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父亲》阅读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壁的父亲》阅读附答案
第一篇:《隔壁的父亲》阅读附答案
隔壁的父亲周海亮①父亲敲门的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
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
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哩呱啦的电话。
②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③我说:“朋友约吃中饭。
不过,不着急。
”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④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
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
花,即发面烧饼。
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
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
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
⑤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
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吃了一惊,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
”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
”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
”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
” ⑥父亲急忙将我阻拦。
他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再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
”我说:“您如果真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但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
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您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来。
”父亲说:“那你快点儿啊!还有,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啊!”我笑了,父亲与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⑧宴席开始了。
我念着隔壁的
父亲,说:“我先敬大伙儿一杯,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
”朋友说:“还没轮到你敬酒呢!……今天又没什么事,咱一醉方休。
”我说:“可是我真有事。
”朋友说:“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
”我笑笑:“我爹在隔壁。
”⑨满桌人全愣了。
⑩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
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
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
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我说:“这挺好。
不过你们要是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
千万不要一个一个地敬啊!他喝不了多少……”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
然而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务员。
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十六个烧饼、一兜大蒜、一兜土豆、一兜菜豆、一兜韭菜、两个丝瓜、八个南瓜,然后,在一个小包厢里独坐一会儿,再然后,饿着肚子回家。
而他的儿子,却在隔壁与一群朋友吹牛扯皮……我端起酒杯,对大家说:“咱们敬我父亲一杯吧!”大家热烈响应,一起干了那杯酒。
然而我的父亲,既不会看到,更不会知道。
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了城里水饺的饭盒。
(选自《意林》,有删改)小题1:父亲最终同意和“我”去那个酒店另开个小包间吃饭,但当“我”带朋友去敬酒时,父亲为什么走了?(4分)小题2:文章在开头写父亲给“我”送烧饼,在倒数第二段又写“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十六个烧饼……”这样写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
(3分)小题3:文章的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小题4:文章的结尾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请你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3分)小题5:下面【甲】【乙】两个片段都是写的父亲,试从描写方法和性格特征两方面分析这两个片段的异同。
(6分)【甲】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
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吃了一惊,说:“这怎
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
”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
