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制药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制药学
名词解释目录
1、发酵:
2、发酵工程:
3、微生物菌体发酵:
4、菌体生长期:
5、微生物转化:
6、表面培养法:
7、深层培养法:
8、深层通气培养法:
9、菌丝体:
10、微生物生长曲线:
11、微生物细胞的分化:
12、初级代谢物:
13、次级代谢物:
14、构建单位的生源说:。
15、生物合成:
16、分叉中间体:
17、反馈抑制:
18、酶合成的调节:
19、反馈阻遏:
20、多价阻遏:
21、酶活性调节:
22、能荷调节
23、自然选育:
24、诱变育种:
25、前突变:
26、表型迟延:
27、随机筛选:
28、摇瓶筛选法:
29、琼脂快筛选法:
30、理化性筛选:
31、杂交育种:
32、原生质体融合:
33、分子克隆:
34、培养基:
35、培养条件:
36、碳源:
37、氮源:
38、前体:
39、孢子培养基:
40、种子培养基:
41、发酵培养基
42灭菌:
43、辐射灭菌:
44、干热灭菌:
45、热阻:
46、分批灭菌:
47、连续灭菌:
48、介质过滤除菌:
49、致死温度:
50、致死时间:
51、孢子进罐法:
52、种子制备:
53、一级种子:
54、二级种子:
55、二级发酵:
56、三级发酵:
57、四级发酵:
58、种龄:
59、接种量:
60、菌丝团:
61、菌丝粘壁:
62、菌种衰退:
63、微生物摄氧率:
64、呼吸强度:
65、呼吸监界氧浓度:
66、气泛点:
67、菌体浓度(菌浓):
68、发酵热(Q发酵)
69、生物热(Q生物):
70、搅拌热(Q搅拌):
71、蒸发热(Q蒸发):
72、辐射热(Q辐射):
73、补料分批培养(FBC):
74、呼吸商:
75、前反馈控制
76、PID控制:
77、串级反馈控制:
78、自适应控制系统:
79、离线传感器:
80、在线传感器:
81、原位传感器:
82、发酵规模的缩小:
83、发酵规模的放大:
84、发酵实验室试验:
85、发酵中间工厂试验:
86、化学需氧量:
87、生化需氧量
88、好氧生物处理:89、厌氧消化处理:
90、生物膜法:
91、厌氧消化处理:
92、发酵工业废渣:
93、发酵批产量:
94、发酵产率:
95、基质转化率:
96、单位产量发酵成本:
一、名词解释:
1、发酵:发酵在应用微生物工业中,把
所有通过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细胞(动,
植物细胞)的培养,统称为发酵,包括
天然的发酵过程和人工控制的发酵过程
两种。
2、发酵工程:采用微生物的,植物的或
动物的细胞,通过工业规模生产酶制剂,
有关代谢物或生物量,这样的过程就叫
做发酵工程。
3、微生物菌体发酵:以获得具有多种用
途的菌体为目的的发酵就称为微生物菌
体发酵。
4、菌体生长期: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
以产生初级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核基
酸,蛋白质,核酸,类脂,糖类等)的
菌体生长时期叫菌体生长期。
5、微生物转化:就是利用微生物细胞的
一种或多种酶把一种化合物转变成结构
相关的更有经济价值的产物的生化反应
称微生物转化。
6、表面培养法:是以微生物在基质表面
上进行培养的方法,随着所利用培养基
种类的不同他又分为固体表面发酵合液
体表面发酵。
7、深层培养法:是以微生物细胞生长于
液体培养基深层(厌气或豪气)中进行
培养的方法称深层培养法。
8、深层通气培养法:是指在纯种条件下,
强制通入无菌空气到密闭发酵罐中进行
培养的方式,所需氧是外界通入空气中
的氧经溶解后提供的。
9、菌丝体:菌丝末端伸长和分支,交错
成网状结构称为菌丝体。
10、微生物生长曲线:在适宜的培养基
中接入少量细菌,以后每隔一定时间取
样测定细胞数目,以细胞群体量的对数
培养时间作图,可绘制出细胞群体量随
培养时间的变化曲线,该曲线称为微生
物生长曲线。
11、微生物细胞的分化:是指从营养菌
丝体产生不同形态类型细胞的过程,包
括仅从一种营养菌体分化为另一种形态
的营养菌体,在某些条件下,营养菌体
可分化为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特殊的
细胞类型,亦可能由单细胞分化成多细
胞体。
12、初级代谢物: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
并是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代谢
产物称为初级代谢物。
13、次级代谢物: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
而与菌体生长繁殖无明确关系的代谢产
物称为次级代谢物。
14、构建单位的生源说:指代谢产物分
子中构建单位的各种原子的起源。
15、生物合成:指各种构建单位在多种
酶的作用下合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16、分叉中间体:菌体代谢过程中产生
的某些种间产物,既可用于合成初级代
谢产物又可用于合成次级代谢产物,这
种中介产物叫做“分叉中间体”。
17、反馈抑制:指反应途径中某些种间
产物或末端产物对该途径中前面反应的
影响,凡能使反应减速的称负反馈。
18、酶合成的调节:指通过调节酶的合
成数量来调节微生物代谢速率,这种调
节方式称为酶合成调节,又叫酶量的调
节。
19、反馈阻遏:指代谢终产物达到一定
浓度时,反馈阻遏该代谢途径中的一种
酶或几种酶的生物合成。
20、多价阻遏: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末
端产物的分支途径中,当分支途径的几
种末端产物同时过量就反馈阻遏其共同
