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答案及解析
1.(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在气象学上,降水等级的划分是根据降水量确定的,一般在24小时内,降水小于10毫米为小雨,10~24.9毫米为中雨,25~49.9毫米为大雨,50~100毫米为暴雨,大于100毫米为大暴雨。

2014年6月26日,四川省气象局根据19--25日累计降雨量绘制下图,提醒川西地区警惕地质灾
害的发生。

说明2014年6月26日后川西地区需警惕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答案】川西地区靠近板块交界处,多断裂构造带,岩层破碎,滑坡、泥石流物质来源丰
富。

(2分)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坡陡谷深。

(2分)农业生产、水
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3分)之前一周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且6月份已进入雨季,斜坡和松散堆积物的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

(3分)
【解析】
川西地区靠近板块交界处,多断裂构造带,岩层破碎,滑坡、泥石流物质来源丰富。

位于青藏高
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坡陡谷深,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农业生产、水电开发
等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之前一周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且6月份已进入雨季,斜坡和松散堆积物的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

所以要警惕地质灾害发生。

【考点】地质灾害的分布、发生条件。

2.四川省汶川地震中的重灾区映秀镇在重建中要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是()
A.火山B.洪涝C.干旱D.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 D
【解析】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大,地震发生后,岩石破碎,因该地区降水多,多发滑坡和泥
石流,故选D项。

【考点】地质灾害分布
3.【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滑坡灾害时我国山地丘陵区高松公路主要灾害之一,造成了眼中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下图示
意某年9月中旬暴雨过后豫西高速公路滑坡区域地质剖面.
分析豫西高速公路发生此次灾害的原因,并提出防治这种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原因:公路边坡坡度较大;路基为粉质粘土,稳定性差;暴雨诱发导致边坡不稳(任答
两点给4分)
措施:完善滑坡路段防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加强滑坡监测预警工作;加固边坡和地基;填
土路段改为架桥通行。

(任答三点给6分)
【解析】滑坡产生的条件可以包括地形起伏较大、岩体比较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暴雨诱发等
因素。

滑坡的预防措施可以有降低地形坡度、加固岩体、增加植被覆盖率等。

但此题在解答时要
根据图示中内容来回答,即完善滑坡路段防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加强滑坡监测预警工作;
加固边坡和地基;填土路段改为架桥通行等。

【考点】滑坡原因及措施
4.(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的甲为“我国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乙为“该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

读图回答有
关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可能性最大?(4分)
(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
【答案】(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2分);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分)。

(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
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每一要点2分,答任意三点得6分。


【解析】
(1)读两图可以直接判断相应坡度和土质,即坡度15°左右、砂质土壤最可能发生滑坡。

(2)通过一些工程性措施,如加强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等和非工程性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灾害-滑坡。

5.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2013年12月5~9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雾霾天气预报,其中江苏属雾霾严重区,
PM2.5指数连续5天在600以上。

PM2.5粒径小,活性强,多附带有毒、有害物质,易致呼吸道
疾病;雾霾导致大气能见度极低,京沪等数条高速公路被迫间断性封闭。

材料二:江苏的火力发电量全国第一,水泥产量全国第一,钢铁产量全国第二。

材料三:下图为2013年12月8日16时我国雾霾天气分布图。

(1)雾霾的危害主要包括对的影响和对的影响。

(2分)
(2)近年来,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的雾霾频发,最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雾霾形成的气象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针对江苏省严重的雾霾,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
治理?(4分)
【答案】(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任答2点得2分)
(2)东部经济发达,化石能源消耗量大(2分)大气条件较稳定、降水少、风力小等;存在逆
温层。

(2分)
(3)①控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大力发展公共
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③禁烧秸秆④管好工地扬尘。

⑤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4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1)雾霾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
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

其危害主要包括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交通安全
的影响和对气候的影响等方面。

(2)近年来,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的雾霾频发,最主要的原因是东部地
区经济发达,化石能源消耗量大,所以空气中悬浮物质较多,又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水汽较充足,雾日较多,故雾霾频发。

大气层结较稳定、降水少、风力小、存在逆温层等都是雾霾形成的主要
气象条件。

(3)针对江苏省严重的雾霾,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①控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减少私家车出行③禁烧秸秆④管好工地扬尘。

⑤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等。

【考点】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
6.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图中所示的灾害链中,①、②、③依次是
A.狂风、泥石流、滑坡B.海啸、洪水、滑坡
C.风暴潮、洪水、泥石流D.洪水、风暴潮、泥石流
【答案】 C
【解析】
台风引起的灾害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其中风暴潮能造成海水污染。

