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安全的挑战与应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微传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认知安全的挑战与应对
王英英,吴兴华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摘 要:微传播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是意识形态发挥社会效应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作用与影响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得更加充分㊂一方面,微传播以其即时性㊁便捷性㊁一体性㊁开放性㊁隐匿性等特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在微传播视域下,这种便捷的传播方式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安全带来一系列挑战,主要体现在 微话语”的现实性和 微内容”的复杂性对其话语建设及规范性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方面㊂为加强微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安全,需从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微话语”建构,丰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以及加强微传播主体的规范性建设三个方面入手㊂
关键词:中国;微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维护路径
作者简介:王英英(1994 ),女,安徽池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吴兴华(1970 ),女,安徽舒城人,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㊂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研究”(AHSKY2019D111)成果㊂DOI 编码:10.13356/ki.jdnu.2095-0063.2020.03.003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20)03-0017-08 收稿日期:2019-12-12
任何一种思想观念要想对社会产生影响都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传播媒介,而不同的传播媒介形成不同的传播方式㊂意识形态要想发挥其社会作用,也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传播媒介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精神层面,还表现在现实生活中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是这种影响产生的第一步㊂为此,要通过不断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以使其更好地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㊂然而,当下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与广泛使用,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环境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对人们形成正确的认知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㊂微传播作为当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正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㊂微传播的出现给人们带来观念共享的福利,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㊂因此,为了正确发挥微传播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避免带来的挑战,首先就需要对微传播有个清晰的认识㊂
一、微传播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中的突出作用
互联网空间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舆论阵地㊂微传播作为一种依靠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播方式,使用手机㊁计算机和其他微载体,通过微博㊁微信和其他客户端等在线平台与人们交流和共享信息,为意识形态传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㊂7
1第40卷 第3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Vol.40 No.3 2020年5月 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May,2020
随着微传播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创新,立体化信息传播渠道得以构建㊂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得以在一个新的平台进行传播,即创新了信息共享平台㊂信息共享,是这个平台与以往的信息传播平台存在根本性差别之处㊂共享意味着共同享有或共同分享某种事物和某种思想观念㊂由微传播催发的信息共享平台,满足人们探索外部世界的需要,毕竟 人是社会的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人在社会生活中渴望着与他人的共享”㊂①通过信息共享的平台,每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与观点,而他人也可以由此对别人的看法与观点进行回应㊂信息的发布与回应,表现了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思想观念发生冲击与融合,在冲击与融合中达到一致㊂信息的共享,不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围,还提高了其传播的有效性㊂国家政府机构通过微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关信息,广大网友发表其看法,并与其它网友进行讨论㊂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随着讨论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加深,在认识的基础上与个体的价值观不断发生作用,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更加深刻㊂另一方面,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赖于微传播时代下构建的立体信息传播渠道㊂在微传播中,微主体㊁微受众㊁微媒体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构建一种立体的信息传播渠道㊂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传播媒介代表着传播渠道㊂在微传播中,微媒介是其主要传播渠道㊂在微传播时代,由于微媒介的便捷性与普遍性,一个人既可以是消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消息的传播者㊂这种转变逐渐模糊了传播者和接收者的界限㊂随着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不断打破,传播者与接收者也增加了另一项功能,即传播渠道㊂在微传播时代,通过传播主体㊁传播受众以及传播媒介之间的有效循环,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构建立体的传播渠道,使意识形态传播变得更加高效与全面,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㊂
相较于传统传播方式,微传播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方面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便捷性拓宽了意识形态传播的渠道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载体形式也发生重大变化,由大型载体转到微型介质㊂随着微媒介的普遍使用,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便捷程度带来巨大影响㊂即时性是指信息从传播者转移到接收者之间的时间之短,意味着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受时间㊁空间的限制㊂微博㊁微信等APP 的广泛使用,能够帮助人们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动向㊂便捷性是指信息传播相较传统的传播方式,从信息生产㊁传播到消费都比较简单方便㊂在微传播中,信息的生产变得更加容易与便捷,人们通过手机上的微博㊁微信等软件,瞬间就可知道国内外发生的大事㊂微传播的即时性与便捷性,不仅帮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拓宽了渠道,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传播㊂
第二,信息生产㊁传播㊁消费的一体性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得到加强㊂保罗㊃莱文森曾说过: 他们可选择生产和消费新新媒介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千百万其他新新媒介消费者 生产者提供的㊂”②信息生产㊁传播与消费的一体性是微传播的一个典型特征㊂微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平台㊁获取信息的新途径㊁解析信息的新方法,其本身就代表着信息的生产㊁传播与消费㊂微传播与以往的传播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传播方式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式的传播,微传播则体现了一种自下而上式的传播㊂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传播主体对信息的传播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传播对象被动地㊁机械地接收信息,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之间存在着8
1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No.3,2020

②吴兴华:‘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第97 102页㊂保罗㊃莱文森:‘新新媒介“,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页㊂
单向性的关系㊂而在微传播中,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意味着由传统媒体所建立的话语控制正逐渐走向削弱㊂在微传播中,没有固定的传播主体和对象,每个人都是沟通者,传播主体与对象之间存在强烈的互动,传播主体能够通过信息传播影响传播对象,传播对象也可以通过信息传播反作用于传播主体,而传播内容在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的循环中不断深化,不断加强人们对传播内容的认识㊂利用微传播的信息生产流通的一体性这一特征,可以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广度与深度㊂
