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工艺与质量检测(细纱技术综合实习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纱工艺与质量检测
实习手册
专业: 现代纺织技术(棉纺织设备)班级设备1101
组别: 第*组
组长:
小组成员: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系
2012 --- 2013 学年第二学期
目录
(一)粗纱定量实验报告
(二)细纱工艺单及工艺计算过程
(三)纱线线密度实验报告
(四)纱线捻度实验报告
(五)纱线回潮率实验报告
(六)纱线强力实验报告
(七)一克内棉结杂质粒数实验报告
(八)纱线毛羽实验报告
(九)纱线评等
(一)粗纱定量实验报告
1、实验仪器
条粗测长机Y301,电子称FA2004
2、试样说明
因没有粗纱支持器支撑粗纱,所以组员手工退纱,引出的粗纱避免不了抽长拉细。
引出粗纱喂入滚筒,对准起点记号,摘去起点前不完整的一段,摇取10米。
3、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粗纱平均定量=(5.2796 +5.2605 +5.2159 +5.0679 +5.2297 +5.2511 +5.2550 +5.2842 +5.2527 +5.2185)
/10=5.23125(g/10m)
粗纱特数=5.23125*100=523.125(tex)
(二)细纱工艺单及工艺计算过程
工艺计算过程:
21tex纯棉机织纱的工艺
1、牵伸倍数的计算
细纱干定量=21/(1+8.5%)=19.44g/1000m=1.944g/100m
粗纱特数=523.151tex
(1)实际牵伸倍数Ep=523.151/21=24.912
机械牵伸倍数Em=Ep*k=24.912*1.04=25.9
根据设备传动图,E总=r前/r后=(Z7*Z22*Z24*Z26*Z32*Z34)/(Z9*Z21*Z23*Z25*Z31*Z33)=(108*71*79*Z26*57*35)/(63*25* 29*Z25*25*50)=21.1672*Z26/Z25
根据设备说明书选择Em’=26.090,E25=43,E26=53,
Ep’=26.090/k=26.090/1.04=25.087
(2)后牵伸倍数
拟定后区牵伸倍数E后=1.29
根据设备传动图E后=r中/r后=(Z29*Z27*Z32*Z34)/(Z30*Z28*Z31*Z33)=(Z29*51*57*35)/(30*61*25*50) =0.044479Z29
根据设备说明书选择E后’=1.29,Z29=29
2、锭速
21tex纱的折合单产
实际Qd=38/(折合率*影响系数)
=38/(1.574*0.96)=25.148kg/千锭*h
Qd=QL*时间效率QL—机械产量
QL=Qd/时间效率=25.148/96%=24.142kg/千锭*h
QL=(Nt*Vf*60*1000)/(1000*1000)
得Vf=(1000*QL)/(Nt*60)=19.161m/min
Nt—纱线特数(tex); Vf—前罗拉线速度(m/min)3、设计捻系数为360
因为at机实=at设计/时间效率=375
又因Tt=at机实/Nt^(1/2)=81.832捻回/10cm
因为Tt=(ns*1000)/(nf*3.14*d2)=(ns*1000)/(nf*3.14*25) Tt—捻度(捻回/10cm);Nt—细纱特数(tex)
ns—锭速(r/min);nf—前罗拉转速(r/min)
d2—前罗拉直径(25mm)
前罗拉转一圈的时间为1/nf
Nf=(Vf*1000)/(3.14*d2)=(19.161*1000)/(3.14*25)
=244.084r/min
Tt=(ns*100*3.14*d2)/(Vf*1000*3.14*d2)=ns/(Vf*10)
ns=Tt*Vf*10=15679.419r/min
ns=n电动机*(D1/D2)*(D3+$)/(d1+$)
=1480*(D1/D2)*(250+0.6)/(22+0.6)
=16410.973*(D1/D2)
D3—滚盘直径(250mm);d1—锭盘直径(22mm)
$--锭带厚度(0.6mm);D1—马达盘,即电动机皮带轮节径(mm)D2—车头盘节径(mm);n电动机=1080r/min