”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
”(节选自周海亮的《隔壁的父亲》)【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著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节选自朱自清的《背影》)参考答案:小题1:父亲怕“我”不能安心和朋友吃饭,怕给“我”添麻烦,也怕“我”乱花钱,(2分)他处处为“我”着想,表现了父亲的淳朴和对“我”的爱。
(2分)小题2:不多余。
(1分)第16段对父亲进城给“我”送物到离开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并一一列出父亲所送物品,更突出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2分)小题3:第④段插叙家乡在七月七烙烧饼的风俗,以及母亲在节日为“我”烙烧饼的事,给人温馨的感觉。
因为“我”在城里工作,母亲提前烙烧饼让父亲给“我”送来,体现了父母对“我”深深的爱。
(1分)插叙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
(1分)“不过两小时车程”,说明“我”和父母家距离并不远,但“我”推说没时间不回去取,表现了“我”对父母心意的关爱的忽视,(1分)与后文父亲对“我”的理解和体谅形成对比。
(1分)小题4:示例:我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能给孩子添麻烦呢?他有自己的事要忙,我就带一盘水饺给老伴尝尝,也算是领了孩子对我们的一番心意吧。
孩子好,我们就好。
(3分)小题5:相同点:都有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的淳朴、善良、爱子的个性。
(描写方法、性格特征各1分,计2分)不同点:片段甲中还运用了神态描写,“惊”、“慌”的神态更突出了父亲怕给儿子添麻烦的心理,表现了父亲淳朴、善良的个性。
片段乙还运用了动作(或细节)的描写,突出了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的艰难,表现出父亲的爱子之情。
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梳理文章内容,从
文中搜寻关键语句可知,五段中有“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七段“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文章后半部分的“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由这些语句可知,父亲是为“我”着想,怕给“我”添麻烦,怕“我”吃饭还要挂记着他,也怕“我”白多花钱,小题2:试题分析:读倒数第二段内容可知,这段写了父亲进城给“我”送的东西之多,突出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与自己对待父亲态度(没管饭,父亲只带走了一盘水饺)小题3:试题分析:第四段写了家乡在七月七烙烧饼的风俗,以及母亲在节日为“我”烙烧饼,“我”在城里工作后,母亲提前烙烧饼让父亲给“我”送来的事,这是插叙的内容,交待了父亲到城里来送饼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了父母对“我”深深的爱。
同时,与“我”离家并不远,却推说没时间不回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我”小题4:试题分析:“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了城里水饺的饭盒”没有吃饭就走了的父亲,此时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呢?根据主旨、根据父亲送饼时让他去吃饭的话语,以及没吃饭就走了的行为,我们应体会出父亲对我的理解和疼爱,他怕我花钱,怕我吃饭不安心,怕给我添麻烦,所以他此时想的是我和家里的妻子,完全不想自己。
据此,我们可以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小题5:试题分析:通读两个语段,可知两段都有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前段较多,后段较少,但都表现出父亲的善良、慈爱;所不同的是,甲文有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怕给“我”添麻烦的心理,表现了父亲的淳朴。
乙文有动作描写,详细地写出了父亲为“我”买橘的艰难,表现出父亲的对我的爱。
回答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从描写方法和性格特征两方面分析”。
第二篇:《话说父亲》阅读附答案
话说父亲王安忆①父亲是一个话剧导演,一副很不知人情世故的样子,再加上他那一副很不知人事世故的样子,便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似的,真正是一派天然,再没有比父亲更不会做人的人了。
他甚至连
一些最常用的寒暄絮语都没有掌握,比如,他与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见面时,那叔叔说:“你一点没老。
”他则回答道:“你的头发怎么都没了?”弄得十分扫兴。
见面的套话没有掌握,告别的套话也没有。
有他不喜欢的、不识趣的客人来访,他竟会在人刚转身跨出门坎时,就朝人背后扔去一只玻璃杯。
别人对他留有什么印象,是他从不关心的。
他是只须自己就能证明得了自己。
比起世上太多的终年终月为别人的观瞻营造一个自己的生活,是要轻松。
②而奇怪的是,像他这样不会做人的人,却有着惊人的人缘。
1978年,在他做胆囊炎手术时,人艺的男演员们便自发排了班次,两小时一班地轮流看护,准时准刻,从不曾误点。
这种挚诚至深的对待,令我们久久难以忘怀。
俗话常说人心换人心,我们虽不知道他对演员们是如何,可从演员们对他,却可以看出他的对待。
也因他对人不加矫饰,人对他也不以虚礼往来。
我们经常听到演员们以他的素材演编的长篇喜剧,比如,喝了药水之后,发现瓶上所书“服前摇晃”,于是便拼命地晃肚子;还比如,将给妈妈的信投到“人民检举箱”等等,诸如此类,刻划了一个糊里糊涂的父亲。
因他对人率真,人对他也率真;因他对人不拘格局,人对他则也不拘格局。
他活得轻松,人们与他也处得轻松。
即便在他不很得意的时候,他的身边也没缺少过朋友。
听母亲说,在他被划为右派的时候,就有一位阿姨为他辩护,而因此几乎划为了右派。
似乎是,正因为他没有努力去做人外,反倒少了虚晃的手势,使他更明白于人,更明白于世。
所以,他倒也活得比谁都自在。
③当然,他如此自在地做人,尚须条件。
