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防性防侵害安全教案设计中学生防性侵安全教育优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防性防侵害安全教案设计中学生防性侵安全教
育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性侵害;了解性侵害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性侵害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应变处置能力。
3、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性侵害事件,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性侵害事件案例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准备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学会自我防卫,构筑和谐天空》课件一份。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资料;调查生活中的哪些环境容易发生侵害事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叙述校庆幸免性侵害而成功自救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故事中的小青有哪些不当的行为、冯叔叔有什么不良的企图、加入小青没有成功逃脱会是怎样的结局、故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小青在没有通知家人的情况下就独自在外逗留,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在遭受了性骚扰之后保持沉默,在一定程度上又纵容了犯罪分子;
但其最后识别犯罪分子的企图,使自己避免了伤害。
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防止性侵害的问题。
(板书:学会自我防卫,构筑和谐天空)
活动一: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
1、哪些地方属于身体的隐私部位。
告诉学生隐私部位不允许别人触摸的。
2、不能在公共场合暴漏自己的隐私部位。
活动二:了解性侵害的定义和性侵害的形式。
1、谈话:以你现在的经验来看,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性侵害?哪些人容易受
到性侵害呢?
2、学生交流汇报。
?
3、教师小结:性侵害是指非意愿性的并带有威胁性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如强奸、
猥亵。
性骚扰是一种有害的和强迫的性关注,例如:戏弄、触摸、或辱骂;
等。
性侵害的对象不仅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
5、学生小组交流研讨。
6、学生汇报。
7、教师小结:常见的性侵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暴力型性侵害(2)胁迫
型性侵害(3)社交型性侵害(4)诱惑型性侵害(5)滋扰型性侵害
活动三:了解如何预防性侵害。
1、谈话: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你认为还有哪些
具体的细节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呢?
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近年来,学生遭遇猥亵和性侵犯的案件时有发生,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自己遭受的伤害却茫然不知,或由于羞于启齿而隐瞒,凸显目前青少年的性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蒋月娥曾表示,“保护孩子
远离伤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她表示应该完善立法,健全机制,加大对未成年人
特别是女童的保护力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性侵害;了解性侵害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
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性侵害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应变
处置能力.
3、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性侵害事件,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生活
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一些性侵害事件案例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准备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学会自我防卫,构筑和谐天空》课件一份。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资料;调查生活中的哪些环境容易发生侵害事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谈话(叙述校庆幸免性侵害而成功自救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故事中的小青有哪些不当的行为、冯叔叔有什么不良的企图、加入小青没有成功逃脱会是怎样的结局、故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2、学
生交流。
3、教师小结:小青在没有通知家人的情况下就独自在外逗留,给犯罪分子
以可乘之机;在遭受了性骚扰之后保持沉默,在一定程度上又纵容了犯罪分子;但
其最后识别犯罪分子的企图,使自己避免了伤害.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防止性侵害的问题。
(板书:学会自我防卫,构筑和谐天空)二、探究学习:活动一: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
1、哪些地方属于身体的隐私部位.告诉学生隐私部位不允许别人触摸的。
约会,尽量不在同学家留宿.(9)不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和视频.尽管在网络上聊天
和视频
可以娱乐,但应小心谨慎。
一些人可能利用互联网欺骗年青人进入性侵害的情境;3、谈话: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关于性侵害的法律常识?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作
为社会生活的弱者-—女性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
受害者,特别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给予了明确的保护。
同性性
侵害的危害也很巨大……
活动四:了解遭遇性侵后该怎么做。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1)遇到
有人跟踪时,要赶紧向人多的地方跑。
(2)受到性侵犯后要及时告诉可信任的人:
