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愈奇病集成【4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44】
急性骨化肌炎
[病案]胡某,男,53岁。

1980年11月4日就诊。

左肩部被石头砸伤月余,疼痛逐渐加重,不能活动,动则痛甚,伴发寒热,头昏口渴。

检查,x 线摄片见左肱骨大结节有4×0.5厘米致密阴影,边缘毛糙不整,阴影沿骨干排列,血白细胞总数18×109/L(18000/立方毫米);体温39.6℃,左肩部肿痛灼热,触之痛甚,功能受限,舌红,苔黄,脉弦数。

诊断为外伤性急性骨化肌炎。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6克,黄芩9克,天花粉12克,炮山甲6克,乳香9克,没药9克,红花9克,蒲公英12克,银花10克,紫地丁10克。

服4剂后,肿痛大减,唯夜间感刺痛,伴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此瘀热尚存,脾失运化,继以清热化瘀,健脾利湿。

方用:柴胡6克,红花6克,黄芩6克,陈皮6克,甘草6克,乳香9克,没药9克,生白术9克,桃仁9克,天花粉12克,银花藤12克,茯苓12克。

服2剂后痛止,腹泻亦停。

原方又进数剂后热退,功能恢复正常。

但感心悸纳少,此乃瘀去正虚,以八珍汤加减3剂。

次年元月11日摄片复查,骨化肌炎消失。

(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5期)
[评析]本病属中医学的“骨痹”范畴。

多系骨折的并发症,软组织损伤并发骨化肌炎为少见,而急性骨化肌灸更为罕见。

本案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之,使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关节得以气血之濡养,收效颇著。

(黄宣能)
骨质增生
[病案]王某,男,51岁。

1978年11月就诊。

腰及下肢疼痛,伴双上肢麻木无力,头晕体倦两年余。

X光摄片示,颈3~5,胸3~4,腰3~4椎骨质增生。

经理疗、按摩、针灸等多种方法治疗均无好转。

观症腰腿疼痛,行动困难,两上肢疼痛麻木向无名指放射,阴雨天更重,平素怕冷,肢冷体倦,气短,舌质淡,苔白,脉细弦。

[治则]补肾壮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独活12克,桑寄生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秦艽9克,防风9克,熟地9克,川芎9克,茯苓9克,细辛3克,肉桂3克,牛膝15克,党参10克,甘草6克。

丸药方:羌活30克,独活30克,牛膝30克,金狗脊30克,赤芍30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川芎30克,红花30克,稀签草30克,威灵仙30克,桑寄生60克,鸡血藤60克。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

汤药服一个月后服丸药一个月,两药交替服用五个月时,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下肢麻木发凉怕冷感基本消灾。

又服药半年,症状完全消失。

1980年随访,患者无不适,已参加正常工作。

(见《中级医刊》1982年第5期)
[评析]骨质增生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中医学中虽无此病名,但有类似症状记载,近代亦被称为“骨刺”。

认为禀赋不足,肾精亏损,不能濡养筋骨,或感受外邪,邪阻气机,血流不畅,气滞血瘀,蕴于筋骨所致。

用独活寄生汤酌加补肾药,主要是补益肾精,疏散风寒,祛湿,舒筋活络。

(黄宣能) 骨痹(腰椎骨质增生)
[病案]赵某,男,40岁。

1970年4月15日就诊。

已病二年之久,腰痛甚,不敢屈伸。

颜面青紫,口唇紫,形体消瘦,精神苦闷,呻吟。

舌质深红、苔白,两脉沉缓尺涩。

西医诊为腰椎骨质增生。

[治则]补血,温经,活络。

[方药]当归15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熟地12克,桂枝9克,乌梢蛇9克,乳香6克,没药9克,丹参15克,甘草6克,苏木6克。

