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形象的心理分析(一)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多面性的角色。
他的形象既有着闲散放浪的一面,又有着才情出众的一面。
以下是对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贾宝玉被描绘为一个富贵家族的少爷,因此他从小就过着奢华的生活。
他有着无忧无虑的心态,常常沉迷于娱乐和纷繁复杂的娱乐活动中。
这使得他显得放浪不羁,不太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压力。
其次,贾宝玉是一个有着天赋才情的人物。
他懂得诗词,善于文学创作,对音乐和艺术也有着深入的了解。
这种才情使他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眼光和判断力,与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贾宝玉的才情为他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赏和崇拜。
然而,贾宝玉也有着一些缺点。
他常常自怨自艾,情绪容易波动,善感且容易受伤。
他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比较复杂,经常陷入纷争之中。
由于他的身份和背景,他面临着很多压力和期望,这使得他在成长和人生选择上感到迷茫。
总的来说,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呈现了丰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即有闲散放纵的一面,也有才情出众的一面。
他的优点和缺点交织在一起,使得他的性格更加丰满和立体。
这使得贾宝玉成为《红楼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以上是对《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的简要分析。
通过对他的品质、才情、缺点和矛盾心理的描述,我们更能深入了解这个复杂而富有魅力的角色。
红楼梦人物分析贾宝玉红楼梦人物评价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分析贾宝玉红楼梦人物评价贾宝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巨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精神瑰宝”。
小说中的人物众多,其中最为出色的便是贾宝玉。
贾宝玉是小说中的男主角,是贾家的二少爷。
他具有非凡的人物形象,是小说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之一。
下面我们将对贾宝玉进行一些分析及评价。
一、贾宝玉的性格贾宝玉的性格具有很大的矛盾性。
他温和、善良、敏感,却又容易疑虑、自卑、孤僻。
他的思想深邃,对人生的探索非常热衷。
他对女子的态度充满一种邪恶的吸引力,同时也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恐惧。
另一方面,他深受乱世的影响,同情苍生,愤慨社会不公,时常发出狂言妄语,并采取站在知识分子的角度来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
二、贾宝玉的缺点贾宝玉虽然是小说中的男主角,但他并不完美。
他有很多缺点,最突出的是他的放纵和喜新厌旧的性格。
他不断地追求美女,从林黛玉到薛宝钗,从来不肯委屈自己,一有机会就想尝试新的感受。
他也常常犯错, 比如他对贾母的教育毫不尊重,对黛玉和宝钗的感情也处处不顺。
这些缺点使他变得更加人性化。
三、贾宝玉的成长历程小说中,贾宝玉的成长经历是一个婉约的人生过程。
他的从天真到成熟、从任性到悟性、从孤僻到开放、从哀伤到洒脱的成长历程是小说的主旨所在。
在小说中,他的命运之路长满了荆棘,但无论怎么困境,他依旧勇敢地行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最终获得了一种无人能及的灵性与静契。
四、贾宝玉的性格评价贾宝玉的性格非常特立独行。
他的纵容和喜新厌旧的倾向,让他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付出了很多代价,同时也导致了黛玉悲凉和宝钗无奈。
但是,贾宝玉之所以能够成为小说中的灵魂人物,大部分是基于他的敏感、深思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长期关注社会的所显现出的问题,并将自己的心志与学识广博地投入到小说情节中,这种文化认同与社会发声的胸怀使得他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五、小结贾宝玉是《红楼梦》又一经典的人物。
由于瑰丽的外观、婉约的心灵和对人生的敏感洞察,他成为小说中最受欢迎和最值得探究的角色之一。
心灵的守望者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分析

心灵的守望者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分析心灵的守望者: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分析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塑造了众多深具人物魅力的形象。
而贾宝玉作为这部小说的主角之一,其形象更是备受关注和推崇。
贾宝玉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角色,更是心灵的守望者。
本文将对贾宝玉这一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他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对其他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影响。
一、贾宝玉的身世与成长背景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公子,出身于一个显赫世家,被众人宠爱和捧在手心。
然而,他的成长背景也为其心灵的承受力奠定了基础。
贾府虽富有荣华,却没有真正的家庭温暖。
他的父母早逝,亲人之间的争斗和勾心斗角使他陷入孤独的境地。
这样的身世和成长背景造就了贾宝玉敏感、内向、多疑的性格特点。
二、贾宝玉的情感世界与思想境界1. 贾宝玉的浪漫情怀贾宝玉对于爱情有着非常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他渴望与心爱的人共度美好时光,对于纯真和浪漫的追求也贯穿了整个小说。