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合成,仅一种产物
过量无阻遏作用,称多价阻遏。
21、酶活性调节:是通过改变已有酶的
活性来调节代谢速率。
包括酶的激活合
酶的抑制。
22、能荷调节(腺苷酸调节):指细胞通
过改变A TP,ADP,AMP三者比例来调节
其代谢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能荷调节。
23、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
人工诱变处理,根据菌种的自身突变而
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育或
自然分离。
24、诱变育种:自发突变的频率较低,
不能满足育种工作的需要,如果通过诱
变剂处理就可以大大提高菌种的突变频
率,扩大变异幅度,从中选出具有优良
特性的变异菌株,这种方法称为诱变育
种。
25、前突变:诱变剂所造成的DNA分子
的某一位置的结构改变称为前突变。
26、表型迟延:突变基因出现并不等于
突变表型的出现,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
因型改变的现象称为表现型迟延。
27、随机筛选:指菌种经诱变处理后,
进行平板分离,随机挑选单菌落,从中
筛选高产菌株。
28、摇瓶筛选法:即将挑出的单菌落传
种斜面后,再由斜面接入模拟发酵工艺
的摇瓶中培养,然后测定其发酵生产能
力。
29、琼脂快筛选法:将单菌落连同其生
长培养基(琼脂块)用打孔器取出,培
养一段时间后,置于鉴定平板以测定其
发酵产量。
30、理化性筛选:理化性筛选指运用遗
传学,生物化学的原理,根据产物已知
的或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机
制和产生分子结构来进行设计和采用一
些筛选方法,以打破微生物原有的代谢
调控机制,获得能大量形成产物的高产
突变株。
31、杂交育种:指两个不同基因型的菌
株通过接合或原生质体融合使遗传物质
重新组合再从中分离合筛选出具有新形
状的菌株。
32、原生质体融合:用脱壁酶处理将微
生物细胞壁除去,制成原生之体,再用
聚乙二醇(PEG)促进原生质体发生融
合,从而获得异核体或重组合子,这一
技术叫原生质体融合。
33、分子克隆:指使DNA分子进行重组,
再在受体细胞内无性生殖的技术称为分
子克隆。
34、培养基:是人们提供微生物生长繁
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
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
物。
35、培养条件:是指培养基组成,PH値,
二价阳离子,阴离子聚合物,表面活性
剂合固形物含量等。
36、碳源:是指凡是用于构成微生物细
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的营养物质均称为
碳源。
37、氮源:是指构成微生物细胞合代谢
产物中的氮素的营养物质。
38、前体:是指在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
中,被菌体直接用于产物合成而自身结
构无显著改变的物质称为前体。
39、孢子培养基:是指提供制备孢子用
的培养基。
40、种子培养基:是提供孢子发芽的菌
体生长繁殖用的培养基。
41、发酵培养基:是指供菌体生长繁殖
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用的培养基。
42灭菌:是指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杀
灭或除掉物料或设备中所有的生命的有
机体的技术或工艺过程。
43、辐射灭菌:是利用高能量的电磁辐
射和微粒辐射来杀灭微生物。
44、干热灭菌:是指在干燥高温条件下,
微生物细胞内的各种与温度有关的氧化
反应速度迅速增加,使微生物的致死迅
速增高的过程。
45、热阻:是指微生物在某一种特定条
件下(主要指温度和加热方式)的致死
时间。
46、分批灭菌:是指将配置好的培养基
输入发酵罐内,用直接蒸汽加热,达到
灭菌要求的温度和压力后维持一定时
间,在冷却至发酵要求的温度,这一工
艺过程称为分批灭菌或实罐灭菌。
47、连续灭菌:是指培养基在发酵罐外
经过一套灭菌设备连续的加热灭菌,冷
却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内的工艺过程
称连续灭菌。
48、介质过滤除菌:是指把空气中的各
种微粒和极少量的游离微生物捕集起来
予以除掉。
49、致死温度:是指杀死微生物的极限
温度。
50、致死时间:是指在致死温度下,杀
死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51、孢子进罐法:是将斜面孢子制成孢
子悬浮液直接接入种子罐的方法。
52、种子制备:是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出的孢子或菌体转入到液体培养基中培
养,使其繁殖成大量菌丝或菌体的过程。
53、一级种子:是指孢子(或摇瓶菌丝)
被接入到体积较小的种子罐中,经培养
后形成大量的菌丝,这样的种子称为一
级种子。
54、二级种子:是指把一级种子接入体
积较大的种子罐内,经过培养形成更多
的菌丝这样制备的种子称为二级种子。
55、二级发酵:是指把一级种子转入发
酵罐内发酵称为二级发酵。
56、三级发酵:是指将二级种子转入发
酵罐内的发酵称为三级发酵。
57、四级发酵:是指将三级种子转入发
酵罐内的发酵称为四级发酵。
58、种龄:是指种子培养的时间。
59、接种量: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
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称为接种量。
