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船问题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租船问题三篇
篇一:租船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熟悉情景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游湖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揭示课题:租船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有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最多坐4人”是什么意思?“至少”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要求: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分享你的成果?
2.学生汇报
(1)画图法
用一个表示一个同学,因为每条船最多坐4人,所以4个一份。
因为有5份,就是5条船,还剩下2人,他们也要坐船,所以还需要再加一条船,一共租5+1=6(条)船。
(2)符号法
因为每条船最多坐4人,所以一个4一个4地表示:4、4、4、4、4、2,还剩下2个人,他们也要坐船,所以还需要再加一条船。
一共要租5+1=6(条)船。
(3)计算法
22÷4=5(条)……2(人)
师:算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
师:余下的2人要怎么安排?有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预设:因为还剩下2人,也要坐船,所以要再加一条船。
5+1=6(条)
答:至少需要6条船。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是多少,都要给
商再加上1.这样的方法在数学上叫“进一法”。
3.检验结果
师:解答正确吗?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思考过程。
检验: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可以坐4×5=20(人),6条船可以坐4×6=24(人),所以6条船可以肯定可以坐下22人。
4.对比选择
师:刚才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如果人数较多,那么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5.对比辨析
师:问题解决了,同学们开始划船了,很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了,大家上岸吃自己带的食物,可是小丽没有带,所以她到超市里买吃的。
我们一起去看看她买了什么?
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最多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预设:10÷3=3(个)……1(元)
师:算式中的3个和1元是什么意思?余下1元还可以再买吗?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师:对比租船问题和买食物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相同点:都用除法,都有余数
不同点:租船问题商要加一,买东西问题商不用加一。
师: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加一,什么时候不用加一呢?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余数的“取”和“舍”,有时要用商加1,而有时要舍掉余数。
三、分层练习
1.基础练习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
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生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讨论
预设:27÷8=3(次)……3(箱)
3+1=4(次)
答:最少要运4次。
师:余数要怎么处理?为什么要加1?
2.变式练习
王妈妈用17元钱,买了5元一瓶的可乐,最多能买几瓶?如果用这些钱买7元一盒的饼干,最多可以买几盒?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这些钱”指的是什么?独立思考完成
预设:可乐:17÷5=3(瓶)……2(元)
答:最多买3瓶。
饼干:17÷7=2(盒)……3(元)
答:最多买2盒。
师:余数要怎么处理?为什么不用加1?
3.综合练习
有48个苹果,每7个装一大盘,能装几个大盘?还多几个苹果?如果多余的苹果每2个装一小盘,需要几个小盘?
师: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要怎样解决?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预设:48÷7=6(个)……6(个)
6÷2=3(个)
师:“多余的苹果”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在课后收集什么生活问题需要用到进一法。
板书:租船问题
画图法进一法
符号法22÷4=5(条)……2(人)
计算法5+1=6(条)
答:至少需要6条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湖租船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紧紧围绕解决问题的三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反思与回顾。
在回顾与反思的环节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不足之处:虽然本节课结构完整,但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够,对于“最多”和“至少”的含义表达不完整,所以在新授环节不能放手学生去思考解答,而是拽着学生去思考,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
需要多花时间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题意再解答。
篇二:租船问题
备课人:XX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租船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租船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春天到了,老师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他们想去划船,遇到了租船问题,请帮他们想一想,怎样租船最省钱?(板书:租船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审视事物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出示问题:人数:32人
小船租金:24元/艘大船租金:30元/艘
小船人数:4人/艘大船人数:6人/艘
2.师:怎样租船最省钱?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合作交流:
提示:大船和小船的租金不一样,坐的人数不一样,每人付的钱……
大船:30÷6=5(元)小船:24÷4=6(元)
大船便宜,尽量多租大船。
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32÷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30×5+24×1=174(元)
师:这是最省钱的方法吗?你还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况下,在算一算、比一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数学方法的灵活性,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有更全面的认识。
】
(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
1.生:租5条大船,1条小船,小船上还会空出两个座位,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
2.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5条大船和1条小船是最省钱的?小组合作,再次调整试一试。
3.反馈交流,上台展示:
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需要花费:
4条大船:30×4=120(元)2条小船:24×2=48(元)120+48=168(元)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情景”和“解决”本身,应该更加重视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的理性上。
通过表格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在比较中自然的感悟调整方向的确定,形成最终科学和严谨的结论。
】
(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
1.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先假设,再调整。
2.介绍假设策略:
【设计意图:毕达哥拉斯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怎样知道什么”。
方法性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形成思考模型,逐渐内化解题技巧。
】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题目:P11练习三春游问题:怎样租车更省钱?
2、四一班有42名学生去划船,大船60元限乘4人,小船50元限乘3人。
怎样租船最省钱?
3、有27名老师带203名学生去游玩,怎样买票省钱?
成人:40元学生:20元团体(30人及30以上)30元
4、某公园门票售价有两种方案:
方案A:成人160元/人儿童40元/人方案B:团体(5人及5人以上100元/人)
1、如果有5个成人、5个儿童,怎样购票最合算?
2、如果有3个成人、5个儿童,怎样购票最合算?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温故知新。
合理的课堂练习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教师的教学过程,使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对象本身做出理性的评价。
】(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1.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问:今天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教后反思:
篇三:租船问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2.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
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3.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板书:租船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审视事物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出示问题: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
人数:30人
小船租金:20元/艘
大船租金:35元/艘
小船人数:4人/艘
大船人数:6人/艘
3.问: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怎样租船最省钱?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
5.学生反馈:
预设:
生1:可以算算每种船每个人合多少钱?再选择。
生2:可以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试一试,看看哪种方式更省钱,然后再调整。
……
6.师:同学们都有好的想法了。
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可行呢?
预设:
生:第二种方法可行,因为用20÷4我们可以计算,35÷6我们还没有学过。
7.师:既然方法选定了,就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计算一下。
8.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9.合作交流:
(1)问:如果都用小船需要多少钱?
预设:
30÷4=7(只)……2(人)
7+1=8(只)
20×8=160(元)
问: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7+1?
(2)问: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
预设:
60÷6=5(只)
35×5=175(元)
10.比较方案:
问: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生1:尽量租小船会比较合算。
生2:全租小船,但有1条小船只坐了2个人,没坐满。
是不是可以再省钱?11.问:全租小船,没坐满,怎样可以更省钱呢?小组讨论一下,试着计算出结果。
预设:
生1:把这两人和一条小船上的人都安排坐一条大船就可以更省钱。
生2:
6条小船:20×6=120(元)
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况下,在算一算、比一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数学方法的灵活性,同时把相关内容
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
1.师:这样确实更省钱了?大家对于这个结果满意吗?
预设:
生:怎么能说明这种方案是“最”省钱的呢?
2.师:要想证明“最”你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
生:可以再次调整试一试。
3.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6条小船和1条大船是最省钱的?4.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
5.反馈交流:
问: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情景”和“解决”本身,应该更加重视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的理性上。
通过表格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在比较中自然的感悟调整方向的确定,形成最终科学和严谨的结论。
(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
1.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
生:先假设,再调整。
2.介绍假设策略:
【设计意图】毕达哥拉斯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怎样知道什么”。
方法性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形成思考模型,逐渐内化解题技巧。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温故知新。
合理的课堂练习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教师的教学过程,使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对象本身做出理性的评价。
(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1.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问:今天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