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中医“治未病”与西医亚健康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阐述中医“治未病”与西医亚健康防治
【摘要】阐述中医“治未病”与西医亚健康防治摘要:阐述亚健康状态及“未病学”的概念,以及防治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关系,体现出防治“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
进一步就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亚健康未病
中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
20 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人类的健康理念发生了转变,健康被赋予新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关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本文就对“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作一扼要综述
1.“治未病”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皇帝内经》这部著作。
书中有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
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这样的论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未病”指尚未患病的机体,“治未病”就是调养、调摄尚未患病的机体,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发生。
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早已成为当今预防医学的座右铭;而在《素问——刺热篇》中又指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某个脏腑的病变,在其尚未出现明显的症状之前,我们可以在体表面部的不同部位发现相应的异常变化,根据其变化预先进行治疗。
此处所谓“未发”,实际上是疾病早期症状较少且又较轻的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
此外;在《灵枢——逆顺》篇中还提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这里也是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或未进一步发展之际,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
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
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2.亚健康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
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所谓“亚健康”,它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
常见“亚健康”状态表现:
2.1 精神感受
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想涣散、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头脑不清爽;
2.2 肌体感受
头痛、耳鸣、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咽喉异物感、手足发凉、手掌发粘、手足麻木感:便秘、颈肩僵硬、胃闷不适、睡眠不良、心悸气短、起立时眼前发黑、早晨起床有不快感。
2.2.1 造成亚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
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人体的自然老化,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现代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的前期。
在发病前,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如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
2.2.1 亚健康的食养。
亚健康在精神和药物上进行治疗的同时,要辅助一定的食养:
2.2.1均衡营养《皇帝内经》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的膳食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膳食种类尽可能的丰富。
另外,还要注意饮食习惯,勿暴饮暴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有条件可以一日多餐。
2.2.2保持低盐、低糖、低脂(主要是动物脂肪)饮食,另外每日必须保持足够的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2.3有针对性地选用保健品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要找出原因,及时纠正、避免。
检查一下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另外,对于中老年人有目的、适当的服用一些保健品,消除或避免亚健康状态也是十分有益的。
3、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未病观的异同
“未病”的概念是与“已病”的概念相对而言,即非已具有明显体征的疾病,亦非无病,而是指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前态或征兆。
因此未病学主要讨论的是疾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及疾病的转变或转归期等的机体变化。
其宗旨可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从这一点上看可以说中医“未病”的内涵应当是包括了亚健康状态在内的所有机体阴阳失调但尚未至病的状态。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形成的主要机理与中医“三因”学说密切相关,其成因是饮食不节、起居无
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原因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正气耗伤。
而现代医学则认为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和社会压力加重、饮食不规律、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睡眠不足和自然衰老等,并指出人类疾病的50% 是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由此可见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亚健康产生的认识是相近的。
4、中医调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特点
西医学对亚健康状态这种尚无法定性定位的变化,其用药上显得证据不足而无所适从。
中医学是将人置于大自然中,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常从证着手,归纳为证,再随证用药。
整体思想、辨证论治构成中医学的主体。
因此中医学虽无明确的亚健康状态一词,但在其渊博的理论体系和漫长的实践活动中早已广泛地融入了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思想。
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学心主神明理论、形神合一理论、藏象五志理论、七情理论、三因理论、气质类型理论等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有效干预亚健康状态等未病学方面形成了心理治疗、针灸、气功、导引、音乐疗法、理疗等多种方法,并创用了数以千计的方药,开创了具有原创优势的天人相应预防观、形神合一预防观、动态平衡预防观、三级分层预防观、防治互寓预防观、综合应用预防观、辨证施防预防观等预防学观点,并且中医疗法尤其是非药物疗法具有天然、无害等的特点,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也逐渐形成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医“治未病”也存在不足,许多宝贵经验还停留在文字表面,缺乏系统的总结与提高,相对治未病理论的超前来说,治未病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仍然是滞后的。
因此,中西医应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建立新的饮食预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