60、菌丝团: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培养
条件下,繁殖的菌丝产不分散舒展而聚
成团状称为菌丝团。
61、菌丝粘壁:是指在种子培养过程中,
由于搅拌效果不好,泡沫丝逐步粘附的
罐壁上的现象。
62、菌种衰退:是指在生产上使用的菌
种,在使用和保藏过程中,经常会逐渐
向不利于生产的方面发生变化,这种变
化称之菌种衰退。
63、微生物摄氧率:指单位体积培养液
每小时消耗的氧量,单位为mmol(O2)
/(Ln).。
64、呼吸强度:指单位重的干菌体每小
时消耗的氧量,单位为mmol(O2)/(g
(干菌体。
H))。
65、呼吸监界氧浓度:是指在溶氧浓度
低时,呼吸强度随溶解浓度的增加而增
加,当溶氧浓度达某一値后,呼吸强度
不再随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此时
的溶氧浓度称为呼吸临界氧浓度。
66、气泛点: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通
入发酵罐内的空气流速达某一値时,使
搅拌功率下降,当空气流速再增加时,
搅拌功率不再下降,此时的空气流速称
为“气泛点”。
67、菌体浓度(菌浓):指单位体积培养
液中菌体的含量。
68、发酵热(Q发酵):指产生的热能减
去散失的热能,听得的净热量就是发酵
热。
69、生物热(Q生物):指产生菌在生长
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叫做生物热。
70、搅拌热(Q搅拌):指搅拌器转动引
起的液体之间和液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
所产生的热量。
71、蒸发热(Q蒸发):指空气进入发酵
罐与发酵液广泛接触后,排出引起水分
蒸发所需的热能。
72、辐射热(Q辐射):指由于罐外壁和
大气间的温度差异而使发酵液中的部分
热能通过罐体向大气辐射的热量。
73、补料分批培养(FBC):叫半连续培
养或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分批过程中,
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
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74、呼吸商:指CO2效率与氧消耗率之
商叫做呼吸商。
75、前反馈控制:如果被控制对象动态
反应慢,且干扰频繁,则可通过对一种
动态反应块的变量(叫做干扰量的测量
来预测被控对象的变化,在被控对象尚
未发生变化时提前突破控制,这种控制
方法叫做前反馈控制。
76、PID控制:当控制负荷不稳定时,
可采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简
称为PID控制。
77、串级反馈控制:由两个以上控制器
对一种变量实施联合控制的方法叫做级
串反馈控制。
78、自适应控制系统:是指描述过程动
态特性的数学模型从结构到参数都不确
切知道过程的输入信号也含有许多不可
测的随机因素,这种过程的控制,需提
取有关的输入,输出信息,对模型机其
参数不断进行,使模型逐渐完善,同时
自动修改控制器的控制使之适应于实际
过程,这种控制系统就叫自适应控制系
统。
79、离线传感器:传感器不安装发酵罐
内,由人工取样进行手动或自动测量操
作,数量据通过人机对话输入计算机。
这种传感器不能直接作为控制回路的一
部分,但测量精度一般较高,可用来对
同类在线传感器进行校准。
80、在线传感器:传感器与自动取样系
统相连,对过程变量连续,自动测定,
如用于对发酵液成分进行测定的流动注
射分析,FLA系统和高效液相层析
(HPLC)系统,对尾气成分进行测定的
气体分析仪或质量仪等。
81、原位传感器:传感器安装在发酵罐
内,直接与发酵液接触,给出连续响应
信号,如温度,压力,PH,溶氧等的测
量。
82、发酵规模的缩小:要使中小型研究
的结果与大型生产结果能相互转移,就
应当把现行工厂发酵生产设备中已有的
环境条件小到中小型设备中去,作为中
小型试验的条件,以保证中小型设备中
进行的研究结果能够在生产设备重视出
来。
这就是所说的缩小。
83、发酵规模的放大:将实验室和中间
试验车间所取得的结果,设法应用到工
业性大规模生产中去,这种转译的过程,
又叫做放大。
84、发酵实验室试验:就是利用前述的
设备尽可能得到培养新菌株或实施新工
艺的最佳发酵条件。
85、发酵中间工厂试验:就是使用一定
数量的10~15L容积的小发酵罐,进行
实际应用的发酵研究。
如果用于抽提产
物,还要有几个3~4m3的中型罐。
86、化学需氧量:在规定的条件下,用
氧化剂处理水样时,与溶解物和悬浮物
消耗的该氧化剂数量相当的氧的质量浓
度。
87、生化需氧量:在规定的条件下,水
中有机物和(或)无机物用生物氧化所
消耗的溶解氧的质量浓度。
88、好氧生物处理:在空气或氧的存在
下,由好气生物将主要有机物质氧化分
解,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等。
89、厌氧消化处理:将空气隔断,保持
无氧状态,由厌氧或兼性厌氧生物将主
要有机物还原,分解,如厌氧消化法等。
90、生物膜法:是通过在滤材表面上生
长的生物相进行污水的净化的方法称生
物膜法。
91、厌氧消化处理:是利用厌氧菌将工
厂废水,下水污泥中所含的有机物进行
分离的方法称为厌氧消化处理。
92、发酵工业废渣:是指发酵液经过滤
或提取产品后所产生的废菌渣。
93、发酵批产量:是产物浓度与收获发
酵液体积的乘积,前者适用于收获菌体
的发酵过程,后者适合于收获滤液的发
酵过程。
94、发酵产率:是单位操作时间,单位
发酵罐容积生产的发酵产物量,有小时
产率(又称发酵指数)和年产滤两种表
示方法。
95、基质转化率:发酵使用的主要基质
(一般指碳-能源或其他成本较高的基
质)转化为发酵产物的得滤,称为基质
转化率。
96、单位产量发酵成本:发酵产生单位
数量产物所投入的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之和,叫做单位产量发酵成本。
