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线段AC与BD交于点0,且OA=OC,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OB≌△COD,这个条件是()A. AC=BDB. OD=OCC. ∠A=∠CD. OA=OB【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A、添加AC=BD不能判定△OAB≌△COD,故此选项错误;B、添加OD=OC不能判定△OAB≌△COD,故此选项错误;C、添加∠A=∠C,可利用ASA判定△OAB≌△COD,故此选项正确;D、添加AO=BO,不能判定△OAB≌△COD,故此选项错误;选C.2.【答题】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A. BD=DC,AB=ACB. ∠ADB=∠ADC,∠BAD=∠CADC. ∠B=∠C,BD=DCD. ∠B=∠C,∠BAD=∠CAD【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A、BD=DC,AB=AC,再加公共边AD=AD可利用SSS定理进行判定,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ADB=∠ADC,BD=DC再加公共边AD=AD可利用SAS定理进行判定,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B=∠C,BD=CD,再加公共边AD=AD不能判定△ABD≌△ACD,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B=∠C,∠BAD=∠CAD再加公共边AD=AD可利用AAS定理进行判定,故此选项不合题意;选C.3.【答题】在△ABC和△A1B1C1中,已知∠A=∠A1,AB=A1B1,下列添加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BC≌△A1B1C1的是()A. BC=B1C1B. ∠C=∠C1C. AC=A1C1D. ∠B=∠B1【答案】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A、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不能推出≌,故本选项正确;B、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即能推出≌,故本选项错误;C、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即能推出≌,故本选项错误;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即能推出≌,故本选项错误;选A.4.【答题】如图,已知∠ADB=∠CBD,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D≌△CDB的是()A. ∠A=∠CB. AD=BCC. ∠ABD=∠CDBD. AB=CD【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A.∵∠A=∠C,∠ADB=∠CBD,BD=BD,∴△ABD≌△CDB(AAS),故正确;B.∵AD=BC,∠ADB=∠CBD,BD=DB,∴△ABD≌△CDB(SAS),故正确;C.∵∠ABD=∠CDB,∠ADB=∠CBD,BD=DB,∴△ABD≌△CDB(ASA),故正确;D.∵AB=CD,BD=DB,∠ADB=∠CB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故不正确;选D.5.【答题】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ABC≌△A′B′C′的是()A. ∠C=∠C′,AC=A′C′,BC=B′C′B. ∠B=∠B′,∠C=∠C′,AB=A′B′C. ∠A=∠A′,AB=A′B′,BC=B′C′D. AB=A′B′,BC=B′C′,AC=A′C【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A、∠C=∠C′,AC=A′C ′,BC=B′C′,根据SAS可以判定△ABC≌△A′B′C′;B、∠B=∠B′,∠C=∠C′,AB=A′B′,根据AAS可以判定△ABC≌△A′B′C′;C、∠A=∠A′,AB=A′B′,BC=B′C′,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C选项符合题意;D、AB=A′B′,BC=B′C′,AC=A′C,根据SSS可以判定△ABC≌△A′B′C′,选C.6.【答题】如图,已知∠1=∠2,要得到△ABD≌△ACD,还需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法是()A. AB=ACB. DB=DCC. ∠ADB=∠ADCD. ∠B=∠C【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先要确定现有已知在图形上的位置,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选项逐一验证:A、∵AB=AC,∴∴△ABD≌△ACD(SAS);故此选项正确;B、当DB=DC时,AD=AD,∠1=∠2,此时两边对应相等,但不是夹角对应相等,故此选项错误;C、∵∠ADB=∠ADC,∴∴△ABD≌△ACD(ASA);故此选项正确;D、∵∠B=∠C,∴∴△ABD≌△ACD(AAS);故此选项正确.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但SSA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7.【答题】在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说明的是()A.B.C.D.