至少,在他朝人身后扔去一只玻璃杯子后,要有人为他打扫现场。
他一如不食人间烟火,皆也因为,尚有人为他操心此类俗事,家庭便是他坚强的后盾了。
在这一个纷繁的世界里,他的纯净的哲学要建立并实践,必得有人为他开辟一个清静的场所。
④他不会玩一切斗智的游戏,腹中是没有一点点春秋三国,只迷住一本与世无争的书。
他最大的娱乐,也是最大的功课,便是读书,中文的,或者外文的,戏剧的,或文学的,个个种种。
书也为他开辟了另一个清静的世界,在那里,他最是自由而幸福,他的智慧可运用得点滴不漏。
?⑤因了以上的这一切,他在离休以后的日子里,便不像许多老人
那样,觉得失了依傍而恍恍然,怅怅然,他依然如故,生活得充实而有兴味。
他走的是一条由出世而入世,由不做人而做人的道路。
(有删改)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父亲的性格特点。
(3分)小题2:阅读第②段,列举出父亲“惊人的人缘”的三种具体的表现。
(3分)小题3:细读第②段,谈谈你对“正因为他没有努力地去做人,反倒少了虚晃的手势,使他更明白于人,更明白于世”的理解。
(3分)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父亲第⑤段划线句“生活得充实而有兴味”的原因。
(3分)小题5:你觉得“做人”(待人接物)与“有人缘”有无必然的联系?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80字左右)(6分)参考答案:小题1:天然、率真、不拘格局,诚挚至深(真诚),与世无争,机智。
(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小题2:①手术时,人艺的男演员们轮流看护(生病时演员真诚的待他)。
②演员们以他的素材编演长篇喜剧。
③很不得意时身边也没有缺少朋友(父亲划为右派时,一位阿姨为他辩护)。
(意思对即可)小题3:因为他没有刻意追求待人接物的矫饰,就少了一些虚礼往来,从而让他更被别人明白,更被世人理解、接受。
(意思对即可)小题4:父亲的性格使然(答出父亲性格也可),家庭为他开辟了一个清静的场所(家庭做坚强后盾),读书为他开辟了一个清静的世界。
(每点1分,共3分)小题5:答案示例1:有联系。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注重交往的礼节,尊重别人,再以诚相待,我们就一定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好人缘。
如……答案示例2:没有联系。
在待人接物方面即使不太注意礼节,甚至不懂得寒暄、客套,只要以诚相待,同样会换来别人的真诚,获得好人缘。
如……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全文中父亲的言行、人们对他的态度等来具体分析。
如文中父亲不会说客套话,不喜欢的客人刚走就会向人家扔玻璃杯,他的一些素材编成的剧本情节,表明他天然、率真。
他生病后演员对他的态度,表明他为人真诚。
另外文中也有明显的点明人物性格的语句,如“因他对人率真,人对他也率真;因他对人不拘格局,人对他则也不拘格局。
他活得轻松,人们与他也处得轻松”中的“率真、不拘格局”。
“在这一个纷繁的世界里,他的纯净的哲学要建立并实践,必得有人为他开辟一个清静的场所”中的“纯净”等。
小题2:试题分析:
从前向后读第②段,根据题干中的具体要求“三种”,我们要在文中找到“1978年,在他做胆囊炎手术时,人艺的男演员们便自发排了班次,两小时一班地轮流看护,准时准刻,从不曾误点”“我们经常听到演员们以他的素材演编的长篇喜剧”“即便在他不很得意的时候,他的身边也没缺少过朋友”“在他被划为右派的时候,就有一位阿姨为他辩护,而因此几乎划为了右派”根据这些语句我们就可以提取概括出答案。
小题3:试题分析:“正因为他没有努力地去做人,反倒少了虚晃的手势,使他更明白于人,更明白于世””根据上文的有关情节可知,父亲天然、率真、不拘格局、待人诚挚,不懂得人情世故,没有繁文缛节,因此更容易被别人明白,被人们所接受。
小题4:试题分析:“生活得充实而有兴味”是文章结尾段的语句,根据此句前面的“因了以上的这一切”及题干中的“结合全文”,我们从前向后读选文找“原因”,可知1-2段写父亲的性格使他活得轻松自在。
3段写家庭为他做了坚强后盾,“为他开辟一个清静的场所”。
4段写读书为他开辟了一个清静的世界。
小题5: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回答有联系或无联系均可,但要写出自己对“做人”与“有人缘”之间关系的理解。
比如我们回答有联系,可以说做人是一种艺术,待人接物的方式表现出个人的人品修养,是周围的人们愿不愿意接受你并进一步接进你的直接原因。
所以两者有联系。
如回答没有联系,也可以说待人接物如果隐藏真性情,当别人真正认识到你的真面目后,也会慢慢疏远你,以致于更没有人缘。
第三篇:奇迹的名字叫父亲(附答案)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叶倾城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
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
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
父亲
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
”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
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
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够了。
”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 洞穿: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请用心阅读,一起来体会题目“父亲”所包含的意思。
①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文章中画出父亲有意隐瞒自己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这样做的用意。
③“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抵达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
4、我们学过许多赞美母亲的文章、诗词、歌曲……而赞美父亲的却很少。
如果让你为文中的父亲写首歌的话,你会写下怎样的歌词?试着写几句。
(不少于4句。
)
答案:
1.不为人知:不被任何人知道。
洞穿:击穿心脏,使心脏损坏.
