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部编版语文教案 (九上) (4)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我爱这⼟地》这⾸诗运⽤象征⼿法,表达出诗⼈愿为祖国奉献⼀切的⾚⼦深情。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2课《我爱这⼟地》课⽂原⽂ 假如我是⼀只鸟, 我也应该⽤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所打击着的⼟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林间的⽆⽐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也腐烂在⼟地⾥⾯。

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泪⽔? 因为我对这⼟地爱得深沉……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2课《我爱这⼟地》教案 教学⽬的: 1.使学⽣了解新诗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和⽐较阅读,激发学⽣阅读新诗的兴趣。

3.引导学⽣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

4.品味诗歌的语⾔特⾊,提⾼学⽣欣赏诗歌的能⼒。

教学重点: 在学⽣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法:朗诵、讨论、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

上课前先做个调查:喜欢读⼩说的同学请举⼿,喜欢读诗歌的请举⼿。

(调查后继续导⼊新课),其实,诗歌是最古⽼的⽂学样式,也是很⾼雅的⼀种⽂学形式,她是⽂学⼥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

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养成纯正的⽂学趣味,是从读诗⼊⼿,能欣赏诗,⾃然能欣赏⼩说、戏剧及其它种类的⽂学。

”英国思想家培根也说过:“读诗使⼈聪慧。

”从今天起,我们就要⼀起经历⼀次神奇⽽激动⼈⼼的诗歌之旅。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艾青的⼀⾸诗《我爱这⼟地》先来感受⼀下现代诗歌的魅⼒。

⼆、布置、检查预习作业。

1.布置预习作业(此项内容为上课前布置,或课下通过课代表布置给同学)。

(1)通过查阅资料(络、图书等)了解作者⽣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查字典扫清⽂字障碍。

2.检查预习作业。

⽼师在学⽣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1)作者⽣平简介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十五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十五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十五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一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启蒙以来的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你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科学态度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这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教学准备老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故事和文章。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

他是心目中的老师。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默读课文,想一想: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②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1、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不禁被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

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相信书本,不相信权威。

你知道哪些例子?(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你对科学精神了解多少?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二1.理解荀子关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劝,劝勉,鼓励。

学,学习。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答: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

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答:2.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答: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讲义(含解析)——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讲义(含解析)——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

二、课文背景这首诗发表在1934 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争论,因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

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原文阅读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是风是月是桃花是馨香一瓣你是风中的杨柳嫩绿的枝桠风中闪是婀娜是娇艳你是水中的倒影是暖碧波连连是柔情在我的眸子里闪你是思念是心田是一粒种子在风中舞是希望盛开在心间莺轻轻的唱燕翩翩的舞春摇动枝蔓激情你是绿是春色无限谁不爱这春天柔软风轻云淡伸出双臂呼吸爱的缱绻你是心头的朱砂红艳在我的心头生茧你是相思的泪滴一串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永恒美好一如初相见是一幅画一首诗不倦你是人间四月天可人你是精灵牵动痴心人儿一个无怨你是人间四月天诉说一段情一段爱恋岁月洗礼亘古不变想着你的笑魇如樱花般灿烂滴落的残红恰好我轻轻的拾起亲吻流水的华年你是红如霞你是绿如莲你是紫色的玫瑰七色花是染坊浸入我梦中的斑斓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期盼是陪伴你的情萦绕心头不见不散你是书笺记忆留下的墨点晕染是彼岸花娇香根在我的心帘你是夜空眨呀眨的眼是希冀是牵念共一轮明月蔚蓝最美四月天如梦如幻深深的眷恋尤爱一句誓言百倍胜过——我爱你最美四月天问题解疑1.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及知识点2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及知识点2篇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一、教材简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鲁迅的《且亭杂文》。

这是一篇“驳”、“立”紧密结合的驳论文。

本文批驳的是一种悲观论调,这种悲观论调的要害是“以偏概全”,也就是失掉自信力的仅是中国人中的一小部分,从而批驳了敌论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新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鼓舞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本课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有“驳”有“立”,语言尖锐泼辣,富有战斗性。