12剂后,腰痛消失。

又服8剂,体力已复。

前方加骨碎补12克,三七12克,共研面炼蜜为丸,每丸9克,早晚各服1丸。

1料后能上班工作。

(见《老中医经验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析]本案为风寒湿之邪,深入筋骨,留恋不去,阻滞营卫循行,日久形成骨痹。

故采用补血通络,温经散寒之乌桂四物汤加减。

在丸剂中加骨碎补取其苦温补肾,破瘀血;加三七散血定痛,缓服之以巩固疗效。

(吕志连)
骨质疏松症
[病案]蒲某,女,46岁。

1975年6月12日初诊。

生育八胎,有肾盂肾炎史。

1971年6月始于感受风寒,渐腰脊酸痛,右腿骨痛,步履无力,至
1972年5月右腿跛行。

先后经两个医院X线片示:“骨盆骨质脱钙稀疏,两耻骨上下支和右髂翼见条状透亮带,最宽0.4厘米,无骨痂形成,骨盆呈漏斗型,腰椎、肋骨、锁骨、肩胛骨、髋关节、蹠趾骨的骨质均脱钙稀疏,右股骨上段、左第三蹠骨中段均见假性骨折线。

症见消瘦乏力,两手麻木,口干纳呆,头昏耳鸣,手足心热,便结,舌红欠润,脉细数无力。

[治则]滋肾清热,益气通络。

[方药]生地24克,白芍24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补骨脂10克,鹿角霜10克,龟版12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炙黄芪15克,苁蓉15克,桑枝30克,乳香6克,没药6克,炙甘草6克,鸡血藤18克,虎骨3克(研冲)。

服逾200剂,进虎骨60克,豹骨300克后,腰腿酸痛及右腿跛行大效,诸症悉减,舌淡红,脉转有力。

仍守原意加狗脊12克,川断12克,仙灵脾15克,桑寄生15克,生龙骨18克,生牡蛎18克,阿胶10克,蜜丸,每服10克,日2服。

药后腰腿酸痛近愈,行如常人,唯过劳后周身酸困,诸症均瘥,于1973年2月上班工作。

X线片复查:骨质已无明显稀疏,原假性骨折线较模糊,见骨痂形成,骨盆变形向前。

嘱间断服前丸药。

六年后随访,无何不适。

(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4期)
[评析]患者已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之年,又加产育过多,肾气衰弱,精血亏损,外感风寒之邪,内著于骨。

肾主骨主髓,肾精不足,骨髓失养,阴虚热蒸,则骨枯髓减,故腰腿酸痛,足不任身,骨质疏松。

治以重滋肾填精,兼清虚热,辅以益气通络,选用虎潜丸合活络效灵丹为主治之,药症合拍,守方服逾三年而愈。

(黄宣能)
多发性脊柱骨折合并下肢麻痹
[病案]刘某,女,36岁。

1962年4月10日入院。

四天前从1丈余高空跌下,臀部着地,当时昏倒,不省人事。

入院时,腰部疼痛,腹部胀满,下肢麻木,会阴及肛门部滞胀不舒,大便四日未解,小搜频数量少,纳差。

检查:肠鸣音减弱,有轻度尿潴留;2~3腰椎棘突轻度后凸,压痛明显;6~7胸椎及骶椎亦有压痛,脐平以下痛觉及温觉迟钝,右下肢自大腿至足趾感觉丧失,左下肢知觉及运动能力减弱,足趾活动尚可,但不能自行抬起。

x 线攝片复查:第7胸椎及2~3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休压缩超过一半,骶
椎亦有骨折线。

诊断为多发性脊柱骨折合并下肢麻痹。

[治则]活血散瘀,通络止痛。

[方药]综合治疗,1.正骨手法,采用“拔伸捺正”法。

捺正后仰卧木板床,外贴伤膏药(胸、腰、骶椎各1张),并在其腰垫以棉垫,使脊柱保持伸展位。

2.内服散瘀定痛,承气导滞。

搜剔通络之品。

以脊背续骨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当归尾9克,生赤芍9克,地鳖虫9克,桃仁9克,炒丹参4.5克,炙甲片4.5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地龙12克,红花3克,生甘草3克,生大黄6克,延胡索6克。

