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认知方式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合集下载

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研究

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研究

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研究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是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认知风格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采用了实证研究法探讨了高职学生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特征差异、学习策略使用的差异以及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选择的相关性。

最后,本文对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认知风格;场独立;场依存;学习策略训练一、引言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外语教学的研究重心从教学环节中的“教”转移到学习环节中的“学”,从研究“师者”转向“学者”。

因此语言学习者主体因素比如年龄、性别、性格、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相关特征随即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兴趣。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s )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场独立(field independent)和场依存(field-dependent)是其中重要的一组认知方式。

关于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对外语学习策略的影响,国外学者(Hansen)汉森和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都做了比较详尽的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场独立学习者偏好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而场依存学习者则侧重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

相对来说,中国学者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还不多,特别是针对高职高专学习者的研究就更少。

因此,本文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专业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以实证研究为主的定量分析法研究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对高职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为提高高职英语教学做些有益的工作。

二、理论背景(一)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是指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的持久的并具有个性化的,识别、处理、存储、提取信息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个体偏好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也是一种在认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同时也可以用来解读学习个体获取知识、与环境交际并作出反应的一种方式。

认知风格美国心理学家Witkin把认知风格划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风格。

场依存与场独立认知风格与高中英语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场依存与场独立认知风格与高中英语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场依存与场独立认知风格与高中英语教学一、引言高中生特有的认知风格影响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

在外语学习中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能够施展自己的长处,在另一些方面却表露出自己的弱处。

外语教师在面对这些具有多种认知风格的学习者的时候,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才能与例外学生的认知风格相一致,促进他们的学习这一问题,一直是当今教育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即如何以学生为主,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言知识尽快转化成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关于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吸收、处理新信息时采用的自然的、习惯性的方法,是具有个性化的感知和认知方式,受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学习风格具有相对的安定性,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美国学者凯夫把学习风格的要素划分为认知风格、情感风格和生理风格等三大类。

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严重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风格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一直是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理解、储存、转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偏好的相对安定的态度和方式。

认知风格中“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功能与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

例外的认知风格对学生学习有例外的影响,适合学生认知风格的教学更简易发挥学生的潜力,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许多学者对认知风格的诸要素做过研究。

在其所有的要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对于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风格的研究。

三、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认知风格的主要维度或称为核心部分,前者亦称内部定向者,后者称外部定向者。

最早对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出名心理学家维特金。

他根据30余年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场依存性人格维度构想理论,主要内容是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这一要素在教学活动中比其他要素表现得更为明明、直接;和其他要素相比,它的测试手段较为完善;更严重的是,它构成了认知风格的理论框架,与认知风格的其他要素均有严紧的联系。

认知风格与英语语言学习策略

认知风格与英语语言学习策略
场依存型的特征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 客观上、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在感知个别信 息时,也容易受到整体知觉背景的影响。在 接受信息时,常常以外部因素作为加工的依 据。在处理、解决问题时,易忽略问题的具 体因素,而被整体知觉特征所引导和左右。 此类型的学习者表现出的特点为: 注意从他人那儿获取信息,喜欢公开表露自 己的情感,擅长理解他人和与他人打交道;
认知风格与语言学习策略
三、语言学习策略 1. 研究的背景 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是 从探讨成功的学习者的策略开始的。在接下 来的20年里,不少学者加入到语言学习者 学习策略的研究中来。不但探讨成功语言学 习者使用的策略,成功与不成功学习者在策 略使用方面的差异,而且还探讨策略使用与 第二语言学习成绩的关系。
认知风格与语言学习策略
4.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1) I try to find as many ways as I can to
use my English. 2). I pay attention when someone is
speaking English. 3). I plan my schedule so I will have
或更新学习策略的能力。
认知风格与语言学习策略
二、认知风格
1. 研究的背景
上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 (HermanA.Witkin,1916—1979)和他的同 事合作进行了有关视觉定向的传统实验研究。在 这个被称作“棒框实验”的研究中,研究者在一 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呈现一个可以左右倾斜的 发亮框,框中有根可以左右倾斜的发光棒,要求被 试在框倾斜时将棒调到垂直状态,目的是测量视 觉线索在这一操作过程中的作用。

