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在20世纪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中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分为前期哲学观和后期哲学
观。
语言游戏说是其后期哲学的核心。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德语sprachspiel)最初在《蓝皮书》中
提出,指“孩子刚开始使用语词时的语言方式”、“语言的原始形式”或
“原始语言”(维特根斯坦,1964)。
后来在哲学研究中他对这个问题有
了更深入的阐述。
他认为,真正说来我们根本就不能给出语言游戏概念的定义,而只能通过一系列例子来例示它的定义。
把“语言游戏”归
结为由语言和构成语言的行为所组成的整体。
语言游戏具有多样性,
这几乎包括我们语言的一切活动。
“语言游戏说”中的“游戏”沿袭了整
个西方哲学对游戏这个概念的理解,比汉语中所指的“娱乐和玩耍”含
义要广,即指人类的活动。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打破以往语言研究中的实体论倾向,
转向讨论语言具体用法,着眼于人们使用语言的整体性动态活动。
强
调在重视和遵守语言的正确用法(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在实际使用过
程中考察语言的意义。
语言游戏具有无限多样性、主体的参与性以及
语词和语句的工具性。
语言游戏的基本内容
:《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在此论著中,他对语言游戏
的论述最为全面。
遵守规则、语言意义、家族相似性都是主要论述的内容。
此外,与语言相关的哲学概念如私人语言和生活形式也有所提及。
本文就其主要内容加以论述。
1遵守游戏规则
语言游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遵守规则(杨宁芳)”。
既然维特根
斯坦把语言比喻为一种游戏,那么必然有游戏规则。
语言游戏的规则
就是语言游戏的逻辑。
规则不是一种先于行动的理论构造,是由语言
使用者的习惯决定的(维特根斯坦,1996)。
规则与游戏没有孰先孰后的问题,任何游戏都只有在参加者共同
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而参加者又只能在游戏中学会如何遵守
规则。
我们往往是在不知道规则的前提下开始行动的,我们也常常是
参加语言游戏中潜意识地遵守规则。
因而规则不是行动的前提,不是
先在的,而是在行动中,在游戏中存在的东西。
遵守规则是一种语言实践,也是一种社会实践。
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第一,语言游戏必须在具备规则的前提下进行,规则是语言
游戏的关键。
一方面,规则构建游戏并规定其意义;另一方面,规则也
限制行为主体的行为。
因此,所有的游戏必须在规则限定的范围内进
行。
第二,语言游戏是多样性的。
第三,语言的使用者具有主动性。
使
用者在能够改变规则的同时,也能够主动地建构规则。
语言游戏的意义是在规则节制下语词的使用。
以往把规则等同于
语言的句法,因而错误地认为与任何特定的语言游戏存在的语境无
关。
实际上,语言游戏所遵守的是一种“语用规则”,它奠立于包括讲话
者和听者在内的语言游戏参与者的生活实践和形式中。
而只有相对于
特定的语境,对特定的语言游戏参与者才谈得上遵守规则的问题,这
是主体间约定俗成的结果(王国华)。
维氏认为棋类游戏规则的习得是
通过实际的对弈活动来实现和显现的,同样习得一种语言,不是通过
先学习一套规则来指导语言运用,而是通过参与各种语言游戏来习得(胡萍英)。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的意义也只有在特定的生活方式下才能有意义。
要做到生活方式的一致就必须遵守规则。
当然,因为规则源于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因此规则的遵守也非静止。
语言游戏说考察的也是动态的语言,遵从规则的过程也是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实践(胡萍英)。
2意义即使用语言是被训练出来的而不是教会的(维特根斯坦,1975)。
语言游戏的发展就是生活的发展,语言游戏的内容就是生活。
语言活动和语言游戏相互交织在一起,但我们不能把语言生活和语言游戏等同起来,语言活动是某种意义上的语言游戏。
词语的意义是语言的使用,也就是说,语言的意义存在于各种语言实践中。
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本身是没有内在的意义的,但是词语却从语言的使用中获得,即语言的意义在于语言的使用。
离开语言游戏,语言意义将无法存在。
作为一种活动,语言游戏就是词语的使用。
因此,如何使用词语就成为语言游戏的重要内容。
人们是在做语言游戏的活动中通过语言的用法知道语言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游戏与意义即使用在逻辑上是统一的,具体来说,概念是从词语意义的应用中推导出来的(维特根斯坦,1996)。
既然使用语言是一种游戏,那么游戏就必然得有游戏的参与者,所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是内在地包括了说话者和听话者在其中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分析话语的意义与说出话语的具体语境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背景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为下文的主体间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既然语言的意义在于它存在于多样的语言游戏中,英语教学就不该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它应该让语言学习者学会流利地、恰当地使用语言。
语言教学的功能就应该被重视。
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有语境的产生,即使用本身就是语境,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语境赐予了语词意义。
教学过程是双方主体参与的双向过程,教师要尽量减少从老师到学生的单项输入,而尽可能的建立双向的互动的教学良性循环。