在初三学生学习、鉴赏、运用驳论文的阶段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达到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及掌握简单的驳论文写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对驳论文的鉴赏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为低层次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高,因此教学时不宜过快,宁可多花一点时间,对时代背景作者进行介绍,以利于学生深入把握课文内容。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多举正面人物(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代表)及反面人物进行比照、分析,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2、品读法。

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

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5、比较阅读法。

在比较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或延伸。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世纪的中国,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3.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本文尖锐犀利、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

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驳论文知识的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观点。

2.整体感知作者的论证思路,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1)鲁迅先生的文字总是充满力量,郁达夫先生在《怀鲁迅》一文中说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先生的杂文,看看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问题,鲁迅先生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示课件2)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是谁吗?预设: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

教师:(出示课件4)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2.作家作品教师:鲁迅先生的作品,除了小说外,杂文成就也很大,今天我们来看看杂文集。

预设:(出示课件5)《且介亭杂文》共分三集,是鲁迅后期杂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广泛,思想成熟,科学性、战斗性都很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理念】1、借助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把课文主旨的理解形象化、生活化。

2、借助课文对人生哲理的概括,引导学生把自己朦胧的生活感悟哲理化。

【教学设计】教材编排的外在线索是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的是按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而本课是属第一板块:人与自我。

阅读这些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一篇叙事性的文章。

本文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故事,在故事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教学此文章,本着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的原则,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简单入课,在主体部分我设置了感读(默读)——研读―赏读课文三个环节,其中默读也为了复述课文作准备,因此复述课文也做了超多的工作,用填充的形式完成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研读课文中把课文的字词记清为学生学习课文扫除障碍,赏读课文让大家畅所欲言,进而水到渠成的得出文章的哲理性含义。

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版块则是对课文的深入与延伸,课文的小结用一句话谈谈体会,使学生对全文有深入的探讨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掌握眩、嶙峋、迂回等生字词。

2、潜力训练:注意学习和运用描述心理活动的词语,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潜力。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最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泰坦尼克号沉船时的三副画面:1、船体倾斜时杰克告诉露丝到栏杆外不至于划向大海。

2、船体完全下沉时主人公找到悬浮物(门),并趴在门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案示例之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粤南(一)重点、难点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二)知识点落实规划掌握下列字词:菜畦、皂荚、桑椹、油蛉、蟋蟀、斑蝥、缠络、攒、脑髓、鉴赏、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确凿、书塾、恭敬、方正、消释、渊博、宿儒、蝉蜕、人声鼎沸、倜傥。

(三)实施教学的思路及主要方法1.简介鲁迅及《朝花夕拾》。

2.明确本文的体裁是回忆性散文,文题“从……到……”表明文章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有空间、时间的变化。

启发学生理清本文结构。

3.欣赏作者笔下百草园的景色:①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举例说明。

②透过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可看出作者所描摹的是什么季节?③是从哪些角度、顺序展开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与“无限趣味”有什么联系?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作用是什么?5.朗读7、8段,说一说冬天的百草园又有怎样的趣味;画出捕鸟过程的一连串动词,体味其作用。

6.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呢?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连用所表达的意思呢?(从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考虑)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学生轻声齐读第9段,回答下列问题:①家里人要送十二岁的鲁迅到三味书屋里去了,当时他是怎样想的?(从课文内容考虑)②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联系他的家庭教育考虑)③他要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当时他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8.边读课文后半部分,边与“百草园”的生活作比较,填写下列空格:百草园景物美丽丰富,三味书屋陈设(),百草园生活有趣多彩,三味书屋学习(),长妈妈讲的神话故事美丽动人,三味书屋的先生(),和闰土父亲学捕鸟乐趣无穷,三味书屋读的书();百草园是个有无限趣味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的私塾。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案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案

《无题》李商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重点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委婉之美。

