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多元化视阈下大学生榜样示范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价值观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

价值观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

价值观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摘要]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自身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目前社会所追求的文化价值观念。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虽逐渐趋于成熟,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我们深知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国目前正处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同时又伴随着国内各项改革的深化不断出现新情况、新特点。

在社会转型过渡的特殊时期,新旧两种体制及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错综交织、摩擦碰撞,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高校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各项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多层次化的特点,加上西方个人之上价值观的影响及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使一些大学生往往过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由此产生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丢失、社会责任感淡漠、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

特别是随着他们社会交往的日益增多,在个人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形成上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最终步入极端利己主义的误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指导。

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任务光荣而神圣,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指导,以便正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不偏离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

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四维”立体模式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四维”立体模式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四维”立体模式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摘要】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创新“四维”立体模式成为必然选择。

这一模式主要包括思想维度、情感维度、行动维度和实践维度,通过综合运用不同形式和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文化的融合也是关键,可以通过组织多元文化交流活动、引进国际化课程等方式实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塑造学生终身价值观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为了更好地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需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创新和融合,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创新、四维立体模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挑战、融合、实践方式、重要性、路径、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也愈发显著。

作为大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接受传统的价值观教育,还需要适应多元文化的影响,更好地面对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推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挑战、创新“四维”立体模式内容、多元文化融合实践方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探索教育路径等方面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当下多元文化社会中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1.2 问题阐述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多元文化的需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增强高校榜样教育时效性的对策思考

增强高校榜样教育时效性的对策思考

增强高校榜样教育时效性的对策思考摘要:榜样教育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且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

榜样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新时期,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增强榜样教育的时效性。

关键词:榜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榜样教育,是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如何继承和发扬高校榜样教育法的优良传统,增强榜样教育的时效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之一。

一、当前高校榜样教育的实施现状榜样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被中国教育者有效地继承和发展了下来。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宣传部门树立了众多榜样,高校也大力组织学生学习榜样的事迹,倡导向榜样学习。

榜样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着青少年刻苦勤奋、勤俭节约、大公无私等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然而,从当前高校榜样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其投入和成效不成比例,时效性低下,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榜样与偶像并存,偶像崇拜超过了榜样学习。

榜样,指对人生发展有所启发或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人和事。

偶像崇拜是个人对所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其本质在于对崇拜对象的社会学习和依恋。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常树立的榜样是英雄模范和优秀学生,而大学生偶像崇拜的人物大多为体育明星、歌星、影星等。

也就是说,教育者的榜样教育与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之间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它们之间很少重叠。

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已经达到疯狂和痴迷的程度,但他们对教育者树立的榜样却毫无热情,甚至厌恶和痛恨,榜样的光辉形象在偶像面前暗淡无光。

(2)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度降低。

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表明了他们在心理上对榜样价值观的肯定,在行为上对榜样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多元化 的特点 , 为有效发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对 大学生的 引领作 用 , 培 育大学生社会主 义核 心价 值观 的践行 能力, 应 营造
全 方位 , 全过程 的育人环境 , 实现环境 育人 ; 更新教 育主体 的教 育理念 , 促进 素养提 升 , 发挥榜样示 范作 用; 扩展教 育渠道 , 拓展教 育范围 , 创新教 育模 式 。 实现第一课 堂与第二课 堂的融合 , 实现课程教 学与环境 教学 , 显性课程 和 隐性课程 的有机
2 0 1 3 年 9月
湖 北 成 人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e i Ad u l t Ed u c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S e p ,2 01 3 vo 1 . 1 9 NO . 5
第 1 9 卷 第 5期
容、 渠道 、 路径 , 探 讨 多 元 化 背 景 下 大 学 生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纸” , 2 2 . 0 1 %通过思想政治 理论课 , 但 是还有 3 . 7 5 %“ 没听 说过 ” 。对 社会 主义核心 价值体 系的整体 认识 来看,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
而定 ” , 2 . 3 8 %认 为 “ 无所 谓 ” 。 由此 , 可 以看 出 , 大 部 分 大
学生对社 会主义 核心价值 观的 内容和开展 活动 的必要性 有 比较清 晰 的认 识, 但 是, 对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了解 的 渠道和路径较 单一, 整体把握有待提高 。
值 观教育 的现状 , 并据 此进行 相应 的对 策探讨 , 以提 高大 学 生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的践行能力。