2.①“这”指“父亲被水果刀插伤后坚持活了3天”这一事情,说“这”是奇迹是因为正常人根本做不到被水果刀捅穿心脏后还能活3天,而他却做到了。
②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
父亲之所以隐瞒自己受伤了是因为他怕女儿会恐惧、担心、害怕,他这样做的用意是不让女儿担惊受怕,把女儿安全送到妻子身边。
③父亲很爱自己的妻子,他怕自己见到妻子之前会死掉,所以托女儿转达。
3、答案:因为这个父亲就是因为对女儿的爱所以坚持活了3天,为了女儿,父亲什么事都能做。
之所以有了这个奇迹,是完全由于伟大的父爱。
父亲用血汗和真情演绎了人世间最凝重的爱.老医生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4、答案示例:
父亲的爱是一手厚厚的老茧日子在父亲的推拉肩扛里逝去我却从咿哑学语中走进了学堂父亲的爱是挂满眼角的微笑生活的重担压不弯父亲的脊梁再苦再累也要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四篇:《父亲的清明节》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
(19分)父亲的清明节吴昕孺①父亲出生贫农,身高155公分,天生对子眼,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他讨到妈妈这样漂亮的老婆真是生对了时代。
那是一个讲究“根正苗红”的时代。
他的爱情在那个春天,因根正而苗红,因苗红而滋滋拔节,我姐是第一节,我是第二节,我妹是第三节。
②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
他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我跟在他后面,保持着距离。
紧跟着父亲是
十分危险的,他会突然回转身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错事。
③到了坟上,他燃香点烛,放炮磕头。
然后,叫我过去磕头。
那些土堆土坑长满了灌木和杂草,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
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
A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我看见他的额头上果然沾着一块黑土,就把头狠狠地砸下去,砸得额头上尽是黑土。
父亲口气稍有缓和:“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
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
”④父亲追,我跑。
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
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
我得意地站在田埂那头,回望着他。
他没追了,扯开喉咙骂,脸涨得通红,仿佛在流血。
我突然觉得父亲好可怜,我甚至担心父亲会“流血”而死。
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我向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
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
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咒骂变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关切:“快回去吃饭,饭凉了。
”⑤那次没有追上我,显然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
他从此不再追我、打我,连骂都少了。
我开始步入“自然生长”的轨道,好在深埋地下坟中的祖宗没有因为我的不虔诚而不保佑我。
⑥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
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
老年痴呆症让他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
他强行将蒸菜的垫架放进炊壶里,并用炊壶煮饭。
他深夜醒来,质问我妈为何睡在他家里,并命令她“回自己家去”……⑦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
我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牵着他的手。
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
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⑧到了坟上,我燃香点烛,放炮磕头。
父亲突然望着我傻笑。
我沿着他的视线摸摸自己的额角,原来那里沾了一块黑土。
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对我一声怒喝“头点地”,我把额头使劲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泪来。
俄顷,我感到一股异乎寻常的灼热,抬头一看,呆住了。
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
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
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