另服,通伤丸(参三七150克,六轴子150克,乳香150克,没药150克,红花150克,儿茶150克,当归40克,血竭60克,自然铜60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晚服3克。

药后三天,诸症未见好转,大便秘结。

原方生大黄加至15克,加元明粉12克(2次冲服),腹部热敷,并用50%甘油10毫升灌肠;3.针刺天枢、足三里、臀中、阳凌泉等穴,间日1次。

一周后,腰痛好转,大便间日而行,小便不畅,下肢麻木未除。

治以散瘀定痛、搜剔通络:当归尾9克,生赤芍9克,桃仁9克,香附9克,地鳖虫9克,生甘草3克,红花3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柴胡4.5克,穿山甲4.5克,炒丹参6克。

另服:通伤丸、二龙丸(天龙,地龙各等分,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各服2克。

针刺足三里、关阳、肾俞、臀中、阳陵泉等穴,每隔二日针1次。

二十天后,腰痛减轻,麻木好转,小便淋漓。

会诊认为,伤后络脉痹阻,中虚气馁,膀胱气化失宣。

以塞因塞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12克,党参9克,赤芍9克,桃仁泥9克,地鳖虫9克,当归尾9克,酯炒柴胡4.5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桔梗3克,升麻3克,生甘草3克,红花3克。

其他处理同上。

四十天后上述诸症大有好转。

停服汤药,内服二龙丸、万伤丸(参三七90克,丹参240克,川断240克,桑寄生240克,杜仲240克,香附240克,延胡索240克,木瓜240克,秦艽240克,狗脊240克,骨碎补240克,乳香150克,没药150克,米仁150克,补骨脂150克,桃仁150克,红花12克,怀牛膝12克,木香12克,地鳖虫15克,自然铜45克,川芎60克,当归300克,芜活90克,硃砂9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早晚各服3克。

针刺取穴同上。

三个月后,局部疼痛轻微,左下肢知觉恢复正常,右下肢感觉仍迟钝,但能自行转侧活动。

服药及治法同上,并嘱腰背肌锻炼及局部按摩。

四个月后已能
下床活动,腰部无明显压痛。

内服健步虎潜丸、二龙丸,继续腰背肌锻炼。

一年后随访,诸症消失,已能做一些家务工作。

(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6期)
[评析]本病在治疗过程中,基本上分三个阶段:第一,治疗骨折的同时,处理合并症,用散瘀定痛、理气活血、承气导滞、搜剔通络,配合局部热敷和针刺,第二,以壮筋续骨,舒筋活血,结合局部按摩;第三,以功能锻炼腰背肌为主,配合养血柔筋、强壮筋骨之品而收功。

(黄宣能)
眼科
眼睑遮睛(双眼睑下垂症)
[病案]李某,男,30岁。

1974年6月17日初诊。

阵发性双睑下垂已7~8个月,每日发作7~8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不等。

经五官科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中西药、针灸、单方等治疗无明显效果。

症见双睑下垂,发作时上眼睑全部下垂遮腈,强睁眼时则上唇或眼睑颤抖,眼球上视。

清晨必用双手撑开双睑方知天亮。

平时视物稍长则畏光。

既往有失眠及慢性腹泻史。

眼眶周围发青,舌苔白薄、质淡,脉弦细。

[治则]祛风通络,除湿化痰。

[方药]小白附子30克,桂枝9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川芎15克,姜制南星9克,钩藤15克,全蝎9克,当归15克,菖蒲9克,僵蚕9克。