多元化教育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多元化教育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多元化教育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如何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

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需求,多元化的教育方法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多元化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创新的实践案例。

一、多元化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多元化教育方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材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天赋和学习方式,在教育中,通过多元化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实现全面的发展。

2. 引导自主学习:多元化教育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举措,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 培养综合素养: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养。

二、创新的多元化教育方法实践案例1. 项目制学习:采用项目制学习方法,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项目主题、制定计划,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 混合学习模式:将传统的面授教学与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构建混合学习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在线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3. 行动研究:引导学生参与教育实践的研究过程,通过自我反思与反馈,提升专业素养。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并撰写研究报告,分享经验和成果。

4. 社区服务学习: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组织社区环境保护活动、义教支教等。

5. 艺术教育融入:将艺术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大学生先进典型及榜样示范作用机制研究

大学生先进典型及榜样示范作用机制研究
通 过 树 立 典 型 的 价值 导 向功 能 和 行 为 暗 爪 功 能 . 进思 想 会 先 融 入 校 园 文 化 中 . 进 人 物会 像 雨 后 春 笋 般 地 不 断涌 现 . 而在 先 从 校 园 中形 成 健 康 向上 的 良好 风气 和创 设 浓 郁 的 氛 围 . 大 学 生 让 特定 的校 园环 境 中感 受 先 进 典 型 内在 精 神 的 熏 陶 . 到 思 想 教育 达
ir p a e bl , e re lc a e Dl.Gi u pa o sud nt"a a e n tpia xa pl e on ta on e C n a ito e e t st vef H ly t t e s dv nc d a d y c le m e d m sr t ge ta d rd a n f c i he i i
摘 要 : 样 的 力 量 是 无 穷 的, 榜 榜样 示 范教 育在 高校 思想 政 治 工作 中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积 极 作 用 。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尽 最 大 程度 发 挥 大 学 生先 进 典 型 的 榜 样 示 范和 带 头作 用 , 高 校 思 政 工 作 的优 良传 统 , 是 新 形 势下 加 强 和 改 进 思 想政 治工 作 的 重 要 途 径 是 也
p t ntW a or a y.
Key W Or ds: d c d tpia;e m pl e on tai C olges d nt i oogc la d p iia O A v e y c " l xa ed m srto le t e s de l ia u n ol c W 面 t l
和 内容 。
关键 词 : 先进 典 型
sde s i sha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党员榜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党员榜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党员榜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摘要] 榜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常用常新的教育方法。

这一方法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因受到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日益更新和大学生主体价值观念迷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天的榜样教育效应日益弱化。

本文从大学生党员榜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出发,思考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原因,探索大学生党员榜样教育模式的创新,将对今后的工作实践带来积极的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榜样教育模式创新榜样教育是以榜样的行为、做法、思想、品质、成就影响他人,使之发自内心地效仿、努力地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优良品德以期取得预期成果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使榜样的作用尽可能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理念、模式、方法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开展榜样教育的原因及可行性分析好的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其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们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效仿,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

1.从历史经验来看,古今中外都重视榜样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禹、周公、子产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朱熹教育弟子“学习圣贤”,诸葛亮要求晚辈“慕先贤等”。

外国教育家同样重视榜样教育。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对儿童行为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的监护人的行为的榜样”等。

榜样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之一,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界世纪60年代蓬勃开展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是其大放光彩的典型范例。

其目的在于巩固统一化的社会关系和价值取向,构建并巩固一种新型的社会精神文明,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氛围。

