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吴小兵 李翠文 黎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复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实验研究进展吴小兵李翠
文黎敏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呕吐”“痞满”等范畴,症状多见胃脘胀痛、纳差、冷酸等,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

其基本病变是胃粘膜上皮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膜炎性细胞
浸润,病变多于黏膜浅层,有时亦可累及全层,固有腺体则完整无损。

舒肝和胃颗粒是有理气、健脾、和胃功效的复方制剂。

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为药理学
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建立适当的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各项指标的变
化和治疗效果,是展开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2]。

1.研究概况
1.1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粘膜和粘液屏障的影响
胃粘膜的防御机制是多种保护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机制的破坏将导致胃炎的发生。

其中
粘膜上皮层的快速更新以维持胃粘膜的完整性和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及碳酸氢盐以阻止氢离
子的返流是重要机制之一[3],这两方面除了可以做组织学观测外,测定氨基己糖,磷脂亦能
较好的评价胃粘膜-粘液屏障的功能状态[4],向氏报道[15]香砂六君子合剂(人参10g、白术、茯苓、陈皮各9g、法半夏12g)可增加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V的胃粘膜的磷脂含量;赵氏报
道[6]康胃冲剂(当参、白术)[7](黄芪、丹参、白术、枳壳)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和血的功效,能明显减轻大鼠浅表性胃炎的病变,促进胃粘膜修复。

1.2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血流变学影响。

早在1984年,潘氏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4种胃病血流变
指标大多高于正常。

吴氏[8]采用氢氧化钠猪胆汁混合液造成气虚血瘀慢性浅表性胃炎模型。

用益胃活血方(党参、炙黄芪各15g,白术10g,白芍15g,法半夏10g,甘草5g等)灌服10
天后,结果该方可明显改善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证明中药复方可
以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血流变学,有利于炎症的好转。

1.3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细胞因子是机体免疫/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类因子,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
能[9],近年来对胃粘膜内三原性保护因子的作用有了较深入的认识[10],慢性浅表胃炎的发
生是许多损伤性因子和保护性因子共同参与的结果。

对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利于从分子
水平理解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机理。

据报道[11],半夏心口服液能降低实验性慢性浅
表性胃炎大鼠血浆TXB2含量,调整TXB2和6-Keto-PGH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胃粘膜的正常血流,康胃冲剂[17]可明显提高胃粘膜PGE2水平,可能通过PGE2介道粘膜的保护作用。


明中药复方可调节内三原性细胞因子,有利于炎症的恢复。

1.4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自由基的影响
近年来,氧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已经得到确认,氧自由基与急性胃粘膜
损害,慢性胃炎,胃癌等胃肠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12]。

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也是中药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机理之一。

鄢顺琴等报道[13]胃痛灵(大黄、白术、白芨)等可明显
提高酸性乙醇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时红细胞、血浆及胃粘膜组织SOD活性,降低胃粘膜组织
和血浆MDA水平。

说明胃痛灵可通过酶系和非酶系两大途径清除自由基,起到胃粘膜保护
作用。

1.5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胃炎HP酶影响
HP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原菌已被证实,但由于HP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常规的实验
动物不易感染,因此目前尚缺乏理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

中药复方对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胃炎的影响未得到详尽的观察,据目前已有报道,厉氏[14]用半夏泻心汤(党参、半夏、黄芪、黄连、干姜、红枣)治疗饥饱失常,灌服食醋及冷水应激多素造成脾虚证幽门螺
杆菌感染的慢性浅表项胃炎模型,证实半夏泻心汤可明显降低大鼠V的HP的感染率,改善HP感染引起的粘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等病理组织学表现;潘氏[15]报道,(黄连、蒲公英、陈皮、甘草)均有不同程度的沙灭及抑制HP的作用,其中黄连对HP的杀灭作用最强,
以上说明中药复方具有体内抗菌作用,对HP感染所致慢性浅表性胃炎亦有较好的疗效。

1.6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浅表胃炎胃粘膜COX-2的影响
COX-2为诱导型酶,以一般不表达/低表达,在炎症部位被快速诱导表达,产生大量的炎症性前列腺素和其他炎症介导物,如细胞因子和蛋白酶类引起炎症反应。