【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A、AB=DE,∠B=∠E,∠C=∠F,可以利用AAS定理证明△ABC≌△DEF,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AC=DF,BC=EF,∠A=∠D不能证明△ABC≌△DEF,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AB=DE,∠A=∠D,∠B=∠E,可以利用ASA定理证明△ABC≌△DEF,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AB=DE,BC=EF,AC=DF可以利用SSS定理证明△ABC≌△DEF,故此选项不合题意;选B.方法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8.【答题】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直线上,AB=DE,AD=CF,添加下列条件后,仍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 BC=EFB. ∠A=∠EDFC. AB∥DED. ∠BCA=∠F【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AD=CF,∴AD+CD=CF+DC,∴AC=DF,A、添加BC=EF可利用SSS定理判定△ABC≌△DEF,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添加∠A=∠EDF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DEF,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添加AB∥DE可证出∠A=∠EDC,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DEF,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添加∠BCA=∠F不能判定△ABC≌△DEF,故此选项符合题意;选D.9.【答题】如图,已知AB∥CD,AD∥CB,则△ABC≌△CDA的依据是()A. SASB. ASAC. AASD. SSS【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AB∥DC,AD∥BC,∴∠BAC=∠DCA,∠DAC=∠BCA,而AC=CA,∴△ABC≌△CDA(ASA).选B.10.【答题】若AD=BC,∠A=∠B,直接能利用“SAS”证明△ADF≌△BCE的条件是()A. AE=BFB. DF=CEC. AF=BED. ∠CEB=∠DFA【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用边角边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已知其中一个对应角相等和一条对应边相等,则还需要的条件是相等角的另外一条临边相等,即AF=BE,选C.11.【答题】如图所示,在△ABC中,BC=AC,BE=AE,则由“SSS”可以判定()A. △ACD≌△BCDB. △ADE≌△BDEC. △ACE≌△BCED. 以上都对【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三条边对应相等,BC=AC,BE=AE,CE=CE. 所以△ACE≌△BCE,选C.12.【答题】如图,已知AD=AE,添加下列条件仍无法证明△ABE≌△ACD的是()A. AB=ACB. BE=CDC. ∠B=∠CD. ∠ADC=∠AEB 【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A、∵在△ABE和△ACD中,AE=AD、∠A=∠A、AB=AC,∴△ABE≌△ACD (SAS),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AE=AD,BE=CD和∠A=∠A不能推出△ABE和△ACD全等,错误,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在△ABE和△ACD中,∠A=∠A、∠B=∠C、AE=AD,∴△ABE≌△ACD(AAS),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在△ABE和△ACD中,∠A=∠A、AE=AD、∠AEB=∠ADC,∴△ABE≌△ACD (ASA),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选B.13.【答题】下列四组条件中, 能使△ABC≌△DEF的条件有()①AB = DE, BC = EF, AC = DF; ②AB = DE, ∠B = ∠E, BC = EF;③∠B = ∠E, BC = EF, ∠C = ∠F; ④AB = DE, AC = DF, ∠B = ∠E.A. 1组B. 2组C. 3组D. 4组【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①AB = DE, BC = EF, AC = DF,边边边;②AB = DE, ∠B = ∠E, BC = EF,边角边;③∠B = ∠E, BC = EF, ∠C = ∠F,角边角;选C.14.【答题】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不符合题意;B. 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正确,不符合题意;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不符合题意;D.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当两边夹一角时,正确,当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时,不正确,故D错误,符合题意,选D.15.【答题】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正确说法是()。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3课时
(1)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 的夹角,比如三角形两边分别为2.5cm, 3.5cm,它们所夹的角为40°,你能画出这个 三角形吗?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 等吗?