2007年起推出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及学习活动。

以重塑新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优良的社会道德风气,巩固和谐稳定的执政环境为目的,增强了对模范人物的经济扶助和人性关怀,深受广大民众欢迎。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 德育美育 】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大学 理学 院 , 上海 2 0 0 4 4 4 )
摘要 : 当代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价值取 向和行 为方式更加复杂化、 多元化 ,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这些主客 观 因素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榜样教 育在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 中的作用有所弱化 。本 文从榜样教育过程 中受教 育者、 教育 内
容、 教 育 方 式 以及教 育 者 的素 质 几 个方 面 , 提 出 了如何 加 强榜 样教 育在 大 学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中作 用 的 实践 策 略 。 关键 词 : 榜样教育; 大学生; 思 想政 治 教 育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2 5 - 0 2 6 7 - 0 3

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 的重要方法之一。
系统协 同的组织保障, 着力建设三支重要 队伍。 第一 , 应充 分发挥双导师的教书育人功能 , 校内导师侧重于加强学术 规范 、 学术道德方 面的修养 , 校外导师着重于加强学生职 业道德方面的修养。 无论是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都要有 严格 的选聘制度 , 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 , 切实增强导师 的 师德引领作用 。 第二应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在服务育人 和管理育人功能 , 提高辅导员 在心理健康教育 、 创新创业 教育 、 就业指导 、 帮 困扶贫 、 行 为管理 、 安全管理等方面工 作能力 。 第三 , 应发挥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自我教 育、 自我管理 、 自我服务” 作用 , 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 设, 探索符合全 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学习特点的组织生活形 式, 加强研究生 团学组织 、 班级和专业实践小组在教育 、 团 结和联系研究生方面的优势 , 开展富于思想 性 、 教育性 的 各类活动 。另外一方面 , 要加强全 日 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德 育工作各子系统协 同的制度文化建设。 子系统 自觉协 同的 制度建设是全 日制专业 学位研究生德育工作取得 成效的 重要保证 ,建立科学合理 的子系统 自觉协同评价 激励 制 度, 使子 系统密切配合 , 协 同工作 , 以达到德 育工作 目标 。 同时 , 应加强学校和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联动 , 营造 良好 的 协调环境氛围。 全日 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二年直接进入校 外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 企业文化环境对研究生成长 的影响是显而易见 的。因此 , 德育的任务仅仅通过单一 的 学校教育是不能完成的 , 需要依靠学校和校外企事业单位 的共 同努力 , 方能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

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对策

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对策

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对策[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国现代社会的转型,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困惑和迷茫,容易出现价值观偏向与扭曲,导致行为失范,对其健康成才十分不利。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及时准确评估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坚持一元与多元并行发展的原则,既尊重个体的主体自由和选择,又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导向,引导青年学生重构合理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多元化价值观大学生教育当今社会的开放以及全球化的加速进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文化的多元挑战人类原有的一元价值和霸权文化,尊重个人的主体自由和选择,使人类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渐趋多元化、离散化、冲突化。

随着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完成,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

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重新认识和评价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文化组成的,不同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碰撞、彼此吸收、共同发展,但同时每一种文化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性,才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正是由于多种文化力量的汇集才真正促进了人类知识和财富的增长。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种民族共存和发展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多元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多元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大学生而言,多元文化有利于他们开阔眼界,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

同时,由于多元文化承载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其消极影响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冲击不容忽视。

相对其他社会群体而言,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年龄、心理等方面的自身因素,使得他们成为对各类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的群体。

