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述 (1)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1.3可行性报告编制原则 (2)
1.4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2)
1.5主要建设内容 (3)
1.6项目建设背景 (4)
1.7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6)
1.7.1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6)
1.7.2强化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 (6)
1.7.3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6)
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8)
2.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8)
2.2有利于促进东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东来镇农村人居环境。
(8)
2.3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东来镇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需要 (9)
2.4有利于增强地区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的发展 (9)
第三章需求分析 (11)
3.1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 (11)
3.2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排水规划 (12)
3.2.1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12)
3.2.2污水排水规划 (12)
3.3项目需求分析 (13)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分析 (14)
4.1场址现状 (14)
4.2东来镇历史沿革 (14)
4.3场址建设条件 (14)
4.3.1建设区概况 (14)
4.3.2自然资源 (15)
4.3.3工程地址与水文地质 (15)
4.3.4气象条件 (17)
4.3.5抗震稳定性分析 (18)
4.3.6结论建议 (18)
第五章建设规模及标准 (19)
5.1建设规模 (19)
5.2建设标准 (19)
第六章东来镇污水及雨水分析 (21)
6.1污水流量分析 (21)
6.2雨水流量分析 (21)
6.2.1暴雨强度 (21)
6.2.2每公顷地面水力分析 (22)
6.3水质分析 (22)
第七章污水处理工程 (24)
7.1方案选择 (24)
7.2处理规模设计 (24)
7.3技术工艺方案 (25)
7.3.1工艺流程 (25)
7.3.2工艺描述 (25)
7.3.4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26)
7.3.5处理前后水质变化 (29)
7.3.6处理后污水及污泥的处置 (30)
7.4总平面布置 (31)
7.5建筑工程 (32)
7.5.1建(构)筑物 (32)
7.5.2建筑结构 (32)
7.5.3厂区竖向 (33)
7.6厂内供水工程 (33)
7.7厂内排水工程 (33)
7.8消防 (34)
7.8.1依据和有关标准规范 (34)
7.8.2消防设计原则 (34)
7.8.2消防 (34)
7.9供电工程 (35)
7.10采暖通风程 (36)
7.11污水处理厂工程量 (36)
7.11.1主要建构物一览表 (36)
7.11.2主要设备一览表 (37)
第八章管网工程 (38)
8.1管网布置 (38)
8.1.1东西走向管网 (38)
8.1.2南北走向管网 (38)
8.2汇水测算 (38)
8.2.1东西双向走向管道汇水面积测算 (38)
8.2.2南北双向走向管道汇水面积测算 (39)
8.2.3东西单向主管道汇水面积测算 (40)
8.3管径计算 (41)
8.3.1水力计算 (41)
8.3.2管径计算 (41)
8.3.1管道 (42)
8.3.2井类 (43)
8.3.3土方 (43)
第九章节能 (44)
9.1编制依据 (44)
9.2项目节能概述 (44)
9.3能耗分析 (44)
9.3.1能耗构成 (44)
9.3.2电耗 (44)
9.4节能措施 (44)
第十章环境影响及保护 (46)
10.1环境保护 (46)
10.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46)
10.1.2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47)
10.1.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9)
7.1.4运营期污染源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 (50)
10.1.5环境绿化 (51)
7.1.6环境监测 (52)
7.2劳动安全卫生 (53)
7.3消防 (54)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56)
11.1组织机构 (56)
11.2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 (56)
11.2.1工作制度 (56)
11.2.2员工来源 (56)
11.2.3组织管理措施 (57)
11.2.4人员配备情况 (57)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8)
12.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8)
12.2工程管理 (58)
第十三章招标方案 (60)
13.1相关规定 (60)
13.1.1招投标管理的基本原则 (60)
13.1.2招标依据 (60)
13.1.3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 (60)
13.1.4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内容 (61)
13.2本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62)
第十四章工程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63)
14.2编制依据 (63)
14.2.1资料依据 (63)
14.2.2工程费用编制依据 (63)
14.2.3工程其他费用编制依据 (63)
14.2.4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 (64)
14.2.5定额依据 (64)
14.2.6其他依据 (64)
14.3建设期贷款利息 (64)
14.4项目总投资及构成 (64)
14.4.1工程建设费用 (64)
14.4.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65)
14.4.3预备费 (65)
14.4.4财务费用 (65)
14.4.5流动资金 (65)
14.5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65)
14.5.1资金筹措 (65)
14.5.2投资计划 (65)
第十五章运营成本及收入估算 (67)
15.1成本估算 (67)
15.1.1原辅材料费用 (67)
15.1.2燃料运力费用 (67)
15.1.3工资福利费用 (67)
15.1.4折旧 (68)
15.1.5摊销 (68)
15.1.6修理费 (68)
15.1.7管理费用 (68)
15.1.8营业费用 (69)
15.2收入估算 (69)
第十六章社会评价 (70)
16.1社会评价的定义 (70)
16.2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70)
16.2.1项目实施对社会影响分析 (71)
16.1.2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应分析 (71)
16.3社会风险分析 (72)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73)
17.1结论 (73)
17.2建议 (73)
附表:
总投资估算表 (74)
工程建设费用估算表 (75)
排污站投资估算表 (76)
排污管道投资估算表 (77)