浅谈认知风格差异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浅谈认知风格差异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N O .2 V 011
பைடு நூலகம்
21 0 1年 1 1月
口语 言 学研 究
浅谈认知风格差异与外语学 习的关 系
杨 希 燕 丁 超
( 春工 业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长 吉林 长 春 10 1) 3 0 2
[ 摘 要] 认 知 风 格 差 异 与 外 语 学 习关 系 密切 , 同认 知 风 格 的学 生在 外语 课 堂 上 的表 现 不 同 。 同 时 , 同 认 知 风 不 不
语 言 学研 究 。


认 知 风 格
认 知 风格 , 称 作 认 知 方 式 , 指 个 体 在 认 知 过 程 中 所 经 常采 取 的 、 惯 化 的方 式 , 体 地 说 , 知 风 格 包 括 个 体 在 知 觉 、 又 是 习 具 认 记 忆 、 维 等 方 面 的 认 知 差 异 。同 时 , 包 括 动 机 、 体 态 度 等 在 人 格 形 成 、 知 能 力 和认 知 功 能 方 面 的 不 同 风 格 。Jn 思 也 个 认 u g在 他 的 心 理类 型理 论 中 最早 研 究 了认 知风 格 。2 O世 纪 3 年 代 美 国心 理 学 家 w i i 始 了对 现代 认 知 风 格 的研 究 。基 于 以 往 对 0 t n开 k 认 知 风格 的研 究 , ti Wi n于 16 年 最 早 提 出 了场 独 立 和 场 依 赖 的 概 念 。 而认 知 风 格 上 存 在 的 差 异 是 在 9 k 92 o年代 以后 才 引起 人 们重视的 , 同时 期 也 有 很 多 学 者 分 别从 不 同 的 角度 对 认 知 风 格 进 行 了研 究 。E ma h n和 L a e 通 过 对 认 知 模 式 的 综 合 研 究 , ev r 总 结 了 共 十 种认 知 风 格 , 括 抽 象 型 和 具 体 型 , 依 赖 型 与 场 独 立 型 , 敏 感 型 与 场 迟 钝 型 , 动 型 与 审 慎 型 , 合 型 与分 析 型 , 包 场 场 冲 综 聚 合 型 与 发 散 型 , 意 型 与 序 列 型 , 平 型 与 尖 锐 型 , 纳 型 与 演 绎 型 , 推 型 与 数 字 型 。本 文 主 要 探 讨 场 依 赖 型 与 场 独 立 任 水 归 类 型、 冲动 型 与 审 慎 型 、 合 型 与分 析 型 、 合 型 与 发散 型认 知 风 格 的特 点 及 其 与 外 语 学 习 的关 系 。 综 聚

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

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

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标题: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引言概述: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个体的综合发展。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通过认知的提升,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反之亦然。

因此,深入了解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一、认知发展对语言发展的影响1.1 认知能力提升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语言信息,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儿童通过学习认知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

1.2 认知发展促进语言习得的速度研究表明,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加快儿童学习语言的速度。

当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更容易理解语言结构和规则,从而更快地掌握语言技能。

1.3 认知发展对词汇量和语法掌握的影响认知发展与词汇量和语法掌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新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语言发展对认知发展的影响2.1 语言能力提升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是认知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认知信息。

因此,语言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2.2 语言发展对思维方式的影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儿童可以更清晰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语言的发展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3 语言发展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语言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儿童可以更快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互动关系3.1 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而语言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3.2 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互动对儿童综合发展至关重要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互动关系对于儿童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与英语教学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与英语教学的调查研究
【 收稿 日 】o6 0 —1 期 20 — 4 0
( ) 一 研究 目的及意义
[ 作者简介 】 赵敏 ( 9 0 女 , 1 8 一) 山东枣庄人 , 中华女子学 院山东 分院教 师, 聊城 大学外 国语学 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应用语言学 。
18 0
维普资讯
二 十世纪八 十 年代 以来 , 特别是 近几 年来 , 内外外语 国
在参照作 为信息加 工的依据 , 而独 立于场 的人则更 多的利用 内在参照 。 … ”近年来 , 知风格 研究的趋势是研究者企 图 认
教学与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主要体现在外语教学从以
教师 为中心转 向 以学 生为 中心 , 从关 注 教法 转 变为 关 注学
“ 认知方式之父 ” ——美 国心理学 家 wi i t n在研 究垂 直知 觉 k 时首先 发现的 。Wi i 为 , t n认 k 场独立 / 存认 知风 格 不 只是 依 指知觉 中的构造组织能力 , 也包括理性 领域 中的构 造组织 能
力, 是两个对立 的信息 加工方式。依存 于场的人倾 向于 以外
行 了广 泛而深入的调 查研 究。认知 风格 的理 论研 究是 认知
语言学的重要论题 之 一 , 而其应 用研 究 , 为教师 更好 地 了 则 解学生 的个性特征 以 因材施教 从而 达 到有效 地教 学提 供 了 理论指导 。作为外语教 师 , 如果能 了解 学 习者不 同的认 知风 格, 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 、 定的学 习环境 , 特 采用 适 当的教学 手段 , 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合理地 引导 以适应 各 自不同的 认知风格特点 , 对外语的教与学起到 积极 的促 进作 用 。 将
个体差异研究成 为外 语教学与研究 的焦点 , 教育个性 化成 为 当代 教育的一大特点 。作为 个体差 异 主要 因素之 一 的认知