F C
2.5cm
D A
40°
3.5cm
BE
(2)改变上述条件中的角度和边长,再试一试。
结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3课时
回顾与思考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过哪些方法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答:边边边(SS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 根据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除了上述三种情况外,还有哪种情况? 答:两边一角相等 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 答:两边及夹角或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
图(1)中,AB=EF,AC=ED, ∠A=∠E=40°,
图(2)中,AD=CB,∠DAC=∠BCA=90°。分别
找出各题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
B
40°
A
B
D
C
D
C
(2)
F
△ADC≌△CBA 根据“SAS”
E (1)
△ABC≌△EFD 根据“SAS”
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 ∠EDH=∠FDH, ED=FD ,将上述条件标注 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 与同桌进行交流。
D E
△EDH≌△FDH
F
根据“SAS”,
所以EH=FH
H
说一说
1.今天我们学习哪种方法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答:边角边(SAS)
2.通过这节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 答:SSS、SAS、ASA、AAS
3.在这四种说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你发现了什么? 答:至少有一个条件:边相等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三角形》说课课件(共26张PPT)
新教材:鲁教版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1 认识三角形 5课时 2 图形的全等 1课时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课时 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1课时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1课时
外角、HL定理
二、教材变化及意图
2.呈现形式的变化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人教版
鲁教版
请大家将课本翻到第19页
二、教材变化及意图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三角形》教材解读
一、教材的第地一位部和分内容 研修篇
二、新教材变化及意图
三、案例解第读一《部三分角形》研中修观篇教学
一、教材的地位与内容
1.教材的地位
(1)三角形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 (2)对认识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方法指导。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内角和定理,
我们,还在路上……
1 6 、 业 余生 活要有 意义, 不要越 轨。20 21/8/8 2021/8 /8Augu st 8 , 2 0 21
1 7 、 一 个人 即使已 登上顶 峰,也 仍要自 强不息 。2021 /8/820 21/8/8 2021/8 /82021 /8/8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图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 学好数学的信心。
No Image
《三角形》中观教学
1. 教学重点:构建三角形的知识框架 图,感悟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教学难点:在构建知识框图的过程 中,体会研究几何的思路和方法。
《三角形》中观教学
u 前置作业:我们本章的标题是《三角形》,结合 自己的理解完成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框图。
2.教材的内容
鲁教版(五四制)七上数学第一章三角形单元综合复习课件
10.用尺规画直角的正确方法是( C ) A.用量角器 B.用三角板 C.平分平角 D.作两个锐角互余
【解析】用尺规作图时要使用没有刻度的直 尺和圆规作图.
11.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如图,把△ABD 沿对角线BD翻折180°得到△A′BD.利用尺规作出 △A′BD.(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解:因为AD⊥BC,所以∠BDA=90°. 因为∠B=60°,所以∠BAD=180°-90°-60°=30°. 因为∠BAC=80°, 所以∠DAC=∠BAC-∠BAD=80°-30°=50°. 因为 AE 平分∠DAC,所以∠DAE=12∠DAC=25°.
3.下列图形中,是全等图形的有( C )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解: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公共展厅应建 在O处.理由如下: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P,P与O不重合,连接 PA,PB,PC,PD,则PA+PC>AC,PB+PD>BD, 即PA+PC+PB+PD>AC+BD=AO+BO+CO+DO, 所以建在点O处,四个工艺品厂到公共展厅的距离之 和最短.
7.如图,在Rt△ABC中,∠ACB=90°,且AC= BC=4 cm.已知△BCD≌△ACE,求四边形 AECD的面积. 【解析】线段AC把四边形AECD分成 两部分,我们把△ACE移至△BCD的 位置,使之与△ACD恰好构成△ACB, 进而可求面积.
(2)以∠AEC为内角的三角形有哪些? 【解析】用字母表示一个三角形时,不要漏 写符号“△”.在复杂图形中数三角形个数 的方法:按组成三角形的图形个数去数;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1.3 全等三角形 复习课件 (16张PPT)
变式训练
1、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2)位置时(BD<CE), 其 余条件不变, 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 为什么?
2、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3)位置时(BD>CE), 其 余条件不变, 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 请直接 写出结果, 不需说明.