二、发酵知识点:
1、被现代誉为微生物学鼻祖、发酵学之
父的巴斯德首次证明酒精发酵是酵母菌
所引起的。
2 、1923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3、青霉素发酵技术中使用了深层通气培
养法的一整套培养技术。
4、基因工程在发酵工程中的特点是将外
源基因克隆到微生物细胞中,构成所谓
的工程菌。
5、中国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研究成
功,居世界领先水平,已向国外技术转
让。
6、传统的菌体发酵工业分为两类,即面
包酵母和菌体蛋白(单细胞蛋白)发酵。
7、菌和生物防治剂两类。
8、初级代谢产物生成多在微生物生长的
对数期生产。
9、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多在菌体生长的
静止期。
10、形成次级代谢产物时期又叫生产期。
11、生物转化最明显特点是特异性强。
12、利用生物技术所获得的生物细胞进
行培养的新型发酵,称为生物技术的生
物细胞发酵。
13、深层培养法据供气方式不同可分为
振荡培养和深层通气(搅拌)培养。
14、振荡培养中所需氧气是外界空气培
养液在振荡时进行自然交换提供的。
15、深层培养所需氧气是外界通入空气
中的氧经溶解后提供的,
16、种子制备过程是贮存菌种生长繁殖,
得到良好的孢子或生物细胞,再制足够
量菌丝体,然后进行发酵。
17、种子制备方式包括菌丝进罐培养和
孢子进罐培养两类。
18、发酵过程中,培养菌及培养设备都
必须经过灭菌。
19、发酵过程中,通入的空气或中途补
料都要无菌。
20、发酵过程中,转移种子要采用无菌
技术。
21、在发酵产物分离纯化技术中,最好
的方法就是层析。
22、发酵工程的范围从工作顺序可分为
菌种的分离与选育,发酵设备工程的设
计,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和纯化。
23、产酶的主要微生物有细菌,酵母菌,
霉菌。
24、微生物发酵的初级代谢产物主要有
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核酸,类脂,
糖类等。
25、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有抗生素,生物
碱,细菌毒素,植物生长激素,色素。
26、表面培养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
投资省,使用小型生产。
27、深层培养法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
占地少,可人为控制。
28、种子制备采用方式和多少培养罐数
决定于菌种的性质,生产规模的大小,
生产工艺的特点。
29、基因“工和菌”已为以酵工业开辟
新领域。
30、人体内活性蛋白基因也能在生物细
胞中克隆表达。
31、现在的发酵不是单纯的天然微生物
的传统发酵,而包括天然微生物,人工
组建的“工程菌”,动植物等生物细胞的
培养。
32、基因工程,细胞工种,酶工程,发
醇工程,生化工程的生物技术出现,给
传统的发酵工业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33、因为微生物有种类多,产酶品种多,
生产容易和成本低等特点,所以现在已
有生产各种酶的发酵工业。
34、我国的酶制剂以α-淀粉酶,蛋白酶,
糖化酶为主。
35、微生物生产的淀粉酶,糖化酶用于
生产葡萄糖。
36、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是菌体缓慢生
长或停止生长的情况下的一种特征。
37、初级代谢的中间体或产物往往是次
级代谢的前体或起始物。
38、生长细胞,静止营养细胞,孢子或
干细胞均可进行转化反应。
39、转化反应包括脱氢反应,氧化反应,
脱水反应,缩水反应,脱羧反应,氨化
反应,脱氨反应和异构化反应等。
40、发酵是整个发酵过程的中心环节。
41、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原生质量的增加
和细胞质量的增加。
42、微生物的繁殖指细胞个体数目的增
加。
43、菌丝末端伸长和分支,交错成网状
结构称为菌丝体。
44、放线菌的菌丝长度受遗传性的控制
和环境的影响,其分支数量取决于环境
条件。
45、成晶节杆菌在葡萄糖-盐培养基上,
球状体分裂成球状体。
46、球状体肽聚糖的多糖主干长度为球
状体的3倍。
47、细菌芽孢形成过程中,从0期到Ⅵ
期大约需8h 。
48、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有种特异性。
49、积累初级代谢产物的微生物都是代谢失调的突变菌株。
50、分批发酵时,产生菌生长周期分为三个时期,即菌体生长期,产物合成期,菌体自溶期。
51、金霉素链霉菌对6-甲基前四酰胺中间产物进一步修饰而形成四环素(或金霉素)。
52、红霉素A 生物合成,在红霉素内酯B 与红霉糖和红梅糖胺以糖苷链连接后,就形成了红霉素D 。
54、红霉素组成部分的链酶胍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是眯基转移酶。
55、放线菌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是吩口恶嗪合成酶。
56、初级代谢与刺激代谢都受到核内遗传物质的控制,而抗生素产生菌产生素的合成同时受到核外遗传物质质粒的控制。
57、将受到质粒控制的代谢产物称为“质粒产物”。
58、细胞中ATP ,ADP ,AMP 系统中可供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量度称能荷。
59、当细胞内全部腺苷酸都是A TP ,能荷为100%。
60、微生物合成的初级代谢产物不仅用于菌体的自身生长繁殖,而且可被分离精制成医药用品。