建筑工程造价估算表 (78)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表 (79)
分年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80)
工程建设投资分年投资计划表 (81)
流动资金估算表 (82)
外购原辅材料费用估算表 (83)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某县东来镇农村污水处理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某县东来镇政府
1.1.3项目建设地点:某县东来镇镇区
1.1.4建设性质:新建
1.1.5项目负责人:
1.1.6建设规模: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雨污合流管道系统及其附属设施。
年处理雨、污合流污水33.424万T。
1.1.7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619.03万元。
其中项目建设投资606.83万元,项目流动资金1
2.20万元。
1.1.8资金筹措:建设投资619.03万元,全部自筹。
流动资金1
2.20万元,全部自筹。
1.1.9建设期:2年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4)《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5)《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
(6)《市政工程设计管理标准》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9)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
1.3可行性报告编制原则
1.3.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1.3.2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安全施工。
环保、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1.3.3将节能减排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
好项目建设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节能减排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3.4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
1.4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受某县东来镇政府的委托,公司会同有关人员,对本项目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研究范围主要是:
1.项目建设的背景;
2.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需求分析;
4.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项目建设规模及标准;
6.东来镇污水及雨水分析
7.污水处理工程;
8.管网工程
9.节能;
10.环境影响及保护;
11.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1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3.招标方案;
14.工程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15.运营成本及收入估算
16.社会评价;
17.结论与建议。
1.5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湿地污水净化系统12000m2,铺设雨水、污水合流管道7832m,建设各类附属及公共设施。
1.6项目建设背景
东来镇镇位于某县东南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某县、奈曼旗、科左后旗、科尔沁区四三县交界处。
境内有京通铁路,国道111线,通下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某县政府50公里,东距某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60公里,具有得天独
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东来镇总区域面积171.3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
全镇总人口1.9万口人,镇区人口4500人。
近年来,东来镇依托独特交通区位优势,镇内个体工商业、粮食收购、仓储、运输等服务产业发展迅猛。
东来镇粮食产量2.28亿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40元。
截止目前,全镇家畜存栏99480头(只)。
在东来镇,生活污水以往都是作为农田肥料来使用的,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农田中被农作物吸收,转化为农作物的营养物质,很好流失到水体中去,因此,对环境影响大。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东来镇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卫生洁具、洗衣机、淋浴设施等走近平常百姓家。
人均日用水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增,产生了大量生活污水,其肥效亦大大降低,又因卫生要求,很难用作化肥了,同时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减少了传统的农家肥的使用,造成当地农村生活污水失去了消化途径。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东来镇暂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使近年来当地农村生活
污水的无序排放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原来分布于各个村庄的露天水沟现在都慢慢变成了臭水沟,气味难耐,高温天气更是臭气熏天,这些严重影响了城镇卫生,影响生态和人居环境,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分散而不集中,四处溢流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雨季更为严重,农业废弃物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着东来镇的镇容镇貌。
按每人每天产生30kg生活废水计算,整个镇区每天有近135吨生活废水散布在辖区各自然村内,而且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严重污染了当地村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是一项重民生、顺民意的基础工程,是努力优化农民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德政工程。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
鉴于农村生活污水的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采取积极的措
施。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逐步认识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采用一些实用、合理、低能耗和低运行费用的技术来处理污水;一些人口密集的欠发达地区也认识到,如果不对农村生活污水采取有效处理,会触发农村医疗和经济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甚至造成传染病的产生与扩散,因而,提高了对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视程度。
1.7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7.1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建设项目的申报机会。
