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一、概念题
1、观察与参与观察
2、文化的定义
3、文化变异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社区?
2、文化结构说的观点?
三、论述题
1、如何看待中国少数民族的不平衡性特点?
答案
一、概念题
1、观察:是搜集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方法。
参与观察:人类学研究中搜集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方法。
被视为
传统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征之一,由英国人类学家马凌诺夫斯基创立。
它要求观察者在较长时间内置身于被观察者的社区中,通过参加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的成为其中一员。
通过参与观察,调查者可以了解
到被调查社会的结构以及社会文化中各因素间的功能联系。
2、文化是人类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泰勒在《原
始文化》-.书中指出:“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
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
”一般意义上,人们认为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3、文化变异即文化的变迁,指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不同民族间接触而引起--个民族文化系统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的变化。
二、简答题
1、社区研究方法是从人类学对近现代部落社会调查研究中产生的,是田野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社区包括三要素:人群、人群所居住的地域、人群的生活方式或文化,社区调查是为了揭示民族社会某--层面文化的全貌;个案法虽然以个体为调查对象,以个人或家庭为调查单位,但其目的在于通过个体去发现整体,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探求一个社区群体文化的构成。
2、二元结构说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源于苏联学术界,50
年代以来为中国学术界接受。
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及其创造方式,包括劳动工具和人类为满足衣食住行等各种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
精神文化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一-
切成果,包括思维、语言、知识,以及属于.上层建筑中的哲学、科学、伦理、道德、教育、法律、制度、风俗习惯、宗教、文学艺术等。
三元结构说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或实物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
四元结构说一-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或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
三、论述题
(1)不平衡性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各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复杂,表现出极不平衡性。
某一个民族自身社会发展也极不平衡。
不同民族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2)部活的社会发展史缩影。
中国少数民族中的落后社会形态一直残留至20世纪50年代初。
(3)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的特点:多、长、大、边、穷。
中国少数民族的特点:不平衡性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缩影。
中国少数民族中的落后社会形态-.直残留至20世纪50年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