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食物中的有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的有机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

2、初步学会检验食物中淀粉的方法
3、了解糖类(淀粉和葡萄糖)的组成元素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4、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义、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

2、检验淀粉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1、有机物、无机物的区分 2、糖类在人体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问题展示,导入新课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可见食物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究竟含有哪些营养元素呢?今天我们一起进入食物中的有机物,进行探究。

【板书】:食物中的有机物
二、实验探究,引申概念
【实验探究】:取一小块馒头在酒精灯上灼烧,直至烧焦。

【提问】:上述实验现象是什么?根据现象推知这些物质中含有什么元素?
【多媒体展示】:烧焦的各种食物图片。

【总结】:馒头、大米、淀粉等物质在灼烧后都会有黑色物质生成,这些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说明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

【多媒体展示】:
【提问】:以上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他们都称为有机物。

你能根据它们的组成和前面的实验总结出有机物的概念吗?
【总结】:人们通常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而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物。

【思考】:所有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吗?单质碳是有机物吗?【讲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盐等物质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它们被看做是无机化合物。

碳是单质,因此也不属于有机物。

有机物中除了含有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磷、硫等元素。

【自我检测】:1、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A、果汁
B、牛奶
C、矿泉水
D、啤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
B、CO2、CaCO3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都是有机物
C、O2属于无机物
D、乙醇的最简单的有机物
三、展示素材,了解知识
【过渡】:人体生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什么?其中,哪些属于有机物?
【总结】:人体摄入的物质中,除去水、空气、食盐等无机物外,其余主要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有机物。

【多媒体展示】:食品包装袋上的配料
【提问】:上述食品包装袋上中都有哪些营养物质?哪些属于有机物?
【总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食物中含有的重要有机物,是食物中的主要营养元素。

四、自学教材,探究知识
多媒体展示中外著名的糕点。

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什么营养成分?(糖类)。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9页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常见的糖类物质有哪些?糖类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式如何书写?
2、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人体摄入的糖类物质主要是什么?哪些食物富含淀粉?
出示:淀粉及葡萄糖在人体内的转化。

展示:淀粉分子在人体内分解的动画。

【过渡】:假奶粉事件:有些不良商家在假奶粉中掺入廉价的白砂糖、麦芽糊精、淀粉等。

配方奶粉中掺入白砂糖、淀粉等会导致蛋白质含量过低,喂食这样的奶粉会使宝宝蛋白质摄入不足,对于不吃辅食的新生儿,严重时还会导致宝宝终日处在饥饿状态,以至于越来越瘦。

如果现在我们面前有一罐奶粉你能鉴别出来真假吗?
【实验探究】分别向面包片、馒头片、土豆片、苹果片上滴加几滴碘水,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上述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淀粉遇到碘单质会变蓝。

想一想:1、葡萄糖和蔗糖遇到碘水会变蓝吗2、用淀粉能检验加碘盐的真假吗?
多识一点:革命先烈方志敏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中,为了将情报送给党组织,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别人看不见。

但当用碘酒涂在信纸上,字便显示出来。

这是因为米汤中含有淀粉,碘酒含有碘,当无色的淀粉溶液遇到碘单质时会变蓝色。

算一算:计算下列几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CH4、C2H5OH、C12H22O11、C6H12O5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淀粉这样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称之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中考链接:1、(2014.邵阳)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酒精(C2H5OH) B、葡萄糖(C6H12O6)
C、碳酸钾(K2CO3)
D、淀粉[(C6H10O5)n]
2、(2014.潍坊)某饼干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鲜鸡蛋、奶油中富含蛋白质 B.饼干配料中只有白砂糖属于糖类
C.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饼干中缺乏维生素类营养素
D.饼干配料中不含无机盐
《食物中的有机物》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科学课程及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常见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为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这些物质的作用以及对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问题的认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通过前面化学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学习基础。

《食物中的有机物》效果分析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结合科学发展的现实向学生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物质的了解也会更加
细致,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食物中的有机物》教材分析
本节课使初中化学的一节转折课,从熟悉的无机化学过渡到有机化学。

本节中涉及的淀粉、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节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

这部分内容使作为一种必备的生活常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能正确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了解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维生素、糖类、油脂等。

同时,由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引出学习化学的意义,从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看,本节课知识是联系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

从简单分子到复杂分子,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有机高分子,通过对淀粉等天然高分子的学习,为下一章学习合成材料做好铺垫。

评测练习
基础检测:
1、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A、果汁
B、牛奶
C、矿泉水
D、啤酒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
B、CO2、CaCO3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都是有机物
C、大多数有机物易燃
D、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中考链接:
1、(2014.邵阳)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酒精(C2H5OH)
B、葡萄糖(C6H12O6)
C、碳酸钾(K2CO3)
D、淀粉[(C6H10O5)n]
2、(2014.潍坊)某饼干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如下:
A.鲜鸡蛋、奶油中富含蛋白质 B、饼干配料中只有白砂糖属于糖类C.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饼干中缺乏维生素类营养素
D.饼干配料中不含无机盐
《食物中的有机物》课后反思
《食物中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合理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课题的重点是对糖类的学习。

在糖类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淀粉食物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

这一课题的难点是学生没有有机化
学的基础知识,在不能讲明这些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第一方面:本节课优势:
1.本节课教学总体思想
学生的成长应遵循“未成才,先成人”的原则,所以在教学过程处处,时时都应贯穿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化学的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一根本因素入手,课堂亦是生活,生活应该快乐,在快乐愉快的心境中才能主动的学习,才能更有效的学习,本堂课本人始终贯穿这一原则,通过自身的成长,从平时吃的食物引入课题,逐步落实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2.消除师生心里隔阂,立足学生生活引入。

教师面对学生,学生面对老师,要尽情消除心理壁垒,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迅速步入正轨。

本堂课从现实生活入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逐步引入到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继而引起学生对营养物质作用的思考。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来自生活的思考,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激发起学生对疑问的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并在此问题,情境下组织对课文部分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自学,在已学知识之后产生的新问题:探究活动,前后连贯的层层推进中使课堂知识得以深化和明朗。

4.在阅读课文中,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

给学生讲解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然基本思路,结合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讲解和完善,不仅小结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日常生活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第二方面:自觉不足及以后教学中应改进的方面。

对学生回答预设问题的能力估计不足。

由于学生的变化,虽然对学生情况做了一定的悲观估计,但实际上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能力等情况仍然出乎意料,致使不得不改变策略,改变提问方式或难度,以保持学生回答的信心,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故课前应对学生认识水平,学习能力做充分的估计。

《食物中的有机物》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