课堂小结
• 1、注意三角形全等中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A
E
D
2
B
1
C
变式训练
△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 如图1,若B、C、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求证:BE=AD;
多个直角型
例5、如图(1), 已知△ABC中, ∠BAC=900, AB=AC, AE是过A的一条 直线, 且B、C在A、E的异侧, BD⊥AE 于D, CE⊥AE于E,试说明: BD=DE+CE.
• (1) ΔABC和ΔDEF全等吗?请说明理 由
• (2) AB与DE平行吗?BC与EF平行吗
?说明理由
B
F
A
C
D
E
公共角、对顶角类型
• 例3、如图所示,AE=AD, AB=AC, 求证:△EAB≌△DAC.
A
在ΔEAB和ΔDACA中
Hale Waihona Puke DEOAE=AD ∠A=∠A
B
AB=AC
C
∴ΔEAB≌ΔDAC(SA
学习目标
1.梳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 、判定方法等基本知识点; 2.进一步拓展应用全等三角形的 判定方法
3.整理基本模型,解决学习疑难.
• 学习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 性质与判定方法.
• 学习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及 判定方法的运用.
2020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五四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五四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章 轴对称
2020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五四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1 轴对称现象
2020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五四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三角形
2020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五四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1 认识三角形
2020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五四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 图形的全等
2020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五四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020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五四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2020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五四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2020最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
录
0002页 0036页 0068页 0119页 0146页 0198页 0219页 0257页 0314页 0362页 0419页 0472页 0512页 0543页 0598页 0661页
第一章 三角形 2 图形的全等 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第二章 轴对称 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1 探索勾股定理 3 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 1 无理数 3 立方根 5 用计算器开方 第五章 位置与坐标 2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六章 一次函数 2 一次函数 4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018-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单元备课第一章三角形七学科数学单元一年级主备人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及三角形的内角单和。
2、能按要求画三角形,并画出和量出三角形的高,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元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学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和相关结论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目 5、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标重点: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
2、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底、画高。
3、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单于第三边。
元教学难点: 1、画不同三角形的高。
教2、灵活应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重难点课 1、认识三角形…… 5课时 2、图像的全等…… 1课时时 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课时 4、用尺规作三角形…… 1课时划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 1课时分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教学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包括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了解三角形;两边大于第三边。
第二段,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与内角和;第三段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教材编排特点是1、让学生联系现实情境认识三角形;2、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一些特征;3、在动手实践和解释交流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教学理念:教1、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
有效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使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活动机材会,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操作过程,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分操作中验证。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析注意力时间短,喜欢有趣的事物,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有效及的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创设教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体会到分米、毫米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从而产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利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边角边”(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概念。SAS是指当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判定方法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建筑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将看到SAS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b.提供逐步提示,帮助学生分解复杂图形,简化问题;
c.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帮互助中掌握寻找和运用SAS条件的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的“边角边”判定全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样的情况?”比如,在制作家具或拼接图形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奥秘。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话题兴趣不大或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如设计有趣的几何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另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导致讨论效果不佳。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方向的引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进行,提高讨论效率。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两边相等和夹角相等的条件。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形比较和实际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SAS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一章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鲁教版七年级上·五四制)
灿若寒星
2.探究三角形三角关系 (1)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测量它的三个内角可得,三个 内角的和是__1_8_0_°_. (2)做一个三角形纸片,将其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可以得到 一个_平__角. (3)做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将其两个锐角剪下拼在一起可 得一个_直__角.
灿若寒星
【归纳】 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_1_8_0_°__; ②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_互__余__. 3.三角形按角可分为:_锐__角__三角形、_直__角__三角形、_钝__角__三 角形. 【点拨】判断三角形中最大内角的度数,就可以判断这一个三角 形的形状.
灿若寒星
【解析】因为DE∥BC, 所以∠3=∠4=30°, 又∠ACB=45°, 所以∠2=15°, 又∠BAC=90°, 所以∠1=180°-90°-15°=75°. 答案:75°
灿若寒星
1.(2012·南通中考)如图,在△ABC中,∠C=70°, 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 ) (A)360°(B)250° (C)180°(D)140° 【解析】选B.因为∠1+∠3=180°,∠2+∠4=180°, 所以∠1+∠2+∠3+∠4=360°. 又因为∠3+∠4=180°-∠C=110°, 所以∠1+∠2=360°-110°灿若=2寒5星0°.