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药已对症,原方续服二个月而愈。

追踪观察五年,未见复发。

(见《云南中医杂志》1980年第4期) [评析]本案为双眼下垂,为重症肌无力的一种,是提上睑肌无力,动眼神经提睑肌枝瘫痪。

属中医的“痿证”范畴,本病属肉痿,多由了风、湿、痰等因引起。

方中小白附子、姜制南星祛凤除痰湿定惊:除一般熄风药外,还配以搜剔通络的金[1]蝎,僵蚕等虫类药,桂枝汤为调和营卫,温经通络,营卫和则风邪自除,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

(黄宣能)
眼眶痛(眶上神经痛)
[病案]李某,男,62岁。

1974年6月24日入院。

患者于三个月前自觉戴眼镜后双眼疼痛,尤以左眼眶为甚,每天自觉于眉心及左眉棱骨位置大痛2~3次,每次约持续20~30分钟,影响工作及睡眠,以后虽取下眼
镜,左眼眶亦疼痛不减。

有时伴眩晕、胸闷或觉口苦,平素喜饮水,大便一日2~3次,舌黯红、苔白滑,脉弦细略滑。

曾去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视神经炎”,给予维生素B1,B12等治疗无效。

入院后眼科检查:右眼玻璃体稍混浊,眼底、血管动脉反光度增强,静脉充盈,动脉:静脉=1:3,未见交叉压迫现象。

眼科诊断为左眼眶上神经痛,眼底动脉硬化。

中医诊断为:眉棱骨痛(眼眶痛)。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前列腺炎史。

[治则]祛风除痰通络。

[方药]患者初入院时用杞菊地黄丸,并隔天用维生素B12和普鲁卡因作眶上神经穴位封闭。

按此法治疗一月余,收效不显,眉棱骨处仍时时作痛,故改用选奇汤和温胆汤加减。

方用羌活9克,防风9克,竹茹9克,枳壳4.5克,橘红4.5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地15克,木通6克。

服上药后自觉眉棱骨处疼痛逐渐减轻,眩晕胸闷等症状亦见改善,精神、胃纳转隹。

于8月24日出院以后又服原方两月余,患者痊愈,以后未发。

(见《新中医》1975年第5期)
[评析]眉棱骨疼属内伤头痛范畴,多与痰涎风热郁遏经络有关。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头痛论治》谓:“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选奇汤。

”选奇汤组成为:防风,羌活,黄芩,甘草。

本病例在前人治用棱骨痛经验基础上配合温胆汤除痰通络,因患者有前列腺史,故加用生地、木通清热通便。

如此治疗,相互兼顾,疾病治愈。

(李祥云)
眼球震颤
[病案]苏某,女,35岁。

1989年9月20日就诊。

半月前因高热入院,经治热退。

继则眼球不由自主地转动震颤,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花,眼球胀硬,伴心烦失眠,口干耳鸣,舌红少津,脉细数微弦。

[治则]养阴润燥,滋液熄风。

[方药]白芍30克,生地20克,龟版20克,麦冬20克,鳖甲20克,牡蛎20克,火麻仁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10克,鸡子黄2枚(另服)。

冲剂后减轻,守方加减再10剂痊愈。

(见《湖南中医杂志》1991年第2期) [评析]本例热病后伤及肝血肾水,肝肾阴亏,虚火上扰,清窍不利,肝风上旋,则眼球震颤,以大定风珠功专滋阴熄风,果见显效。

(吕志连)
双眼羞明难睁(角膜软化症)
[病案]莫某,女,3岁。

患儿二月前患麻疹,目赤流泪,眵多,腹泻一日十余次。

出疹期间因忌口,营养缺乏致麻疹靥后,疲劳不堪,双眼羞明不睁,双目薄白云翳,角膜混浊不清,面唇淡白无华,舌休瘦,舌质淡嫩少苔,脉弱小,指纹淡而沉。

[治则]健脾养肝,生血明目。

[方药]番木鳖30克(去净油),党参30克,当归30克,杭白芍30克,白术24克,苍术15克,葳蕤仁24克,石决明24克,草决明30克,青箱子30克,炒黑豆60克,女贞子30克,川芎15克,榧子30克(去壳微炒),雷丸15克,使君子60克(去壳微炒),鹤虱15克,芜荑15克,槟榔30克,甘草15克,上药共研细粉,每包0.6克分装,然后用鲜鸡肝1个(无时用猪,羊肝均可,每次用30克),洗净切碎,将0.6克药粉撒于肝上,燕熟连肝与药食完,每日服一次。

