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与学衔接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化学教与学衔接初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初、高中教学各自独立,缺少沟通与交流,导致了初高中化学教学出现断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级《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教材上:高中教材是初中教材的有机联系和自然延伸。

教学上:初中化学教育是高中化学教育的必要准备。

学法上:初中的机械记忆式学习方法亟需转变为高中的自主学习,因此,只有将初、高中的化学教与学有效的衔接起来,才能实现初中化学启蒙教育向高中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

一、初、高中化学衔接存在问题
教学衔接是减小初、高中的差距、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步骤,初、高中化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分析如下:
1、教材情况分析
初中化学教材是普及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教材,而高中化学教材注重知识经验与技能,在编排上也与初中教科书存在不少脱节之处。

如:初中教材中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是从得失氧的角度出发,而高中化学则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知识跨度较大;对于化合价初中教材只给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未详细介绍这部分内容,而高中则要求熟练运用,能力要求高。

2、教师情况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从启蒙到中考,教学时间仅为一年,教师感到时间紧、任务重,在教学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
(1)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学习科目增多,学习时间不够,缺乏良好的习惯,成绩不理想。

(2)为了赶进度、提成绩,放弃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抓重点,不进行知识拓展。

减少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盲目的拔高,将繁、难的知识生硬的补充进去,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学生情况分析
不少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之后,出现了不适应现象。

甚至有些初中的佼佼者,化学成绩逐步下降,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环境不适应:进入高中,曾经宽松的学习环境被繁忙、高压的氛围取
代,无法适应。

(2)心理不适应:初中化学学习简单轻松,而高中课业负担重,难度大。

学生在遇到失败或挫折后,不能正确对待。

失败引起自卑,自卑增加失败,恶性循环。

(3)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

这种方法与高中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科学创新为目标的要求严重不符,学生很难适应。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解决策略
通过与高中教师们的交流与思考,及对学生学习困惑的了解,笔者深刻的感到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并不全是高中教师的责任,初中教师也应行动起来,为初、高中化学衔接铺路架桥。

1、知识衔接是基础
初中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初中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熟悉高中教材与课标,明确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做到心中有数。

经过实践教学研究笔者将初中阶段涉及到与高中衔接的知识点归纳如下: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而高一是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

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熟练判断氧化还原反应,高中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即可做好知识衔接。

(2)化合价:初中阶段化合价是学习化学用语的必要工具,高中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与化合价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初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化合价的使用,高中教师适时进行知识回顾就能很好的衔接。

(3)酸碱盐的电离:初中阶段简单介绍了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在讲述这部分知识时可以给出离子式,在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的内容中也可以写出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高中学习电解质、离子方程做好准备。

2、教法衔接是关键
为了实现初中化学启蒙教育向高中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教师需要在化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

(1)改变“一言堂”、“灌输式”,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2)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合理的调整教学方法。

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分层施教”。

例如上课的提问、训练要注意学生的
有效参与度,思维梯度适宜,确保每位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

(3)注重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熟练操作技能。

完善教学实验,提高实验利用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3、学法指导是保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好学法指导是授人以渔之举。

初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规范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微观思维与守恒观念,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时,及时帮助学生树立微观思维模式;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加强守恒观念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注意各类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点。

例如:常见物质、溶液的颜色;气体制取、检验;干燥剂的种类及适用范围;物质分类等等。

本文通过对初、高中化学教与学的衔接研究,指出了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与学法的衔接。

只有做好初、高中化学教与学的衔接工作,才能保障学生化学学习的连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