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
第1篇:科学领域心得体会
科学领域心得体会
【篇1:学习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
学习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
科学是什么?是知识、是过程、是世界观。
儿童的科学是什么?儿童科学不同于成人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学习了科学领域《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后,我发现在《指南》中,“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交流”多次出现,与《纲要》十分贴近。
因此我认为:一、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科学活动所需要的活动材料,能让幼儿人人动手进行操作试验,观察试验结果,记录、表达、交流试验的过程,让幼儿体验试验的乐趣。
另外,我们还应该创设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也就是良好的精神环境。
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给予幼儿“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鼓励,鼓励幼儿自信、大胆,敢于提出各种问题、敢于尝试不同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得以呵护和培植,使孩子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科学活动。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小班、中班、大班年龄阶段的目标各不相同。
小班最简单,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中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大班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目标层次逐渐递进,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突出各年龄班的培养重点,使我们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目的更明确,同时也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下面我结合班级
中一名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片段来做出我对幼儿科学探索的理解。
徐思娴是我们班级七月份的幼儿。
平时,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有说有笑,可是一碰到和老师在一起,顿时就会感到紧张,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个孩子很拘束。
在每天早晨的来园游戏时,她做游戏非常认真,无论是制作橡皮泥,还是在娃娃家里做妈妈,或是在图书馆里看书,她都全心投入。
在上周三的科常室里,我拍下来她玩益智玩具的全过程,从中也看出了这个孩子的游戏水平是处于怎样的水平阶段。
整个游戏过程,幼儿经过了几番尝试、用了比大小的办法,在玩的时候给自己制造了障碍,随后又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了问题。
可见,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游戏过程中有新的突破。
她的游戏水平能力提高的空间不在于她会玩多少玩具,而是在于她会用思考的办法去研究玩具该怎么玩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学会学习思考的方法。
总之,学习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我会根据科学活动与科学区域游戏的的内容及指导原则,用主观上的行动,努力改善客观环境,让家园配合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幼儿探索科学活动。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支持并鼓励幼儿探索科学、学习科学。
让孩子在与同伴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他们的实际感受、探索欲望和兴趣非常强。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尝试利用幼儿的生活中的素材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中的科学现象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区域活动中。
【篇2:科学领域学习心得】
科学领域学习心得
科学领域学习心得一:幼儿教师纲要《科学领域》学习心得
如何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创造宽松和条件? 1、正确对待幼儿园在活动中和成功与失败。
2、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提供充分和材料,让幼儿自由在操作。
3、在科学活动中,用启发性的语言指导幼儿,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在植物饲养中,让幼儿掌握各种知识的技能。
5、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
6、探索活动中鼓励幼儿既有自已的主张,又能与同伴相互分享和合作。
教师要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处处为幼儿考虑,做一个有心人,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得认知,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幼儿的身心在探索和操作活动中得以发展。
通过科学领域的学会,让我受益匪浅。
我以前对科学领域感到很盲目。
从这次的研讨让我知道了科学活动有四个步骤分别是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表达。
这四个步骤才是组织科学活动成不成功的关键。
但是科学活动也重在老师的指导和幼儿自己的操作。
幼儿不操作不探索也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知识获得成功的喜
悦,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领域学习心得二:《指南》科学领域学习心得(1129字)7月7日,在岳麓二幼的音乐厅中,全区幼儿教师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科学领域进行了理解与研讨,并有幸请到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杨莉君教授为我们讲解。
一天下来,虽然略有疲惫,但从中收获颇多,更对科学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了解,对以后开展科学活动也多了一些想法与自信。
一直以来,科学领域是我比较犯难,也一直没有自信开展好的一个领域。
首先是自己本身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些欠缺,对于书本中某些科学知识自己也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就更难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对他们进行说明。
此外,教参书中有些操作材料并不易于准备,尤其是在班上孩子人数较多的环境下,因此,这也给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了难度。
更为重要的是,科学领域中有些知识比较枯燥,孩子们容易失去兴趣,有时又因为孩子们沉溺在有趣的操作中而使活动秩序混乱,因此,如何在激起孩子兴趣的同时又保证活动秩序,让孩子们从中学到东西,考验着每个幼儿老师的教学能力。
