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针对性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案的几点思考(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化学针对性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案的几点思考

天津市河东区

化学学科

第三十二中学

梁屹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市全面铺开,它涉及到教学策略、课程评价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它们是关系到课程改革能不能成功的瓶颈问题。课程改革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作为保障,则不能激发教师与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很难顺利推广和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策略;兴趣;信心;创新能力;评价。

几年前,在舒天戈先生的《百年哈佛》一书中,我曾读过这样一段话:“人才的培育与成长,不在于方法,而在于观念;不完全靠勤奋,而主要靠思想。”起初我还不能完全理解,甚至还出现过质疑。但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程理念的完善,教学实践日益丰富的过程中使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领悟。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教学效果如何完全受教师的意识支配,教学过程也是教师验证自身设计规划的实践过程。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市全面铺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将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一、教学策略的选择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匹兹堡大学格拉择教授为带头人的一批认知心理学

家,开始用“教学策略”(instructional strategies或teaching strategies)。“策略”一词在汉语中的解释为“根据形式发展而制定

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讲究艺术,注意方式方法。”我国学者顾冷沅认为,教学策略是用来为达到某种预期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引导其活动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和步骤。不难看出,策略既有目标性,计划性同时具有一种类似艺术的,在具体情境中显示直觉性特征的行动方式。教学策略被看作是联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纽带。

(二)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教学活动之一。教学目标是

教学过程的核心,新课程理念中化学学科在教学之初,教学目标也会包括知识、

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培养,但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与信心。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充分挖掘自身能力,制定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教学策略。

1、针对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的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今天的你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思想的惰性,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仍延用单纯依靠传授式的教学策略来勉强完成“教书”的任务,而达不到“育人”的远期目标。更谈不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我们的课堂首先要缩短学生与化学的距离,化学本来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实践性很强,但迫于诸多方面的压力,学生和教师均更重视书本知识,而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自主探究学

习是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新理念,同时也是高中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活动探究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学生学习化学仅仅通过死记硬背和简单的信息接受方式,其中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以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如:在《原电池原理及应用》部分,课程的开头部分可以设计以下几种方式。

⑴老师请每位同学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金属餐勺,提出一项要求,要求大家用牙齿咬住勺子,看谁能坚持两分钟。起初同学们很是不以为然,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很多同学都有了口腔麻木,脑袋发胀的感觉而停了下来。这时,老师便问,“大家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适吗?”同学们纷纷点头。老师随即说“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

⑵老师拿出一个苹果,在苹果上插上两颗铁钉并让学生协助连接导线和电流表。电流表的指针并没有偏转,“怎么才能利用这个苹果产生电能呢?”老师故意发问,一位提前预习了的学生马上回答,“换掉一颗铁钉”老师忙将其中一颗铁钉换成铜片,果然有了现象。大家的兴趣来了。

⑶“今天我们先来听个故事”老师站在讲台上说“在英国的一位贵妇人得了一种怪病,她每日头昏,打不起精神,到处请名医都没有找到病因。一天他丈夫的朋友来家中做客,这个人是个化学家。当聊天谈到她的怪病时,这个化学家发现说话的贵妇人嘴里有颗金灿灿的假牙,当即开出了处方——换掉假牙。后来果然解除了贵妇人的痛苦?他们很想知道化学家的判断依据,你想吗?”

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很容易被吸引,从而产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因此,将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大大加快学生自主发现的进程和效果。

2、针对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信心树立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存在着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智力,人格,原有知识水平,学习

动机,能力倾向等诸多方面。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其中问题驱动策略和评价激励策略运用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树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门槛效应”。【1】在生活中,当你提出要求时,如果一开始就让人接受不了的话,你的要求就很容易被拒绝,但假如你一开始只提出小小要求,而被接受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的话却并不难达到目的,这种现象就被心理学家称为“门槛效应”。那么,在实施问题驱动策略和评价激励策略时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呢?

课堂提问不能问题设计过大,要细致化,设定不同的门槛,让学生有一个逐级攀越的过程。提问对象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让你所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如,在关于“原电池”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典型原电池锌铜硫酸原电池的实验过程设计了如下问题:①锌加入硫酸中的现象?②锌铜导线相连后加入硫酸中的现象?③铜片上的气泡是否为铜与酸反应的产物?如何验证?④推测锌和铜表面的化学反应和内在联系。⑤如何验证④的推断是正确的。其中①②问显

而易见,是为相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而准备的,而③④问相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⑤则是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的考查。不同梯度的问题,使学生逐级深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针对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教学策略选择

化学学科属于自然学科,其一大特征就是知识的“不确定”性,这是由于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在平时的化学课堂上,由于受到学生接受能力和教材的影响,化学知识变得僵化,规律过强,这样会把一些知识说“死”,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进入误区。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将学习化学知识变成形成学科意识,变成智慧的过程,受益终身。

(1)选择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核心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的理念实施的有效教学策略。

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是学习宏观上掌握物质的组成,微观上掌握物质的结构,学会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化学基本理论来研究物质的性质,进而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2】

如分组实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涉及的反应

Na2S2O3+H2SO4=Na2SO4+SO2+S↓+ H2O,对该现象的生成,即氧化还原的理解就是核心知识。在学生受现有知识水平限制,不能准确把握哪些物质之间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哪些不能的前提下,将某元素处于不稳定价态易变价的基本判断方法带给学生会使学生的判断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将知识学活。

又如,关于“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可以采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