新时期大学生榜样示范作用的研究

新时期大学生榜样示范作用的研究

代大学 生为救 他人 , 不惜牺牲 自己的宝贵生命 , 否值 是
得 ?” 开展调查 , 发现近一半 的大学生选择 “ 不值得” 认 , 为这些舍 己救人 的英雄是爱逞能 、 图表现 的“ 帽” 傻 。除
地调节 自身行 为的程度 ,从而易 于陷入痛苦和不安 的
状态 中。因此榜样教育可满足大学生 内心需要 , 符合 大
此之外 , 他们还认 为学 习刻苦 、 绩优异 的同学是书呆 成
子、 不懂 生活 ; 作能力 强 、 工 积极上 进 的学 生干部 是拍 老师 马屁 的“ 伪君子” 。 2榜样 宣传 易神话 、 . 效果差 。我们 在榜样 的宣传上 总喜欢 把闪光点无限地放大 , 道德脱离人性 , 将 将人性 理想为“ 神性” 无论是 过去还是现在 , 是人物还 。“ 无论 是事件 , 在形塑典型和树立 榜样时 , 总是简单地拔 我们
爱、 珍惜 本职工 作 , 而不 断规范 自己的言 行 , 升 自 从 提
身素质 , 在员工 中形成 “ 企兴 我荣 , 企衰我耻 ” 的价值观 念。 在这样 的企业文化氛 围中, 会计人员也会 受到 良好 的熏染 , 自觉 把热爱 本职 , 忠于职 守 , 丝不苟 作为 自 一
己的工作准则 ,从 而形成和提升 了会 计人员 的思想 道 德素养 , 也间接地推动了企 业的发展。 总之 , 会计人 员的道德素养 , 是客观环境 与主观认
传统 的青年榜样形象受 到冲击和弱化 。大学生作为一 个素质较高 、 人格相对 独立 、 人生观 和世 界观基本形成
而可 塑性较 大的特殊社会群体 , 们担负着科技发展 、 他 祖 国振兴的历史使命 。新时期如何 充分发挥大学 生的
的道路容易走偏。因此只有不断树立满足时代需求的 大学生榜样形 象 ,才能引导广 大学 生培养坚定 的社 会 主义理 想信念 , 加强大学生思想 道德建设 , 营造健 康 向

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困境与抉择

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困境与抉择

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困境与抉择摘要: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价值多元化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走向复杂化和多样化。

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困境分析,揭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必然性,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主流的价值观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价值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diversified value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The value ideas, value judgments and value orientations towards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How to us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lead students to set up the correct value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of the plight of analysis, reveal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 with the necessity of the formati 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the correct, the mainstream value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value diversifi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values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现。

试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

试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

试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大学生处于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中。

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进行探索,希望能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多元文化的挑战和机遇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冲突、相互协调。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多元文化的挑战在于不同的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着冲突和摩擦。

由于文化差异,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文化来统一所有人的价值观念。

多元文化的存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当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时,会产生新的文化形式,这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价值观念。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吸收和汲取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优秀之处,这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有益的。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的多样性是十分普遍的。

我们应该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而是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引导他们通过思辨和辩证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3.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上,我们应该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文化来规范所有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来开展教育。

我们可以在教育内容中引入一些多元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之一,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不断多元化,这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等,因此在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思潮,导致其接受和形成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

2.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

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在新时代下已经无法完全适用,如何让大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自己和世界,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公民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世界、客观认识事物。

通过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大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并通过反思和讨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意义、目标和人生态度的总和体现。

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向上、进取拼搏的人生观,让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目标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幸福。

5.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在材料条件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而忽视道德伦理。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金钱、权力和名利,并注重品德修养的培养,让他们树立起积极向上、诚信守法的良好道德品格。

6.结语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深刻意义的问题。

作为青年一代,大学生承载着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只有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实践中认清自我、认清社会,才能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目中榜样调查分析——以湖南省某高校为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目中榜样调查分析——以湖南省某高校为例

第3卷第12期一线视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目中榜样调查分析----以湖南省某高校为例唐君(湖南科技学院人事处,湖南永州425199)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某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目中榜样的标准及其特点、榜样的关注度、榜样的影响力、榜样教育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高校榜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选取要多元化、现实化、个性化的榜样,充分利用新媒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才能取得既定的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榜样;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2-0165-02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指出:观察者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习得认知技能和获得新的行为模式。

郑永廷先生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好典型、好榜样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现实的引导者,是激励鞭策大学生努力进取的直接动力。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目中榜样的标准、对榜样的关注度与榜样的影响力等特点,为高校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提供参考。