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

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

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本文介绍了场独立/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发展,通过分析研究者提出的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关系的两种假设,总结出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分别适用于不同语言学习环境、学习阶段和技能的学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标签: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外语教学一、引言随着外语教学的重心从教学方法向学习者个体特点的转移,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作为二语习得中个体差异的主要研究因素之一,自20世纪40年代末起,受到广泛的关注。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亦称认知模式或者认知方式,笼统地说,是人在信息加工(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风格。

二、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产生和发展在认知风格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方面,场独立/依存(field independence/dependence)是受到最广泛关注和研究的一类认知风格。

场独立/依存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Witkin在20世纪40年代研究垂直知觉时首先提出来的。

Witkin对场独立/依存的研究始于军事上的需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驾驶员常因在云雾中机身滚翻而丧失方向感,造成飞机失事。

为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在挑选和训练驾驶员时,研究如何测试应征者对空间方位的直觉判断能力。

Witkin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倾斜度的房间,让被试坐在一张椅子上,椅子可以通过转动把手与房间同向或逆向倾斜,构成类似飞机在空中翻滚的情境。

此时要求受试做出对上下位的判断,并说出其身体与标准垂直线的角度。

实验结果发现,有些被试在离垂直差35度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坐直的;而有些人则能在椅子与倾斜的房间看上去角度明显不正的情况下,仍能使椅子非常接近于垂直状态。

Witkin由此得出结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他将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的称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人称为场独立型。

认知风格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认知风格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认知风格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学生由于认知风格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

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师应该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本文主要探讨冲动型/思索型(impulsive/reflective styles)和场依存/场独立(field-dependent /field-independent)这两种认知风格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认知风格; 冲动型/思索型; 场独立/场依存1.认知风格的概念和类别1.1 认知风格的概念认知风格或者“思维风格”是认知心理学中使用的术语,主要是用来描述个人思维,感知并记住信息,或者用他们最喜欢的方法处理这些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斯腾伯格(Sternberg)1997年提出的关于认知风格的理论指出:世界上不同的政府形式是不同的人对此看法的集合,这就是不同的组织和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有人认为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学习英语知识、发展技能和能力等认知活动过程中进行信息加工时的独特的、稳定的发展方式。

1 认知风格通常被视为是个人加工信息是一种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实验中所提出的信息加工任务对其做出揭示(Yates, 2000)。

2学习及思维风格不属于能力(智力),而是个人运用能力的偏好方式(Drysdale, Rose, & Schuyltz, 2001, Sternberg, 1997)。

3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所指的认知风格是指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和认知方式的不同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有所不同。

1.2 认知风格的类别要利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来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我们对学生的认知风格有所了解并对其进行分门别类。

瑞丁(Riding) 将认知风格分为:整体——分析(Wholist–Analytic Style )和言语——表象(Verbal–ImageryStyle )这两个维度。

认知风格外语学习成绩研究综述

认知风格外语学习成绩研究综述

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成绩研究综述摘要:场独立场依存是心理学领域对认知风格的一种分类。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这一概念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认知风格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来探索更好的外语教学方法和外语学习的策略。

本文将对该领域近十年的研究进行分析梳理,旨在对今后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外语学习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97-02国内的外语教学从最初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步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讲授者,而要关注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指导。

这就要求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特别是学生不同的学习认知风格。

学者们的研究也更多地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角度去探索外语的教与学。

场独立场依存是心理学领域对认知风格的一种分类,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这一概念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认知风格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来探索更好的外语教学方法和外语学习策略。