自《指南》发布以来,它成为每个幼儿教师的“福音”,在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的同时,还告诉了我们前进的方法。
对于科学领域,在《指南》上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建议。
通过对《指南》科学领域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孩子们的科学不是成人世界中的常识,不是公式,更不是原理法则。
它不神秘,也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要做的,也不是把我们知道的去告诉孩子们,而是引导他们去发现探索,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建构属于自己的世界。
在过去的活动中,我太注重对孩子们知识的讲解,希望他们能从每个“实验”中学习到其中的知识,反而忽略了孩子们自己的发现与探究,更忽略了大自然这个知识的宝库。
《指南》科学领域中第一个目标就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幼儿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在大自然中,每一个孩子都成了小小“科学家”,能发现每一片树叶的不同,能想象每一只蚂蚁的不同故事,更能冒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来,而好奇心和兴趣则是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
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帮助孩子理解,并经常带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另外,宽松的教学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快乐地发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养成敢说敢表达的好习惯,促进师生间与同伴间的交流。
总之,我会根据《指南》中科学领域中的内容及指导原则,用行动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能力,鼓励、支持幼儿探索科学活动。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其的兴趣需要,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科学。
将孩子们生活中的素材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中的科学现象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区域活动中去。
科学领域学习心得三:科学领域学习心得(1557字)
科学并不神秘,对于孩子来说,科学不是公式,不是原理法则,它是身边的花草鱼虫,是常见的,是有趣的活动,是欢乐的游戏,孩子们在尽情的游戏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听了
李岩老师的讲解知道了创设适合幼儿探索必需要有物质环境,营造宽松、愉悦的科学氛围,给幼儿进行探究活动提供支持。
幼儿的发展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物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
同样,幼儿的科学兴趣也必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
为此,我们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激发幼儿探索的激情,是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前提。
因此,我们应开展多种适合幼儿探索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
促使幼儿观察身边事物,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让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细节、成果或查到的答案大胆的表达出来。
在开展各活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1、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创造探索科学的环境。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条件,只有提供合适的幼儿材料,才能保证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
教师应合理、科学、有序地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直接接触材料、动手操作材料、充分感知材料的特性,利用手、脑、口等感官来充分认识和探究,也就是要为他们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幼儿处在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中,让他们拥有足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体现科学发现活动中的乐趣。
2、以“玩”贯穿各活动,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通过“玩”来探索,游戏气氛会浓烈。
幼儿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创造的时间,能和同伴、老师自由交流,这样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感到轻松而无压力,能自如地进行探索。
对于幼儿来说,唯有玩,在玩中才能进行创造。
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地玩,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提高幼儿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质疑,提出问题,才会去探索,去尝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实验活动课中,幼儿对相同外形的两辆汽车,一辆会自己跑,边跑边响音乐,而另一辆必须自己用手推着跑。
孩子们对此眼睛里产生了疑问,于是我对幼儿:“找一找两辆汽车有什么不同?”幼儿仔细的观察比较着两辆汽车。
此时我
引导他们发现一辆汽车底下有开关,盖子里面有电池;而另一辆汽车没有。
”“有电池的一辆会自己跑,没有电池的不会自己跑。
”孩子们发现这个秘密高兴极了。
接着,他们有尝试着安放电池,试着怎样放才会接通电源,在这些尝试活动中,幼儿养成了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的好习惯。
而且,孩子们看得都那么认真仔细,每当有不懂的地方,他们便会大胆的来问我,我总是耐心、热情地回答,帮助幼儿共同寻找答案。
培养幼儿不怕说错、做错,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让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
孩子们与老师没有顾忌,相当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敢说敢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习惯。
对于能力差的幼儿要经常给予恰当的引导,即使他讲得不符合实际,老师也不能嘲笑和否定,采取积极引导的态度。
常常送给孩子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和激励的话语促进孩子去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生来具有的好奇心是柔弱的,容易受到不恰当的教育压制,一旦受到压制,幼儿就会失去科学的兴趣。
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提出质疑,充分感受交谈的乐趣,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其中、并鼓励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无拘无束的情景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将幼儿愉快地引进科学的殿堂。
