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达州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达州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窘于衣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故人具鸡黍
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
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玢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玢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课③将士注坡跳壕④,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庥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①宵旰:天未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休息。
③课:督促。
④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
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飞事亲至孝________
②饰名姝遗之________
③皆重铠以习之________
④秋毫无犯________
(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鱼我所欲也欲:________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之: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文章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4.诗歌鉴赏
题寺壁①
[宋] 冯京
韩信栖迟②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
吁嗟③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项羽
[宋] 张耒
沛公百万保咸阳④,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注释]①冯京,北宋大臣,曾三元及第。
当时没有考中,客居余杭,因事被官府通缉拘捕,处境困窘,题小诗于所居寺壁。
②栖迟:飘泊失意。
③吁嗟:叹息。
④刘邦曾带兵攻占咸阳,秋毫无犯。
咸阳,秦朝都城。
项王亭①赋
[唐] 李德裕
嗟乎!楚声既合,汉围已布;歌既阕②而甚悲,酒盈樽而不御。
当其盛也,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及其衰也,帐中美人寄命而无处。
季③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岂非独任于威力,不由于智虑?
追昔四隤④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重瞳⑤电注,叱汉千骑,如猎狐兔。
谢亭长而依然,愧父兄兮不渡;既伏剑而已矣,彼群帅兮犹惧;虽霸业之无成,亦终古而独步。
周视陈迹,缅然⑥如素。
听乔木之悲风,谢高秋之零露。
因献吊于兹亭,庶神灵之可遇。
(节选自《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 2012年6月第1版)[注释]①项王亭:在安徽和县乌江。
相传项羽失败,逃至此谢绝亭长好意,自刎而亡。
②阕:终了。
③季:刘季,即刘邦。
④四隤:山名,在和县北面。
⑤重瞳:传说项羽眼睛里有双瞳仁。
⑥缅然:悠久的样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题寺壁》《项羽》皆七言绝句,两诗都借写古事议古人,都重在评价项羽。
B.《题寺壁》《项羽》两首诗中都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使感情强烈。
C.《题寺壁》中韩信与项羽有相似经历,都曾困窘落魄,作者借韩信来衬项羽。
D.《项羽》中沛公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欲借此证明“柔仁”胜“暴强”。
(2)结合划线句中“喝”字赏析此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汉围已布既伏剑而已矣赞叹不已
B.谢亭长而依然谢高秋之零露闭门谢客
C.虽霸业之无成故余虽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D.缅然如素天下缟素银装素裹
(4)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
A.控制,支配 B.制定,规定
(5)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追昔四隤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7)根据上面诗文,分条概括项羽怎样才有可能转败为胜。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雨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责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
(节选自《墨子·贵义》)(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②不若手足之贵也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所欲有甚于生者万事莫贵于义
C.故不为苟得也必不为。
何故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两文都很推崇“义”,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是()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
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轸去楚之秦。
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
王曰:“轸安敢之楚也?”
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约车。
”
对曰:“臣愿之楚。
”王曰:“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
子非楚,且安之也?”轸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
楚人有两妻者,人誂①其长者,长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
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
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曰‘取长者。
’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
’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②贤相也。
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
以此明臣之楚与不。
”
轸出,张仪入,问王曰:“陈轸果安之?”王曰:“夫轸天下之辩士也,孰视寡人曰:‘轸必之楚。
’寡人遂无奈何也。
寡人因问曰:‘子必之楚也,则仪之言果信矣。
’轸曰:‘非独仪之言也,行道之人皆知之。
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③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
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
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臣乎?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王以为然,遂善待之。
(选自《战国策》)【注】①誂:逗引,诱惑。
②昭阳:人名,楚怀王时相国。
③孝己:商朝高京武丁之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去楚之秦去:离开
B.请为子约车约:大约
C.则欲其为我詈人也詈:骂
D.孰视寡人曰孰:仔细地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
B.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
C.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
D.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
②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
③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臣乎?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
7.(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光.先帝遗德仿佛若有光.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悉以咨之.已而之.细柳军
D.每与.臣论此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参照示例,分析“诚”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示例:“诚宜开张圣听”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广开言路的必要性,引起刘禅重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诸葛亮颇具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
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
C.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D.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
8.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袢、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C.深入不毛(毛发)
D.则责攸之、神、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9.阅读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稷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②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③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④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⑤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清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躬耕于南阳
②夙夜忧叹
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 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 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三郡反应亮。
帝遣真①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
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
”遂自缚出,三郡皆平。
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
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
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帝从其计。
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
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
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
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
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
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躬: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________
③帝遣真诸军军郿军:________
④迁大司马迁: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不以物喜
B.以伤先帝之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真以亮惩于祁山行者休于树
D.帝从其计其真无马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4)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动?请依据乙文作答。
(5)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
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
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
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
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
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
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
得数百人。
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爨以享众。
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大笑。
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侃遽登城。
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余幼时/即嗜学
B. 两狼之并驱/如故
C. 侃/为项城令
D. 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 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 李侃号召官员和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 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文烧火做饭,犒赏官兵。
(3)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坟墓存焉焉: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义:
③人谁肯固固:
④侃遽登城遽: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②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元。
13.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令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令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