【解析】第n个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1+4(n-1)=4n-3,所以当
n=6时,三角形的个数是21.
答案:21
灿若寒星
知识点2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应用 【例2】(6分)如图,△ABC中,∠A=60°,∠B∶∠C=1∶5.求 ∠B的度数.
灿若寒星
【规范解答】设∠B=x°, 因为∠B∶∠C=1∶5, 所以∠C=__5_x_°.……………………………………………2分 因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_1_8_0_°__, 所以_∠__A_+_∠__B_+_∠__C_=180°, 所以得方程:_6_0_+_x_+_5_x_=_1_8_0_,………………………………4分 解得x=_2_0_, 故∠B=__2_0_°_…………………………………………………6分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1.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时间:第周第课时执笔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2.能利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能利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
情感与价值目标:在学习中,不断的自我突破,体验收获知识的喜悦
求证:△ABE≌△DCF
★★☆练习2:已知,AD//BC,AD=BC,AE=CF,
求证BE=DF
四、合作探究
★★★例3:如图已知△ACE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ECD=90°,D是AB上的一点,
求证:△ACE≌△BCD
★★★练习3:
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
求证DE=BG
方法一:已知两边,通过加减角,证明夹角相等
★☆☆例1:已知CE=CB,CD=CA,∠DCA=∠ECB
证明:DE=AB
★☆☆练习1:如图,AC⊥BC,DC⊥EC,AC=BC,DC=EC,
求证:∠D=∠E
方法二:已知一边和一角,通过加减线段,证明另一边相等
★★☆例2,:如图已知,AB//CD,AB=CD,CE=BF
训练要求:1、快速准确计算2、限时3分钟
二、预习自测(预习课本P5~P6,然后作答)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及其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如图,已知AC平分∠BAD,AB=AD,
证明:△ABC≌△ADC
三、精讲精练:“SAS”通过对应关系找出两条边及夹角
教学重点:能利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能利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类思想。
3.利用三角板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绘制三角形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三角架、衣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三角形,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定义。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让学生使用三角板绘制三角形,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分享观点、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分类以及内角和定理。
2.质解决相关问题;
(2)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分类,解决实际图形问题;
(3)将三角形的性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课件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
E
H
ED FD
EDH FDH
F
DH DH
EDH ≌ FDH ( SAS )
EH FH
1、点E在AB上,AD=AC∠CAB=∠DAB
问:△ACE与△ADE全等吗?△ACB与
△ADB呢?
C
A
E
D
B
3、如图,∠B=∠E,AB=EF,BD=EC,那么△ABC
与△FED全等吗?为什么?
F
AC∥FD吗?为什么?
解:全等。
B
∵BD=EC
∴BD-CD=EC-CD。即BC=ED
在△ABC与△FED中
AB=FE(已知)
B=E(已知)
BC =ED (已证)
∴△ABC≌△FED(SAS)
C
1 3
A
4 2
D
∴∠1=∠2
∴∠3=∠4
∴AC∥FD
E
1、如图,AB=DB,∠1=∠2,请你添加一个
B
D
O
C
2、已知AE=AD,AB=AC,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A
在△AEC和△ADB中
AB
= AC
(已知)
∠A=∠A(公共角)
AD
=
AE
∴△AEC≌△ADB (
E
B
D
C
SAS).
注意:SAS中的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A”必须在中间。
探究二边边角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已知:AC=10cm,BC=8cm, ∠A=45 °.
适当的条件使△ABC≌△DBE,则需添加的
条件是
。并说明理由。
D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案 (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第一单元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1.1 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同步课件) (共24张PPT)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课堂(鲁教版五四制)
探索&交流
下面的图(1)、图(2)、图(3)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 个内角是什么角?试着说明理由.