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方法:1、通过朗诵、背诵,使学生初步体会本诗的意蕴。

2、结合背景知识,以及对诗歌的翻译,使学生基本清楚本诗的内涵、情感、写作手法,初步掌握本诗。

3、通过课上的讨论以及对课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本诗的印象,基本掌握本诗。

教学过程和步骤:一、诗人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擅长诗歌写作,为朦胧诗鼻祖。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二、作者生平: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但生活环境与思想极不相同。

以都写过的“夕阳”意象为例。

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宣州谢脁楼》),盛唐的恢弘气度;李贺“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日落西山,昏暗中还有碧色,中唐特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祚将沦”,百感苍茫——唐王朝崩溃前夕的写照。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

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

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

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1.艰苦的童年时期(812—827,16岁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低级官僚的家庭,父李嗣做过获嘉(河南新乡)县令,商隐即生于任所。

第1课《沁园春 雪》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下作业
背诵这首词。
学生完成作业
落实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层:(1-3句)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第二层:(4-10句)具体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河山的壮丽。
第三层:(11-13句)想象描写,描绘雪后天晴的壮丽景象。
2. 第一层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3.第二层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有什么效果?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也有很大的想象成分,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意兴。
4.读读“望”字之后,诗人写到了哪些景观?从用词、修辞和写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长城、大河、山、原
5.第三层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等到雪后天晴,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阙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阙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3.第一层中“引” 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共性一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共性二 忽视文治
4.第二层中作者用哪个词对五位帝王作了总体评价?说说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

2022年部编版语文九上《敬业与乐业》教案(公开课)

2022年部编版语文九上《敬业与乐业》教案(公开课)

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

它们或谈人生〔如《敬业与乐业》〕,或议社会〔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或论教养〔如《论教养》〕,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就点明了中心论点;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如《论教养》列举了某些人的日常表现来论证观点,《精神的三间小屋》那么在理解三间小屋的内涵的根底上概括出作者的观点,论述严密,说服力强。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

学习这个单元,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词,《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书信,《论教养》和《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以说理为主的散文,教学时在注意它们各自的文体属性外,还要侧重学习这几篇文章具有的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有观点、讲道理的特点。

学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写简单的议论文,学会运用道理论证〔包括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照论证等论证方法。

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做自强不息的新青年。

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2 1. 了解议论性文章〔包括演讲词、书信、说理散文等〕的根本特点。

2. 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3. 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论题与论点、观点与材料。

4. 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体会论证方法和特色语言的作用。

5. 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引导学生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看待事物,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6.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指导学生采访自强不息的人物;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2 11写作 观点要明确 2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2〔设计/周丹〕6 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获得人生启迪。

第4课《海燕》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4课《海燕》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课《海燕》教学设计(修订版)教材分析:《海燕》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篇文章。

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海燕》是散文诗,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画面美,情感激越、色彩厚重。

在本诗之中,作者通过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学习本课时,要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学情分析: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当下的学生由于缺乏对俄国革命历史的了解,无法通过作者塑造的海燕形象以及其他海鸟在面对暴风雨时的表现的对比来感悟诗歌中鼓舞革命者继续革命的思想。

因而在教学时,需要对俄国革命的知识适当补充。

再加之本诗画面感与音韵感极强,指导学生饱含感情的诵读这首诗歌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中革命精神的体会。

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结合背景理解内容,体会深刻内涵。

2. 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 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俄国历史上有一段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高尔基用一篇散文诗震撼了整个沙皇俄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海燕》,感受这首诗的力量。

二、研读课文(一)感情朗读,整体感知1. 多媒体播放朗诵音频,初步感受文本。

师:听完音频,如果是你来读,你会用怎样的语调、感情来读?2. 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连、读出感情。

3. 指生朗读,生生评价。

4. 生自读喜欢段落,并说明原因(二)研读探究1. 内容分析(1)文章以暴风雨逐渐逼近为线索,描写了海面景象,刻画了海燕的不同形象,请同学们自行朗读课文,将文章以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顺序分层,说说写了怎样的海燕。

