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加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统计鸭子数量的增减”的实例,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3.解决问题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6.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异号两数加法法则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统计鸭子数量的增减”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海山三中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恰当。

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应;不过,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已逐步淡化,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已逐步形成。

现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究、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学风,学生间互相评价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也已逐步形成。

四、教学策略
1、新课标提出“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合本节的特点,我采取了“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与教材互动”三个方面,实行小组学习模式:将全班同学分成14组,每组4人,遇到讨论的问题组内先进行讨论,再派代表回答。

不受拘束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想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2、课前准备:教师将北国风光图片、学校前面的养鸭池等作为素材并用于课件,方便新课的呈现。

让学生从视觉感官上进一步感受新知识,以加深印象。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知的诗词引入,以及就地取材——我校门口有几个养鸭池而设计“统计鸭子数量增减”这个问题。

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制作课件,学生刚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情绪很高,兴趣也很浓。

通过实践,我觉得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学中用,用中学);学生主体地位明显、突出;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较好地完成了本节的学习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