近年来,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成效的实证研究层出不穷,然而,关于认知风格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表现在:首先,大多数研究都止步于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成效的关系,或是泛泛地提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认知风格加以引导,却没有深入探讨如何将这些研究应用于实际教学,如何弥补学习者自身风格的不足之处。

其次,在近十年来,研究依旧围绕认知风格与学习总成绩,或者阅读,听力和写作的关系居多,对于口语与认知风格的关系研究还是较少。

再次,对于测量工具的选择比较单一,几乎所有研究都使用了镶嵌图形作为测量手段。

还应考虑将更多认知风格的测量工具引入到研究中,更准确地测量出学习者的认知风格[1]。

本文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旨在对今后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思路。

1 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的方式,通常表现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目前在外语教学领域,对场独立场依存研究最多。

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个人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个人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个人因素作者:吴芬芬曹冬月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年第12期【摘要】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因素分为三大类:学习者个人因素、学习过程因素和环境因素。

通过讨论学习者个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指出只有在充分了解学习者各自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因材施教,帮助学习者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最终取得外语教学的成功。

【关键词】外语学习个人因素学习者外语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发现,同样的起点、同样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却大相径庭。

戴炜栋、束定方(1994)根据外语习得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将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分为三大类:年龄、智力、性格、动机等学习者个人因素,原有知识、学习者策略等学习过程因素,和大纲制定、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环境因素。

①这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制约着外语输出的质量。

其中,学习者个人因素对外语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

年龄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学习外语比成人更具优势,他们学习速度更快,而且最终更有可能获得本族语的外语水平。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之所以有如此非凡的表现,是因为大脑中存在一个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或称普遍语法,帮助儿童习得母语。

这种观点与Lenneberg(1967)提出的临界期假设是一致的。

临界期假设将儿童习得语言的优势归因于生理因素,认为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在两岁至青春期发育之前这段时间。

②超过这段时间,语言学习就会变得困难。

虽然这一假设并不是针对外语学习提出的,但却在二语(外语)习得领域引发了无数研究和争议,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

为什么年龄对外语学习效果会产生如此影响?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成人的认知能力比儿童强,然而在语言学习中依赖认知能力往往不太成功。

二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变化使成人无法像儿童那样在语言学习中运用大脑机制,因为成人的大脑缺乏灵活性、适应性和可塑性。

三是儿童得到的语言输入往往比较简单,更容易理解,因而更有利于语言习得。

四是成人自我意识较强,更倾向于考虑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容易在学习中产生焦虑和恐惧等心理,这些因素妨碍了成人学习者接触和练习使用目的语。

认知模式与大学英语汉式写作

认知模式与大学英语汉式写作

浅谈认知模式与大学英语汉式写作摘要:认知模式是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大学英语汉式写作的主要原因。

因此,分析并了解大学英语学生认知模式的成因,对于改善大学英语汉式写作的现象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指导教师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使其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善大学生的英语认知模式,淡化大学英语的汉式写作。

关键词:认知模式大学英语汉式写作1.认知模式对认知模式的阐述,在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内部是有一些不同意见的。

根据一些学者的想法和观念,可总结来说,就是认知模式是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即对我们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表征的方式,这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我们人类在自有了思维之后,创造出来的。

根据著名的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理论,这是理念化的认知模式。

在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模式指的是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内容信息的触及、获取以及处理的模式。

而且不同的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具有不同的认知模式,每一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认知模式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差异。

2.非英语专业学生认知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写作的过程中有着母语---汉语的模式特点。

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大多数在处理大学英语写作的时候,离不开汉语的模式特点,学生习惯于利用汉语思维模式来思考文章结构,利用汉语的句式特点来表达文章内容,利用汉英直译的模式来选择英语单词来表达句子意思。

因此,在这种方式下,英语写作总有汉式英语的感觉。

这种写作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一直困扰着大学英语教师。

2.1汉式英语写作的认知成因影响大学外语学习的认知模式的因素有很多,有学习者的外部因素,还有学习者的内部因素。

而针对现在部分大学生汉式英语写作的这一现象,很多学者认为,它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语言认知能力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建构介于母语(汉语)和目的语(英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体系的过程,是逐步的,是不断变化的,在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现象。

浅谈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浅谈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人 文教 育 . 8 2 9.
浅 谈 隐喻 认 知理 论 对 外 语 教学 的若 干 启示

