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尺规作图详细讲解(含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尺规作图讲解
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

最简单的尺规作图有如下三条:
⑴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⑵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
⑶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
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历史上,最著名的尺规作图不能问题是:
⑴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
⑵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
⑶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
这三个问题后被称为“几何作图三大问题”。

直至1837年,万芝尔(Pierre Laurent Wantzel)首先证明三等分角问题和立方倍积问题属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Ferdinand Lindemann)证明π是一个超越数(即π是一个不满足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实数),由此即可推得根号π(即当圆半径1
r=时所求正方形的边长)不可能用尺规作出,从而也就证明了化圆为方问题是一个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若干著名的尺规作图已知是不可能的,而当中很多不可能证明是利用了由19世纪出现的伽罗华理论.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尝试这些不可能的题目,当中以化圆为方及三等分任意角最受注意.数学家Underwood Dudley曾把一些宣告解决了这些不可能问题的错误作法结集成书。

还有另外两个著名问题:
⑴正多边形作法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五边形.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六边形.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七边形—-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题目,曾经使许多著名数学家都束手无策,因为正七边形是不能由尺规作出的。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九边形,此图也不能作出来,因为单用直尺和圆规,是不足以把一个角分成三等份的。

·问题的解决:高斯,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尺规作图正多边形的边数目必须是2的非负整数次方和不同的费马素数的积,解决
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
⑵四等分圆周
只准许使用圆规,将一个已知圆心的圆周4等分.这个问题传言是拿破仑·波拿巴出的,向全法国数学家的挑战.
尺规作图的相关延伸:
用生锈圆规(即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

只用直尺及生锈圆规作正五边形
2。

生锈圆规作图,已知两点A、B,找出一点C使得AB BC CA
==.
3.已知两点A、B,只用半径固定的圆规,求作C使C是线段AB的中点.
4。

尺规作图,是古希腊人按“尽可能简单"这个思想出发的,能更简洁的表达吗?顺着这思路就有了更简洁的表达.10世纪时,有数学家提出用直尺和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1672年,有人证明:如果把“作直线"解释为“作出直线上的2点",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圆规也能作出!从已知点作出新点的几种情况:两弧交点、直线与弧交点、两直线交点,在已有一个圆的情况下,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直尺也能作出!。

五种基本作图:
初中数学的五种基本尺规作图为:1。

做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

做一角等于已知角3。

做一角的角平分线 4.过一点做一已知线段的垂线5。

做一线段的中垂线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
⑴ 轨迹交点法:解作图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解作图题常归结到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如果这两个点的位置是由
两个条件确定的,先放弃其中一个条件,那么这个点的位置就不确定而形成一个轨迹;若改变放弃另一个条件,这个点就在另一条轨迹上,故此点便是两个轨迹的交点.这个利用轨迹的交点来解作图题的方法称为轨迹交点法,或称交轨法、轨迹交截法、轨迹法.
【例1】 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如下图,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 、B 的距离必须相等,
到两条高速公路m 、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 应修建在什么位置?
m
【分析】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关键是转化成数学问题,根据题意知道,点P 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二是在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上,所以点P 应是它们的交点.
【解析】 ⑴ 作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OD 或OE ;
⑵ 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FG ;则射线OD ,OE 与直线FG 的交点1C ,2C 就是发射塔的位置。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4,0),O 是坐标原点,在直线3y x =+上求一点P ,使AOP ∆是
等腰三角形,这样的P 点有几个?
【解析】 首先要清楚点P 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点P 在3y x =+上;二是AOP ∆必须是等腰三角形。

其次,寻
找P 点要分情况讨论,也就是当OA OP =时,以O 点为圆心,OA 为半径画圆,与直线有两个点1P 、2P ;当OA AP =时,以A 点为圆心,OA 为半径画圆,与直线无交点;当PO PA =时,作OA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有一交点3P ,所以总计这样的P 点有3个。

【例3】 设O ⊙与'O ⊙相离,半径分别为R 与'R ,求作半径为r 的圆,使其与O ⊙及'O ⊙外切。

r
r
【分析】 设M ⊙是符合条件的圆,即其半径为r ,并与O ⊙及'O ⊙外切,显然,点M 是由两个轨迹确定的,即
M 点既在以O 为圆心以R r +为半径的圆上,又在以'O 为圆心以'R r +为半径的圆上,因此所求圆的圆
心的位置可确定.若O ⊙与'O ⊙相距为b ,当2r b <时,该题无解,当2r b =有唯一解;当2r b >时,有两解.
【解析】 以当O ⊙与'O ⊙相距为b ,2r b >时为例:
⑴ 作线段OA R r =+,''O B R r =+.
⑵ 分别以O ,'O 为圆心,以R r +,'R r +为半径作圆,两圆交于12,M M 两点。