61、当细胞内全部腺苷酸都是AMP 能荷为0%。
62、当细胞内全部腺苷酸都是ADP 能荷为50%。
23、分批培养中,细胞生长繁殖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延滞期(适应期),对数生长期(包括加速生长期),稳定期(平衡期),对数死亡期。
64、从细胞生长至形成芽孢的Ⅰ期,细胞内的蛋白质开始转移,同时开始分泌抗生素,淀粉酶,蛋白酶,核糖核酸酶。
65、微生物合成的初级代谢产物有,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维生素蛋白质,酶类,多糖,低级有机酸和醇。
66、分批发酵时:产生菌生长周期分为三个时期,菌体生长期,产物合成期,菌体自溶期。
67、初级代谢产物合成中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环境条件,基质种类和浓度,代谢中间产物性质,种间产物在总代谢中的作用的调节与控制。
68、两种以上末端产物的代谢途径的反馈抑制,其调节方式有:协同反馈抑制,积累反馈抑制,顺序反馈抑制,增效反馈抑制。
69、分类学上相同的菌种能产生相同的抗生素,也能产生不同的抗生素。
70、初级代谢受菌体的控制比次级代谢更为严格。
71、末端产物的反馈抑制普遍存在于合成途径。
72、当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异化作用时,细胞的原生质总量就不断增加,表现为细胞的生长。
73、霉菌以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74、当微生物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时,主要是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组分变化。
75、细菌芽孢由芽孢原生质,皮层和芽孢外壳组成的。
76、灰色链霉素既能合成链霉素,又能合成杀假丝菌素。
77、次级代谢中,丙酸单位可由琥珀酰C0A 转化,奇数碳脂肪酸降解,支链氨基酸降解等形成。
78、次级代谢产物分子中含有的糖以O-糖苷,N-糖苷,S-糖苷,C-糖苷与糖苷配体连接。
79、在次级代谢产物中出现的核酸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是由合成核酸用的嘌呤和嘧啶经过化学修饰而形成的。
80、能荷指细胞中ATP ,ADP ,AMP 系统中或供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量度。
81、发酵工业要采取措施来打破菌的正常代谢,使之失去调节控制,而积累大量代谢产物。
82、菌种的生产能力决定于菌种的遗传特性和生理状态。
83、菌种的性状实际上是孢子群体的特征,群体较纯的,传代后变异较少。
84、常用的自然选育方法是单菌落分离法。
85、从突变诱发的影响看,修复系统可以分为较正差错和引起差错。
86、具有较正差错的性质不利于突变的诱发。
87、具有引起差错的性质的修复作用,有利于突变的发生。
88、一切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因素都有利于提高突变率。
89、大肠杆菌在对数生长期含有2-4个核质体,当其中一个核发生突变时,这细胞即变成异核体。
90、芳香族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可以增产氯霉素。
91、脂肪酸营养缺陷型或增产制霉菌素,四环素,灰黄霉素。
92、头孢菌素产生菌的亮氨酸营养缺陷型可增产头孢菌素C 。
93、菌种的发酵产量决定于菌种的遗传特性和菌种的培养条件。
94、菌种选育在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有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分子育种。
95、从前突变到突变,具有较正差错的性质的修复作用有光复活作用,切补修复DNA 多聚酶校正作用。
96、从前突变到突变,具有引起差错的性质的修复作用有重组修复,SOS 修复系统。
97、诱变育种包括三环节突变的诱发,突变株的筛选,突变高产基因的表现。
98、影响突变诱发的因素有遗传特性,诱变剂,菌种的生理状态,诱变处理时环境条件。
99、在随机筛选中为提高筛选效率,可采用下列方法增大筛选量:摇瓶筛选法,琼脂块筛选法,筛选自动化和筛选工具微型化。
100、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因素有菌种特性,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再生培养基成分,再生培养条件。
101、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药物,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菌种。
102、菌种选育的目的是改良菌种的特性。
103、采用单菌落分离法有时会夹杂一些由两个或多个相邻的孢子所长成的菌落,另外不同孢子的芽管间发生吻合,也可形成异核菌落。
104、在转录时,DNA 双链解开更有利于诱变剂作用。
105、细胞对诱变剂的透性影响诱变效果。
106、光复活作用中有一种为可见光所激活的酶在起作用。
107、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DNA 多聚酶Ⅰ,DNA 多聚酶Ⅲ在DNA 的切补修复中起作用。
108、Ba 2+对DNA 多聚酶的3'核酸外切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从而可提高突变率。
109、菌种的表型迟延有两种原因:分离性迟延和生理性迟延。
110、青霉素杂合二倍体形成常用的方法:提高异核体的培养温度,用紫外灯照射异核体,用樟脑蒸气薰异核体菌丝等。
