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领导:(1)封闭性定义:领导是指在社会的共同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
织结构中,通过建立和维持健全的关系,与组织或其他成员一起工作,以实现组织目
标的过程。
(2)开放性定义:领导是为别人创造理想和有能力把理想变成现实并使之持续下去的过程。
2、领导者:是指在社会共同的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或从群众中涌现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
织成员向着既定方向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和集体。
3、追随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执行领导决策,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实现领导目标并在这个过程
中同时使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人员。
4、领导体制:概括的说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及
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和规范。
5、领导决策: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达到一定的目标,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对可能会
出现的种种结果进行论证、评估,从中选出一个最有效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和进行修
正完善的过程。
6、领导环境: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所面临的各种客观因素、条件的总和,也就是在领导活动中,
除了领导者自身因素以外,一切的领导活动及其目标发生影响的时间、空间条件的综
合。
7、领导效能:把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
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
二、简答题
1、领导的构成要素
答:(1)领导者
领导者是领导行为的主体,领导者与下属可以相互影响,但两个方面的影响力是不同的。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中最活跃的构成要素。
他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成功的领导者是组织的核心
(2)被领导者
被领导者是领导行为的客体;而相对于组织活动的作用对象来说,被领导者又与领导者共同构成主体。
所以,被领导者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要素,不能把被领导者仅仅看作领导者影响的接受者,他们对领导者也有反作用。
(3)领导目标
是领导的灵魂性因素,领导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实现领导目标,在实现领导目标的过程中,要使组织价值、国家公务员个体价值和行政领导者自身价值三个方面都获得社会的肯定。
因此,领导者必须善于引导被领导者走上一条能够使群体成员和组织双方都满意和收益的道路,为实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领导目标而努力。
(4)领导环境
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组织的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发生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特性一定时,环境因素的变化对领导过程和领导效果的好坏就有很大的影响。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权力基础不同。
前者依靠的是影响力,后者则是权力
(2)作用对象不同。
前者作用于人员,后者则是工作
(3)行为方式不同。
前者是激发、鼓舞员工,后者则是压抑、控制人员。
(4)知道思想不同。
前者是个性的,后者则是共性的。
(5)工作时间不同。
前者注重未来、中长期,后者则是当前、短期。
(6)行为结果不同。
前者是引起变革,后者则是维持秩序。
3、强制型与凝聚型领导的区别
(1)权力基础不同。
前者的权力基础是职位权力,后者是个人权力。
(2)领导目标不同。
前者是领导者个人的意愿,后者是组织、个人、员工一体的综合目标。
(3)与员工的关系不同。
前者依靠强制型命令要求员工服从,后者则充分利用感情,员工是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的主动追随。
(4)结果不同。
前者出现的结果为员工被迫服从或反抗,后者则是主动性追随。
4、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构成
(1)年龄结构:一个科学而领导群体的年龄结构,应该是成梯队构成的结构。
(2)知识结构:一个合理的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构成的结构(3)智能结构:一个合理领导群体的智能结构,应该是不同智能优势人才个体构成的结构。
(4)心理素质结构:领导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应该是不同气质、性格的成员构成的结构。
5、领导者权力的类型:
(1)强制权:其影响方式是命令、要挟,权力基础是员工惧怕后果,影响性质是完全被动的。
(2)法定权:其影响方式是接受、服从,权力基础是法定权威,影响性质有主动也有被动。
(3)奖赏权:其影响方式是合作、认可,权力基础是员工寻求报偿,影响性质是被动的。
(4)参照权:其影响方式是参照、模仿,权力基础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影响性质是完全主动的。
(5)专家权:其影响方式是接纳、确信,权力基础是领导的技能专长,影响性质是中东过的
6、追随者的类型
(1)相对追随者和绝对追随者
(2)重要追随者和一般追随者
(3)信仰追随者和利益追随者
(4)长期追随者和短期追随者
(5)下属、投机者、宝贵的贡献者、伙伴
(6)异端型、被动型、榜样型、顺服型、实用型
7、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自己简化)
答:家长制领导——经理制领导——职业“软专家”领导制——专家集团领导制——多级领导制(1)家长制的领导体制
家长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所有权与管理权合一。
这种领导体制的本质特点,是领导凭借
自己的地位、权力和经验从事领导和管理。
在工业革命完成之前,组织结构形式单一、
工作流程并不复杂,因而家长制的领导体制基本上能够满足当时管理的需要,但是一般
是由领导凭借个人的经验来决策,缺乏科学性。
(2)经理制的领导体制
经理制的领导体制通常是指在工管理初期,由一些生产技术高超、才能出众、具有专
业知识的人担任领导和管理任务的导体制。
由于组织生产活动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以前光凭经验对企业进行外行领导已濒于困境,
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这意味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渐从所有者转管理者身
上,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即职业经理阶层的兴起。
(3)“软专家”式的领导体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仅由精通一门技术的专家进行管理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所以逐渐演
化为由工商管理学院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实施管理。
这类新的管理专家所具有的管理技能
已经大大超出技术技能的范围,所以被称作“软专家”。
“软专家”式的领导体制,通常就
是强调管理的专门化、职业化,由专业的管理人士担任领导和管理任务的领导体制。
(4)专家集团式的领导体制
在领导系统中,那种由各种专家组成的决策组织,称作“专家集团”。