一、问卷设计以及样本情况问卷包括了被试大学生的性别、年龄、籍贯、年级、专业、政治面貌等基本信息内容,共设置了25道题,其中单选题12道,多选题4道,五点计分题9道。

本调查于2019年10月14日至2019年10月21日期间进行,共发放1500份问卷,实际回收1422份,回收率94.8%,其中有效问卷1394份,有效率为92.93%。

二、调查数据分析(一)榜样的标准更加多元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对于榜样的形象要求更加多元。

在“你希望邀请哪一领域的人物来校开展系列榜样讲座?(多选)”这一问题时,传统的英雄人物并未体现出较大的优势,被试者在更多的选择了诸如演艺明星、体育明星、商界名流、社会精英、道德模范、优秀学生或者老师、文坛学者、科研领军人物、亲朋好友、政治领袖等都选项,尤其是优秀学生、亲朋好友这两者的选项分别达到66.8%、57.5%,这说明大学生希望榜样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先进典型人物,来自身边,来自于日常生活中榜样形象也一并成为他们所接纳的范围。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生活的理解和未来的追求,也对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产生着重要影响。

那么,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价值观多元化的体现科技进步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知识获取变得极为便捷。

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了不同来源的信息,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各不相同。

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我国各个地区,文化传统、习俗乃至教育方式都存在显著差异。

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在校园内汇聚,带来了多种文化思想。

这使得许多人开始接触和认同那些与自己原有观点相悖的新思想、价值观。

此外,海外留学以及网络社交平台使得更多国外文化理念传入,我国大学生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等观念,这些无疑丰富了他们的思想体系。

其次,个体经历与成长环境不同。

每位大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这些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看待问题的视角。

例如,来自农村的学生与城市学生可能因为其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而形成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而且,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遭遇的挑战和问题也会影响个人对正义、公平、责任等概念的认知。

因此,个人经历将是影响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最后,社会变迁带来的新挑战。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各类新兴思想层出不穷。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消费主义潮流、科技飞速发展、环保意识觉醒等诸多新的社会现实与挑战时,显然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位置以及所追求的目标。

这些变化促使他们探索自我,实现自我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价值观。

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为个人及社会带来了诸多积极和消极影响。

我们需要全面审视其带来的各类后果。

多样化现象首先是一个积极信号。

它代表着更为开放与包容的心态,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可以引发更深入的讨论,从而推动思想的发展。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其所代表的多元化价值观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当如何去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呢?1. 理解多元化背后的原因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现象,其形成离不开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开放包容的氛围以及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广泛,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无疑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更多选择。

2. 尊重个体差异,拒绝价值偏见在面对大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时,我们首先要树立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拒绝过于主观的价值偏见。

每个人独一无二,拥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和认知模式,因此其所持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尊重这种差异,而不是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他人。

3. 提倡开放对话,促进共识建立针对大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开展理性而富有成效的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开放交流、倾听对方观点、尊重异议等方式,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在求同存异中逐步建立共识。

只有在克服偏见、包容差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多元化时代的和谐共处。

4. 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尽管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多元化,但我们也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责任担当的人生态度。

无论拥有何种价值取向,都应当注重公德心、社会责任感以及团结互助精神,在实现个人追求的同时也不忘回馈社会、奉献他人。

5. 倡导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养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是单纯以某种特定的价值观为标准来衡量其成功与否。

我们更应该将目光投向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倡导全面发展。

在平衡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实践能力与思辨能力等各方面发展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引领大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结语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并不是简单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每一个不同声音,在尊重他人差异、促进对话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石。

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一个重大挑战。

首先,推进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指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包容性地教育学生。

在大学教育中,多元文化教育应该是一个必备的教育内容,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不同的文化。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去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要具备开放、包容的胸怀,认真执行好多元文化教育这一重大任务,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观察,自我反省,在实践中形成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和生活实践。

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措施,以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各方面共同参与,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向上、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朋辈榜样示范教育的路径探析