如父母、老师(3)要尽量记住歹徒的特征,保护好证据,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公安机
关报案,之后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请记住: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
三、拓展延伸:课后继续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防范性侵害的好办法,我们将开展一次以“我会这样保护我自己”的主题班会,将你的好办法与大家共享,进一步提高我们每
个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背景:
近年来,学生不时遇到性骚扰和性侵犯案件。
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这对自己的危害,或者是因为他们羞于直言不讳,突显出目前青少年性教育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加强青少年性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保护儿童免受伤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人权与福利司司长姜月娥说。
她说,应该改进立法和机制,以保护未成年人,特别是女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性侵害;了解性侵害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
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性侵犯的时间和主要地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应对能力。
3、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性侵害事件,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生
活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性侵害事件案例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准备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
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学会自卫,构建和谐天空”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资料;调查生活中的哪些环境容易发生侵害
事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对话(讲述上学日成功自救免受性虐待的故事):请谈谈小青的不当行为、冯叔
叔的不良企图、加入小青但没有成功逃脱的结果,以及这个故事给我们的警告。
2、学生交流。
3.老师总结:小青独自外出,没有通知家人,给了罪犯一个乘机的机会;在性骚扰
和一定程度上纵容犯罪后保持沉默;但他最后一次试图辨认罪犯,使他避免了伤害。
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今天,让我们来讨论性虐待的预防。
(板书:学会自我防卫,构筑和谐天空)
二、研究性学习:
活动一: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
1.哪些地方属于身体的私人部位。
告诉学生
不允许触摸私处。
2、不能在公共场合暴漏自己的隐私部位。
活动二:理解性侵犯
的定义和形式。
1、谈话:以你现在的经验来看,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性侵害?哪些人容易受到性侵害呢?2.学生交流报告。
3、教师小结:性侵害是指非意愿性的
并带有威胁性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如强奸、猥亵。
性骚扰是一种有害的和强迫的性关注,例如:戏弄、触摸、或辱骂等。
性侵害的对象不仅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
4.对话:课前,老师安排每个人收集相关的性侵犯案件。
现在请交换你在小组中收
集的案例,小组将讨论和分析性侵犯的形式。
5、学生小组交流研讨。
6.学生报告。
7、教师小结:常见的性侵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暴力型性侵害(2)胁迫型性
侵害(3)社交型性侵害(4)诱惑型性侵害(5)滋扰型性侵害活动三:学习如何预防性侵犯。
1、谈话: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你认为还有
哪些具体的细节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呢?学生交流2、教师小结:(1)我们应该勇敢
地对性侵犯说“不”。
(2)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饮料和食品。
(3)不要独自
去偏远的地方,比如无人管理的公共厕所(4)避免黑夜单独外出,如有特殊情况要
父母来接。
(5)对于不当或不舒服的身体接触,勇敢地说“不”。
(6)衣着打扮要得体,不能太暴漏,不要随意显露自己身体的隐私部分。
(8)不单独和异性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
即使是在异性老师的办公室,也要开着门。
不要随便到歌厅等娱乐场所,不单独和异性约会,尽量不在同学家留宿。
(9)不要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和视频。
虽然网上聊天和视频可以很有趣,但你应
该小心。
一些人可能利用互联网欺骗年青人进入性侵害的情境;
3.对话: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性侵犯的法律知识?
4、学生交流。
5.教师总结: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女性往往是性虐待的主要受害者,尤其是14岁以下的年轻女孩。
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给予了明确的保护。
同性性侵犯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活动四:了解遭遇性侵后该怎么做。
1.学生讨论和交流。
2、教师小结:
(1)当你遇到有人跟着你时,你应该跑到一个拥挤的地方。
(2)受到性侵犯后要及时告诉可信任的人:如父母、老师
(3)尽量记住歹徒的特征,保护证据,在家人陪同下向公安机关报案,然后去医院检查治疗。
请记住: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
三、分机:
课后继续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防范性侵害的好办法,我们将开展一次以“我会这样保护我自己”的主题班会,将你的好办法与大家共享,进一步提高我们每个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让他们了解青少年发展和保健知识
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性发育的总趋势是逐渐提前,大多数地区女孩子的初潮年龄在12-14岁之间。
如北京市1979-1980年初潮年龄是13.56岁,到1990-1991年即降为12岁左右,这个年龄基本上处于小学六年级时期。
这也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也应适当提前,正如我国著名少儿卫生学专家叶恭绍教授所指出的:
除非学校和家长通过正常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否则学生不可能掌握身体卫生和健康知识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们如何避免在身体发育过程中一些不良做法。
如告诉女孩子不要以乳房的发育隆起为
二、我们应该教育他们积极、自尊和自爱
要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抱负,逐渐加强社会责任感。
要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积极锻炼身体,集中主要精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健康
向上地发展,由于社会的原因,一般对女孩的希望水平不高,尤其要鼓励她们奋发向上,敢于迎接今后社会上的激烈竞争。
根据社会规范、家庭期望和自身倾向,男女学生的性角色应该得到更明确的发展,使他们成长为更具个性和魅力的人。
例如,男孩;不要期望他们像女孩一样整洁、顺从或娘娘腔。
应该允许他们在紧张的肌肉活动中释放能量。
父亲应该加强与儿子的沟通。
在家庭和社会中,父亲应该为儿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儿子为父亲的勇气、决心、技能和奉献精神感到自豪。
对于一个女孩来说,父亲和母亲都应该让她觉得作为一个女孩是被别人爱和重视的。
父亲应该赞美女儿的外貌和衣着
及女性所理应追求的一切;母亲则要引导女儿学习编织、缝纫、烧菜和照管门户,培养他们对理家的兴趣。
三、鼓励男孩和女孩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随着性生理发育的进程,他们开始对两性关系有了朦胧的意识,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
但又在与异性接触中有羞怯的心理,特别是在一些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大灰狼安全教育》动画、游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你们听过哪些有关大灰狼的故事?”幼儿回答教师:“你们喜欢听大灰狼的故事吗?”“喜欢”教师: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大灰狼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今天这只大灰狼发生了什么事。
二、欣赏故事(放动画)幼儿完整地听一遍故事提问:
1、大灰狼遇到了谁?(陌生人)
2、陌生人是什么样的人?(陌生人就是不认识的人。
)
3、大灰狼为什么会跟着陌生人走?(因为陌生人骗大灰狼说他抓住了小红帽,大灰狼想吃小红帽,所以跟着陌生人走。
)
4、大灰狼最后怎么样了?(被卖到动物园了。
)
5、小朋友想一想大灰狼被卖到动物园之后会怎么样呢?(大灰狼失去了自由,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了。
)
6、如果小朋友被卖了会怎么样呢?讨论:如果有个陌生人要你跟他走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你们说得真好,大灰狼是因为贪吃所以才被陌生人骗并卖到动物园,所以小朋友们千万要记住不能相信陌生人更不能跟他走。
”
三、游戏因为小朋友说得好,所以我奖励你们来玩游戏。
今天这个游戏是考考谁听得仔细并作出选择。
教师强调游戏规则:每个题有两个答案,你觉得哪个是正确的你就站到它代表的.颜色中,若你答错了你将会被卖掉哦。
幼儿游戏
四、总结通过故事和游戏,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
1、陌生人要你跟他走,你不能跟他一起走;
2、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3、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并大声呼救。
五、活动延伸老师出去一下,你们不能乱跑更不能跟别人走哦。
(让其她老师装作陌生人去骗幼儿看幼儿是否会跟他走。
)
跨进校园,走进平安。
反对欺凌,你我共同责任。
1、认识校园欺凌的行为,不欺负同学,不做“小霸王”。
2、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3、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1、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校园欺凌视频及ppt图片,主持人,卡纸。
(一)、开场白主持人:
1.a: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总所周知校园本是静美之所,在美好的年华里我们在这片净土中享受着童年与青春,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因此我们要在这片净土中学会拒绝暴力,预防暴力。
2.b:珍爱生命,远离欺凌。
让校园正气之风吹遍到每个角落来抵制邪恶那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校园欺凌下面请观看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
(二)、观看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校园欺凌
(三)用ppt放映日常本校内出现的关于校园欺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校园欺凌行为有哪些;
(四)观看图片后请同学讲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共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校园欺凌现象”,并一起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1、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
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
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五)各抒己见: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1、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的身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六)面对校园欺凌应如何应对:
1、老师给每组下发卡纸让学生讨论后自己在卡纸上写上应对措施,写完收起并粘贴成一个心形,让学生分组派代表上台讲述他们的每组的应对措施。
2、老师讲述应对方法:
遇上校园欺凌怎么办
民警教你牢记这五招: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警方建议学生们要注意以下五点:
(1)、寻求帮助:不要害怕向外界寻求帮助的行为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当自己能力无法解决被欺凌的事实,应该主动积极的将受到欺凌的事情向第三方进行求助,求助的渠道很多,常规的求助对象有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公益组织。
执法机关等。
(2)、保护自己:被欺凌不需要懦弱,需要的正当合法并且有效的保护自己,逃避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后续的成长问题。
性格的养成是众多小事件慢慢的积累而成,一个逃避问题的孩子,始终会遇到无法逃避的生活。