暴雨引起的洪水能引发泥
石流或城市内涝。

【考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7.(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我国管辖海域发生了15次台风风暴潮,较往年明显偏多。

“天兔”和“菲特”风暴潮使东南沿海多处发生溃堤、海水倒灌现象,60年来绝无仅有。

(1)比较漳州沿海地区两次风暴潮的强弱,并分析其原因。

(6分)
(2)为减轻沿海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哪些防御措施?(4分)
【答案】(1)“天兔”风暴潮较强。

因为“天兔”是超级台风,风力强;且距离台风登陆点近,潮水
水位增长幅度大。

(或“菲特”风暴潮较弱。

因为“菲特”为热带风暴,风力较弱;且距离台风登陆点远,潮水水位增长幅度小。


(2)加强风暴潮监测和预报;加固海岸堤坝;营造沿海防护林体系;及时转移人员。

(答出其
中两点即可)
【解析】
(1)台风和风暴潮是代表不同的等级,是根据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划分的。

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
①热带低压②热带风暴③强热带风暴④台风⑤强台风⑥超强台风。

另外,离低压中心越近(台风
眼除外),风力越大。

(2)为减轻沿海风暴潮造成的损失,首先应该加强监测和预报;其次做一些工程上的防护,如
加固堤坝,营造防护林;再次,组织大众转移。

【考点】台风的危害及防御。

8.(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

下图是我国南,北方多年平均雷电日数的月份分配圈。

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我国南,北方雷电日数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 6 分)
(2)简述雷电灾害的防治措施。

(6分)
【答案】(1)南方出现雷电的月份和日数均较北方多且春季表现尤为明显;(2分)
原因:南方比北方气温高,高温期长,对流旺盛;湿度大,雨季长。

(4分)
(2)加强民众防雷教育,提升防雷意识和能力,贯彻防雷政策法规;加强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完善防雷设施建设等。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4分)
【解析】
(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南方出现雷电的月份和日数均较北方多,春季差异表现尤为明显。

根据材料,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

南方比北方气温高,高温期长,所以对流旺盛,湿度大,雨季长。

所以南方雷电月份和日数均高于北方。

(2)防治雷电灾害,主要是加强民众防雷教育,提升防雷意识和能力,贯彻防雷政策法规。


强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完善防雷设施建设等。

【考点】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分布特征,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9.(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2013年10月6日,浙江、福建沿海受到强台风“菲特”影响,中午时浙江温州、瑞安等验潮站的
潮位已经超过橙色预警级别。

浙江沿海多处在6日晚上22点至23点出现天文高潮位,浙江沿海
最高水位出现在7日凌晨2点前后。

材料二
甲图台风菲特路径示意图
(1)浙江7日凌晨2点前后出现最高水位的原因。

(2分)
(2)台风“菲特”实际产生的降水A地大于B地,解释其原因。

(8分)
【答案】(1)天文大潮(1分),台风引起的风暴潮(1分)
(2)A地位于台风北部,吹偏东风(2分),从海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2分)。

B地位于台风南部,吹偏西风(2分),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2分)。

【解析】
(1)根据资料显示,浙江沿海多处在6日晚上22点至23点出现天文高潮位,并且受到台风印象,两因素叠加造成浙江沿海的高水位。

(2)台风的不同方位风向不同,A地位于台风北部,吹偏东风,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而B
地位于台风南部,吹偏西风,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

【考点】该题考查台风的影响和危害。

10.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毫米。

月雹
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答案】(1)春季。

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破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月雹日最多的月份在3、4月。

其原因要从降水条件、气温低的角度分析。

冰雹由于是一种固态降水物,对庄稼、人畜安全危害很大。

防御冰雹的措施要从天气预报和人
工防雹等方面作答。

11.福建省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预防地质灾害十分重要。

下图为福建省的滑坡、泥石流和地震分布示意图。

(1)分别说出福建省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空间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10分)
(2)说明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5分)
【答案】(1)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内陆山区(2分);这里地势坡度大(2分),降水多
(2分)。

地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分),这里距离板块的边界近,地壳活动剧烈(2分)。

(2)①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②
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③植树造林;④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
规体系(应急处置机制);⑤增强民众的防灾减灾能力(意识),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答对3
点5分)
【解析】
(1)从图中不难看出其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内陆,地震主要分布在沿海。

结合福建省的地形地貌特征等,滑坡、泥石流分布区主要位于山区,因山区地势起伏大,且
多暴雨;沿海地区距离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近(距环太平洋地震带近),地壳运动活跃,
所以多地震。