大学生朋辈榜样示范教育的路径探析

大学生朋辈榜样示范教育的路径探析作者:王跃娟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7期【摘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朋辈榜样为其开展示范教育,让大学生在同龄人的激励、帮助、引导下逐渐实现思想道德建设、健全人格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从大学生朋辈榜样的基本内容出发,对示范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榜样示范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75-01一、大学生朋辈榜样示范教育的概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每提到心目中的偶像或者榜样,我们会下意识地与将其与一些英雄人物相重叠,但是不得不说这些英雄人物离我们太过遥远,对学生而言这种过分拔高的榜样示范由于缺乏直观的情感体验而显得苍白无力。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其在选择榜样的过程中也更加慎重,这些只停留在书本中的榜样的示范作用难以产生长效作用,而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流与引导则是不容忽视的。

基于此,朋辈榜样示范教育逐渐被引入到教育体系中来,并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普遍认可。

“朋辈”即“朋友”和“同辈”的意思,这一群体通常具备相同或相近的年龄、价值观念、社会阅历、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而榜样则是指被效仿的人或者事物,在大学生教育引导中,将朋辈与榜样相结合,即利用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能够起到明显的示范指导作用。

二、大学生朋辈榜样示范教育的路径探析1.培育榜样朋辈榜样由于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因此学校在选择与培育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慎重。

首先,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环境,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强调个性,反感遥不可及的榜样,对于可亲、可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有着强烈的热情,因此,学校应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和时尚性的原则,为学生选择乐于接受,并赋予感染力的朋辈榜样,让学生在效仿与学习中逐渐融入大学环境,并强化向榜样靠近,提升自我的动力;其次,注重榜样的多元性,避免树立单一的学术造诣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榜样,从思想、价值理念、政治素养、心理健康、创新意识、生活情感等多方面树立标杆,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元化指导。

浅谈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论文

浅谈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论文

浅谈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论文价值多元化会引起传统价值观的变迁甚至是重塑,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论文篇1:《浅谈多元化环境下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导》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多元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带来的各种文化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这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改变。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其价值观的趋向必将影响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引导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对整个人类的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受到到多元文化的冲击。

人们在享受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快捷便利之余,也注意到社会多元化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表现突出的是,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趋向也呈现出立体化状态。

一些社会群体在转型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值困惑,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学生群体,他们中出现理想信念迷茫、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的不在少数。

造成这些问题原因很多,通过分析成因并思考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对探讨大学生德育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积极方面1、政治态度积极,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充分信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拥护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任何有损民族利益的言行坚决反对。

入党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要政治选择,他们在申请入党及入党以后,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基本都能严以律已,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及社会道德。

他们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关注国内外发生的时事热点,参与意识明显加强。

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的价值与传承研究——以大学生为例

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的价值与传承研究——以大学生为例

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的价值与传承研究——以大学生为例
熊润华;卢玉琳
【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6)2
【摘要】榜样文化对于人的价值追求具有引领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历
史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榜样,这些优秀榜样的品质在不同时期都鼓舞着中国共产
党人不断前进,且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

大学生是富有活力的群体、是国家未来发
展的重要人才,以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引领大学生的发展能助推国家的富强。

从家
国情怀的培养、知识的学习和“三观”的树立三个维度阐释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能更有效地促进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承。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熊润华;卢玉琳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D64
【相关文献】
1.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①②--以衡水市大学生为例
2.民俗文化传承研究——以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例
3.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对"课程思政"所传达价
值观的认同程度研究
——以浙江树人大学学生为例4.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及传承路径研究——以新
时代大学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3摘要:正面典型的榜样示范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价值多元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着教育方法单一、宣传过度夸大、对榜样正能量发掘不足、选树典型不接地气等诸多问题,高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榜样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实践和教育载体,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关键词:价值多元化;大学生;榜样教育;创新路径作者简介:易雪媛,成都医学院助理研究员,从事行政管理与研究工作。

(四川成都610500)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大学生榜样定量评价与遴选研究”(CSZ1200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9)03-0088-03价值多元化视阈下大学生榜样示范教育研究□易雪媛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出席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我们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就是说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选树先进典型对大学生进行榜样示范教育,既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感染力与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榜样示范教育的心理机制及其价值内涵榜样示范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常见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充分发掘榜样人物的可贵精神和先进事迹,通过形象生动的人格展示或感染,激起受教育者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导人们学习和仿效榜样。