1.7.2强化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
项目的筹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实施阶段的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尽可能提前解决,在组织协调方面齐驱并进,加快项目实施的进度。
1.7.3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认真执行国家、自治区、市的各项法规,坚持量力而行,
规范管理,保证竣工,保证续建的原则,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标准,加强投资控制和概算约束,以确保建设项目早日竣工使用发挥效益。
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2.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参考《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本项目符合鼓励类第十九项第6条“镇供排水和中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化水厂、污水处理厂工程改造和建设”。
环境保护,事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综合整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
城镇环境卫生行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城镇建设和管理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是改善城镇形象、人民生活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产业。
东来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是贯彻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东来镇地区发展规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2有利于促进东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东来镇农村人居环境。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建设目标。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
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洁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2.3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东来镇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需要
目前,东来镇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使当地地表水及附近合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村庄内的坑塘、水体变黑发臭,成为露天污染池,影响了当
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地下水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东来镇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与身体健康水平,而且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步发展。
从当地镇村发展上开看,对于东来镇及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染势在必行。
2.4有利于增强地区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的发展
污水处理作为城镇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项目的建设和使用,对于改变某县东来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将会大大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项目的引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需求分析
3.1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当前农村工作重中之重。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日趋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逐渐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势头强劲,农村、农民面貌均发生较大变化,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村用水量和排水量逐年增加,水环境问题逐渐显现。
对水资源进行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使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使污水达标后排放,最大程度降低城市污水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日益重要,同时,解决以往农村生活污水肆意排放造成的其他问题。
国家对污水治理、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将环境保护
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对控制城镇水污染、促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都做了政策性和法律性的规定。
《城市污水处理机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明确指出;“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
3.2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排水规划
3.2.1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东来镇镇位于某县南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某县、奈曼旗、科左后旗、科尔沁区四三县交界处。
境内有京通铁路,国道111线,通下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某县政府50公里,东距某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6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东来镇总区域面积171.3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
全镇总人口1.9万口人,镇区人口4500人。
近年来,东来镇依托独特交通区位优势,镇内个体工商业、粮食收购、仓储、运输等服务产业发展迅
猛。
东来镇粮食产量2.28亿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40元。
截止目前,全镇家畜存栏99480头(只)。
根据实地勘察了解,该镇农村生活污水肆意排放。
雨水管网为道路工程附属,无统一规划设计,不成体系,形成了多处露天水沟。
目前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网。
雨水、污水合流排放。
多处露天水沟慢慢变成了臭水沟,严重影响了城镇卫生,影响当地生态和人居环境。
3.2.2污水排水规划
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实行雨、污水合流制。
3.3项目需求分析