111、一般在对数生长期后期对菌体进行酶处理制备原生质体。
112、对细菌和放线菌,制备原生质体主要采用溶菌酶,对酵母菌和霉菌,一般采用蜗牛酶和纤维素酶。
113、水是构成菌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又是一切营养物质传递的介质。
114、由已知组成成分的各种营养物质组成的培养基叫合成培养基。
115、由一些组成成分不完全明确的天然产物与一些无机盐组合的培养基叫复合培养基。
116、在培养基的筛选方法中,均匀试验设计法具有试验点均匀分散特点。
117、分批发酵工艺可分为菌种发芽生长,扩大菌体繁殖,发酵罐内的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等几个培养过程。
118、培养基的原材料归纳起来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水,生长因子和前体等。
119、生产中使用的碳源有碳水化合物,脂肪,有机酸和醇,碳氢化合物等。
120、工业发酵中常用的糖类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淀粉水解液和多种糖蜜。
121、工业生产中用的双糖主要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122、工业发酵用的多糖有糊精,淀粉及其水解液。
123、工业发酵常用有机氮源有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饼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粉,鱼粉,菌丝体和洒槽等。
124、工业发酵中常用的无机氮源有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硝酸盐等。
125、培养基的种类,按培养的组成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
126、培养基按生产中的用途(或作用)或将生产上应用的培养基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127、生产中按某些特殊用途的培养基又可分为分离纯化培养基,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生物检测培养基等。
128、培养基的筛选方法中常采用的有单因子试验法,正交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等。
129、向微生物培养基中加入海藻酸或甲基纤维素能诱发产黄青霉菌和黑曲霉菌的菌丝体呈状体生长。
130、氮源的主要功能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含氮的代谢产物,当培养中碳源不足时可作为补充碳源。
131、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生理酸性物质和生理碱性物质,可以调节发酵液的PH 值。
132、铁是菌体的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组成元素。
133、常用的消沫剂有植物油脂,动物油脂和一些化学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134、糖类在高温条件易被破坏,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与5-甲基糖醛和棕色的黑精。
135、磷是构成菌体核酸,核蛋白等细胞物质的组成成分是许多辅酶和高能磷酸键的成分,又是氧化磷酸化反应的必须元素。
136、一般说灭菌是否彻底,是以能否杀死热阻大的芽孢杆菌为指标。
137、一般杀死微生物营养体E 值为200-270KJ/mol ,杀死微生物芽孢E 值为400KJ/mol 以上,一般酶类和纤维素分解的E 值为80000KJ/mol 左右。
138、工业生产中培养基灭菌方法有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
139、连续灭菌时培养基中的悬浮颗粒不能大于2nm .
140、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连消系统对培养基灭菌时,维持时141、抗生素等多数品种发酵,耗氧最大,无菌程度要求十分严格,所以空气必须先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后才通过入发酵罐内,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转。
142、目前发酵工业大多数采用介质过滤除菌法来制备大量的无菌空气。
143、把空气中的各种微粒和极少量的游离微生物捕集起来以除掉的方法为介质过滤除菌。
144、染菌是发酵工业的大敌。
145、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化学物质灭菌,热灭菌,辐射灭菌和过滤介质除菌。
146、获取无菌空气的方法有多种,如辐射灭菌,化学灭菌,静电除菌,过滤介质除菌等。
147、纤维介质除菌,捕集作用的基质有惯性冲击,拦截,扩散,重力沉降和静电吸附等5种。
148、空气过滤常用的介质有棉花,棒状活性碳,玻璃棉,超细玻璃纤维纸,石棉滤板等。
149、目前采用的无菌试验的方法有肉汤培养法,双碟培养法,斜面培养法。
150、化学物质不适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只适合于局部空间或某些器械的消毒。
151、紫外线对营养细胞和芽孢均有杀伤作用,但穿透力很低,只适用于表面灭菌。
152、X 射线的穿透力虽强,但不适合于大生产使用。
153、工业生产中热灭菌采用的条件是1600C ,1h.
