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 (MBA32学时)萨缪尔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从总需求(AD)看:
国民收入 = 总需求 = 消费需求 + 投资需求 = 消费 + 投资
Y = AD = C + I
(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AS = AD (总供给 = 总需求) C+S=C+I S=I
2020/7/31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1.政府的作用:(1)征税(T) (2)通过预算进行政府支出(G)
2020/7/31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1.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
2.国民收入的构成 (1) 从总供给看: Y = AS = C + S + T + M (2) 从总需求看: Y = AD = C + I + G + X
2020/7/31
3.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AS = AD (总供给 = 总需求) C+S+T+M = C+I+G+X S+T+M=I+G+X
2020/7/31
本国常住居民包括: (1)长期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 (2)暂住外国的本国公民; (3)虽未加入本国国籍,但却长期居住在本国
的外国公民。
2020/7/31
本国常住居民
投资
利润、利息
本国
工作(劳动)
工资
外国
2020/7/31
二、国内生产净值(NDP) (Net Domestic Products)
2020/7/31
一、GDP核算的基本方法
1.核算的原则 (1)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不计算中间产
品的产值; (2)只计算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新生产
的产品的价值; (3)按市场价格来进行计算。
2020/7/31
例:服装的生产过程。最终产品:服装
生产过程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 成本
棉花
8
-
棉纱
11
8
棉布
又名 理论来源 基本假设 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 分析重点 主要目标
宏观经济学
大经济学,收入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总量分析法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主 国民收入
全社会福利最大
微观经济学
小经济学,价格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个量分析法
以家庭厂商等经济个体为主 市场价格
个体利益最大
2020/7/31
大卫 ·李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 赋税原理》(1817)
2020/7/31
此后,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两个分支:
第一个分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1818~1883), 《资本论》(1867)〕 → 列宁主义〔列宁(1870.4.22~1924.1.21)〕 → 前苏联、中国、东欧。
2.收入流量循环 3.国民收入的构成 (1)从总供给看:
Y = AS = C + S + T (2)从总需求看:
Y = AD = C + I + G
2020/7/31
G
企业部门 I
政府部门 T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Y C 家庭部门
S 金融市场
2020/7/31
4.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 AS = AD (总供给 = 总需求) C+S+T=C+I+G S+T=I+G
NI = NDP - 间接税 + 政府补贴 = 工资 + 利润 + 利息 + 租金 + 政府补贴
2020/7/31
四、个人收入(PI) (Personal Income)
▪ P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个人从各种来源 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PI =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 + 公司利润税 + 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2020/7/31
一、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GNP & GDP)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vs.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 GNP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 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流动性 偏好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货币
需求
利
货币
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供给
消 费
总需求
总就业量 投 资
总产量 ( 总供给 )
2020/7/31
《通论》的贡献:
• 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 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 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 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 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 提出了对实物经济与货币进行总体分析的货币
▪ GDP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在国家领土范围内所 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020/7/31
▪ 两者的区别在于计算原则不同: GNP 采用“国民”(常住居民)原则 GDP 采用“国土”(领土)原则
GDP = GNP - 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
本国投在外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 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有效需求原理
《通论》的贡献
2020/7/31
Say’s Law(萨伊定律): 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工资、利润 消费
收入 (供给)
对消费品的需求
利息、租金
储蓄 投资 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总需求
2020/7/31
有效需求原理:
收入 水平
边际消费 倾向
资本边际 效率
+(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 + 政府和 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2020/7/31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PDI,YD)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 PD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可以由个人 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PDI = PI - 个人税 - 非税支付 = 消费 + 储蓄 =C + S
产品市场
Y C
家庭部门
S 金融市场
2020/7/31
3.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和决定
(1)国民收入的构成
① 从总供给(AS)看: 国民收入 = 产量总和 = 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 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 = 消费 + 储蓄
2020/7/31
Y = AS = C + S
2.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1)消费函数:C = f(Y) C = a + b Y , a:自发消费
G
企业部门 I X
2020/7/31
政府部门 T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金融市场 国外部门
Y C 家庭部门
S
M
2020/7/31
一、消费函数
1.影响消费的因素
• 收入水平 • 预期
• 物价水平 • 利率
预期包括: 经济预期 -- 价格预期和收入预期 非经济预期 -- 战争、政策变更等
2020/7/31
1976年第10版,中译本:1979年;1985年第12版,中译本: 1992年;1998年第16版;2001年第17版)
→ 斯蒂格利茨(1943~ ),《经济学》(1993年第1版,
2020/7/31
中译本:1997年)
三、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发展的三个阶段 • 萌芽时期: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30年代
20
11
服装
30
20
合计
69
39
增加值
8 3 9 10 30
2020/7/31
2.基本核算方法 (1)生产法(增值法)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 Σ(各行业增加值)
总产出就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 中间投入就是在生产这些货物和服务过程中投入的货物和服务价值,
1. 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抉择,来使用 具有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的、稀缺的生产资源 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 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2020/7/31
• 资源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 •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 如何生产? • 为谁生产?