其目的就是将先进榜样的优秀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质,达到与榜样一样高尚的精神境界,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人。

教育活动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体状态,尤其是心理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或示范者)的观察而习得的。

榜样教育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使教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人的心理作用,实现由思想到情感并最终作用于行动从而真正达到教化人的目的。

榜样示范自古以来就是道德教育经常采用的方法,来自榜样的生动典型事例,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吸引力,其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是价值引领作用。

榜样示范为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树立了标杆,它既是一种道德规范的度量天平,也是一种价值取向的精神刻度。

榜样示范教育就是通过与榜样有关的正反事例,告诉大学生什么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保证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目标激励作用。

榜样示范教育其实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先进榜样或典型承载着社会的理想,是社会先进文化与发展方向的价值导向。

因此,榜样既是某种社会价值的参考物,也是受教育者努力的目标、学习的动力和楷模,能使他们自觉地以榜样为目标,努力自我赶超,朝着榜样的方向前进。

三是行为示范作用。

“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

”榜样犹如一面“镜子”,通过言传身教、行为示范,大学生能够对照标杆、寻找差距、不断完善自己。

四是教育感化的作用。

榜样示范教育注重结合各种有利因素,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

榜样蕴含着社会道德所期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也包含着人们的尊敬和羡慕之情。

榜样教育就是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榜样的言行举止来表达与呈现,让大学生感同身受,从而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好的榜样,就是一股教人向善的正能量。

高校大学生自我意识十分强烈,可塑性非常强。

榜样教育通过生动形象、真实可信的榜样示范,能够帮助大882019·03学生更加清晰地领悟和践行道德标准,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境遇下,加强大学生的榜样示范教育就是要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引导他们接受正能量,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与思想,学有楷模、做有榜样、行有标杆。

但目前很多大学生榜样教育仍旧摆脱不了传统手段,往往重说教、轻示范,重理论、轻实践,重过程、轻结果,这种教育表象与实践效果脱离的“两层皮”现象,导致了榜样示范教育无法触及大学生的灵魂,难以达到启迪思想、激励人生、培养品格的教育目的,致使大学生对榜样教育的接纳度不足,榜样教育效果也不佳,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方式单一,导致榜样教育吸引力缺失。

过去人们对榜样示范教育一直追求完美的圣人式教育模式,政治色彩浓厚,过于追求完美,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感受,缺乏说服力,难以感染学生或使其产生情感共鸣。

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环境呈现出多元化,大学生精神诉求也是多层面的。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榜样示范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

目前不少高校在开展榜样教育时仍然采取“我说你做”“我讲你听”等传统教育方式,要求大学生照着学、照着做、按要求做。

这种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教育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强制性的教育,缺乏启发性、诱导性、互动性,这种单调枯燥的教育方式无法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甚至容易引起部分大学生心理上的反感和抵制。

2.榜样选树不接地气,导致榜样教育感召力不强。

在榜样示范教育中,对于先进典型的选择和树立是否准确往往影响教育的效果。

目前高校在选取榜样时,往往偏重国内外历史名人、国内行业典范、诺贝尔获奖者等较为“高大上”的人物,越是卓越贡献、名声显赫,往往越能成为榜样教育的标尺。

但是,它忽略了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对同龄典型、同类典型、身边的先进典型及好人好事更容易接受这一心理特点。

高校在为学生选树学习榜样时,也没有很好地把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过于注重完美,追求崇高,无意中拉开了榜样与普通人的距离,让大学生感觉榜样在现实中似乎高不可攀,其行为无法复制,这样的榜样示范教育无疑失去了其应有的感召力。

3.对榜样正能量发掘不足,导致榜样教育影响力弱化。

先进榜样作为学习典型,应该是社会主流价值的体现者,能够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正向的引领作用。

