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岳麓版必修3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墨子与墨家
1、墨子简介
墨家学派创始人,著《墨 子》。 组织严密,成员称为墨者, 领导人称为巨子。墨者的 行动必须遵从巨子的指挥。 (是侠客的渊源)
二、墨子与墨家
1、墨子简介
2、墨子思想 (1)主张“兼爱”、“非攻” “兼爱”与孔子的“仁”对比 “非攻”是反对战国时期不义的兼并 战争,主张各国和平共处 (2)提倡“尚力”,主张“节用”、 “节葬” 强调生产劳动,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 陆战队官员人手一本。 •《孙子兵法》可以说是中国阴 谋诡计大全。
五、孙膑与兵家
孙膑,其军事思想 被编为《孙膑兵法》一 书。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 规律,要注意利用和创 造有利形势,重视人的 作用。
六、百家争鸣的影响
1、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 哲学、军事,文艺,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 影响 2、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 想(仁)和道德准则(礼) 3、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 基础(道、辩证法、无为) 4、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 器 5、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基本精神。
古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为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今 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 用 平、反对战争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然要 和谐相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 表各阶层,各派政治 力量的学者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发表自己 的见解。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老子 孔子 墨翟 孟轲 荀况 庄周 李悝 商鞅 韩非 惠施 公孙龙 邹衍 张仪 苏秦 孙膑 吴起 许行 吕不韦
返 回
(二)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读一读 想一想】 阅读“导言”和“阅读与思考”,概括出现 “百家争鸣”局面的社会背景
① 经济: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为学 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② 思想: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冲击;一批士人
四处游学、讲学,促进了文化觉醒
③ 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
二、墨子与墨家
1、墨子简介 2、墨子思想
3、历史影响
(1)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 益。一度成为显学,也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 收征引。 (2)战国以后,不再受人们重视。
三、庄子与道家
1、庄子简介 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 代表,著《庄子》。 与老子合称为老庄。
※ 2.庄子的主要思想
1)“齐物”:即万物齐一,任何 事物本质上相同,没有区别。 2)“逍遥观”:
九 流 十 家
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 运动
学派 道家 儒家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兵家 农家 杂家
导入
《诸子集成》书影 这一整套《诸子集成》于1935年编辑出版,蔡元培题笺,囊括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墨子、晏子、管子、商鞅、孙子、韩非 子等“诸子之精粹合成一书”。
①含义: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②途径:“无所恃”
“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蔬食者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3)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服 从自然规律。
四、韩非与法家
1、韩非子简介
韩国人。战国后期思想 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由儒家和道家分 化发展而来。韩非在法家两 派的基础上吸收荀子的某些 思想,构建了一整套法、术、 势相结合的君主集权理论。
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三)百家争鸣的表现
春秋时期:孔子与老子为代表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 (1)生平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思想家,
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著作有《孟子》
※(2)学说
1.仁政(核心)
① 重民 ② 三件宝:“诸侯之宝三:土地,人
民,政事(民心,民众支持率)。宝珠 玉者,殃必及身。”
秦始皇推崇的“韩非子”
法:法律 术:权术 势:权威
处理政事的基础 君主控御群臣的工具 君主的“筋力”
法、术、势三者不可分离,势是法和术的前提, 法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术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
2.韩非的主要思想
1)法、术、势结合,建立一个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③ 民贵君轻
2.人性论:性善论 3.个人修养和义利观
“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3)历史影响
A、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学说 B、《孟子》在唐后成为儒学经典,位列“四 书”之一 C、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 子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主张以法为本,强调轻罪重刑。管仲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儒家强调德治,为政以德,强调仁政。
2)主张变法革新
※3.历史地位
(1)在当时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 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孙武所著。(春秋时期)
•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 欧洲。已翻译成29种文字。包 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 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 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 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其最 高境界为:“不战而驱人之兵”
(朴素的唯物思想)
②人性论: “性恶论” ③ 政治思想:礼法并施
(3)地位和影响
① 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被认为是“异端” ②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
有深远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
思想 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2、荀子
(1)荀子其人
荀子,赵国人,名况,字卿, 曾在稷下学宫讲学,对各家学 说进行了批判吸收,成为融汇 百家的大学者、大思想家。韩 非和李斯都曾是他的学生。晚 年失官在家,专事著书立说。 今传《荀子》三十二篇多为荀 子本人所作,保存了荀子的 主要思想。
(2)学说
① 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