2.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
福利; 5.不能表示分配是否平等。
2020/7/31
二、纠正
P.Samuelson 提出用净经济福利 NEW (Net Economic Welfare)从几个方面对
GNP 进行调整。
1.应当加上闲暇价值; 2.加上家庭主妇家务劳动的价值; 3.减去为消除污染所付出的代价; 4.减去现代城市生活造成的其他损失; 5.减去国防、警察等支出。
折旧后的余额,它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
2020/7/31
(3)支出法(产品支出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 最终消费 + 资本形成总额 + 净出口
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净出口等于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 居民消费 + 投资 + 政府支出 +( 出口 - 进口 ) = C + I + G +( X - M )
其中不包括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2020/7/31
我国目前以生产法 GDP 为准。
(2)收入法(要素收入法)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政府补贴)后的差额。 营业盈余是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
•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期: 从 1936 年到二十世纪 70 年代之前
• 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形成并与凯恩斯 主义宏观经济学争论,以致分庭对抗的 时期: 二十世纪 70 年代之后至今
2020/7/31
2.“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凯恩斯其人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萨伊定律 1929 ~ 1933年,经济大危机 凯恩斯发表《通论》(1936年)
理论; • 明确提出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2020/7/31
2020/7/31
历史上各国所采用的核算体系: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西方核算体系) SNA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东方核算体系) MPS: 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二、经济学简史
威廉 ·配第(1623~1687),《政治算术》, ( Political Arithmetic ); 《赋税论》(1667)
亚当 ·斯密(1723~1790),《国富论》(1776 )
(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
2020/7/31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
1.两部门经济的假定 没有政府 经济是封闭的 没有储蓄 物价水平不变
2020/7/31
2.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企业部门
要素市场
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
企业向家庭提供产品
产品市场
Y
家庭部门
C
2020/7/31
如果存在储蓄:
企业部门
I
要素市场
2020/7/31
一、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GNP & GDP)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vs.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二、国内生产净值(NDP) 三、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四、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2020/7/31
二、其它国民收入总量的计算 NDP,NI,PI,PDI
三、人均国民收入的计算
人均GDP =
当年 GDP 当年人口数量
2020/7/31
一、缺陷
1.无法计算非市场经济活动; 2.无法计算非法经济活动; 3.不能反映人们由生产中所得到的福利
变动的情况; 4.不能反映精神上的满足、闲暇带来的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 mics
2020/7/31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三章 宏观经济结构和国民收入流转循环模型 第四章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五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七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2020/7/31
2020/7/31
一、经济学的概念
▪ NDP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 最终产品和服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
NDP = GDP - 折旧 = 工资 + 利润 + 利息 + 租金 + 间接税
2020/7/31
三、国民收入(NI) (National Income)
▪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用于生产产品和 服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
2020/7/31
第二个分支:
→ 萨伊(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
→ 穆勒(1808~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 马歇尔(1842~1924),《经济学原理》(1890)
→ 凯恩斯(1883~1946),《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1936)
→ 萨缪尔森(1915~ ),《经济学》(1948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