(2)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的措施有: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
警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建
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急处置机制);增强民众的防灾减灾能力(意识),加强防灾
减灾的宣传教育。

【考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12.【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
出数米,被称为“悬湖”。

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洪
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答案】成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泥沙量大;(2分)洪泽湖湖面宽广,水量速
度缓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2分)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

(2分)
关系:(淮海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加重了
上游流域洪涝灾害。

(4分)
【解析】洪泽湖成为“悬湖”主要是由于泥沙淤积形成的,而泥沙淤积的多少主要是受河流输沙量
和水流流速的影响;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河流的输沙量大,而洪泽湖
所处地势低平且湖面宽广,造成水流流速缓慢,且受到东侧大堤的约束,泥沙就此淤积,就使洪
泽湖的湖底逐渐抬高,形成“悬湖”。

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集水量较大、排水不畅、蓄洪、
泄洪能力较差造成的,上游流域降水量大,支流众多,且洪泽湖成为“悬湖”会抬升上游河流水位,湖底淤积,造成排水不畅,更加加重了上游流域洪涝灾害。

【考点】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3.(10分)阅读材料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第23号台风“菲特”于10月7日凌晨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

据国家防总初步统计,截至7日14时,“菲特”造
成浙
江共874.25万人受灾,死亡10人,失踪4人,倒塌房屋3.06万间;余姚、奉化、安吉、上虞
等18县(市、区)城市被淹;超10万辆汽车受损,其中宁波超5万辆;余姚市全城70%被淹五天;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5.58亿元;福建省4市12个县区104个乡镇21万人受灾,保险
估损超14亿元。

(1)据图分析,2013年10月7日凌晨,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______ 、____ 。

简要说
明该台风对过境区域造成的主要影响。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应如何减少台风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4分)
【答案】(1)西南(偏南、偏西)(1分)东北(偏北、偏东)(1分)不利影响:狂风暴雨,引发洪涝、地质等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2分)有利影响:
台风带来的丰沛降水,有利于缓解南方地区的旱情。

(2分)
(2)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准确预报;(2分)政府加强组织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避险措施。

(2分)
【解析】
(1)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在台风中心的东面是东南风,南
面是西南风,西面是西北风,北面是东北风。

读图,根据登陆时A、B两地位于台风中心的方位,可以判断出A地位于台风中心南面,吹西南(偏南、偏西)风。

B位于台风中心北面,吹东北
(偏北、偏东)风。

台风是强热带气旋,过境时伴随着狂风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或地质等灾害,掀翻船只,吹倒
房屋,破坏基础设施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但是台风出现在夏季,
带来的丰沛降水,有利于缓解南方地区的伏旱的旱情。

(2)要减少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就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准确预报。

政府加强组织管理,在台风到来前,提前采取有效的防范、避险措施。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减灾。

14.该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描述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4 分)
(2)比较西安与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6 分)
【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2分);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2分)(2)成都小于西安(2分);西安维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较近,且位于寒潮路径上,受影响大,
降温剧烈(2分);成都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入侵,受影响小,降温较小。

(2分)
【解析】
(1)描述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一般从宏观说分布均不均,另一方面就是微观说,哪里多,哪里小,由哪向哪递增或递减。

由图可知,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由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
右(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

(2)由图中知,西安受寒潮为4-5次,而成都为零次。

基本上不受寒潮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北面有秦岭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

其次西安相对离冬季风风源较近。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1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试分析上述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6分)
(2)如何解决我国的城市内涝,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分)
【答案】(1)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

(6分)
(2)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加强
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4分)
【解析】
(1)出现内涝,从自然因素考虑,主要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城区所在地地势低洼,排水
不畅。

从人为因素考虑,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

城市规
划不够长远,随着城市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

(2)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首先要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

其次要加强暴雨天气
的预警、预报,提前做好排水准备等预防措施。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
绿地的渗水功能,人行道等地可以使用渗水砖等材料,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减灾。

16.(10分)自然灾害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
毫米,局部地区降水量达328毫米。

强降雨一直持续近16小时,拒马河最大洪峰达2500m3/s。

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7.21”特大暴雨灾害已造成70多人遇难。

(1)分析北京市“7.21”特大暴雨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6分)
(2)为减少同类灾害造成的损失,说明北京市应该采取的措施。

(4分)
【答案】(1)本次暴雨降水量大;强度大;历时长;局部洪水量大;北京人口密集,经济发展
水平高;城市排水能力差,抵御灾害能力弱。

(任意答对3点即可)
(2)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灾情的监测、预警系统;制定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完善灾后重
建措施等。