( 西 师 范大 学 江

段 雅 洁
南 昌 302 ) 30 2
江西
摘 要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来看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 辞手段 ,而且更是一种思维模 式。在 外语教 学 中,教师应树立教 学新 思维,培 养学生对待 隐喻的思维能力。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 ,从 学生的词汇和文化教学以及 隐喻能 力三 个方面来进行 阐述。 旨在说 明在 英语 教 学 中,教 师可 以利用隐喻来提 高教 学效果 ,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隐喻 ;隐喻认知理论;隐喻 能力 ;外语教学 中 图分 类 号 :H 0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6—0 6 ( 0 1 1 2 X 2 1 ) 1—0 0 0 0—0 2
字面意思和语用推导。但是对于学生不熟的隐喻,老师可 以通过介 绍背 景知识 ,使学生 了解其背后的文化知识和其中所蕴含 的典 故和习俗 ,更
高, 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影 响。因此 ,在外语教学 中,教师可 以从 尝
试从 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 。
( )隐喻 与英 语 词 汇 教 学 1
二 、 隐喻 认 知 理 论 对 外语 教 学的 启 示
b t ) 等这些共识文化语义 的隐喻。这些 隐喻之 所 以容易被理 解 ,是 al t e
因为它们和我们母语 的认知 思维方式 ,母 语 习得促进 了外语 学 习的习
得。
但是 ,同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也 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概念系统 ,所 以并 不 能单凭母语 中的概念隐喻任意地理 解或产 出 目的语对应 的语 言隐喻 。 人类语言 中的隐喻概念系统也会呈 现 出不 同民族 的特点 和差 异。例如 , 汉语 中 “ 狗” 多具贬义 ,如 “ 狗腿子 ” “ 、 狗急跳墙 ”等 ,但在英 语中 dg o 具有 “ 友好” 忠 诚” 的含义 ,例如 , “ cydg ( 、“ al k o ” 幸运儿 ) u 、

外语学习与认知风格的关系研究

外语学习与认知风格的关系研究

外语学习与认知风格的关系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外语学习与认知风格关系的研究,探究个体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的相关性,以期为外语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外语学习、认知风格、个体特质、学习策略第一章绪论外语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们求职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人的认知风格是影响其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外语学习中,认知风格也显得异常重要。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个体认知特点与特定领域的学习成果结合起来,以期为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本文旨在探究外语学习与认知风格的关系,以此为外语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

第二章认知风格的概念和分类认知风格指个体在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时,所呈现的一种或多种偏好或倾向。

先将认知风格的概念以及分类进行阐述。

2.1 认知风格的概念认知风格在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广泛的概念,认为它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时所呈现的偏好或倾向。

认知风格的具体表现是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及知觉、思维、注意和记忆等的过程方式不同,故在这些过程中个体会表现出某种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模式,由此形成了个体的认知风格。

2.2 认知风格的分类认知风格一般被划分为两类:一是带有“反应性”特点,即对信息作出反应的方式;另一种是带有“成长性”特点的认知风格。

在这种认知风格下,个体能够更加积极、有目的地作出反应,从而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有效地进行外语学习。

第三章外语学习与认知风格的相关性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外语学习和认知风格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本章主要分析外语学习与认知风格的相关性,并归纳总结出一些有利于外语学习的认知风格。

3.1 个体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个体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因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认知风格,一些人适合高颗粒度的语法学习,而另一些人则更适合进行批语或是借助图像等视觉资料学习语言。

3.2 惯用认知风格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惯用认知风格一般是一个人非常熟悉和习惯于使用的认知方式,会对他们的外语学习产生显著的影响。