按该镇辖区内每人每天产生32kg生活废水计算,整个东来镇域内每天有近144吨生活废水散布在辖区各自然村内,而且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这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地表水体
中,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严重污染了当地村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随着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而农村的发展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改善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亟需解决。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分析
4.1场址现状
排污管道:位于东来镇内国道111线两侧;乡道X457东来火车站至东来镇市场北。
污水处理厂:东来镇东。
4.2东来镇历史沿革
镇政府驻地公司村,因纪念革命烈士张东来而命名。
东来镇一带,解放前为东科中旗管辖,1948年划入某县辖境,隶属第八区;1956年撤区划为东来乡,1958年建为红旗第八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东来人民公社。
1984年撤销公社,改为建制镇。
东来镇经过了数次的行政区划调整,2006年5月,某县实施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对全县各苏木乡镇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调整,调整后的东来镇由13个行政村组成。
4.3场址建设条件
4.3.1建设区概况
东来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某县东南部,西辽河南岸,隶属某县管辖。
东部与科尔沁区、科左后旗相毗邻,西部与奈曼旗、库伦旗相接壤。
辖区总面积171.3平方公里,全镇共
辖13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总人口1.9万人。
东来镇距某市60公里,距赤峰市300公里,距某县政府所在地某镇41公里。
京通铁路和国道111线穿过全境,通赤高速公路在镇区东侧留有出口,铁路设有货运站台。
国道111线由东向西通过某市与辽宁省相接,基东线公路由北向南与111线相接。
4.3.2自然资源
东来镇域总面积267140.80亩,其中农用地面积223955.16亩,占总面积的83.8%;建设用地面积14363.66亩,占总面积的5.4%;未利用地面积28821.98亩,占总面积的10.8%。
东来镇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硅砂和粘土。
硅砂的储量大,质量优,粒度好,品质稳定,是生产玻璃和灰砂砖的优质原料,也可以生产压裂砂;粘土储量丰富,是生产砖瓦的优质原料。
2006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万亩,粮食总产量8700万斤,是历史上粮食产量新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往年有所增加,粮经比例趋于合理;畜牧养殖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力扶持育肥牛养殖大户,组建了育肥牛
产业协会,全镇年内共出栏育肥牛10290头,育肥牛产业呈现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以绒山羊专业养殖村为试点,以绒山羊协会为依托,以资金政策扶持为保障,以养殖大户典型带动为突破口,全镇共购进绒山羊0.7万只,存栏24858只,涌现大批养殖专业户,绒山羊发展前景看好。
4.3.3工程地址与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
场区属西辽河冲击平原地貌,区内上部均有第四系覆盖,为上更新统风积黄土状粉土,浅黄色、黄色,平均厚度30m左右,局部大于50m以上,具垂直节理和大孔隙,含钙质结核及钙质菌丝,上部含少量植物根。
本区未见基岩及侵入岩出露,岩性单一。
根据开发区的土层的成因类型及物理力学性质,把场地划分为一个大区,即松散岩第四系风积区:
松散岩第四系风积区开发园区均有分布,为黄土状粉土,平均厚度约30.0m,具垂直节理及大孔隙,含钙质结核,松散,容重1.75g/cm3,天然含水率21.1%,内磨擦角¢=19.2,
粘聚力c=0.078Mpa,湿陷起始压力=0.05Mpa,湿陷系数=0.025,轻微湿陷,湿陷深度一般5m左右,具一级非自重湿陷性,承载力特征值fak=140MPa。
总之,开发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第四系地层厚度较大,覆盖整个工作区。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为向下游径流及开采。
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潜水入渗—开采型。
含水层岩性为黄土状粉土,局部夹薄层黄色细砂,厚度,富水性受古地理及微地貌控制,变化较大,厚度不均,水位埋深20m左右,富水性差。
渗透系数量0.091/s.m,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Mg,矿化度小于1。
2.水文地质
属于西辽河流域,西辽河水系。
洪河、叫来河、清河等三条河流流经境内。
地下水为古湖盆地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厚度90-200m。
单井出水量(降深5m)可达60-328吨/小时。
地下水静储量126.13亿m3,地下水资源丰富。
境内地势平缓,表层为砂硅性,对接受大气降水有利;洪河、叫来河、清河虽成间歇性河流,但在春夏汛渗漏以及灌水渗透都能补给地下水;来自西部山前冲积平原的径流也是一项经常性的补源。
地下水综合补给量略少于地下水排泄量。
根据水文地质资料,项目区地下水较为丰富,地下水类型属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矿化度小雨1克/升,水质好,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砂、粉土、细砂。
地下水水位历年在7、8月份为最高,在4、5月份为最低,年变幅在1m左右;根据地区经验和区域地下水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水质良好,对砼无侵蚀性,适宜建筑施工用水。
4.3.4气象条件
项目拟建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高度272m。
四季光照充足,春季干旱多风,最大风速16m/s。
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年降雨量600mm,最大时降雨量月312mm,秋季短而凉爽,冬季长且寒冷,积雷厚度40mm,无霜期120-l60天,最大结冻层1.5m。
气温由西南向北递减,呈
一定规律性差异。
年平均气温8℃,年平均日照2800-3l00小时,每平方厘米辐射总量为50.24亿-54.43亿焦耳,大于等于l0℃,积温在300℃以上。
年平均气温:7.7℃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4℃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1.4℃
无霜期:140天
年平均降水量:361mm
最大降水量:560.8mm
年平均湿度为:49%
日最大降水量:108.0mm
主导风向:WSW13%
无风日:21%
最大风速:33.3m/s
年平均雷电天数:33天
年最大雪压为:3.1g/cm
标准冻土深:1.4m
多年最大冻土深度为:2.01m
4.3.5抗震稳定性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提供的相关依据和地区经验,对场地内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本场地抗地震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二类,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4.3.6结论建议
拟建项目场地内地层分布较稳定,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适宜作为建筑场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