154、在灭菌过程中微生物随时间而逐渐死亡,其减少的速率与一瞬间残留的菌数成正比,这就是“对数残留定律”。
155、反应常数K 值愈小,说明微生物的热阻愈大。
156、培养基分批灭菌的加热和冷却方式属于不稳定传热,随着加热和冷却时间的延长,物料的温度同时升高或降低。
157、加热灭菌可用蒸汽,电能,空气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灭菌。
158、空气过滤介质要求除菌效率高,能耐受高温高压,不易被油水污染,阻力小,成本低,易更换。
159、为了缩短无菌试验判断时间,有时向培养基中加入赤霉素,对氨基苯甲酸等生长激素,促进杂菌生长。
160、菌种的扩大培养是发酵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该工序又称为种子制备。
161、如何提供发酵产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数量足而且不被其经杂菌污染的生产菌种,是种子制备工艺的关键。
162、种子制备一般包括两个过程,即孢子制备过程和种子制备过程。
163、采用母斜面孢子接入液体培养基有利于防止菌种的变异。
164、采用子斜面孢子接入液体培养基可节约菌种的用量。
165、菌种进入种子罐的方法有两种,即孢子进罐法和摇瓶菌丝进罐法。
166、将孢子经摇瓶培养成菌丝后再进入种子罐中,这就是摇瓶种子。
167、种子制备的目的是要形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体。
168、发酵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发酵产物。
169、种子罐级数减少,有利于生产过程的简化及发酵过程的控制,可以减少因种子生长异常而造成的发酵的波动。
170、摇瓶种子的质量主要以外观颜色,效价,菌丝浓度或粘度以及糖氮代谢,PH 变化等为指标,符合要求方可进罐。
171、生产中通入种子罐的无菌空气的温度较低或者培养基的灭菌质量较差是种子生长,代谢缓慢的主要原因。
172、菌种保藏主要是依据菌种的生理,生长特性,人工制造条件使菌体的代谢活动处于休眠状态。
173、孢子的质量与培养基,培养温度和湿度,培养时间和接种量等相关。
174、丝状体在斜面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孢子发芽和基质菌丝生长阶段,气生菌丝生长阶段,孢子形成阶段,孢子成熟阶段,斜面衰老菌丝自溶阶段。
175、种子质量主要受孢子质量,培养基,培养条件,种龄和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
176、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种子质量标准,大致由以下几个方面:细胞菌体,生化指标,产物生成量,酶活力等。
177、氮源丰富则有利于菌丝繁殖而不利于孢子的形成。
178、霉菌的孢子培养,一般以大米,小米,玉米,麸皮,麦粒等天然农产品为培养基。
179、霉菌的培养温度一般为25-280C,培养时间为4-14天。
180、摇瓶进罐,常采用母瓶,子瓶两级培养。
181、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决定于菌种的性质和菌体生长速度及发酵设备的合理应用。
182、丝状菌在斜面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过程为:孢子发芽和基质菌丝生长阶段,气生菌丝生长阶段,孢子形成阶段,孢子成熟阶段,斜面衰老菌丝自溶阶段。
183、孢子的培养工艺一般选择在孢子成熟阶段时终止培养。
184、凡接种后菌落均匀分布在整个斜面,隐约可分菌体的生理状况。
185、斜面低温利用低温降解菌种的新陈代谢,使菌体的特性在短时期内保持不变。
186、微生物在-1300C 以下,新陈代谢活动停止,这种环境下可永久保存微生物菌种。
187、砂土管保藏法,沙和土的比例一般为3:2或1:1.
188、需氧发酵的全过程必需不断向培养液中提供氧气。
189、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只能维持菌体生命活动20-50秒,如不向培养液中连续供给氧气,菌体的呼吸将会受到强烈抑制。
190、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大肠杆菌形成1g 新细胞的耗氧量为0.4g 。
191、以甲醇为碳源的假单胞菌形成1g 新细胞的耗氧量为1.2g 。
192、一般说牛顿型培养基临界氧浓度不受培养条件的影响,而非牛顿型培养基,发酵中临界氧浓度与搅拌器的直径和转速有关。
193、随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的运动加快,会使溶液中的氧饱和浓度下降。
194、碳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需氧量随碳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195、在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一般补料后,摄氧率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大。
196、培养液中溶质浓度影响氧的溶解度,当然直接影响菌体的摄氧能力。
197、由于氧很难溶解于水,所以供氧方面液膜阻力是氧溶解于水时的限制因素。
198、在供氧方面阻力中,1/k1是气体主流与气-液界面间的气膜阻力。
199、在供氧方面阻力中,1/k2是气-液界面阻力。
200、在供氧方面阻力中,1/k3是气-液界面至液体主流间的液膜阻力。
201、在供氧方面阻力中,1/k4是液体主流中的传递阻力。
202、在需氧方面阻力中,1/k5是细胞表面上的液膜阻力。
203、在需氧方面阻力中,1/k6是菌丝丛(或菌丝团)内的传递阻力。
204、在需氧方面阻力中,1/k7是细胞膜阻力。
205、在需氧方面阻力中,1/k8是细胞呼吸酶与氧反应的阻力。