明确:第一部分(1-6段):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飞翔,渴望暴风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原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2.难点: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林徽因生平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板书)(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同步练习(解析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líng ________ yán ________ ________轻________ 娉婷鲜________ 冠冕呢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B.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C.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D. 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清清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 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 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4.填空。

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②《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的“你”指代________,突出了“你”________的特点。

③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________,这些词语给人一种________的感觉。

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A. 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纯朴与大气,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章。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代表了⼈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烧圆明园的强盗⾏径。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七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教学⽬标: 1、培养学⽣快速默读课⽂,整体感知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

2、体会⽂章中铺陈和反语⼿法的表达效果,揣摩⽂章的语⾔。

3、感受⾬果的博⼤胸怀和伟⼤的⼈格魅⼒,接受真是⼈类⽂明成果、热爱全⼈类⽂化的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背景导⼊ 法国作家⾬果先⽣说:“在世界的某个⾓落,有⼀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家介绍⼀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1860年10⽉6⽇,英法联军闯⼊圆明园⼤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堆废墟。

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的、出⾊的,并征求⾬果的意见。

那么⾬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起来学习⾬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资料助读 1、作者介绍 ⾬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法国⽂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道主义、反对暴⼒、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

清王朝倾全国物⼒,集⽆数精⼯巧匠,填湖堆⼭,种植奇花异⽊,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物。

被世⼈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令中华民族抱恨千古的是,这⼀世界园林艺术的伟⼤杰作,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的野蛮的劫掠和焚烧,使⼀代名园化为废墟。

23 范进中举 教案-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23 范进中举 教案-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文人,他从20岁到54岁,从黑发朗目的青年到面黄肌瘦、胡须花白的老者,科举之路一走就是35年。

皓首穷经为功名,一朝中举却疯癫,难怪文中有言:“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

”厄中之人却浑然不觉,乐痴一生。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结识他——科举痴人范进。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桑梓”“侥幸”“不省人事”等重点字词。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他的作品《儒林外史》里也反映了这些思想。

作品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全书故事情节没有主干,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中心,即揭露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利禄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背景链接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小说这部分写的是广东学道周进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

当时范进已是五十四岁。

这让周进想起了自己曾经屡试不第的类似遭遇,心生怜悯,因此他对范进格外关照,趁无人交卷时将范进的答卷看了三遍,结果范进在童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

课文内容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文体知识讽刺小说:讽刺小说的特征是用嘲讽的表现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极落后和腐朽反动的事物。

在艺术表现上,这类小说充分调动各种讽刺艺术手段如夸张、巧合、漫画式描写等手法突出被描写对象本身的矛盾、可笑或畸形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以嘲讽、批判、揭露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黑暗的现象、事物或思想。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过程方法: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品味语句,体会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语句的深层含意;学习驳论文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讨论法。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

鲁迅写此文进行了批驳。

二、检查预习省悟xǐng 诓骗kuāng 濒bīn 搽chá玄虚xuán 渺茫miǎo 脂粉zhī脊梁jǐliang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诓骗——哄骗。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民请命——为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和他人。

省悟——认识上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可分为:(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一般结构:摆观点——论证——重申观点(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一般结构:摆敌观点——批驳——树自己观点——论证——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深化观点)2、本文论证结构提出对方的论据、论点(1、2):(1)论据:两年前不久现在(2)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3-5)——破:(1)失掉的是“他信力”;(2)发展着“自欺力”。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四、教学措施:1.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教学过程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6. 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诗歌,或欣赏雄伟壮阔又美丽妖娆的北国风光,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或感受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或欣赏诗人心中那一幅幅像四月天一般美的画面。

单元教学目标1自主欣赏诗歌,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尝试创作诗歌。

学会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情达意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3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壮志豪情。

