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甲、乙两人发生争执,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辩解说:“我打乙一拳,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是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乙受伤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害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D.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故判断甲支持乙的医药费
2.如图所示,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左的水平力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
B.大小是20N,方向向左
C.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D.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3.未来“胶囊高铁”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胶囊高铁”利用磁悬浮技术将列车“漂浮”
km h.工程人员对“胶囊高在真空管道中,由于没有摩擦,其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5000/
铁”在A城到B城的一个直线路段进行了测试,行驶了121.7公里,用时6分13秒.则( )
km h是平均速度
A.5000 /
B.6分13秒是时刻
C.“胶囊高铁”列车在真空管道中受重力作用
D.计算“胶囊高铁”列车从A城到B城的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它看成质点
4.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
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A.9m/s B.10m/s C.9.6m/s D.10.2m/s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
A.
3
2
mg和
3
2
mg
μB.
1
2
mg和3
2
mg
C.1
2
mg和
1
2
mg
μD.3mg和
1
2
mg
6.关于重力、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也越来越高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相对身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7.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8.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位移为400 m
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涉及的是位移
9.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10.如图所示,将棱长分别为a、2a、3a的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在桌面上,长方体木块的各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牵引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示数分别为F1、F2、F3,则F1、F2、F3之比为
A.1∶1∶1 B.2∶3∶6 C.6∶3∶2 D.以上都不对11.下列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12.小洪同学乘出租车从校门口出发,到火车站接到同学后当即随车回校.出租车票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为16.2km
B.路程为0
C.11:48指的是时间
D.11:05指的是时刻
1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9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3s,第二段用时6 s,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
A.1
6
m/s2B.
1
3
m/s2C.
2
3
m/s2D.
4
3
m/s2
14.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是一对平衡力
D.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
15.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C.爱因斯坦D.牛顿
16.如图所示,足球迎面撞上运动员的脸部,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由于运动员的脸部形变,它对运动员脸部产生弹力
B.发生撞击时,足球的形变越明显说明产生弹力越大
C.由于足球的形变,它对运动员脸部产生弹力
D.足球与运动员脸部之间产生弹力的前提是它们相互接触
17.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

一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弹簧上端,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

小球从开始压缩弹簧至最低点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变化情况是()
A.合外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B.合外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C.合外力一直变大,速度一直变小
D.合外力一直变小,速度一直变小
18.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 m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

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运动的
v-t图象如图所示。

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20 m/s2 B.6 m/s2
C.5 m/s2 D.4 m/s2
19.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v -t 图象如上页图所示.那么在0~4s 和4~6s 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20.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 .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 .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C .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 .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 和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

A 与B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先水平敲击A ,A 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A ,在B 上滑动距离L 后停下。

接着水平敲击B ,B 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B ,A 、B 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相对静止前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相对静止后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3a a =
B .v A 2gL μ
C .2B v gL μ=
D .从左边缘再次对齐到A 、B 停止运动的过程中,A 和B 之间没有摩擦力
22.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 的质量为2m ,B 和C 的质量都是m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4μ,B 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8
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
拉力F,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A、B、C三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力F不能超过3
2
μmg
B.当力F=μmg时,A、B间的摩擦力为3
4
mg
C.无论力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3
4
μg
D.当力F> 7
2
μmg时,B相对A滑动
23.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的应用着传送带搬运货物。

如图甲所示,与水平面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1kg的货物放在传送带上的A处,经过1.2s 到达传送带的B端。

用速度传感器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由v—t图可知()
A.A、B两点的距离为2.4m
B.货物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5
C.货物从A运动到B过程中,传送带对货物做功大小为12.8J
D.货物从A运动到B过程中,货物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为4.8J
24.如图所示,两根轻质细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倾斜杆上的a点和b点、另一端拴在O 点,Oa沿水平方向,Oa与Ob夹角为钝角,现在对O点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保持F大小不变,缓慢向虚线方向转动,转过θ(θ=90°)。