连服一月,眼逐日睁开,服两个月云翳缩小退薄,三个月视力恢复正常。

(见《李继昌医案》,云南人民出版社)
[评析]患儿因麻疹病后失调,营养不足,脾虚肝虚。

《内经》云:“睛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又云:“肝受血而能视。

”因患儿脾虚,化生之源不足,精微不足,肝虚则血不荣目,双目起云翳,角膜混浊不清。

今所用药能健脾养肝,生血明目,故连服三个月使双目云翳退,视力恢复正常。

(李祥云)
视神经萎缩(一)
[病案]邓某,男,17岁。

1980年7月5日初诊。

1978年7月为高考苦读三月余,试毕双目视力突然下降,自觉头晕,双眼羞明,发胀。

曾去上海某医院检查:视力左0.04/0.1,右0.01/0.1。

眼底检查:双目颞侧视乳头苍白,黄斑水肿,中心亮点消失,诊断为视神经萎缩(双),视神经炎(双)。

曾用强的松龙、眼宁、毛冬青,针灸及中药等治疗无效。

就诊时患者双眼近于失明(仅有眼前光感),双目发胀,昏花朦胧,眼前有水红色闪烁感,午后潮热,头晕头痛,苔白,舌黯红,脉弦细。

[治则]滋阴清热,活血化瘀。

[方药]龟版1.2克,桑椹子12克,生地15克,女贞子12克,早莲草10克,赤芍6克,红花3克,夜明砂12克,黄精12克,熟地12克。

服5剂后诸药增量,龟版用至28克。

共服66剂,视力恢复,左0.7,右0.2,头痛、眼
前闪光等症均消失,偶有心悸。

原方去熟地、黄精、桑椹、女贞,加远志10克,五味子5克,丹皮8克,有时加巴戟天、白芍、青葙子,首乌等。

共服药136剂,病愈。

1981年7月随访,视力:左1.0,右1.2。

眼底检查:双乳头苍白 (较以前有显著改善),边界清楚,黄斑部亮点小(针尖大),左侧乳头和黄斑部亮点均比右侧好。

(见《江西中医药》1982年第3期) [评析]患者为高考苦读应试,视劳过度,阴血暗耗,目精暴虚,日久瘀阻,脉道瘀塞,阴虚瘀积而致本疾。

治疗以滋阴补虚清热,用龟版、生地、女贞、旱莲、熟地、桑椹、黄精等,并以龟版为君,累积计算全程用龟版达2.6公斤之多。

古人云:“久病必有瘀。

”故又加用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夜明砂清肝明目。

以后根据症情变化又有所加减变化,诸药配伍,虚实兼顾,标本兼治而病愈。

(李祥云)
视神经萎缩(二)
[病案]王某,男,40岁。

1984年6月3日就诊。

患者年前开始头昏头痛,继而双眼困胀疼痛,视物模糊。

曾在当地医院和汉中某医院以“双眼视神经乳头炎”治疗,头昏头痛症状好转。

后又去西安某医院以“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治疗,视力无明显改善。

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2,视野缩小。

眼底检查,双限屈光间质尚透明清晰,视盘呈苍白色,边缘不清,周围可见有灰白色陈旧性渗出物。

视网膜动脉变细,黄斑部色素不均匀,中心凹反光点隐匿不清。

诊断;双眼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患者体质较差,面色无华,食欲不佳,腰膝酸软无力,脉象弦细,尺脉细弱,舌质稍淡、舌尖边有齿痕、苔薄白。