(任意答对2点即可)
【解析】
(1)结合材料信息“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
毫米,局部地区降水量达328毫米。

强降雨一直持续近16小时”,可知本次暴雨降水量大、强度大、历时长,局部洪水量大;而北京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损失大,同时城市排水能力差,抵御灾害能力弱,也加大灾情。

(2)为减少同类灾害造成的损失,北京市需要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灾情的监测、预警系统,同时制定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和完善灾后重建措施等。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17.(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亚洲东部部分区域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某时的海平面气压及天气系统图。

(1)据图指山我国境内将遭受暴雨影响的地区。

(4分)
(2)列举上述地区暴雨需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

(6分)
【答案】(1)主要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至长江三峡地区(4分)
(2)重点防御滑坡、泥石流和洪涝灾害。

(6分)
【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和河流形状,可以判断出暴雨区的分布范围,主要为我国的内
蒙古高原南部地区,如黄河几字形顶部的河套平原一带。

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根据长
江的形状可以判断包括长江三峡地区都有暴雨分布。

(2)内蒙古高原内部地势平坦,如河套平原一带重点防御洪涝灾害。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长江
三峡地区地势起伏大,重点防御滑坡、泥石流灾害。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与环境。

18.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
【答案】B
【解析】结合中国政区图,根据重旱和特旱分布在西南地区即可知答案为B。

【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
【答案】C
【解析】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空气干燥极易产生火灾。

滑坡通常由降水诱发,A项错;我国
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排除B项;土壤盐碱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故D项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9.(自然灾害 10分)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6分)
传说鲧、禹父子治水成败在于“堵”“疏”之别,我国数千年的治水实践证明:“堵”“疏”都是重要的治
水之策。

应根据江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全面研究、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顺应自然、“因势利导,辨证施治。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别列举几例生活中常用的治理洪涝灾害的“堵(截流或防泄)”和“疏(引洪)”的措施。

(4分)
【答案】(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
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6分)
(2)“堵”:①在干支流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以截流蓄洪;②全流域性植树造林以增强自然环境的
截流蓄洪能力;③在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以防止洪水外泄。

“疏”:①疏浚和拓宽中下游河道以增
强河道行洪能力;②利用中下游地区的天然洼地或湖泊修建分洪、蓄洪区;③对于下游入海通道
狭窄甚至缺失天然入海通道的河流,开挖人工入海河道以提高河流下游泄洪能力;④流域内修建
跨区域调水工程,调水的同时分洪、减洪。

(4分)
【解析】
(1)由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主要是我国的降水量是从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降水多的地区雨涝容易发生。

加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涝滞。

(2)治理洪涝灾害的“堵(截流或防泄)”①在干支流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起到截流蓄洪作用,
减少对下游危害;②全流域性植树造林,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自然环境的截流蓄
洪能力,减轻洪涝发生;③在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以防,起止洪水外泄。

治理洪涝灾害的“疏
(引洪)”:①疏浚和拓宽中下游河道,以增强河道行洪泄洪能力;②利用中下游地区的天然洼地
或湖泊修建分洪、蓄洪区,把一部分洪水分流到湖、库、湿地当中;③对于下游入海通道狭窄或
缺失天然入海通道的河流,开挖人工入海河道以提高河流下游泄洪能力;④流域内修建跨区域调
水工程,调水的同时可对主河道进行分洪、减洪。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相关知识。

20.【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

下图为我国北部某
区域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图。

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图中自然灾害损失率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6分)
(2)造成图示区域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并分析自然原因。

(4分)【答案】(1)图中东部地区从京津地区向南向西向北,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上升,(2分)主要
影响因素是地区抗灾能力;(2分)西部地区从东向西,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下降,(2分)主
要影响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2分)
(2)旱灾(2分)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1分)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1分)
【解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学生对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有较强的归纳组织能力,需明白如果一
句话不能概括,则可以分几个部分来表述分布规律。

(1)图中自然灾害损失率的分布规律是图中东部地区从京津地区向南、西、北三个方向递增,
主要影响因素是京津地区抗灾能力强于周边地区,西部地区从东向西逐渐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是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

(2)图示区域主要是我国华北地区,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因而易形成旱灾。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灾害分布和形成原因。

21.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县是泥石流多发地区,泥石流发生时,经常堵塞河道,形成堰
塞湖。

这里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下列所述,不相关的是
A.植被覆盖率高B.地面坡度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