倾斜杆、绳Oa、绳Ob和F都始终在竖直平面以内,且O、a、b的位置不变。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Oa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Oa上的拉力不断增大
C.Ob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Ob上的拉力不断减小
25.如图所示,物体A用轻质细绳系在竖直杆MN上的B点.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绳
上的O点,将O点缓慢向左移动,使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逐渐增大.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平力F逐渐增大B.水平力F逐渐减小
C.绳OB的弹力逐渐减小D.绳OB的弹力逐渐增大
三、实验题
26.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纸带在钩码带动下向下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1)该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___.
A.应从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开始测量、计算
B.选用的钩码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些
C.操作时,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D.打点计时器的上下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2)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并测得连续三段相邻点的距离,但不小心将该纸带撕成了三段,并丢失了中间段的纸带,剩余的两段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B 两点的距离x1 = 9.8 mm,C、D两点的距离x2=17.6 mm.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 Hz.在打点计时器打下C、D两点的过程中,钩码的平均速度v=_____ m/s.
(3)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____
27.关于“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
(1)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B .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 点的位置允许变动
C .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一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2)从图可读得弹簧秤B 的示数为______N .
(3)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4)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1F 和2F ,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 ,两力的合力用F 表示,1F 、2F 与F 的夹角分别为1θ和2θ,下列关于1F 、2F 、F 、1θ、2θ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 .14N F =
B .12N F =
C .145θ=︒
D .12θθ<
28.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
(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
A .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
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 .刻度尺
D .秒表
E .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A .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 .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3)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 .点迹密集的地方说明振针打点速度较大
B .点迹密集的地方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大
C .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迹不均匀说明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
(4)图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A、B、C、D、E五个计数点,测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①由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②当打计数点D时小车的瞬时速率为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9.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选取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将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可知该物体做_______直线运动,若直线与–x方向的夹角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填“越大”或“越小”).
(2)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5 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
答:____________段纸带(填“a”“b”“c”“d”或“e”).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8.00 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0 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2.
30.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一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小车运动过程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D1是任选的第1个点,D11、D21是顺次选取的第11个点和第21个点,若加速度的值是10cm/s2,则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为
_________Hz,打点计时器打下D11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四、解答题
31.一辆汽车正在以v0=1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不远处有一只狗静止在路中央,如图甲所示,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若从司机看见狗开始计时
(t=0),汽车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或者运动规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该司机的反应时间t1和汽车的刹车时间t2分别是多少?
(2)汽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s是多少?
(3)试求出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
32.用三根细线a、b、c将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下图所示.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求:
(1)若两个小球1和2的重力均为G的,则求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2)若细线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求两个小球1和2的质量之比.
33.一隧道限速36km/h。

一列火车长100m,以72km/h的速度行驶,驶至距隧道口50m 处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不高于限速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

若隧道总长200m.求:(1)火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
(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最短时间.
34.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1=11m处,乙车速度v乙= 60m/s,甲车速度v甲=50m/s,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2=600m,如图所示.若甲车加速运动,加速度a=2m/s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求
(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乙车到达终点时,甲车是否已超过乙车.
35.滑雪运动员由A点沿斜面顶端开始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4m/s2,经B 点后滑上水平面(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开始以大小为a2=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运动了140m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4 m/s,问:
(1)斜面的长度是多少?
(2)运动员由A经B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甲打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但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甲的拳头和乙的胸口受伤的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故B正确。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物体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则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大小
f=μF N=0.1×200N=20N。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大小是20N,方向向左,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大小是20N,方向向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大小是10N,方向向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平均速度为物体通过一段时间的速度,瞬时速度为某一时刻的速度;
()2时刻为时间轴上的一点,时间间隔为时间轴上的一段时间;
()3路程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4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详解】
A、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5000/
km h,为某一时刻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
B、用时6分13秒对应一段过程,为时间间隔,故B错误;
C、”胶囊高铁”列车在真空管道中依然受到受重力作用,故C正确;
D、研究“胶囊高铁”列车从A城到B城的平均速度时,列车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将它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位移是100m,10s末到达终点,根据平均速度
的定义式
x
v
t
=可知,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100
m/s10m/s
10
x
v
t
===
故选B。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作出受力图如图所示。