3付彩云2009家族相似理论(Familienǎhlichkeit)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就是要观察词语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使用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维氏虽然重视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意义解释方面话语分析所起到的作用,但是他并没有否定词语的概括功能,即他论述的家族相似性。
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认为,对所有游戏来说,没有什么共同的东西,有的只是类似联系以及他们系列的排列,即家族相似性。
在语言的各种活动中也不存在全体共同的东西,而只有相互重叠和交叉的相似关系,由于这种相似关系,人们仍然可以把这些活动统称为语言。
家族相似的观点和语言游戏的概念一样,强调语言概念的开放性,即我们的概念及其使用都不能严格定义的,家族相似是对语言或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解析An Analysis on Wittgenstein ’s Language Game Theory
杨秀梅(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外语系,辽宁鞍山114005)
【摘要】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的中心是:意义即使用。
本文对规则的遵守、意义即使用、家族相似性进行了解析。
同时,作者在维特根斯坦的论述中,寻根溯源,更系统的剖析了其主体间性的理论。
不断完善的语言游戏说对语言教育具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意义即使用;主体间性【Abstract 】Wittgenstein’s “language game”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philosophy.The core of Wittgenstein’s “Language game”theory is meaning in use.Rule-following,meaning in use and family as semblance are expounded in the paper.In addition,inter-subjectivity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Wittgenstein’s “language game theory”.“Language game theory”,which is being perfected successively,will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teaching.【Key words 】Wittgenstein;Language game theory;Meaning in use;Inter-subjectiv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173页)趣,并且运用视频的慢动作分解等方式进行演示,会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运动动作完成顺序、动作结构等,再加上体育教师的讲解,将复杂的动作技术拆分后,学生更容易理解。
这可以促进学生动作完成水平的提高,技术动作达到更加准确的效果。
2.6体育教师要发挥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提出体育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这一建议。
这反应新课程标准给了广大体育教师较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弹性大,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性。
根据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结合自身所在地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比如少数民族地区有其特色的少数民族运动项目,体育教师可以多开展这些运动项目,使体育课变得有民族特色,有利于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
在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发挥创新性,进行一物多用,栏架不仅可以学习跨栏也可以是游戏道具,将体育器械变成组成学生游戏的游戏道具,将课堂变得活泼,并且使学生提高运动参与的兴趣,也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让学生来组织课堂游戏,提高他们的运动锻炼能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最适合的学习环境。
3结语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体育教学的质量的提高,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密切配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自2001年颁布在我国实施已有13年之久,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不断发挥自身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优良的体育运动学习环境。
关于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将是一个长期发展话题,体育教师自身要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反思,寻找最适应学生发展,符合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3]郑柏武.《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变化的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06,24(3): 117-120.
[4]潘凌云,王健.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5):91-95.
