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和2型糖尿病分型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型和2型糖尿病分型的探讨
张颖;于永光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
【年(卷),期】2013(017)003
【总页数】3页(P561-563)
【作者】张颖;于永光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糖尿病作为常见病与多发病在我国有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常见的多为1型和2型糖尿病。

国内对糖尿病分型的实验室指标主要是血C肽和胰岛素测定。

目前相关文献[1-3]多把酮体检测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及判断预后,1,5-脱水葡糖醇检测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断,较少进行糖尿病分型的系统研究,故本文旨在探讨1型和2型糖尿病的1,5-脱水葡糖醇、酮体代谢状况及其与C肽、胰岛素的关系,以期对1、2型糖尿病的分型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指导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09年以来我院体检中心空腹血糖3.9-5.6 mmol/L 的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162例,男90例,女72例,年龄28-56岁。

同时选取2000年10月-2011年8月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排除饥饿、酒精性等疾病引起的酸中毒)T1DM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7-38
岁;T2DM 组:94例,男49例,女45例,年龄30-73岁。

以上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报告[4]。

1.2 方法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禁食12 h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 ml,测定FPG、1,5-脱水葡糖醇、ACAC、βHBA、C肽、胰岛素;血糖测定采用己糖激酶法(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生产);1,5-脱水葡糖醇、ACAC、βHBA测定使用我科自行研制的专利产品(专利号:ZL99112966.0/ZL99112967.9)酶法测定乙
酰乙酸/β羟丁酸试剂盒[5,6],以上检测所用仪器为日本Olympus公司AU
-54003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清C肽、胰岛素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仪器为日本东曹公司AIA-1800全自动免疫发光仪。

1.3 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

检验各
变量正态分布情况,偏态资料经对数转换成正态分布后进行分析。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

绘制ROC工作曲线。

2 结果
2.1 各组检测结果比较 T1DM和T2DM组ACAC、βHBA、TKB均值与正常对照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T1DM组明显高于T2DM组(P<0.01),其中T1DM 组和T2DM 组TKB均值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21倍和4倍,T1DM
组是T2DM组的5.5倍;T2DM组C肽、胰岛素均值显著高于T1DM组(均P<0.01),分别为T1DM组6倍和4倍(表1)。

表1 3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s)组别例数 FPG(mmol/L)1,5 AG (mmol/L)ACAC(mmol/L)βHBA(mmol/L)TKB(mmol/L)C肽(ng/m L)胰岛素(m U/L)正常对照组162 4.86±0.37 0.156±0.03
0.058±0.036 0.066±0.057 0.124±0.074 2.10±0.18 9.21±0.86 T1DM 52
16.7±3.38 0.016±0.003ab 0.366±0.416ab 2.336±2.209ab 2.702±2.499ab
0.27±0.23ab 3.93±3.05b T2DM 94 11.62±5.23 0.076±0.018a 0.103±0.085a
0.382±0.455a 0.485±0.511a 1.68±0.89a 15.03±7.78a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 P<0.01;与 T2DM 组比较,
b P<0.01
2.2 糖尿病患者(T1DM+T2DM)1,5-AG、血酮体与C肽、胰岛素的相关性
分析 1,5-AG与C肽呈正相关(r为0.686,P<0.01)与胰岛素呈正相关(r
为0.302,P<0.01)。

ACAC、βHBA、TKB与C肽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2、-0.406、-0.410,均P<0.01),与胰岛素呈负相关(r分别为-0.294、-
0.373、-0.374,均P<0.01)。

2.3 T1DM 组、T2DM 组1,5-AG、TKB和C肽测定结果比较 T1DM 组TKB、C肽阳性率100%;T2DM组TKB阳性率大于C肽阳性率(表2)。

表2 两组1,5-AG、TKB、C肽阳性率比较组别例数 1,5-AG阳性阳性率TKB阳性阳性率C肽阳性阳性率T1DM 52 52 100% 52 100% 52 100%T2DM 94 37 39% 44 47% 24 26%合计146 89 61% 96 66% 76 52%
2.4 各组TKB浓度范围比较 T1DM组与T2DM组、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的TKB浓度存在重叠部分(表1)。

通过建立ROC工作曲线得出,区分T1DM与
T2DM的ROC曲线下面积0.926,TKB最佳临界点值为0.532(敏感度100%,
特异度70.2%);区分T2DM与正常对照组的ROC曲线下面积0.825,TKB最
佳临界点值为0.179(敏感度71.2%,特异度84.3%)。