[治则]健脾助运,滋补肾精,兼养肝通络明目。

[方药]人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怀牛膝10克,白蒺藜10克,忍冬藤10克,淮山药20克,焦熟地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赤芍15克,鸡血藤12克,葛根18克,升麻6克,甘草6克。

针刺:①睛明、火阳、玉枕、肝俞、肾俞、三阴交、神门;②球后、翳风、风池、关元、足三里、光明、合谷。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分钟。

此外还配合应用西药维生素B1、B6、B12烟酸,肌苷等。

7月10日复查视力,右0.6,左0.7,食欲增加,腰膝酸软现象已除,遵上方去人参加黄芪10克,继续服用。

9月2日复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告愈。

(见《中医
杂志》1983年第3期)
[评析]五脏之精上注于目,故目明而能视。

患者脾肾两虚,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源,本原亏虚,精微气血不能上注于目,故双目视物模糊。

今用健脾滋肾之品,又养肝木,使三脏之精水上注于目则目自明矣。

(马荫笃)
暴盲(一)
[病案]李某,男,60岁。

1979年10月5日初诊。

五天前有眼黑花乱飞,视物不清,曾进服西药,非但无效,病反加剧。

现已失明,睁眼无力,食少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检查:右眼视力仅为光感,内眼晶体稍混,检查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诊断为玻璃体积血。

舌淡、苔少,脉细微弱。

[治则]健脾补血,养心止血。

[方药]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淮山药10克,熟地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陈皮1.0克,地榆炭15克,茜草炭15克,仙鹤草15克,甘草6克,服5剂症情大减,能看清人的面目。

检查:视力0.1,眼底能看见视神经乳头和部分血管轮廓。

原方又服5剂,视力上升为0.5眼底黄斑区能看见轮廓,玻璃体内有无数块物状飘动。

故上方倍黄芪、白术加升麻10克,服5剂,眼底结构已能看清,视力上升为1.0。

上方去炭类药加当归10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服10剂,玻璃体积血全部吸收,视力恢复为1.2,病愈。

以后随访未见复发。

(见《新中医》1982年第10期)
[评析]玻璃体积血所致暴盲,如若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会遭致终生失明,非同小可。

眼为脏腑气血之结晶,心脾气虚,无以统血摄血所致病变。

今患者用归脾汤加减健脾益气,补血止血,宁心安神,后期又加用当归、川芎、丹参养血活血化瘀,促进瘀血吸收,而达病愈之目的。

(李祥云)
暴盲(二)
[病案]郑某,女,15岁。

1980午7月4日就诊。

患者于1980年3月27日突然双目失明,3月29日在某医院眼科确诊为“双眼视神经乳头炎合并脱髓鞘”。

入院治疗三月余。

疗效不佳。

症见患者面色苍黄浮肿,精神萎靡,双眼困疼,视物不清。

左侧偏头痛,伴左半身麻木感,舌淡少苔,脉濡或滑。

检查视力:右0.2,左0.1,双侧瞳孔对光反应差。

诊为
暴盲。

[治则]理气止痛,消炎明目,补气升阳。

[方药]蔓荆子10克,炙甘草6克,升麻5克,白芷10克,柴胡6克,防风6克,黄芪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桔梗12克,菟丝子12克,酒军3克,归身15克,盐知母5克,盐黄柏5克。

服4剂后,诸症减轻,原方去白蒺藜,加草决明12克,焦谷麦芽10克,焦神曲10克。

再服5剂后,患者气色好转,面部浮肿减轻,左半身麻木感消失,食欲正常。

视力:右0.4,左0.2。

以上方稍出入后,又连服9剂,视物清亮,视力又有上升,但视久则双眼仍有发困和微痛感,舌正常,脉微弦。

改用活血理气。

明目,消炎止痛:当归12克,川芎10克,炒生地20克,炒赤芍10克,柴胡6克,黄芩10克,槟榔6克,木贼10克,桔梗12克,青皮12克,远志12克,白蒺藜20克,焦麦芽10克,焦谷芽10克,焦神曲10克,女贞子10克,楮实子10克,酒军3克,竹叶芯为引。