COX-2其高表达与炎症、疼痛、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16]。

COX-2在结肠癌中表达增加,在胃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研究较多[17],关于COX-2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表达研究
甚少,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2.讨论与展望
2.1近年来慢性浅表胃炎的实验研究主呈现以下特点:
2.1.1从动物模型的选择来看,中药复方研究在模型选择上多因素选模逐渐多于单因素选模,其选模因素涵盖了理化因素(如:胆汁、乙醇、APS、氨水等),生物学因素(如:HP)及饥饱,劳倦等。

与慢性浅表胃炎病因学一致,实验研究成果更真实的反映中药治疗机理和临床疗效。

2.1.2从实验研究的层次来看,部分中药复方研究已由单纯病理组织学改善深入到细胞因子
介导,激素调节等分子水平,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综合目前的报道资料,中药复方对实验
性慢性浅表胃炎治疗机制可以概括为增强保护因素(胃粘膜—粘液屏障、粘膜血流量、前列
腺素、SOD等)和降低损伤因素(血液流变学改变、TXB2、MDAB)两个方面,这有利于从
深层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有效地指导临床,并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和中医现代化创造条件。

2.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2.1低水平重复性研究仍然存在,科研层次仍需提高,相当多的研究仍处在胃液生化的分
析和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上,缺乏深入的治疗机理的探讨。

同一类指标在不同的方剂研究中多
次测试,缺乏创意。

低水平重复性研究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阻碍中医实验研究
的发展。

2.2.2需加强科研设计的严谨性,重视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部分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
缺乏阳性对照,或对照组选择并非公认有效药物使研究结果失去说服力,也有的研究虽证明
能改善某些指标促进炎症好转,但该指标对该模型有意义,缺乏临床指导。

2.2.3动物模型缺乏统一标准,实验结果难以比较:由于慢性胃炎动物模型种类繁多,形成
机制各异,科研选择模型各有不同,缺乏公认的统一标准,致使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结果无
法横向比较,对综合法制备的动物模型各作用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各因素在制墨过程中所起的
作用大小比较模糊,故建立统一有效慢性胃炎的动物模型是当务之急。

2.3原理
2.3.1在研究领域上,应密切结合慢性胃炎病因病理新进展,拓宽中药复方机理研究的领域。

目前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胃炎的免疫状态微量元素HP的定植黏附因子,毒性因子的影响
的研究还是空白。

2.3.2在研究水平上,中药复方科研应多角度、深层次展开,既要开展对古方、验方等具体
成方的实验研究,筛选一系列临床疗效确切的方剂,又要从整体入手开展不同方剂的横向实
验研究,进而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发病机理,体现复方研究的中医特色。

参考文献
[1]李雅君,张泰昌.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粘膜血流量改变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消化系统分册,1996.16(3):148~150.
[2]王汶俊.中药药理与临床,胃炎消治疗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研究[J].2000:16(1)29~31.
[3]郑芝田.消化性溃疡病[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14~316.
[4]张辉,姚洪森.慢性胃病HP感染,NO、氨基已糖含量与免疫功能状态的研究现状[T].华人消
化杂志,1998.6(12):1092~1093.
[5]何爱民,周德端,徐州等.香砂六君合剂对大鼠胃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7):600.
[6]赵子厚,陈飞松,刘晋生等.康胃冲剂的实验研究[T].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5.3(3):158~162.
[7]陈光亮,冯鑫等.益气和胃胶囊对大鼠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防治作用,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6):47~48.
[8]吴连恩,杨建平,毕建军.益气活血方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血液流变学及D-木糖排泄率的影
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9.7(2):89~90.
[9]龙振洲.医学免疫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3.
[10张在兴.胃粘膜内源性保护因子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
[11]吴发义,缪爱琴,顾武军.半夏泻心口服液对实验性慢性浅表胃炎大鼠血浆TXB2和6-Keto-PGF12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4):220~221.
[12]李涛.氧自由基与胃肠疾病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997,17(4):204~205.
[13]鄢顺琴,风良元,陈向涛.胃痛灵与利珠得乐对超氧化物歧化反应酶及其硫基物质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4]厉兰娜,孙繁智,李端阳等.脾虚大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5,15(特集):114~116.
[15]潘秀珍,林才经,徐献蝤等.慢性胃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84.4(4):260.
[16]陈美琚,梁统等.环氧合酶—2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10,23(3):528~531.
[17]石益海,李海华等.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环氧合酶—2的表达,黑龙江医学学报,2004,28(5):335~3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