专家集团领导体制的主要特征,是群体领导者按照领导和管理的一般规律,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目的是发挥集体智慧,弥补个人领导能力的不足,提高领导水平。
(5)多极领导体制
多极领导体制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现代领导体制。
其特点是:把经营决策与具体管理分开,使总经理等公司一级的高层可以摆脱日常事务,
集中精力研究处理全局性大事;日常生产、销售等具体管理活动则由各事业部独立自主
地承担。
主要的目的是将经营决策与经营管理分开。
这标志着领导职能从管理职能中全面分离出来,既增加了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又提高了和管理的效率。
8、矩阵形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
(1)人员来自各个部门,隶属于最高领导
(2)是一个横向发展的组织,有利于横向组织联系
(3)目标是为了完成某一项目,目标特定
(4)成员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5)其内部环境有利于激励员工
(6)是一个临时组织,项目完成即解散,有利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9、领导者如何把握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
(1)领导者应尽量是自己成为非正式结构的领导者
(2)领导者应尽量维持较为民主的制度,容许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结构所能容纳的限度内扩展(3)领导者须注意协调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注意使它们的作用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完成。
(4)必要情况下,对那些妨碍组织目标达成的非正式领导者加以取代,从而促成整个非正式组织结构的瓦解,或改变非正式结构的影响,使其向有利于组织目标的方向转化。
10、领导者决策的构成因素:
(1)决策者,即决策主体: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2)决策目标。
须有的放矢、具体、系统、切实可行、符合规范。
(3)决策方案。
须具备多个备选方案,从中择一。
(4)决策情势。
即决策环境,决策面临的时空。
(5)决策后果。
需科学估价、心理估价、经验估价、模拟估价其后果后方可决策。
11、决策程序
(1)首先明确问题与目标,明晰要做出什么决定。
(2)其次分析问题,研究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方案。
(3)再次评估备选方案,科学评析备选方案的优势
(4)然后确定方案,从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
(5)最后实施计划,采取行动完成目标。
12、现代决策体制的构成
(1)决策中枢
是决策体制的核心部门,确立决策目标、评估决策方案、选择最终决策方案,并在整个过程中进行领导协调和控制。
(2)信息系统
是决策基础,全面系统的信息系统很重要,也是服务性机构,保证决策信息通道畅通。
(3)支持系统
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4)咨询系统
是有不同的人才组成,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资料,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论述题(以下均为自由发挥题,没有统一的答案。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1、领导的特征(自己展开)
(1)等级性与权威性
领导者掌握一定的权力,具有权力威慑于被领导者,没有权力就无从领导。
(2)超前性与战略性
是指领导者应具有计划和战略的眼光,其所作的决策应该是超前的。
(3)综合性
综合管理组织中的各类事情,使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相协调。
(4)超脱性
是领导者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组织之外,为人民服务,领导同时要充分授权。
(5)间接性
领导者与目标之间是间接的,要通过影响被领导者去实现目标。
(6)服务性
领导者服务与被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7)系统性
科学组织力量,形成系统合力,是领导工作系统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一定要善于培养、选拔、调动好骨干力量。
同时,应注意各层次力量的协调一致。
(8)动态性
领导的决策应该根据事实情况进行调整、变化,不断调整决策方案,使其最优。
2、领导理论发展的三阶段
1 领导特质理论
是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以伟人论为基础的,侧重于对领导者本身特质的研究的理论。
积极意义:
1)明确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
2)奠定领导考核制度的基础
3)推动领导者的培训
局限性:
1)忽视了下属的需要;
2)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3)没有对因果关系进行区分;
4)忽视了情境因素。
2领导的行为理论
盛行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主要研究领导者应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以及哪种领导行为的效果最好。
积极意义:
1)找出领导行为的独立维度,运用量化的研究方法,使领导科学的研究走上科学化道路
2)在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形成共识
3)领导行为理论成为培训的一种方法
局限性:
1)对领导行为和领导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不足(下属的行为不必然是领导行为的结果,
也有可能是原因)
2)对不同领导行为类型和领导效果之间的必然关系认识不足
3)对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境因素重视不够
3领导权变理论
约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主要研究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应该根据领导情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贡献:
对情境因素的研究使领导理论的研究更具科学性;使领导活动更具艺术化色彩;使领导活动的评价标准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
局限:
1)只关注了领导系统内部环境的研究,没有在更大环境、更大系统中思考
2)对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境变量的研究未达成统一认识尚缺乏强有力的论证
3、如何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答:(1)领导决策的主体
决策者的素质是领导成败的关键因素。
首先领导者的价值取向要明确;其次,要加强学习锻炼,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而单靠单个的领导者,其能力和素质有限,因此要实现领导主题多元化:群体决策具有知识集结、思维互补、预案优化、认同便捷等优势,组织决策必然大量地向群体决策转移;
(2)领导决策的体制;
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是实现领导者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的领导决策体制包括科学的职能分解、权限划分、机构设置三方面的内涵。
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就是要对领导决策职能进行科学的分解,在职能分解基础上配置相应的权力,并设置一定的机构,把领导决策由单个人变成许多人的活动。
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决策职能的划分,把决策机构分为决策的信息系统、参谋系统、中枢系统和监控系统四个部分。
(3)领导决策的执行