[责任编辑:汤静]
事物具有本质的观点的批判。
4主体间性
韩林合指出,语言由语言游戏组成,游戏又由相关的用法和规则遵守构成,语法规则来源于生活形式,因此语言游戏和语言都植根于生活形式之中。
在生活方式的一致的基础上,语言游戏者才能消除离间(alienation),产生主体间的交互性,进入语言所创造的自由世界。
就维氏看来是不存在“私人语言”的,离开了语言我们无法与人交流,语言的概念是涵盖在交流之中的(维特根斯坦)。
语言具有公共性和交互性即主体间性(马艳红)。
胡塞尔提出了“主体间性”的系统理论。
是指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尤宵南)。
语言学习者要进入一种游戏系统,首先要通过主体间认同和共享其生活方式,体验活生生的语言。
从本体论来说,“间”揭示了主客观事物存在的普遍方式。
主客体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只有在相互“之间”的作用与影响中才能生存。
主体间性则是主体与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的和谐一致性等集体特征,主体间性生成于交往实践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双方在语言游戏存在的场中完成各自的目的,这即是两者主体间性的体现。
哈贝马斯指出,语言游戏作为交往行为要借助于语言以及对规范的理解和承认,但是语言、规范、理解都只能在主体间性中存在。
也就是说语言成分在嵌入人类行为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交际价值,由此,语言使用的世界没有绝对的主体性,主体消解于一种多元的、互动的和随机的语言游戏图式中,是一种多元的和相对的主体间性(孙自挥)。
成晓光认为,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
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
它不是主客对立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理解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游戏实践把语言和生活编织在一起。
语言游戏说要求将课堂演绎成一个有效的交往环境,使语言、言语习得者和生活一起成长,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语言学习的局限,但不只是简单地以游戏为教学法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成为共创知识、共创语言活动、共创生活形式的过程,从而构建和谐融洽的主体间交往关系。
学生在使用中学会语言,在交际中学会交际。
主体间性哲学将孤立的个体性主体变为交互主体(俞建梁)。
在此过程中,意义并非是在传递中获得,而是在主体间的合作与协同中产生。
通过有目的的社会合作,主体才能获取文化的意义,成为语言游戏的参与者。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必须要求建立主体间的关系。
教育各主体的关系应是对称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上。
语言教学才能更好地进场使师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学生才能遵守其规则,融入语言游戏之中,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学的效果才能更好。
教学实践中,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或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都无视和违背了语言的主体间性的本质,将教师和学生排除在语言社会交往之外,自然教学效果就不理想。
正是有了主体间的互动,才使得语言教育有意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主体间性的理论并不是对以往主客体结构的否定,而是。
主体间性的结构并不是单纯的强调主体,而忽视客体的作用。
对于主体间性的正确理解是,以“主体——
—客体”关系为背景,在主体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和协同的过程理解语言。
只有实现了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的平等关系,全面地了解、掌握和顺应语言游戏的规律。
尽管主体间性的观点并没有在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明确、系统的阐述出来,但是他的观点中强调语言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整体,强调语言的多样性、相似性、参与性。
语言游戏中处处体现了主体间性,主体问互动贯穿了语言的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
同时,结合现代语言教学的实际,师生间的主体间互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培养,这也就将主体间性的理论提升到了与规则遵守和意义及使用等理论的同等重要的作用。
5语结
尽管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有一定的限制性,并不能完全取代所有的英语教学活动。
但任何一种理论都需要一个被接受、被证明和被质疑的过程才能成长壮大,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
作为语言哲学的重要概念,语言游戏说还原了语言的本真状态。
尤其从哲学角度引申出的主体间性理论,使得语言游戏的理论更具整体性和动态性特点,更具有时代意义。
[1]Wittgenstein,L.Philosophical Grammar[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74, 30,75,118.
[2]Wittgenstein,L.The Blue and Brown Books[M].Oxford:Basil Blackwell.1964,35.
[3]成晓光.语义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J].外语学刊,2009(1):9-15.
[4]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1卷)[M].重庆人民出版社,1994:120-121.
[5]韩林合.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1996(10): 101-108.
[6]胡萍英.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方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26(2): 94-96.
[7]胡塞尔.胡塞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77.
[8]马艳红.在使用语言中理解语言:解读维特根斯坦的“使用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6:126-128.
[9]孙自挥.维特根斯坦遵从规则说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外语,2008,5 (4):23-26.
[10]王国华.从逻辑图像论到语言游戏说:维特根斯坦语义哲学思想探讨[J].北方论丛,2008,2:57-60.
[11]杨宁芳.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探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22(3): 18-21.
[12]尤宵南.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主体间性[J].高等函授学报,2006,19(1):63-661.
[13]俞建梁.论范畴构建的主体间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2):13-21.
[责任编辑:薛俊歌]
195
.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