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专业知识在化学分析中的作用——评《仪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专业知识在化学分析中的作用
—
—评《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是化学行业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以各种方法、理论、仪器以及措施来鉴定有关相对时间和空间上的性质以及组成.以满足不同的分析需求。
近几年.仪器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药学、医学以及地质学等。
作为化学分析的核心技术,仪器分析对于增强该领域专业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仪器分析(第五版)》一书,基于国内外
仪器分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对仪器分析在化学分析中的价值
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仪器分析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为仪器分析专业在化学分析的有效应用奠定重要的基础。
本书是在朱明华、胡坪编写的《仪器分析》(第四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的。
《仪器分析》(第四版)于2008年修订出版,在仪器分析相关技术、方法
及装置等方面又有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对该书进行再次修订,使之能更
新内容、反映新进展。
另一方面,随着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和手
段等不断发展,满足当下对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的要求、拓展学生的视野、培
养创新意识等需求,此次修订必要且紧迫。
作为首批入选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次修
订借助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做了一些变革,借此
弥补以往教材中先进性和直观性略显不足的缺憾。
全书共十四章,第一章
为引言部分,研究了当前国内外仪器分析的发展背景以及相关理论,为全书
打下坚实的铺垫。
后十三章,对仪器分析的各类方法及其应用的范围、流程
进行了言简意赅的论述,有利于读者针对自身所需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进行规范化的仪器分析。
该书将二维码引入教材中.通过手机扫码,将其中部分内容以动画、视频、彩色图片及文档等多样化形式呈现给读者,不仅在有限的篇幅内拓展了教材内容,供有兴趣者深入学习,而且使教材兼具先进性、实用性和灵活性。
该书的实体部分,依旧保持了原教材注重基础、精选内容、简明实用等特点和风格。
参照兄弟院校的反馈意见,结合仪器分析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国内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第四版的基础上,对全书各章节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适当增、删了一些内容。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一章中,调整了编写思路和内容,以液相色谱的类型为主线介绍其分离原理、固定相、流动相及应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不再单列。
在电位分析法一章中的电位滴定法,删去了格氏作图法。
再伏安分析法一章,由于极谱分析的理论在伏安分析中依然适用,故予以保留并适当缩写,删去了双指示电极电位滴定内容。
在正常情况下,基于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分析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不同的仪器方法对应的不同的应用益处以及特性。
例如,离子色谱法可以准确、快速、高效地检测样品离子,在食品的检测以及药物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可以快速地鉴定出有挥发性但不会被有机化学分解化合物的化学以及物理性质,在分析菊酯类物质以及检验有机硫测试中应用广泛。
仪器分析现已广泛用于分析半微量组、微量组以及超微量组的成分。
在电光技术、仪器制造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仪器分析的发展前景广阔,并进一步加快了化学分析的发展。
《仪器分析(第五版)》一书,为了进一步增添教材的可读性及趣味性,在书中大量引用典型的应用实例,进而激发了读者及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其对知识的思考以及揣摩。
例如,在HPLC中增加了检测器,在原子发射光谱中删去火焰光度法,着重介绍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光谱仪,对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了补充,并在"C核磁谱中增加解析示例。
同时增加了文本、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使传统的纸质教材向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教材转变。
而在质谱分析一章中调整了编写思路和内容,删去了一些旧的离子源,增加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对串联质谱和色谱-质谱联用进行了较多的修改,并增加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介绍。
另外,还对全书思考题进行了修订。
《仪器分析(第五版)》采纳了大量来自国内外教学以及实践的研究成果。
同时,该书也集中体现了仪器分析的实践内容,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指导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高质量图书。
该书也得到了各类仪器仪表专业人士的一致认可,对该书做了很高的评价。
本书通过传递仪器分析系统、专业的知识.旨在培养和引导从事仪器分析的从业者系统学习仪器仪表以及检测相关知识。
同时,该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理科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参考使用。
马传利,潘风美,赵艳芳,吕海涛(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山东青岛26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