将重力沿斜面方向及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则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摩擦力
1sin302f F mg mg =︒=
支持力
cos302
N F mg mg =︒=
故选D 。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物体各个部分均受重力,重心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风筝越升越高,而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却不变,故A 错误;
B 、重心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与形状和重量分布情况有关,不一定在几何中心,故B 错误;
C 、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位置是变化的,故C 正确;
D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要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于地面”并不完全相同,故D 错误. 【点睛】
在地球附近,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明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解答本题关键.平均速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对应,而瞬间速度和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对应,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详解】
A 、列车的最高时速指的是在安全情况下所达到的最大速度,为瞬时速度,故A 正确;
B 、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 ,限制的瞬时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故B 错误;
C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与枪口这一位置点对应,因此为瞬时速度,故C 错误;
D 、根据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是10s 可知,可求得其平均速度为10m/s ,而其冲刺速度不一定为10m/s ;故D 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应把握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即可判断生活中所说的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
速度,同时要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8.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例如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时,选项A正确;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选项B错误;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则路程为400 m,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涉及的是路程,选项D错误;故选A.
考点:路程和位移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路程和位移的考查;关键是理解路程和位移的概念,路程是物体路径的总长度,是标量;而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是矢量;一般情况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在本题中作者和山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而作者认为自己静止不动,从而“看山恰似走来迎”,故此现象选择的参考系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但实际上船是运动的,所谓是“船行”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山或者地球上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其它物体,故A正确.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根据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可得:
F=f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得:
f=μF N=μmg
同一个物体的重力相等,则三种情况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F相等,故F1、F2、F3之比为1:1:1,故A正确。

11.C
解析:C
【解析】
A. 由图知,质点的速度保持不变,说明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 前一段,质点的速度均匀减小;后一段,质点的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发生变化,质点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 质点的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保持不变,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 ,由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保持不变,而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速度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B.出租车走路线为曲线,故对应的里程为路程,故路程为16.2km ,由于又回到了出发点,故位移为零;故AB 错误; C.11:48指的是下车的时刻,故C 错误; D.11:05指的是上车的时刻,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明确位移与路程的定义,根据初末点间的直线距离确定位移,知道出租车行走轨迹为曲线,所以里程只能为路程;同时明确时间和时刻的定义,能准确判断对应的数据的意义.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段平均速度为:
119
m/s 3m/s 3
x v t =
== 第二段平均速度为:
229
m/s 1.5m/s 6
x v t =
==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
36
s 4.5s 2
t +=
= 加速度为:
221 1.531
m/s 4.53
v v a t --=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A .1
6
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
1
3
m/s 2,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2
3
m/s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4
3
m/s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B.一方对另一方有拉力作用,同时另一方也受到这一方对他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大小相等,无论是在哪个过程中都是相等的,故AB错误。

CD.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两人间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故C错误,D正确。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A
解析:A
【解析】A项:运动员的脸部形变,则运动员的脸对足球产生弹力,故A错误;
B项:发生撞击时,足球的形变越明显说明产生弹力越大,故B正确;
C项: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可知: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的力的作用,故C正确;
D项:由C分析可知D正确。

点晴:本题考查弹力产生的条件即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叫作弹力。

17.A
解析:A
【解析】设小球所受的弹力为F,当小球刚接触弹簧时,F竖直向上且由零逐渐增大,所以合力F合=mg-F,方向向下,且随小球的下降逐渐减小,即加速度向下且逐渐减小,所以小球向下做加速运动;当F=mg,加速度为0,速度达到最大;小球继续向下运动,弹力F继续增大,合力F合=F-mg,方向向上,且继续增大,即加速度向上且逐渐增大,所以小球向下做减速运动,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0,合力到达最大值,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此题的难点在于判断速度的变化情况,应注意: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