⑶ 连接1OM ,2OM ,分别交以R 为半径的O ⊙于D 、C 两点. ⑷ 分别以12M M ,为圆心,以r 为半径作圆。

∴12,M M ⊙⊙即为所求。

【思考】若将例3改为:“设O ⊙与'O ⊙相离,半径分别为R 与'R ,求作半径为r ()r R >的圆,使其与O ⊙ 内切,与
'O ⊙外切。

”又该怎么作图?
⑵ 代数作图法:解作图题时,往往首先归纳为求出某一线段长,而这线段长的表达式能用代数方法求出,然后
根据线段长的表达式设计作图步骤。

用这种方法作图称为代数作图法.
【例4】 只用圆规,不许用直尺,四等分圆周(已知圆心).
【分析】 设半径为1
也就是说用这个长度去等分圆周。

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出这
个长度。

.
一直角边为1
的长度自然就出来了。

【解析】 具体做法:
⑴ 随便画一个圆.设半径为1.
⑵ 先六等分圆周.
⑶ 以这个距离为半径,分别以两个相对的等分点为圆心,同向作弧,交于一点。

(“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其实就是直径的两端点啦!两弧交点与“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形成的是一个底为2,
角形。

.) ⑷
【例5】 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已知ABC ∆的面积.
【分析】 设ABC ∆的底边长为a ,高为h ,关键是在于求出正方形的边长x ,使得212x ah =
,所以x 是1
2
a 与h 的比例中项.
【解析】 已知:在ABC ∆中,底边长为a ,这个底边上的高为h ,
求作:正方形DEFG ,使得:ABC DEFG S S ∆=正方形
h
a
D
C
B
A
N
M
作法:
⑴ 作线段1
2
MD a =;
⑵ 在MD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N ,使得DN h =; ⑶ 取MN 中点O ,以O 为圆心,OM 为半径作O ⊙;
⑷ 过D 作DE MN ⊥,交O ⊙于E , ⑸ 以DE 为一边作正方形DEFG 。

正方形DEFG 即为所求.
【例6】 在已知直线l 上求作一点M ,使得过M 作已知半径为r 的O ⊙的切线,其切线长为a 。

a
l
【分析】 先利用代数方法求出点M 与圆心O 的距离d ,再以O 为圆心,d 为半径作圆,此圆与直线l 的交点即
为所求.
【解析】 ⑴ 作Rt OAB ∆,使得:90A ∠=︒,OA r =,AB a =。

⑵ 以O 为圆心,OB 为半径作圆。

若此圆与直线l 相交,此时有两个交点1M ,2M . 1M ,2M 即为所求。

若此圆与直线l 相切,此时只有一个交点M .M 即为所求。

若此圆与直线l 相离,此时无交点。

即不存在这样的M 点使得过M 作已知半径为r 的O ⊙的切线,其切线长为a 。

⑶ 旋转法作图:有些作图题,需要将某些几何元素或图形绕某一定点旋转适当角度,以使已知图形与所求图
形发生联系,从而发现作图途径。

【例7】 已知:直线a 、b 、c ,且a b c ∥∥。

求作:正ABC ∆,使得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
c b
a D'D
C
B A
c
b
a
【分析】 假设ABC ∆是正三角形,且顶点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作AD b ⊥于D ,将ABD ∆绕
A 点逆时针旋转60︒后,置于'ACD ∆的位置,此时点'D 的位置可以确定.从而点C 也可以确定。

再作60BAC ∠=︒,
B 点又可以确定,故符合条件的正三角形可以作出.
【解析】 作法:
⑴ 在直线a 上取一点A ,过A 作AD b ⊥于点D ; ⑵ 以AD 为一边作正三角形'ADD ; ⑶ 过'D 作''D C AD ⊥,交直线c 于C ;
⑷ 以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弧,交b 于B (使B 与'D 在AC 异侧)。

⑸ 连接AB 、AC 、BC 得ABC ∆.
ABC ∆即为所求。

【例8】 已知:如图,P 为AOB ∠角平分线OM 上一点。

求作:PCD ∆,使得90P ∠=︒,PC PD =,且C 在OA 上,D 在OB 上。

O
D'O
【解析】 ⑴ 过P 作PE OB ⊥于E .
⑵ 过P 作直线l OB ∥;
⑶ 在直线l 上取一点M ,使得PM PE =(或'PM PE =);
⑷ 过M (或'M )作MC l ⊥(或'M C l ⊥),交OA 于C (或'C )点; ⑸ 连接PC (或'PC ),过P 作PD PC ⊥(或''PD PC ⊥)交OB 于D (或'D )点. 连接,PD CD (或',''PD C D ). 则PCD ∆(或''PC D ∆)即为所求。

⑷ 位似法作图:利用位似变换作图,要作出满足某些条件的图形,可以先放弃一两个条件,作出与其位似的图形,
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这个与其位似得图形放大或缩小,以满足全部条件,从而作出满足全部的条件。

【例9】 已知:一锐角ABC ∆.
求作:一正方形DEFG ,使得D 、E 在BC 边上,F 在AC 边上,G 在AB 边上。

C B
A
G'
F'
E'
D'G F
E
D C
B
A
【分析】 先放弃一个顶点F 在AC 边上的条件,作出与正方形DEFG 位似的正方形''''D E F G ,然后利用位似变
换将正方形''''D E F G 放大(或缩小)得到满足全部条件的正方形DEFG 。