第三,传播的开放性与隐匿性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㊂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微传播同样也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㊂开放性是指传播群体通过微媒介进入网络空间时,没有门槛要求,面向广大社会群众㊂传播主体通过微媒介进行微传播时,不受年龄㊁性别㊁学历㊁种族的限制,也不受社会地位㊁收入以及阶层身份的限制,只要拥有一个移动终端,人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入网络空间,进而成为网络信息的生产者㊁传播者与接收者㊂隐匿性包含的内容则比较丰富,既包括传播内容暗含价值观传播等隐匿效果,也指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进入网络空间时进行的身份隐匿㊂微传播作为一种传播方式,不仅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还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功能㊂微传播的意识形态功能,不仅指其传播内容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还指其本身就具有意识形态色彩㊂因此,在微传播中,信息的生产者在传播信息时,其信息内容就包括一种意识形态的引导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微传播的过程中,不仅有传播内容的直接影响,还暗含价值观的隐性渗透,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作用㊂
第四,传播效果的强大性使微传播这一形式正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㊂由于网络的普遍使用㊁微媒介的广泛使用㊁微群体的广泛性,微传播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也是很强大的㊂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准则产生影响,但是微传播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强了其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准则的影响㊂这主要是由于微传播中微媒介的广泛使用与微群体的不限制性㊂在微传播中,信息的生产者呈现下移的趋势,代表着信息的生产者正逐渐走向大众化㊂消息的生产㊁传播与消费之间的无限循环,加强了人们与信息传播媒介之间的衔接效果,进而扩大了微媒介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效果㊂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重要的凝聚作用㊁导向作用以及引导作用,也有赖于其传播效果的强大性㊂随着微传播的传播效果与作用的不断扩大,微传播正逐渐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㊂
微传播的巨大社会作用,使其正逐渐成为当代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也使人们逐渐关注到微传播这一形式对意识形态传播的巨大作用㊂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微传播也毫不例外,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㊂
二、微传播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安全面临的挑战
基于以上的认识,微传播虽然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扩大了其价值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作用,但是它也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㊂ 从直观的实践观出发,社会活动本质上是个人的自发活动㊂”①人们进入社会的目的除了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还自觉不自觉地与社会互动,因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产物㊂在微传播中,人们既会发表积极健康的消息,同时也会引起一些不良的声音,对意识形态话语建构和意识9
1 微传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安全的挑战与应对①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418页㊂
形态认知提出了挑战㊂(一) 微话语”的现实性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提出新要求当一种主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自然就会加强对主义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信仰主义,这是一种由自发转向自觉的过程㊂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受经济影响,并具有一定的阶级色彩㊂意识形态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是因为国家权力机构将统治阶级的利益通过话语的形式表述为广大群众的普遍利益㊂按照福柯的观点,话语与社会权力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㊂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强势话语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正面临着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媒介的隐性渗透所带来的冲击㊂面对强势的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其做出一系列的回应与反击㊂但是,在一定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还不能保证一定安全㊂随着时代任务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面临挑战㊂
一方面,在微传播中,如何平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宣传的 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一难题正逐渐显现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建设不仅面临外部挑战,还要面对来自内部挑战㊂微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在传播主体㊁传播载体以及传播方法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㊂微传播的载体具有多样性,从传统的书籍报纸传播发展为现在主要依靠网络媒体传播㊂这对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既具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困难㊂在微传播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设面临极高的现实要求㊂由于传播载体的改变,直接导致人人都是微信息传播的传播者与接收者㊂随着微传播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大事与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更有利于表达自身诉求㊂在国家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时,需要通过话语这一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精神㊂人们通过微传播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认识与了解,并与其现实活动联系起来㊂但是,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宣传的 普遍利益”这一难题也逐渐浮现出来㊂因此,在微传播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必须充分表达时代要求与人民利益,丰富其话语建构,才能更好地为平衡个人利益与 普遍利益”㊂
另一方面,根据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在微传播中既要注意到 官方语言”,又要考虑到 日常语言”㊂ 官方语言”与 日常语言”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功能与意识形态功能之间的分裂㊂①这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话语不仅代表着利益集团思想体系的表达,同时也代表着一种社会意识形式㊂作为利益集团思想体系的表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一种集团性的话语㊂而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需要表达个体性利益的话语㊂并且,随着时代任务的改变,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建设中,既要注意到话语体系的转换,又不割裂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保持紧密联系㊂(二) 微内容”的复杂性使受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产生偏差微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信息生产主体的下移是其主要发展特征㊂信息生产主体的下移,意味着信息生产不再局限于以往权威㊁官方的介绍,也不再受限于个人知识素养㊁职业㊁地位等的限制㊂这也就意味着信息生产的内容由以往的正式介绍开始转向为正式与非正式兼具的信息㊂非正式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与个人的现实生活加强联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更加 接地气”㊂但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本质理解受到0
2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No.3,2020①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第422 426页㊂
信息内容的复杂性和个体素质的差异性的影响,可能产生一些偏差㊂
