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A. 28.33m/s
B. 13.60m/s
C. 14.78m/s
D. 14.17m/s
【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
故答案为:D。
【分析】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 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2.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
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
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
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
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
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
5.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传播要依靠弹性介质,其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通过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这种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
D.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正确;
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
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D. 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
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7.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
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8.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
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
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
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
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
故选A.
【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
9.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
【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10.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
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
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
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
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Q放=mq知当m相同时,q越大Q放越多;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C、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由下述物质传播的顺序是()
A. 钢、空气、水
B. 钢、水、空气
C. 水、空气、钢
D. 空气、
水、钢
【答案】 B
【解析】【解答】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三次声音分别是钢管本身、水、空气传播而来的;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钢管传来的,最后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播来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1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声的音叉一定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答案】A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A符合题意;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不符合题意;
C、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能防治噪声的产生,C不符合题意;
D、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时会发出次声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噪声的防治、次声波的相关知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时会发出次声波。
13.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D.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 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
C不符合题意;
D.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乐音三要素、减弱噪
声的方法,注意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归纳。
14.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
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
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15.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A. 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 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 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 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答案】B
【解析】【解答】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和光速的掌握,以及对物体颜色的掌握。
容易错选A,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果听声计时,会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B. “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解答】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选项说法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符合题意;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响度大,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控制电路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们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击碎体内的结石,故A错误;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进行减弱的,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声音;(2)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接收处进行.(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控开关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的.
18.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超声诊断仪等;(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19.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A.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答案为:A
【分析】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应用了转换法.
20.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声音越洪亮,声音的响度越大,但在空气中的传播的快慢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无关.(3)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21.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 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 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 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是相同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A. 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调,A不符合题意;
B. 音调一般由发声体的粗细、长短决定,所以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不改变音调,B不符合题意;
C.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C符合题意;
D. 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能分辨是用哪一种乐器演奏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的音色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它们有不同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传播需要介质.(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③在耳朵处减弱﹣﹣隔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3.手机是人们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帮助实现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的是().
A. 声波
B. 超声波
C. 次声波
D. 微波【答案】 D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有时要经过真空区,ABC不符合题意.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靠的是电磁波,即微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24.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