查设备说明书得:ns’=15630r/min;D1=200mm;D2=210mm
由于机器上的马头盘与车头盘无法更换,所以
D1=136mm,D2=210mm,ns=12575r/min
3、捻度
由设备传动图得:
Tt=(ns*100)/(nf*3.14*d2)
=[n电*(D1/D2)*(D3+$)/(d1+$)*100]/[n电*(D1/D2)
*(Z1/Z2)*(Z3/Z4)*(Z5/Z6)*(Z7/Z9)*3.14*d2]
=93.63*Z4/Z3(捻回/10cm)
查设备说明书得Z3=68,Z4=59,
Tt’=81.23捻回/10cm,at’=357.353,at实’=372.24262
因为Tt=(ns*100)/(nf*3.14*d2),
nf’=(ns’*100)/(Tt’*3.14*d2)
=(15630*100)/(81.23*3.14*25)=245.1168r/min
因为实际ns为11566r/min,所以nf=181.38320771r/min
4、卷绕密度(本机选定卷绕圈距为纱线直径的4倍)
圈距=4*0.03568(Ttex/p)^1/2=0.16Ttex^1/2,P=0.8
由设备传动得,钢领板一次升降时前罗拉输出纱条长度应等于同一时间管纱卷绕长度,即有
1/n成形凸轮*nf*3.14*d2=纱圈平均长度*卷绕纱层圈距*(1+凸轮升降比)(1)
N成形凸轮
=n电动机
*D1/D2*(Z1*Z3*Z5*Z10*Z12*Z14*Z16)/(Z2*Z4*Z6*Z11*Z13*Z1 5*Z17)(2)
Nf=n电动机*D1/D2*)(Z1*Z3*Z5*Z7)/(Z2*Z4*Z6*Z9)(3)
线圈平均长度=3.14*(D+d/2)(4)
D—管纱的最大直径;d—管纱的最小直径
卷绕层的纱圈数=一个卷绕圈层斜面长度/圈距
=[(H^2+((D-d)/2)^2)^1/2]/[0.16*(Ttex^1/2)](5)
凸轮升降比=1/3(6)
由于Sin(Y/2)=[(D-d)/2]/[(H^2+((D-d)/2)^2)^1/2]
故(H^2+((D-d)/2)^2)^1/2=(D-d)/(2*Sin(Y/2))
把(2)到(6)式代入(1)得
Z12/Z13
=(3*0.16*(Ttex^(1/2))*d2*Sin(Y/2)*Z11*Z15*Z17*Z7)/(Z10*Z14 *Z16*Z9*(D^2-d^2))
本机d2=25mm,D=39mm,d=19mm,h=57mm,Y/2=9.95度
Z12/Z13=0.2*Ttex^(1/2)
查设备说明书得:21tex对应Z12,Z13为44齿,50齿。
因齿轮固定,所以只能取16tex所对应的Z12,Z13,即42齿,52齿。
5:钢领板级升
钢领板级升距y与纱线特数存在联系,钢领板一次升降绕纱长度的重量应等于同一时间纱管上卷绕的纱线重量
Ttex*(纱圈平均长度*卷绕层纱圈数)*(1+凸轮成形升降比)/(10^6)=(V一次升降纱层*p) /(10^3)
V一次升降纱层=
3.14*(D+d)*[(H^2+((D-d)/2))^2)^(1/2)]*y*Sin(Y/2)
带值计算y=0.088*Ttex^(1/2)=0.4032667
由于棘轮每撑过N齿钢领板级升距为:
Y=(N/Z18)*(Z19/Z20)*(D4/D5)*3.14*D6=0.0733N
N=5.5015916
(三)纱线线密度实验报告
1、实验仪器
YGB025T电子缕纱强力机,XY系列精密电子天称
2、试样说明
在防止样品回潮率变化的情况下,采取逐一取样的方法,每管纱在YGB025T电子缕纱强力机上摇取100米。
3、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果
所纺纱线线密度=20.62tex,比设计的线密度小。
5、与设计偏差的说明
所测的粗纱定量并不是试纺的粗纱,且在测粗纱定量时由于避免不了的牵伸等原因,粗纱定量存在一定的偏差。
(四)纱线捻度实验报告
1、实验仪器
YG155A纱线捻度仪
2、试样说明
舍弃纱线的始端数米,试验时要避免明显的纱疵,对所纺管纱逐一取样进行试验。
3、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果
设计捻度为81.23捻回/10cm,设计捻系数为357.353,捻度比实际试纺纱小。
5、与设计偏差的说明
