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上恒切牙龈下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上恒切牙龈下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16T13:51:19.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9期作者:刘赛蓉
[导读] 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上恒切牙龈下残根的临床效果显著,并能减少牙周炎发生率,临床安全性较好。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甘肃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上恒切牙龈下残根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120例上恒切牙龈下残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牙周炎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牙周炎发生率为18.33%,差异显著(P<0.05)。
结论: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上恒切牙龈下残根的临床效果显著,并能减少牙周炎发生率,临床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牙体牙髓;正畸;上恒切牙龈下残根;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077-01
恒前牙发生牙齿外伤及龋病事件屡见不鲜,当恒上前牙龈下残根部位较深时,常规的治疗手段对龈下残根修复效果不佳,而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能增加牙周组织与牙龈的协调性,促进牙龈与修复体较好的接触[1]。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上恒切牙龈下残根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旨在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对实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120例上恒切牙龈下残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颗牙齿缺失,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的年龄在12~70岁,平均年龄为(35.8±6.3)岁。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的年龄在12~70岁,平均年龄为(35.6±6.0)岁。
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试验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
1.2 纳入标准
全部患者均为恒上前牙龈下残根,残根在龈下的位置≤2mm;根尖发育完善,牙根长度符合修复体的冠根比例;牙周组织健康;无炎症性疾病;无内分泌系统疾病;均同意配合资料收集。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首先对患者的牙根周围牙龈组织进行清除,行常规止血消毒后,充分暴露牙槽骨,给予根管治疗和义齿修复。
观察组给予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首先对患者的牙根管进行治疗,两周后再给予正畸治疗,在根管内利用钢丝进行固定,并将其作为牵引桩,制作U型牵引弓,将牵引桩到牵引弓的距离作为牙根牵引的距离。
定时进行复诊,不断调整牵引桩与牵引弓,使其处于较为理想的位置。
对于成年患者主要采用牙冠延长术进行断齿修复,而未成年人则需依据其具体情况实施修复治疗。
1.4 疗效评价
显效:断齿修复后无松动、扣痛情况,X线检查提示修复体十分整齐;有效:断齿修复后无松动、扣痛情况,边缘与临牙切缘相差0.5-1.0mm,X线检查提示修复体相对整齐;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伴有严重的牙周炎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牙周炎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牙周炎发生率为18.33%,差异显著(P<0.05),如表所示。
3.讨论
恒上前残根是口腔门诊收治的常见疾病,常规治疗方法是去除牙周与断端后再修复,但该法不适合用于上恒切牙龈下残根治疗,尤其是恒上前牙龈下残根部位较深时[2]。
目前,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是治疗上恒切牙龈下残根的主要方法,该法不但能保留牙周组织无残端,减少牙周组织损伤,更有助预防牙周组织炎症,并且通过正畸修复加固,牙桩与牙根固定力保留完好,确保了修复体的质量,并使得牙齿在修复后显得更加美观[3]。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牙周炎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牙周炎发生率为18.33%,差异显著(P<0.05)。
上述结果提示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上恒切牙龈下残根的效果较好,可确保牙周组织与邻牙之间的协调性,使牙龈与修复体边缘接触良好,可保障牙齿更加美观。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优势分析: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能维持牙桩与牙根的固定力,保证牙齿的矫正效果,可避免因用力过度引起的牙根外吸收和牙齿松动,避免牙体出现不可逆受损,同时正畸治疗还能调节牙齿的美观度,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案例分析:李某,男,18岁,上恒切牙龈下残根,龈下残根的折断线部分伸展至附着龈平面以下而在牙槽嵴平面以上(深度约为2毫米左右)。
(1)治疗方案:首先预处理牙龈,残根进入附着龈不深因此仅采取简单龈成形术,并在龈沟底和牙槽骨间预留适当“生物宽度”。
随后
正畸治疗拉出压根,分别采取根管治疗、正畸、牙周治疗和修复等一系列手段。
(2)复查:完成治疗4周后,X线复查牙龈与修复体边缘接触良好,且治疗后无严重的牙周炎症发生。
综上所述,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上恒切牙龈下残根的疗效显著,不但可以保证牙周组织的健康,保证牙体的稳固性,还能最大限度的对牙齿的美观度进行修复,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映泉.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3):70-70.
[2]孙华.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7):3146-3147.
[3]刘万松.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预后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2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