上方加减连服24剂后,患者面色红润,西医检查,双视力1.2,视乳头稍苍白。

恐视神经萎缩,嘱原方续服20余剂,以资巩固。

(见《山西医药杂志》1982年第1期)
[评析]本案为脾胃蕴热,气机不调,肝郁不舒引起的“暴盲”。

治当理气止痛、消炎明目,但患者脾胃虚弱,故当调理脾胃,补气升阳。

为防滋腻品粘滞呆胃,而去党参、白术,加蔓荆子、防风,以清头目之风热,用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白蒺藜以滋阴明目,加盐知母,黄柏以引经入肾,泻肝肾之火;桔梗载药上行,使上药上达,下药下行,以各达病所。

最后以活血理气止痛、消炎明目而收功。

(黄宣能)
暴盲(三)
[病案]陈某,男,24岁。

1973年5月就诊。

半月前因饮酒醉眠,醒后眼珠胀痛,视物模糊,次日失明。

经诊为球后视神经炎,治疗半月无效。

头额胀痛,转眼时剧,泛恶便燥。

检查:双眼仅有光感,瞳孔极度散大,白腈黄浊,面垢,舌红紫、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利湿热,兼通瘀阻。

[方药]葛花20克,茵陈15克,黑山栀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灯芯10克,车前子10克,蚤休10克,泽泻10克,金线吊白米15克,藿香
10克,佩兰10克,白蔻仁5克,陈皮5克。

5剂后,胀痛减轻,胸畅呕止,视力双眼指数改善。

原方去藿香、佩兰、白蔻仁,继服15剂,视力为0.06,予黄连3克,黑山栀10克,茵陈15克,元参15克,葛根10克,生地10克,金线吊白米15克,苡仁10克,蚤休10克。

服15剂后,视力为0.1,瞳孔较前缩小,双光反应恢复。

头痛,睛胀,胸闷,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细,宜补血生精兼清余邪,改四物五子丸为汤剂: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5克,当归15克,五味子5克,菟丝子10克,桑椹了15克,女贞子15克,苡仁15克,丹参15克,石斛15克,夜明砂10克。

20剂后,再略增减续服三个月,兼服六味地黄丸10瓶,视力恢复(左1.5,右1.2)。

随访七年未复发。

(见《湖南医药杂志》1981年第2期)
[评析]本例为洒毒上攻清窍,湿热瘀阻所致。

初用葛花解醒汤清湿热,解酒毒,化湿浊,降心火,继以四物五子丸养气血,补肝肾,兼清余邪。

因肝肾同源、肝藏血,开窍于目,肾藏精,精可化血,肝肾得养,精血充足,上注于目,故使视力逐渐恢复至正常。

(吕志连)
食后盲
[病案]马某,男,65岁。

1983年10月8日就诊。

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两目干涩已四年多。

近一月来食后头晕,视物昏蒙尤为严重。

现四天来进食后20分钟视物锐减,伴复视,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全然不见视物,仅能辨其亮暗,症状持续时间与进食量成正比,发作时静卧可减轻症状,一般饭后两小时方可逐渐复明。

患者平时心悸气急,腰酸乏力,睡眠欠安。

检查:双目外观无异常,双眼视力均为0.6。

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性增强,有轻度动静脉交叉症,又有淡黄色胆固醇沉积斑点,脑血流图:上升支时间延长,流入角变小,顶峰角变钝,重搏波消失,各导波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心电图、血压、甘油三酯等基本正常。

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则]益气养血,滋阴明目。

[方药]炙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柴胡6克,葛根15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神曲20克,天麻6克,每日1剂,饭前一小肘服用,饭后卧养半小时,服6剂后症状减轻。

上方去葛根、陈皮、神曲,加枸杞子12克,白芍12克,菊花10克。

又服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