总之,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
科学领域学习心得四:科学领域心得体会(557字)
丰富多彩的“科学领域”课程,已经结束了。
这次学习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通过两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其宗旨就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实施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科学教育列为幼
儿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
并明确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促进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要强调幼儿思维能力的训练。
因为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要对事物进行观察并赋予观察以意义,要对信息进行联系和比较,要对现象作出假设并加以验证,这些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纲要》也把思维能力列为幼儿科学领域的关键能力。
二、要强调科学技能的培养。
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中,仅仅注重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不够的,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十分重要。
方法和技能常常被比喻为“点金术”。
因为,教师所能给予幼儿的科学知识是有限的,而如果给予幼儿获取知识的方法,那么幼儿可以自行获得更多的知识。
幼儿的科学活动虽然简单,却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过程。
这些基本的科学技能,正是幼儿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最初把握。
只有当幼儿掌握了必备的技能时,才能真正成为自主、自动的学习者。
【篇3:科学领域心得体会岳】
心得体会
丰富多彩的“科学领域”课程,已经结束了。
这次学习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其宗旨就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实施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科学教育列为幼儿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
并明确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促进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要强调幼儿思维能力的训练。
因为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要对事物进行观察并赋予观察以意义,要对信息进行联系和比较,要对现象作出假设并加以验证,这些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纲要》也把思维能力列为幼儿科学领域的关键能力。
二、要强调科学技能的培养。
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中,仅仅注重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不够的,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十分重要。
方法和技能常常被比喻为“点金术”。
因为,教师所能
给予幼儿的科学知识是有限的,而如果给予幼儿获取知识的方法,
那么幼儿可以自行获得更多的知识。
幼儿的科学活动虽然简单,却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过程。
这些基本的科学技能,正是幼儿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最初把握。
只有当幼儿掌握了必备的技能时,才能真正成为自主、自动的学习者。
第2篇: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科学指导下,根据新的纲要,以促进大班的幼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充分尊重大班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树立良好的健康教育观念。
二.教学内容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它的本质就是教会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
培养幼儿理性的思维方式。
帮助幼儿客观的认识周围,认识世界,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成长。
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前提下.本领域教学活动重在对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既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科学能力,以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为目标。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育学,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
自然现象,生活技能,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总目标和要求1.激发幼儿的科学情感。
2.注重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
3.与探索实验相结合。
4.培养幼儿理解他人的能力。
5.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动物及其事物链等自然现象,生活科技,自然现象等几大类。
内容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小事入手,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六.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愉快教学七.教学措施
兴趣是最后的老师,因此在活动设计过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强活动的趣味性,采用各种游戏等方法,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等
形式不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得到语言活动带来的喜悦,对语言活动产生学习欲望,引导幼儿获得成功。
创设情境,注重促进幼儿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活动设计更加重视为幼儿创设科学的情境和机会,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迁移已有经验,大胆,积极主动把自己的经历,经历,感受说给大家听,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八.课时安排
每周两次科学领域活动。
第3篇: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模式
幼儿园科学教学模式