206、细胞膜阻力(1/k7)和氧反应阻力(1/k3)主要与菌种的遗传性相关。
207、一般的细菌和酵母菌的发酵液都属于牛顿型液体。
208、达到一定浓度的高分子溶液,胶体,霉菌和放线菌的发酵液,含有淀粉的培养基多为非牛顿型液体。
209、发酵液,特别是含有固形物质数量较多的发酵液,往往表现为非牛顿型溶体特性。
210、要想增加氧传递的推动力(C*-CL ),就必须设法提高C*或降低CL 。
211、当空气流速过大时,搅拌器就会出现“气泛”现象。
212、搅拌器出现“气泛”现象时的空气流速称为“气泛点”。
213、为了弥补一般空气搅拌罐的通气效率的不足,适当增加发酵罐的高度,以求增加气-液接触时间,提高氧的溶解度。
214、影响氧饱和浓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溶液的性质,氧分压。
215、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有:菌种的生理特性,培养基组成,溶氧浓度,培养工艺条件等。
216、供氧方面的阻力有:1/k1,1/k2,1/k3,1/k4。
217、需氧方面的阻力有:1/k5,1/k6,1/k7,1/k8。
218、与菌种遗传特性相关的阻力有1/k7,1/k8。
219、非牛顿型液体依其流变学特性又分为:平汉塑性流体,拟塑性流体,涨塑性流体。
220、溶解氧是需氧发酵的必备条件。
221、工业发酵中往往要接入处于对数期的菌体,以尽量缩短周期。
222、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丰富培养基,促进菌体迅速繁殖,菌浓增大,引起溶氧下降。
223、临界菌体浓度是菌体的遗传特性和发酵罐的传氧特性的综合反映。
224、当发酵罐的通气和搅拌强度大、传氧效率高时,传氧速率的曲线将上扬。
225、基质是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226、发酵培养基一般是选用含有快速和慢速利用的混合氮源。
227、要改善后期出现糖利用缓慢、菌浓度稀、PH 值下降的现象,提高发酵单位,可补加尿素。
228、发酵中后期,对于分批发酵来说,溶氧浓度变化比较小。
229、补料分批培养简称FBC 。
230、在微生物发酵中,有的基质又是合成产物必须的前体物质,浓度过高,就会影响菌体代谢或产生毒性,使产物产量降低。
231、发酵生产和试验采用的物理参数有:温度、压力、搅拌速度、搅拌功率、
空气流量、粘度、浊度、料液流量。
232、发酵生产和试验采用的化学参数
有:PH 、基质浓度、溶解氧浓度、氧化
还原电位、产物浓度、废气的氧浓度、废气中的CO2浓度。
233、微生物培养有三种方式:分批培养、分批补料培养和连续培养。
234、在发酵过程中,PH 值的变化决定于所用的菌种、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
235、发酵的需氧量受菌体浓度、基质的
种类和浓度以及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
响。
236、 FBC 的类型,就补料方式而言,
有连续流加,不连续流加或多周期流加。
237、 FBC 从反应器中发酵体积来分,又有变体积,恒体积之分。
238、 FBC 从反应器数目分类又有单级和多级之分。
239、 FBC 从补加培养基的成分来分,又可分为单组分补料和多组分补料。
240、发酵工业常用的消泡剂主要有天然油脂类、高碳醇、脂肪酸和酯类、聚醚类、硅酮类4大类。
241、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放罐时间,须要考虑下列因素:考虑经济因素、产品质量因素、特殊因素。
242、从产物形成来说,代谢变化就是反
映发酵中的菌体生长、发酵参数和产物形成速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243、在产物合成阶段,产生菌的呼吸一般无显著变化,菌体物质的合成仍未停
止。
244、在产物合成阶段代谢变化是以碳源
和氮源的分解代谢和产物合成代谢为
主。
245、比生长速率大的菌体,菌浓增长也
迅速,反之就缓慢。
246、发酵培养基一般选用含有快速和慢
速利用的混合氮源。
247、对某一菌株而言,在同一条件下,培养基成分愈丰富,营养被利用的速度
愈快,产生的生物热就愈大。
248、一般要求传感器能与发酵液同时进行高压蒸气灭菌。
249、 PH 传感器的一个主要急性故障来源于玻璃电极电缆接头的受潮,故应当
使接头密封,并在密封盒中加入干燥剂
以保持干燥。
250、OUR 是指耗氧率。
251、CER 是指CO2释放率。
252、RQ 是指呼吸商。
253、RQ =CER/OUR 。
254、发酵过程的检测方法有物理量、物
理化学测量、化学测量、以及生物学和
生物化学测量。
255、发酵用传感器按其测量方式分为离线传感器、在线传感器。
256、发酵用传感器按其测量原理分为力敏元件、热敏元件、光敏元件、磁敏元件、电化学传感器。
257、发酵过程主要在线传感器有:PH
传感器、复膜溶氧探头、氧化还原电位、
溶二氧化碳传感器等。
258、发酵过程反馈控制可分为开关控
制、PID 控制、串级反馈控制、前馈/后
馈控制。
259、摇瓶机有往复式和旋转式两种。
260、往复摇瓶机的往复频率为80-120
次/分,冲程为8/12厘米。
261、旋转式摇瓶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60-300转/分,偏心距为3-6厘米。
262、往复摇瓶机适于培养单细胞菌体。
263、往复摇瓶机用于培养丝状菌时,则
在培养基表面上往形成固体菌膜。
264、中间工厂试验采用的小型发酵罐体
积一般为10-15升。
265、工厂规模采用的发酵罐一般为
15-50立方米。
266、工业发酵过程的研究,一般分为三
种规模,即试验室规模、中试工厂规模、工厂生产规模。
267、微生物发酵的试验室研究有:研究菌种的保藏、研究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
培养和繁殖条件、考查培养最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