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

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

Vo . 0No 2 12 .
认 知风格与外语 教学

[ 摘

( 湘潭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0 重要因素 , 在两者之 问寻求一种合理、 有效 的途径 一直
是教学研 究的重要 内容 。 据认知风格 结构模 型的分类, 根 着重对 四种不 同的认知方 式与语言学 习的 关系进行 了研 究。具有不 同认知风格 的学 习者 , 采取 的学习策略也不同, 教师应针对 学习者不同的 认知风格选用 多样 的教 学方法 , 实施因材施教 的教学策略。
2 世纪 6 年代以来 , 0 0 随着语言教学重心从教师转移
到 学生, 言( 语 尤其是外语) 教育工 作者和研 究者的研究 重心也从 教学过程的研究转 向学习过程和语言学 习者特
‘ ‘ 整体—— 分 析” 这一 风格纬 度与个体 在加工 信 息 时是倾 向整体还 是倾 向于从 整体 的各 个组 成部分看 其 中的 相互联 系 ; 思维 具有整 体性 的 人重 视情 景 的整 体 性, 在信息加工 过程中倾 向于将支离破碎 的信息组织成 整体 , 而对 部分 之 间的 区分 比较模 糊甚 至 根本 不加 区 分。 相反 , 分析型的学 习者将情景看作是部分 的集合 , 常 常集 中于一两个部分而无视其 他方面 , 可以 曲解或夸张 部分 , 向于把信息组织成轮廓 清晰的概念集 。以这一 倾 风格纬度 为特征 的认知 风格模 型主要包括 : 依存型 与 场
三、 认知风格类型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认知风格与语言学习关系密切 , 文就此四种认知 本 风格类型进行讨论 。
( 9 1 则将认知风格分 为 3 19) O多类。R dn iig等人 ( 93 19 ) 通过对各种认 知方式的综合分析 , 认为所有 的认知方式

大学生外语焦虑与认知风格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外语焦虑与认知风格的关系研究

的有关 自我知觉 、 念 、 感 和行 为 的独特 的综 合 信 情 体 ”[ 。他 把 外 语 焦 虑 分 为 三 种 焦 虑 : 交 际 畏 惧 、 1 ] “ “ 试焦 虑 ” 负评价 恐惧 ” 并基 于此 制 定 了了外语 考 和“ ,
课 堂 焦 虑 量 表 ( oeg a g a e C a s An i y F rin L n u g ls xe t S a , 写 为 F C ) 由 于 外 语 焦 虑 的 有 效 界 定 cl 缩 e L AS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年来才 有 张 日异 、 才 康及 陈洁 等对 此 进 行 了研 王 究 [1 , 81 但是 他们 的结 论有 些 并 不 一 致 , -] 因此 , 研 究 本
旨在 探讨 非英 语专 业 大学 生 的外语 焦虑 状 况 , 外语 焦 虑 与 认知 风格 的关 系 。
收 稿 日期 :0 9 0 9 2 0 —1 —0 基金项 目: 巢湖学 院科学研 究基金( 目号 : Y一2 O 1 )安徽 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 项 目“ 项 ⅪⅣ 083 , 心理学实 验中心” 资助 。
略 方面 的 , 语焦 虑也 仅 限于 简单 的状 况调 查 以及讨 外
论 外 语焦 虑 与学 业 成 绩 之 间 的 关 系 。而 国 内 的研 究 关 注较 多 的 是 英 语 专 业 或 者 留学 生 的外 语 焦 虑 状
化 的方 式 。具体 说是 在 感 知 、 记忆 、 维 和 问题 解 决 思 过程 中个 体所 偏 爱 的 、 惯 化 了 的态 度 和 方 式 ”l 。 习 _ 2 ]
据 和支 点 , 是他 们 的研 究 大 多 只是 简单 地 提 及 , 但 而
且有的可能还仅仅是假设 , 缺少实证研究。他们所说 的焦虑也是一般的生理性焦虑 , 至于是否适合特殊情 景 焦虑— — 外语 焦虑 , 有待 进 一步研 究 。 还 国内关 于认 知风 格 与外语 焦 虑 的直接 研究更 少 , 而研究较多的是认知风格与教学 , 认知风格与学习策

探索幼儿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探索幼儿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探索幼儿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的关系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不仅开始掌握语言能力,还在认知领域建立起了基本的框架。

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语言的学习,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将探索幼儿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的关系,并分析二者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一、语言学习对认知发展的促进语言是人类认知的工具之一,通过语言的学习,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言的学习过程要求幼儿不仅理解词汇和语法规则,还要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

这种过程促使幼儿在认知能力上得到了提升。

首先,语言的学习促使幼儿建立了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语言,幼儿接触到了丰富多样的事物和概念,并学会了将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纳。

例如,当幼儿学习到“动物”这个词时,他们会将猫、狗、鸟等不同的动物归为同一个类别,从而形成了对于概念的认知。

其次,语言的学习扩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通过语言的学习,幼儿学会了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例如,当幼儿学会了“如果……那么……”的语法结构后,他们可以运用这种推理能力来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想象不同的情境,并预测不同情境的结果,从而锻炼了自己的思维灵活性。

最后,语言的学习促进了幼儿的社交认知能力。

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的学习,幼儿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幼儿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升了自己的社交认知能力。