但目前的榜样示范教育往往停留在表象,并没有将榜样正能量与大学生的实践相融合;对榜样精神挖掘与整合力度不够,在弘扬优秀道德品质方面力度欠缺;媒体报道太过拔高,尽管有的官方媒体进行长篇累牍的宣传,但大学生觉得榜样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而那些校内外的小众媒体,往往因为宣传过于平实和简单,难以激起大学生对榜样的学习热情。

4.榜样宣传过度夸大,导致大学生对榜样认知陷入误区。

对先进榜样过度美化或神化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大学生榜样示范教育的初衷。

现代社会中的榜样人物往往是通过各种评选活动遴选出来的,媒体或先进典型本人为了强化宣传效果,不可避免地过分夸大榜样优点,忽略瑕疵,给大学生造成榜样是十全十美的错觉,使大学生在接受榜样教育时容易持怀疑态度。

榜样的过度美化或神化对榜样本人也是苛求,榜样一旦被神化后,其作为人性共有的情感和欲望则会被忽视,其本人甚至会因某些不起眼的小事招致社会和舆论的批评,这些都会让大学生陷入榜样不可信的认知误区。

三、价值多元化视阈下大学生榜样教育创新途径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榜样示范教育需要倡导求同存异、共谋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优秀榜样教育的影响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和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不断深化榜样教育内涵,让榜样示范教育成为激励人、鼓舞人、引领人的重要手段,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途径。

1.创新榜样示范教育方法。

当前大学生的获知途径显现出科技化、多样性、时代性等特点,且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社会环境中形成了多元心理特征、较强的个体意识,过去自上而下的单向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心理诉求,过去依靠传统媒介或教师说教的教育方式亟须转变。

因此,教育方式应该由“说教式”向“互动式”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榜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过892019·03去的以课堂和校园内部教育为主转变为校外实践与学生体验式教育为主,让学生在新型的方式中切身感受榜样影响力;由“传统式”向“现代式”转变,从过去单一静态的图文宣传向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新媒体转变,打造榜样教育的新媒体圈,使大学生置身榜样教育的良好舆情氛围中。

总之,教育方式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促使大学生充分认识榜样内涵,自发地向榜样学习。

2.创新榜样示范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高校要紧跟时代前沿,避免固守传统静态化、单一化教育内容。

充分融合看、听、说、写、做等教育内容,通过榜样纪录片、榜样事迹再现、典型代表访谈、嘉宾现场讲述等形式,用平凡的方式讲述深刻道理,用先进典型模范事迹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崇高理想,将思想性、艺术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统一起来,多层次多视角打造符合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榜样教育。

内容选择上注重提炼榜样成功的经验教训与人格品质,引导大学生主动与榜样进行比较,找出自身与榜样之间的差距,自觉向榜样靠拢。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导向与模范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因此榜样选择既要有如全国“两优一先”这样高层次的榜样,更要选树一批大学生身边的优秀典型。

事实上,基于年龄相仿、环境相同的朋辈榜样示范教育,往往更容易被大学生广泛认可、接纳,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大学生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个榜样、一面旗帜”。

3.创新榜样示范教育实践。

搭建校内外榜样教育实践平台,让榜样的正能量落地见实效。

在校内通过校园文化设计突出榜样引领作用,将行业典范、历史人物等以雕塑、文化墙、文化廊等形式进行展示,使这些“高大上”的榜样能够被大学生感知到;可通过大学生社团、创新创业基地、人文实践基地、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进行榜样教育实践,例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学一做”“学党章、讲宪法”等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了解近年来涌现出的相关优秀典型,寻找学习对象与自身的共通之处,在交流与学习过程中辨析榜样品质;通过校外的专业实习见习、假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等形式,让大学生在与社会全方位接触时,能自由选择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榜样,使他们能在实际生活中探寻榜样学习与自身成长成才的契合点;引导大学生借助新媒体、电子设备、互联网等途径学习各种典型,帮助他们正确选择榜样,引导其立志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为具有家国情怀、能力卓越的新时代大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