上述配置重建该产品或系统。

尽管被作为基准线的这个配置状态以后可能会发生改变,但这个基准线本身却保持不变。

这个基准线可以作为初始状态的一个参考或当前状态的一个对照。

4.职责
软件产品研发部:
■开发识别系统和确定配置项的命名规范;
,规划和实施CMDB的组建及管理工作;
' 组织配置审计并报告。

5.流程输入:组织中变更的信息、新IT组件的信息。

输出:其他流程、IT管理报告、新添加的和更新的配置记录。

流程活动:
5. 1识别:
定义和维护IT基础架构的物理组件和有关文档的命名规范和版本号,以及定义和维护这些组件之间的相
互关系和相关属性。

记录在《配置记录说明书》中。

5. 1.2为识别IT组件,需要决定配置管理数据库(CUDB)的范围(宽度),分解的层数(深度) 以及详细的
程度(细节)。

深度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层次的数目,需要跟踪的关系,命名规范以及属性。

识别包
括:
-定义范围:IT服务和它们对客户业务活动的贡献;特定的范围,如工作站、文档、打印和应用服务、中央处理器、数据库、IT系统和电话服务;硬件、软件和文件,如服务级别协议、规
程、手册、技术规范说明书和项目计划等。

-定义属性:序列号、名称、制造商、版本号、位置、所有者。

-详细程度:为每一类配置项确定其属性的详细程度是建.配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确定属性的详细程度时,需要审慎地平衡变更需求、事件、问题、其它管理流程、以及用于支持配置管理所需的相关的负载量以及可利用的资源等方面的关系。

-命名规范:用户系统地为所有CI分配唯一的名称。

命名规范能用于物理地为CI 打上标签,便于在审计、维护和事件记录时识别CLCI间的关系:物理关系:配置项之间的物理关系包括“构成”、“连接”和“需要” 三种。

如硬盘是PC机组成部分,一个CI是:其他CI的组成部分、和其他CI相关联、对实现其他CI的功能来说的必须的;逻辑关系:配置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
“拷贝”、“涉及”和“被使用”三种。

如标准模型和基线的拷贝,当CI是:其他CI的副本、和其他CI相关、被其他CI使用。

-信息的深度:当定义一个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的深度时,需要确定一个系统或组件的分解程度以及组件和要素的层级结构.当父配置项被选定后,配置项被分解的层数也就应该被确定了。

最高层是作为总体的IT基础架构本身,而最低层是最详细的一层,控制就应当在这一层展开。

5. 1. 3识别要求:
-所有的配置项应具有唯一的标识。

应根据描述配置项的功能和物理特性来定义并标识。

信息应该是相关的且可审计的。

-应使用适当的标记或其他的标识方法,并将其记录在配置管理数据库中。

-识别基线:发布到实际运行环境之前建立配置项的基线。

识别可作为服务运行的标准配置项,把标准配置当作一个基线,以体现其产品或系统的结构,并反映其具体内容,从而使得以后可以按照上述配置基线重建该产品或系统。

状态记录:
5.2配置项的控制:
6. 2. 1控制任务
-控制组织接收到的所有IT组件并需确保这些组件被记录在系统中。

-确保配置项只有在已经过批准并被包括在产品目录中以后才被记录。

7. 2. 2配置项变动权限
-对配置项特征进行的变更只有在经过变更管理批准后才能作出。

-事件管理只能改变某一个现有的配置项的状态来反映现实状况,如系统中断运行。

5. 2. 3监控范围:
-添加配置项:
-改变配置项的状态,如“正常”或“宕机”(对可用性管理有用);
-改变配置项的所有者;
-改变配置项与其他配置项的关系;
-移除配置项;
-审计后对配置项信息进行更新。

6.3检验与审计:
5. 3.1每季度做一次配置审计。

记录《配置项基本信息审计表》,并在服务报告是报告审计情况。

核实CMDB中记录的信息是否仍然反映了当前的现实状况。

记录、评审差异及不符合并采取纠正措施,将其反馈给相关方并作为服务改进计划的输入。

5. 3. 3在下列时候对CMDB进行检验和审计:
-在建立了新的CMDB之后。

-建立CMDB 一段时间之后。

-重大变更之前或之后。

-灾难恢复之后。

-其他任何方便的时候。

5. 3. 4通过下列方式进行检验和审计:
-处在不同实施阶段的所有变更请求是否都被记录在CMDB中?
-CMDB是否反映了最新的信息?如果没有,为什么?
-新配置项的命名是否遵循了命名规范?
-基准配置是否被正确地记录了?它们是否即时可用?
-最终软件库(DSL)和最终硬件库(DHS)中的内容与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中的信息是否是一致的?
如果不是,原因是什么?
5. 4报告:
利用定期的管理报告来评估配置管理流程的效率和效果。

对配置管理活动应进行定期评估。

管理报告中包含的要素:
.
《变更管理流程序》
《发布和部署管理程序》.相关记录
《配置记录说明书》
《配置项基本信息审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