单元重难点1重点阅读方法:诗文炼字品析法诗歌画面描绘法诗歌意象分析法人称作用分析法2重点写作技巧动静结合单元课时分配1、《沁园春.雪》 2课时2、《我爱这土地》2课时3、《乡愁》2课时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2课时5.《我看》写作尝试诗歌创作 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古诗文,皆为名家的名胜记游之作,认真品味这些作品,让我们走进美好的自然,欣赏优美风光,让我们走进古代名家,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第7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4.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文章中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学会欣赏和评价不同职业的价值。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敬业与乐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识别并阐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观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内涵及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拓展教学资源:可以引入更多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认识敬业与乐业,增强他们的职业观念。
3.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4.加强课后跟踪:课后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敬业与乐业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敬业与乐业的基本概念。敬业是指专心致志、尽职尽责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乐业则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爱和乐趣。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敬业与乐业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人们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敬业与乐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敬业和乐业在我们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敬业与乐业的真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文章具有想像力、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格。

3.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指导语文学习过程中讲求方法与习惯,通常的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指:在阅读中自觉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阅读质量,达到阅读的效果。

其中“画”,就是指边读边在书上画,不必抄写,实际上就是用圈点法精读。

此后对所画内容体味,隐性思考,不必表达,只要求心里有所领悟就达到了目的。

教学内容: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

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

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

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

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

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

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

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

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

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么?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二、走近文本。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五)拓展学习:
写一写: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学生动手写,展示。
(六)布置作业:
将所仿写诗歌修改润色并工整的抄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鸟←──—假如────────我
歌唱爱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
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怎样论述“有业”的必有性的。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一次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2.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赏析《艾青诗选》中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进行专题探究。
4.诵读《艾青诗选》中喜欢的诗作,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年级:九年级 班别: 上课教师:
一次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目标达成: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 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
【创境激趣】
圆明园图片欣赏 圆明园名字的由来及其毁灭的经过 写作背景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2)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3)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2.主题理解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3.写法探究
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我 看
穆旦
自然的谐奏——生命
生命的静流——希望
与自然合流——新生
教学反思:
课题: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年级:九年级 班别: 上课教师: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评价)
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四.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敬业 什么是“敬”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如何做到敬业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四、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
教学反思:
课题: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2.背景资料
《我看》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3.检查预习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学生质疑、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六、再读课文,体会诗歌的美。(闻一多先生曾说过:“诗歌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你从这首小诗上能看出什么美呢?结合诗歌说说。
七、这首诗的前三节其意象前的修饰语都紧扣了意象,但第四个意象却不一样,你是怎么理解的?
八、提问:这几节诗他们的位置能否互换呢,为什么?略。
九、最后再齐读一遍。
∣∣
──→土地(祖国)←────—
教学反思:
课题:3.《乡愁》余光中
年级:九年级 班别: 上课教师:
一次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读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自学探究的能力。
3.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思乡怀亲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换来推进抒情特色。
教学重点:
3.写法探究
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
第五节: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
教学反思:
课题:5.《你看》
年级:九年级 班别: 上课教师:
【自学导航】
1.给加点字注音
缀 琉璃 珐琅 鹭 骇 曦 劫 箧
2 .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 独一无二--- 谴责----
制裁--- 箧--- 瞥见---
3.信的正文写了哪些内容?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态度?
【合作探究】
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 迁移
【强化训练】
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哪几句是虚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教学难点:
赏析《艾青诗选》中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进行专题探究。
教学过程:
1.导语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
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铁凝
一次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点
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课题:1.《沁园春·雪》
年级:九年级班别: 上课教师:
一次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背景: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年级:九年级 班别: 上课教师:
一次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乡愁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的话题,像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以及崔颢的《黄鹤楼》中所写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否突破了一般文人的个人之思。——版书标题。
二、简介诗人及背景:略。
三、范读课文,读后思考一下问题:(注意诗的节奏)
四、齐读:读出感情、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五、品位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1.在诗人漫漫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我们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