设计的车头盘节径与马达盘(即电动机皮带轮节径)与机器的实际节径不相符合,设计的车头盘节径为210mm,马达盘节径为200mm,而实际的车头盘节径为210mm,马达盘节径为136mm。
(五)纱线回潮率实验报告
1、实验仪器
YGB025T电子缕纱强力机,C八篮恒温烘箱,XY1000C电子天平
2、试样说明
对所纺10管纱进行逐一绕缕纱进行试验,取其平均值。
3、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果
百米重量偏差
=(试样实际干燥重量-试样设计干燥重量)/试样设计干燥重量*100%
试样设计干燥重量=21/10.85=1.935(g/100m)
试样实际干燥重量比试样设计干燥重量大
(六)纱线强力实验报告
1、实验仪器
YG(B)021A-II型单纱强力机
2、试样说明
对所纺每管纱逐一取样进行试验,取其平均值。
3、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果与分析
纱线平均断裂强力=(214+229+…+212)/10=214.8N
纱线平均断裂强度=(10.83+11.1+…+10.28)/10=10.466CN 纱线断裂强力的变异系数
方差=(214.8-214)^2+(229-214.8)
^2+….+(212-214.8)^2/10=(0.64+201.64+7.84+519.84+316.84 +1459.24+556.44+213.04+10.24+7.84)/10=329.36
标准差=18.148298
CV=18.148298/214.8*100%=8.45%
纱线气圈过于贴近纱管,捻度偏小,造成强力不好。
(七)一克内棉结杂质粒数实验报告
1、实验仪器
YG381摇黑板机,放大镜
2、试样说明
采取随机抽样,摇取一块黑板进行实验。
3、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果与分析
棉结,杂质偏多
纱线的原料不好,品质低劣,回花的混用太多,且机械状态老化,已达不到我们所需的要求。
(八)纱线毛羽实验报告
1、实验仪器
纱线毛羽测试仪
2、试样说明
对所纺每管纱逐一进行试验,每管纱做两次。
3、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果与分析
原料中含有的回花较多,使纱线毛羽增多。
(九)纱线评等
1、纱线评等要求(根据GB398-2008)
2、单项指标计算
(1)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方差=(214.8-214)^2+(229-214.8)
^2+…+(212-214.8)^2/10=(0.64+201.64+7.84+519.84+316.84+1459.24+556.4 4+213.04+10.24+7.84)/10=329.36
标准差=18.148298
CV=18.148298/214.8*100%=8.45%
(2)百米重量变异系数
方差=[(2.03-2.062)^2+(2.09-2.062)^2+…+(2.23-2.062)]/10
=0.0411578
标准差=0.0202874
CV%=标准差/2.062*100%=9.83%
(3)单纱断裂强度
纱线平均断裂强力=(214+229+…+212)/10=214.8N
纱线平均断裂强度=(10.83+11.1+…+10.28)/10=9.83CN
(4)百米重量偏差
百米重量偏差
=(试样实际干燥重量-试样设计干燥重量)/试样设计干燥重量*100%=0.49% (5)实际捻系数
at=Tt* Ntex^(1/2)= 74.01*20.62^(1/2)=336.07385
3、评等结果
确定纱线等级为: 三等
4、本纱线质量问题分析
(1)原料的物理性能,回花、短绒量混用较多,导致纱线强力偏小;
(2)细纱机的设备状态不良,且卷绕齿轮都是固定,无法达到我们设计的机械状态;
(3)温湿度的影响,试纺时车间的温湿度达不到要求。
5、提高本纱线质量的措施
(1)加强机械维修保养工作;
(2)合理控制车间的温湿度;
(3)纺纱过程中以原料为保障,降低回花、短绒的混用比;(4)严格控制定量,提高半成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