一、观察—讨论的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的特征,学习观察的方法,发展观察力;引导幼儿主动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喜欢观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帮助幼儿获得有关季节、动植物、环境等的感性经验,了解它们之间及其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2.程序与策略程序一:引起兴趣。
观察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引起幼儿对于观察对象的兴趣,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谜语、诗歌、故事、幻灯、图片是教师常用的方法。
另外,出示实物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
程序二:观察活动。
观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它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教师在指导观察活动时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指导幼儿观察。
幼儿由于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观察时间短,因此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可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幼儿的观察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第二,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幼儿思考,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在幼儿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什么像什么”,“什么有什么用处”等引发幼儿丰富的联想,促进他们去积极思考、想像;还可以启发幼儿使用已感知和保持的信息,迁移寻求新颖的不同答案,发展幼儿的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第三,引导幼儿发挥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观察活动中运用的感官越多,对于物体的了解就越深入,越全面。
第四,教幼儿观察的方法。
幼儿在观察事物的时候,经常是凭兴趣进行的,看到的只是他感兴趣的那一部分或者是事物显著的特征,观察的时候是杂乱无章的,教师要教会幼儿从上到下、从头到尾、从中心到四周、由外到里的顺序观察法。
如果观察对象是两个以上物体,要教会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异同点,从而形成类概念。
程序三:讨论表达。
观察活动和幼儿的语言表达是密切相关的,观察完物体的特征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事物的特征,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分析、综合、概括物体的特征。
程序四:游戏活动(或操作活动)。
这个程序的游戏活动或操作活动主要起到加深认识观察对象的作用,可以开展相应的美工活动、文学活动等。
3.教学实例与评析我们的国宝———熊猫(中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熊猫是生活在高山竹林里的动物。
2.使幼儿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我们的国宝,激发幼儿关心、爱护熊猫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大熊猫怎样走路,吃些什么,也可放映有关熊猫的录像。
2.请幼儿带一个熊猫的玩具或照片来幼儿园。
3.教学挂图“熊猫”。
4.幼儿操作材料画面“涂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习性。
“请你们仔细看看带来的熊猫玩具和照片,说说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带来的玩具熊猫都一样吗?他们与真的熊猫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熊猫的样子像谁?”(又像熊又像猫。
)“生活在哪里?吃什么?”出示熊猫生活区图片让幼儿观察。
(生活在长有竹林的高山里,吃山中的箭竹。
)“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呢?”(熊猫吃下的竹子就像一把刷子,把肠子里刷得干干净净,这样熊猫就不会生病了。
)“你知道熊猫是怎样生活的吗?学学它走路的样子。
”(喜欢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找东西吃,会爬树,走路较慢等。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熊猫是我们的国宝。
“为什么说熊猫是我们的国宝?”(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它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是古老的动物,可现在留下来的熊猫很少,只有在四川的高山丛林中有少量的熊猫存在。
)“以前你在哪里见过熊猫?熊猫被送到国外去干什么?”“你喜欢熊猫吗?为什么?”“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怎样来保护?” 3.小结。
“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雅,是我们和世界人民喜爱的动物。
它是我国特有的国宝,但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我们都要救救大熊猫,让它永远能生活在地球上。
” 活动延伸
1.阅读幼儿操作材料,在画面上涂色。
2.活动后组织幼儿画或粘贴大熊猫的图案,巩固幼儿对大熊猫特征的认识并诱发对大熊猫的兴趣。
3.组织幼儿学习有关熊猫的谜语和儿歌。
评析
1.在科学教育课中,在指导幼儿认识动植物时,经常采用观察活动的形式,这次活动正是通过观察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熊猫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等,符合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
活动目标里要求幼儿知道熊猫是国宝,要关心和爱护,这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如果能在活动目标中对幼儿提出观察兴趣、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的表述会更加全面,能更好地体现整体教育的观念。
2.活动准备里除了教具准备,还提出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3.活动开始时,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幼儿的观察兴趣,然后,用提问的方法指导幼儿从熊猫的外型特征到生活习性,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教师的提问有趣味性,又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思考和想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在观察活动后,教师引导幼儿开展的讨论和小结突出“熊猫是国宝”的主题,既开阔幼儿的眼界,又突出本活动的重点,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
注:该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科学》,王志明,张慧和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
二、探索—发现的模式 1.教学目标
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使幼儿喜欢并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