二、认知发展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与语言学习对认知发展的促进相反,认知发展也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幼儿在认知领域的发展为他们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首先,认知发展促进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

认知能力的提升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中的含义和隐含信息。

例如,当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

其次,认知发展促使幼儿在语言运用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

大班幼儿的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关系

大班幼儿的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关系

大班幼儿的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关系幼儿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学习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班幼儿的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不断探索和学习语言,他们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认知能力,并且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交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班幼儿园阶段,幼儿开始逐渐掌握和运用更加复杂的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幼儿不断丰富和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且逐渐掌握语法结构和句子的构建方式。

这些语言技能的掌握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它们帮助幼儿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思想、理解和解释环境中的事物,从而深化对事物的认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班幼儿通过主动探索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中,他们有机会和老师、同伴一起参与到各种讨论和活动中。

通过这些互动,幼儿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这种交流互动的过程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此外,语言学习还对大班幼儿的社交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中,幼儿与同伴进行各种合作活动,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协同来完成任务。

这样的合作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发展,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交往的技巧。

通过语言学习,幼儿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合作,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这些社交技能不仅在幼儿园中发挥作用,也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社交交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班幼儿的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支持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庭是幼儿最早的语言学习者和交流对象,家庭的语言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父母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和互动,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语言经验和学习机会。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鼓励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供良好的语言模型和榜样。

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与认知和记忆能力的关系

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与认知和记忆能力的关系

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与认知和记忆能力的关系语言发展是幼儿认知和记忆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小班幼儿教育中,语言的习得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

本文将探讨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与认知和记忆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与策略。

一、语言对认知能力的影响语言的习得与幼儿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通过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幼儿可以建立起对事物的概念和意义的认知。

语言可以帮助幼儿组织和处理信息,从而促进幼儿在认知上的发展。

1. 单词和词汇的习得:通过学习不同的单词和词汇,幼儿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建立起对不同概念和事物的认知。

例如,通过学习“苹果”这个词,幼儿会了解到苹果是一种水果,以及它的形状、颜色和味道等信息。

2. 语言的结构和逻辑:语言的结构和逻辑对幼儿的认知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

学习语言的规则和语法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并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语言中的时态和语气可以帮助幼儿分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概念。

3. 情感和社交认知:语言有助于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幼儿可以建立起社交认知,学会合作、互助和分享。

这对于幼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语言对记忆能力的影响语言的使用可以促进幼儿的记忆能力的提升。

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幼儿可以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进行回忆和运用。

1. 记忆的联结与联想:通过学习和理解语言,幼儿会形成一系列的联结和联想。

例如,通过学习故事和讲解,幼儿可以将多个信息点连接在一起,并形成整体的记忆结构。

这有助于幼儿提高记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记忆的训练和巩固:语言学习要求幼儿进行反复的记忆和运用。

通过不断练习,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通过背诵儿歌或诗歌,幼儿可以在记忆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大脑功能。