3 讨论
国内对糖尿病分型常根据C肽、胰岛素两项实验室指标并结合发病年龄、起病急缓、病情轻重等方面进行分型[7]。

近年来,Gale EA[8]提出淡化糖尿病分型,但通过本研究T1DM血糖显著高于T2DM,提示T1DM急慢性并发症风险率及发病率都明显高于T2DM,而且T1DM与T2DM不论从发病机理、病情轻重、预防及治疗都存在很大差异。

血清1,5-AG、乙酰乙酸、β羟丁酸检测简单易行。


此,作者认为临床医生对1、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型很有必要。

在人体的生理代谢过程中,胰岛素其实不只是影响糖代谢,同时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酮体是脂肪β-氧化的中间产物,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使脂肪酶活性发生改变,产生过多的酮体。

同时由于糖代谢紊乱酮体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而发生酮症倾向[9]。

本研究以酶法测定两型糖尿病患者血1,5-AG、ACAC、βHBA 浓度,结果显示,T1DM 组、T2DM 组及正常对照组血1,5-AG、酮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了1,5-AG、酮体检测用于1、2型糖尿病分型的临床价值。

结果还显示,糖尿病患者血酮体与C肽、胰岛素呈显著的负相关,可能是因为糖尿病形成过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血C肽、胰岛素下降[10],胰岛素的抗生酮作用降低,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率增加,即生酮作用
升高,引起血酮体升高,提示血酮体水平可用来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程度。

C 肽和胰岛素以等分子数从胰岛细胞生成及释放,由于C肽清除率较胰岛素慢,肝
脏摄取率低,并且不受血清中胰岛素抗体及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故检测外周血C 肽浓度比胰岛素更加稳定,能较准确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

且ACAC、βHBA在
体内可以相互转化,测定 TKB(ACAC+βHBA)能准确反映体内血酮体水平。

因此,本项研究通过血酮体与C肽对比的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TKB阳性率为66%,C肽为52%;尤其是1型糖尿病TKB与C肽的阳性率均达到了百分之百,且1型糖尿病TKB均值是健康组的21倍,进一步提示血酮体测定作为1、2型糖尿病分型的实用价值,但应注意首先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酸中毒(如饥饿性酮症、酒精性酮症等)。

众所周知,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可危及生命,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几率较高,因此,酮体测定对于临床医生进行酮症的预防及指导治疗有重大意义。

同时,血酮体升高是临床应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和灭酮治疗的重要指标,酮体测定比起C肽、胰岛素测定具有批量、简单、快速、价格低廉的优势,亦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本实验三组TKB浓度存在重叠区域,因T1DM患者常有自发酮症倾向,T2DM患者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酮症[7],即1、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酮体升高,只不
过1型糖尿病发生率更高而已,本文通过ROC工作曲线检验1、2型糖尿病的TKB,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926,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说明酮体测定区分1、2
型糖尿病诊断价值较高。

1、2型糖尿病重叠区域可通过结合发病年龄、起病急缓、病情轻重及现有分型指标(C肽、胰岛素等)方面综合分析加以区分。

综上所述,酶法测定1,5-AG、ACAC+βHBA对于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1、2型糖尿病的分型有重要价值,可与C肽、胰岛素等现有分型指标相互补充。

【相关文献】
[1]Harris S,Ng R,Syed H,et al.Near patient blood ketone measurements and their utility in predicting diabetic ketoacidosis[J].Diabet Med,2005,22:221.
[2]Mae Sheikh-Ali,Lisa A.Muller,Brad S.Karon,et al.Can serumβ-Hydroxybutyrate be used to diagnose diabetic ketoacidosis[J].Diabetes Care,2008,31:643.
[3]于永光,张颖,桑琸奇,等.乳酸β羟丁酸乙酰乙酸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混合性酸中毒患者有机酸变化规律的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621.
[4]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J].Diabetes Care,2010,33:S62.
[5]于永光,李晓光,吴茜.酶法测定乙酰乙酸试剂盒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4,8:671.
[6]于永光,冯磊光,王丽艳.酶法测定血清β-羟丁酸试剂盒评价[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9,33:32.
[7]陆再英,终南山,主编.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79. [8]Gale EA.淡化糖尿病的分型[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371.
[9]刘建民,赵咏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505.
[10]王建,陈红.C肽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华内分泌代谢
杂志,2008,24:4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