领导决策的执行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实现程序的科学化;
对决策的执行过程要加大监督力度,追踪决策的执行程度和效果。
(4)领导决策的监督
加强对决策的事前事中监督;
加大各级纪检部门参与决策的力度;
强化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
加强对决策失误的处分和查处。
(5)领导决策的技术
主要是针对科学决策的方法和技术而言,包括现代调查研究技术、统计、运筹、预测、智囊、专门决策、环境、可行性、可靠性等项分析、计算机及网络等等多种科学方法和专门技术。
(6)领导决策的环境
领导决策的基础环境包括组织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成分,其各自内部构成和作用又被此不同,领导者在决策时要给予高度重视、区别对待以保证决策的顺利展开。
综上,不断提高和完善领导决策,不仅要提升领导者的责任意识,促使其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还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构、操作层面的规范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等。
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化,既来自于制度的硬规定,也来自于民众与舆论的软压力,更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道德自觉,以及更为深厚的政治氛围。
相信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加快,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社会大众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从而最终实现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4、如何提高领导活动有效性?(该题自由发挥)
答:领导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领导活动也必须讲求效益,即要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产出。
这种投入和产出之比,就表现为领导的有效性。
领导不是单方面的领导者行为,而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在特定情境下发生相互作用关系的过程。
领导的有效性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领导有效性=(领导•被领导者•环境)
领导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的效能或效果,取决于如下三方面因素:
1.领导者。
领导者本身的背景、经验、知识、能力、个性、价值观念以及对下属的看法等,都会影响到组织目标的确定、领导方式的选择和领导工作的效率。
2.被领导者。
被领导者的背景、经验、知识、能力,他们的要求、责任心和个性等,都会对领导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被领导者的状况不仅影响领导方式的选择,也影响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3.领导工作的情境。
环境是指领导工作所面对的特定情境条件。
与特定情境相适应的领导方式才是有效的,与情境不相适应的领导方式,则往往会是无效的。
总之,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工作的情境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效性是领导活动的主要衡量标志,是领导水平的总体反映。
一个组织或群体的领导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方面反映出来:
1.主动支持。
下级员工主动而非**地支持领导者,不论这种支持是出自感情或利益上的考虑。
2.相互关系。
领导与下级员工之间保持密切、和谐的交往关系,并鼓励群体成员之间发展亲密的、相互满意的关系,企业内部关系处于协调状态。
3.高度评价值。
绝大多数员工都能高度评价所在组织或群体,并以成为该组织或群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4.激励程度。
员工因自身需要获得满足而焕发出较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利用。
5.有效沟通。
领导者与下级员工之间能够及时、顺畅地沟通信息,并以此作为调整领导方式、协调相互关系的依据。
6.促进工作。
在领导者的引导、指挥和率领下,组织的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活动得以高效率地进行。
7.实现目标。
领导活动的效能或效果最终要通过是否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以及实现的程度反映出来。
其中既包括经济效益目标,也包括社会效益目标。
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能否有效进行,直接取决于三方面因素的契合或适应程度。
因此,提高领导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促成领导者、被领导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协调。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基本途径:一是不断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修养,提高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二是根据现有员工状况和企业条件,采取适合其特点与要求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式。
5、谈谈如何在领导用人过程中运用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X理论
Y理论
X-Y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麦克里兰的显示性需要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强化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模型
期望理论
大家可以从中选择几个理论,从其研究的侧重点和内容,结合实际应用,谈一下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运用。
6、专家会议决策法(该题是老师让自己找资料,没有说题型)
答: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的专家的创造性思维对决策、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作出集体判断的决策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领导决策的复杂性,任何一个领导者如果仅凭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智慧已经无法适应决策发展需要的。
专家会议决策法通过集体研讨、相互启发进行决策,因而决策效果要比单人决策或几个人的单独决策的效果要好。
专家会议决策法分为两种:
1、直接头脑风暴法(畅谈会议法/智力激励法)
人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一种会议形式。
与会者可以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思考问题,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而无需有任何顾虑。
最后把与会者的意见和看法综合后进行决策。
2、质疑头脑风暴法
也是集体产生设想的方法,是指经直接头脑风暴法的会议形式,形成系统化的预备决策后,再召开第二次会议,要求与会者对这个已经系统化的设想进行质疑,然后将两次会议情况进行综合后进行决策。
运用专家会议决策法时,要克服群体思维的不良倾向,群体思维是指高凝聚力的群体进行决策时,常常容易出现为了保持意见一致,使不同意见和评论受到压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