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的生产与发展的实践中发挥着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政治统治趋向于稳定,经济基础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正在不断丰富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也为世界提供中国案例㊂这些足以表明,马克思主义已经成功渗透到中国生活的各个方面㊂但是,在新的环境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仍存在一些问题㊂微传播的典型特征是 微”,既有信息内容之微,也有信息涉及之广泛㊂传播内容的复杂程度,主要归因于传播主体的多样性㊂在微传播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是由多种媒体进行宣传㊂在非主流媒体中,由于传播的微形式,以及传播主体自身原因,导致在传播中可能存在错误理解或歪曲理解,影响受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精神本质的理解㊂
微传播是个体主体性得到显著增强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也是个体主体性得到显著下降的一种传播方式㊂个体主体性得到显著增强,是因为每个个体按照自己的思维理解在微传播中发布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信息,具有独立性㊂同时,个体由于自身差异原因,很容易受到舆论导向的影响,人云亦云,对他人的观点具有深深的依赖性㊂因此传播的 微内容”对受众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本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受众只有真正认识到其精神本质,才能从根本上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㊂
三、微传播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安全的维护路径
在微传播时代,微传播这一传播方式既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带来巨大机遇,也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㊂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㊂”①随着中国国情和自身需求的变化,人们对物质生活需要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㊂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也应该随着时代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自身内涵,话语形式更加贴近社会实际㊂尤其是在微传播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建设要符合微传播的语言特征㊂(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 微话语”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要永葆活力,就必须与新的实践相结合,形成新的理论创造㊂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建设㊁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形式也一直都是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在微传播背景下,根据微传播的语言传播特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 微话语”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微传播背景下的一种表现形式㊂ 微话语”并不是指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分裂化㊁话语形式简单化,而是通过话语形式之微,更加精准凝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思想,使其在话语形式与内容上呈现出短小而精悍的特征㊂
一方面,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要积极转换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基础与政策方针的转变而不断发生变化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任务,此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述主要围绕着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展开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国家制度与经济基础的逐渐稳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述由 阶级斗争为纲”转化为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㊂社会主1
2 微传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安全的挑战与应对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9页㊂
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一种理想目标与实践形式㊂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更加贴近亟待解决的任务,是微传播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主要任务㊂在积极转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中,也要注意话语创新这一方式,话语创新并不是一种胡编乱造,既要有理论溯源,也要有现实依据㊂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创新中,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㊂
另一方面,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变㊂微传播作为当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要将微传播纳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主要平台,建设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㊂由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宣传的 普遍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宣传的 普遍利益”的话语表达方式㊂只有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方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才能更具有有效性,被广大群众轻易接受㊂在微传播时代,宏观而全面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不再适应网络群体的需求㊂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要积极注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变㊂微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微”是其传播的主要特征㊂因此,在转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中,不仅要突出核心,还要注重微话语的表达形式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微话语,不仅要体现话语形式之微,也要体现话语内容之精㊂不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如何转换与转变,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㊂总之, 微话语”的建构,不仅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与新的实践的结合,还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与 微”语言特征的结合㊂(二)丰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既是理论追求,也是现实诉求㊂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主要矛盾随着时代任务的改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㊂随着中国国情和自身需求的变化,人们对物质生活需要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㊂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也应该随着时代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自身内涵㊂ 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观察审视意识形态建设形势㊁解读意识形态建设内涵㊁引领意识形态建设方向㊂”①在新时代,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就是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紧密结合起来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新的理论要求和实践目标,要求党根据现实状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为人们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用以理解和改造世界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总结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和贯彻的一项治国理论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展现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的价值追求,也表现了党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发展的理性反思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任务的发展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㊂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将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理论追求的必然㊂
丰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一项2
2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No.3,2020①王永贵:‘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 新中国70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历程㊁经验和新时代前景“,‘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5期,第88 96页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