(1)
(2)
(3)
探索&交流
思考:按照三角形内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 有一个角是直 角的三角形 角的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 三角形
探索&交流
直角三角形有许多性质,你能发现它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已知:△ABC. 求证:∠A+∠B+∠C=180°.
证法1:过点A作l∥BC,所以∠B=∠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2+∠1+∠BAC=180°, 所以∠B+∠C+∠BAC=180°.
探索&交流
l
12
证法2:延长BC到D,过点C作CE∥BA,
边: 三角形中三边 AB,BC,AC
典例精析
例1.(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这些三角形?
5个,它们分别是△ABE,△ABC,
D
△BEC,△BCD,△ECD.
A
(2)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
△ABC、△ABE.
E
(3)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B
C
△ ABE 、△BCE、 △CDE.
(4)以∠D为角的三角形有哪些?
∠A和∠C的度数.
解:因为BD⊥AC,所以∠ADB=∠CDB=90°.
A
因为∠A+∠ABD+∠ADB=180°, ∠ABD=54°,∠ADB=90°,
所以∠A=180°-∠ABD-∠AD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观看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边角边” 或“SAS”)
用数学语言表述:
A
在△ABC和△DEF中
AB=DE, ∠B=∠E,
B
C
D
BC=EF,
所以 △ABC ≌△DEF(SAS) E
F
【例题】
【例1】已知:如图,AC=AD,∠CAB=∠DAB
试说明:△ACB≌△ADB
解析:在△ACB和△ADB中
C
AC=AD(已知)
∠CAB=∠DAB(已知) A
B
AB=AB(公共边)
D
所以△ACB≌△ADB(SAS)
【跟踪训练】
1.如图,修补一块玻璃,问带哪一块玻璃
去可以使得新玻璃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解析】带Ⅲ去,可以根据“SAS” 得到
Ⅰ
Ⅱ Ⅲ
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三角形.
知识应用
2.已知:AD=CD,BD平分∠ADC,
∠D =∠A (已证) DE=AB (已证) 所以△EFD≌△BCA(SAS). 所以EF=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DEF =∠A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
等)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 1.根据边角边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 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 (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 并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
3.(楚雄·中考)如图,点A,E,B,D在同一条直线上,
AE=DB,AC=DF,AC∥DF.请探索BC与EF有怎样的位置
关系?并说明理由.
F
E A
BD
C
【解析】EF∥BC,因为AC∥DF 所以∠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 因 为 AE=DB 所 以 AE+BE=DB+BE, 即 AB=DE. 在△DEFFD=和AC△B(已CA知中)
A
试说明:(1)∠A=∠C,
(2)AB=CB.
B
1 D
2
分析:可先推出△ABD≌△CBD(SAS)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说明角和线段相等. C
归纳:推出两条线段相等或两个角相等可以通过它们所
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得到.
1.已知:如图,AD∥BC,AD=CB,
A 1
D
试说明:△ADC≌△CBA.
解析:因为AD∥BC,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3课时
1.学会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 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还记得作一个角等于已知 角的方法吗?
做一做:先任意画出△ABC,再画一个△A′B′C′, 使
A′B′=AB, A′C′=AC,∠A′=∠A(即有两边和它们
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
△ABC上, 它们全等吗? 画法: 1. 画∠MA′N=∠A; 2. 在射线A′M上截取A′B′=AB; 3. 在射线A′N上截取A′C′=AC; 4. 连接B′C′. △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
探究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三:
2
B
C
所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DAC和△BCA中, AD=CB(已知) ∠1=∠2(已知) AC=CA (公共边) 所以△ADC≌△CBA(SAS).
2.根据题中条件,分别找出各题中的全等三角形.
A
B
40°
A
D C
D
F
40°
(1)
E
B
C (2)
(1)△ABC≌△EFD(SAS) (2)△ADC≌△CBA(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