3. 记忆的延伸和运用:语言学习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记忆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 4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0 0 - 3 00 17- 2 1)50 0 - 2 1 2 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关于语言学与心理学 , 认知学的关系众
从学习活动角度来看 ,认知方式可理解为学 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所 表现 出来的个性和一贯性的偏好方式 ( 冶良 ,郭 力平 , 杨 20 0 o美国心理学冢 H. ti( 6 ) 1 Wi n1 2 k  ̄出的关十场依存一 9 场独立 (ed ee dneidp n ec) i d f l pn ec—n eed ne的认知方式被视为是认知方式理 论的核心内容 , 也是 目前在外语学 习领域讨论最 多, 且最富有成果 的认知方式类型。“ 是个心理学术语 , 场” 这里代表外部环境 , 具有 场独立特征的人 , 一般较少或不量外在参照和背景影响, 他们喜欢 独立思考 , 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 , 擅长 自然学科 , 但不善于与人交
2 认知风格与外语学 习的关 系 l关 于认 知方式的论述
认知方式 ( giv ye, c nte t ) 亦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思维 、 o i sl 感 知 ,记忆和理解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
的独特而稳定 的风格。 将此概念通俗化 , 便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维 方式( ik g tl) t n i y 。认知方式表现为一个人习惯于采取什么方式 h ns e 针对认 知方式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rw , 9 3 . B o n 17 )研究者得出 的观点有以下三种:,认为场独立型的人在外语学习方面更具有 1 优势 。研 究表明场 独立与语 言测试 的整体 成绩相 关 (h pl , C ae e l 18 ) , 9 6 。2场依存者更善于在非正式环境下学习, 因而善于口语交 际 B o n 17 ) 3两种类型的人不存在绝对的优势与劣势, r , 97 。 , w 都可 能成为好的语言学习者。 通过调查发现场独立的优势具有阶段性。
对行为的影响 及方式类型之间的相关 ,认为过去提出的众多认 知风格理论是某些潜在的相同维度的不同名称或标签。并用因素 分析法证实了这种假设的合理性。分析表明 , 认知方式类型可以归 结 为两个基本的认知风格维度 : 本 分析( 0 s A a t ) 主 - whlt nl i 维度 i_ yc 和 言语一 表象( ebl maey维度 。也有人称之为认知方式的两 V ra I gr) - 个家族。 整体 吊塞 一风格维度与个体在加工信 息时是倾向于从 整体上看 , 还是倾 向于 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把握相联系 ; ^ 言语一
( 类型)场依 存一 : 场独立 、 熟虑一 冲动 、 聚合一 发散思维 、 整体一 序列
等。 可以发现这五个模型均很好地置于双极主题上. 于信息加工的 知觉阶段有关系, 或更近一步的过程 , 包括外界刺激被感官登录后 被综合, 与更复杂的先前的知识发生联系, 准备应用到更复杂的心
理 过程 。
研究重心逐渐有所转移 , 从原来的关注教学法, 从教 师为 中心” 即“ 的教学理念逐步转向“ 学生为中心” 的问题上来。关于认知方式和 外语学习的内在关 系及作用也成为外语教学界热点话题。
往, 从大脑半球机制功能角度上讲 , 他们善于应用左半球思考。卡 日
比较场独立的人 , 场依存的人则较容易受外在参照和背景的影响. 善于应用大脑右半球思考 , 喜欢与人交往 , 但不 习惯独立思考 , 常 常依赖外在环境 , 因此擅长社会科学。
语 学 习成 效的启 示 关键 词 : 方 式 ; 立一 认知 场独 场依 存 ; 外语 学 习; 习策略 学

表象维度与个体在表征信息或思考时是倾向于以言语的形 式. 还 是以表象的形式相联系。 以整体一 分析风格维度为特点的认知风格模型很好的体现 了 行为的关键作用。 表现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整『的或是分化的、 本 分析的对心理发展和个体差异的影响。认知方式有很多表现形式
0 1u

试论认知 方式与外语学 习的关系
席洋
(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 甘肃 兰州 7 0 7 ) 3 00
摘要 :近十 多年来.随着心理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逐步发 展, 认知方式, 外语 习得 , 外语教学密切相关。关于学生的认知方式 与英语学习的 内在关 系, 外语教 学界争论颇 多, 本文建立在对已有 认知方式类型的阐述上 .通过对认知方式和外语学习策略选取的 探 讨, 试图在说 明二者 内在关系的基础上, 出认知方式作用于外 得
说纷纭 , 从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论, 到皮亚杰关于儿童语言和思维
的理论 , 学界基 本达成如下共识 : 无论是天生所得 的语言机 制, 还

是基于后天培养的语言认 知能力,其中都无法忽视只有在个体认 知方式作用下才能产生的语言认知能力。认知方式作为影响外语 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 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及运用产生极大 作用。对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 即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教 学活动 , 首先 ,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把研究重点放在教学过程 , 教 学环境 , 教学方法上 , 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言学 习主体一 外语学 习 者本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o 6 年代后期, 外语学习
类型理论 , 通过分析每一种认知方式理论的基本描述 、 评价方法 、
认知方式和外语学 习刍 密切相关 。O f d19) 潞 x r ̄90 o  ̄出场『存 衣 和场独立的认知方式会影响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和社会交际 ( 情感策略) 各 釉 的使用。同时二者又会最终共同影响学习成效。
场独 立 型的认 知 方式 有利 于 中高级 水平 的学 习者 ,而对 于初 级 外
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 , 并没有好坏的区分。 认知方式产生于个体幼 小的孩提时代 , 对人的社会行为, 制定目标 , , 计划 和提高学习能力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语学习者, 场依存的认知方式则更加有效。
4 年代早期到 8 年代末 ,认知风格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 0 0 展。Rdn 和 C em (9 1回顾了以往提出的 3 ii g he a 19 ) O多种认知方 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