(3)、锻炼身体: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校园欺凌表象上的伤害大多来自肉体,锻炼身体以保证自己不会是被欺辱的对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上学和放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5)、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校园欺凌不仅仅指的是身体的侵犯,比身体侵犯更严重的是心灵上的歧视,作为老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我们的学生,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关心帮助残疾孩子,而不是歧视他、嘲笑他。
要让每一个孩子脸上绽放
出灿烂的笑容,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没有欺凌和暴力的、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活动目的:
1、根据生活经验找出男女生不同的地方。
2、认识男女生标记,知道要按性别进入盥洗间等公共场所。
3、培养幼儿初步的性别意识。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男女标记。
2、“门“的道具2个。
3、男女孩和爸爸妈妈的图片(见幼儿用书)各1张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以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穿着xx色衣服,xx色裤子,xx 色鞋子小朋友是谁?xx头发的小朋
友是谁?(一位男孩)
(2)、教师:穿着xx色裙子,xx色鞋子的小朋友是谁?xx头发的小朋友是谁?(一位女孩)
二、比较男女生的不同
(1)教师:我们找到的这两位小朋友一位是男生,还有一位是?(幼儿答)
(2)打开幼儿用书,请幼儿看爸爸妈妈及男女生图片。
教师:男生和女生有什么不一样呢?
(3)幼儿观察并回答。
(4)教师小结:大部分男生的头发剪得比较短,女生可以扎辫子;男生夏天穿短裤,女生夏天穿裙子;男生声音粗一些,女生声音细一点;男生站着小便,女生蹲着。
三、认识男女标记及用途
(1)分辨男、女生的标记。
教师:男女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儿有两张标记,你们看这张标记表示的是什么?那这张呢?
(2)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两种标记?(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
)
(3)教师引导幼儿小结:在更衣室、浴室卫生间都能见到这两种标记。
(4)教师:为什么在这些地方,男女生要分开房间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5)师生共同小结:男女生有很多地方不同,换衣服和上卫生间要分开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规定。
从以前到现在,大家都在遵守这个规定,看清楚男女生标记再进入,千万不要弄错了。
4、情景练习。
(1)情景一:教师引出公园内厕所的场景图片。
这是公园里的公共厕所。
厕所门
上挂着标记,你们看是什么(指给幼儿看场景,幼儿回答)现在请你们根据自己的性别选择对应的厕所,注意进门的时候千万不要弄错了。
情景二:游泳池。
情景三:浴室。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目标]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增强学习与体质锻炼的自
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促进自身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法及教具:】
教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具:漫画、案例资料、录音机。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播放歌曲《祝你平安》。
板书: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师: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学生答:祝你平安)对,就叫祝你平安,我
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平平安安,不受伤害,尤其是做父母的,格外关心自己孩子的健康、安全。
但据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
在消失。
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食物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由此可见,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受到侵害。
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二)讲授新课
看漫画《骑摩托车的人》,让学生对违规骑车人的结果用一个故事讲述出来,并让学生讲述看了这个故事后得到的启示,由此得出结论一: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
因此,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板书:一、提高警惕–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交流探究–我们对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要提高警惕?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特别关注)
1、上网聊天、网上交友。
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
网上人品难区分,
小心谨慎没有错。
2、女生的自我保护。
出门在外结伴行,穿衣打扮要得体;生人搭讪不理睬,防范意
识心头记。
但是有些时候那些不法侵害却是防不胜防的,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防范侵害呢?
案例分析:20xx年8月27日晚,沈阳市一名19岁的应届毕业生任凯(当年高考
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在从其姥姥家回家的路上,路遇两名歹徒欲抢劫其
手机,为此,这个刚烈的19岁青年与两个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
刺中11刀后而亡。
请同学思考回答:惨剧能避免吗?假如你是任凯,你会怎么办?
师:本案中的任凯面对歹徒的突然袭击,能够勇敢地进行搏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是,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除了勇敢之外,还需要智慧,讲究策略。
就以对付抢劫犯罪来说,面对劫匪的突然出现,如果有能力足以制服犯罪分子,自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实施正当防卫。
如果没有能力将其制服,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脱身。
常见的有:呼救脱身法、周旋脱身法、恐吓脱身法、对犯罪分子进行说服教育法等等。
万不得已,也要充分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