【解析】 作法:
⑴ 在AB 边上任取一点'G ,过'G 作''G D BC ⊥于'D
⑵ 以''G D 为一边作正方形''''D E F G ,且使'E 在'BD 的延长线上. ⑶ 作直线'BF 交AC 于F .
⑷ 过F 分别作''FG F G ∥交AB 于G ;作''FE F E ∥交BC 于E 。

⑸ 过G 作''GD G D ∥交BC 于D 。

则四边形DEFG 即为所求。

⑸ 面积割补法作图:对于等积变形的作图题,通常在给定图形或某一确定图形上割下一个三角形,再借助平行线
补上一个等底等高的另一个三角形,使面积不变,从而完成所作图形。

【例10】 如图,过ABC ∆的底边BC 上一定点,P ,求作一直线l ,使其平分ABC ∆的面积.
【分析】 因为中线AM 平分ABC ∆的面积,所以首先作中线AM ,假设PQ 平分ABC ∆的面积,在AMC ∆中先
割去AMP ∆,再补上ANP ∆。

只要NM AP ∥,则AMP ∆和AMP ∆就同底等高,此时它们的面积就相等了.所以PN 就平分了ABC ∆的面积.
【解析】 作法:
⑴ 取BC 中点M ,连接,AM AP ; ⑵ 过M 作MN AP ∥交AB 于N ; ⑶ 过P 、N 作直线l 。

直线l 即为所求.
【例11】 如图:五边形ABCDE 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矩形构成。

⑴ 请你作一条直线l ,使直线l 平分五边形ABCDE 的面积; ⑵ 这样的直线有多少条?请你用语言描述出这样的直线.
F
E
D C
B
A
M
F
D
C
B
F
D C
B
【解析】 ⑴ 取梯形AFDE 的中位线MN 的中点O ,再取矩形BCDF 对角线的交点'O ,则经过点O ,'O 的
直线l 即为所求;
⑵ 这样的直线有无数条。

设⑴中的直线l 交AE 于Q ,交BC 于R ,过线段RQ 中点P ,且与线段AE

N
M P C
B A
l
BC 均有交点的直线均可平分五边形ABCDE 的面积。

【例12】 (07江苏连云港)如图1,点C 将线段AB 分成两部分,如果
AC BC
AB AC
=
,那么称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某研究小组在进行课题学习时,由黄金分割点联想到“黄金分割线",类似地给出“黄金分割线”的定义:直
线l 将一个面积为S 的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1S ,2S ,如果121S S
S S =,那么称直线l 为
该图形的黄金分割线.
⑴ 研究小组猜想:在ABC △中,若点D 为AB 边上的黄金分割点(如图2),则直线CD 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⑵ 请你说明:三角形的中线是否也是该三角形的黄金分割线?
⑶ 研究小组在进一步探究中发现:过点C 任作一条直线交AB 于点E ,再过点D 作直线DF CE ∥,交
AC 于点F ,连接EF (如图3)
,则直线EF 也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请你说明理由. ⑷ 如图4,点E 是ABCD 的边AB 的黄金分割点,过点E 作EF AD ∥,交DC 于点F ,显然直线EF 是ABCD 的黄金分割线.请你画一条ABCD 的黄金分割线,使它不经过ABCD 各边黄金分割点.
【解析】 ⑴ 直线CD 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理由如下:
设ABC △的边AB 上的高为h .
12ADC
S AD h =△,1
2
BDC S BD h =△,12ABC
S AB h =△, ∴ADC ABC S AD S AB =△△,BDC ADC S BD
S AD
=△△.
又∵点D 为边AB 的黄金分割点,
∴AD BD AB AD
=.∴ADC BDC
ABC ADC
S S S S =△△△△.
∴直线CD 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
⑵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此时121
2
S S S ==,即121S S S S ≠,
∴三角形的中线不可能是该三角形的黄金分割线.
A
C
B
图1
A D
B 图2
C A
D B

3
C F E E
图4
⑶ ∵DF CE ∥,
∴DEC △和FCE △的公共边CE 上的高也相等, ∴DEC
FCE S S =△△.
设直线EF 与CD 交于点G ,∴DGE FGC S S =△△.
∴ADC
FGC AFGD S S S =+△△四边形
DGE AEF AFGD S S S =+=△△四边形,
BDC BEFC S S =△四边形.
又∵ADC BDC ABC ADC S S S S =△△△△,∴BEFC AEF ABC AEF S S S S =四边形△△△. ∴直线EF 也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 ⑷ 画法不惟一,现提供两种画法;
画法一:如答图1,取EF 中点G ,再过点G 作一直线分别交AB ,DC 于M ,N 点,
则直线MN 就是
ABCD 的黄金分割线.
画法二:如答图2,在DF 上取一点N ,连接EN ,再过点F 作FM NE ∥交AB 于点M ,
连接MN ,则直线MN 就是ABCD 的黄金分割线.
M (答案图1)
M (答案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