他对黛玉、晴雯等女性角色的深情厚意,以及他观赏花鸟、写作诗词等表现方式都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浪漫情怀。
2. 贾宝玉的自我反思贾宝玉不仅在情感世界中有着丰富的表达,同时也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他对于权利、命运、世态炎凉等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并通过与黛玉等人的对话和互动,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和审视。
这种自我反思是贾宝玉心灵的守望者角色的重要表现。
三、贾宝玉对其他人物的影响1. 对黛玉的影响贾宝玉与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对鸳鸯,他们的情感纠葛和命运转折是整个小说的核心。
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厚意和无私付出,让黛玉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爱。
然而,贾宝玉的境遇和命运也给黛玉带来了许多痛苦和悲伤。
两人之间的互动成为整个故事的重要驱动力。
2. 对其他女性角色的影响贾宝玉对凤姐、李纨等其他女性角色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他对她们的照顾和关怀,使她们产生了对贾宝玉的情感依恋和向往。
而这样的影响也对故事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四、贾宝玉的命运与结局贾宝玉作为一个身世显赫、心灵敏感的角色,命运的转折对他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他的一生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他聪明机智,勇敢善良的形象。
作为一个家庭撑腰的贤者,贾宝玉有着传统文化的精神、悲剧的命运和高尚的理想。
作为一个“家”中的人,贾宝玉对家庭责任特别重视,他坚韧不拔、勇敢坦率,对家庭的不幸能够正视,而且经常担负起责任去尽孝心,让我们看到了他精神的强大。
他不仅明白家庭的重要性,而且能够把家庭的事放在自己的手里,责无旁贷,给人以深深的敬意和尊重,令人感动。
此外,贾宝玉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有着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和传统的认知方式。
他坚持道德原则,并且坚决抵制腐败和官僚主义,甚至把家庭财产抛弃,以证明自己的决心,可见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同时,他也在不断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以证明自己的才能和内心的活力,他不仅能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而且能够将它们结合起来,营造“家”的氛围,令人钦佩。
由此可见,贾宝玉在《红楼梦》中具有十足的形象,他不仅有着勇敢善良的性格,而且有着传统文化的精神,这使他在一代人中受到很高的尊重和敬仰。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首先,贾宝玉是一个聪明敏感的人。
他天生聪明悟性高,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极高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他从小爱好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并且有着非凡天赋。
在书中,他对古代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见解,并且常常用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对红楼梦梦境的创作也表明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才华。
他敏感的天性使他能够触动深邃的哲思和情感,使他成为小说中最为活跃和有思想深度的人物之一其次,贾宝玉是一个多情善感的人。
他重情重义,对亲友非常关心和照顾,尤其是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女子。
他对林黛玉的情感是红楼梦中最复杂和动人的情感之一、他们之间既有深厚的情感纽带,又受到家族和社会的压力和限制。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宠爱和怜惜,以及对她病重和死亡的痛苦表明了他敏感而善良的一面。
他对薛宝钗的疼爱和忠诚也表现了他的善感和情感。
然而,贾宝玉也有着自己的黑暗一面。
他因为家族的权力和地位而感到压抑和迷茫,从而陷入了纵欲和荒淫的生活。
他沉迷于酒色之中,对待女性漠不关心。
他用母亲贾母的力量和传承去追求自我独立和自由。
他游走于家族的纷争和阴谋之中,陷入了欲望和迷失的漩涡。
他对待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貌的自负和空虚也是他黑暗一面的体现。
总而言之,《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个光辉而复杂的人物形象。
他聪明敏感,善于感知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他用自己的文学才华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思想。
他多情善感,对亲人和朋友有着深厚的情感。
然而,他也有着黑暗的一面,沉迷于纵欲和荒淫的生活,对待女性漠不关心。
他的形象体现了曹雪芹对人性的深度思考和描绘。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与心路历程分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与心路历程分析1.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中,贾宝玉被描绘成一个富有情感、深思熟虑的复杂人物。
他是贾府的石头公子,一直以来备受家族期望和关注。
以下是贾宝玉的主要特点:1.1 敏感而多情贾宝玉对美和爱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对待亲人和朋友都展现出极其真挚情感。
他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经常用诗词和音乐来表达内心世界。
1.2 脆弱而易受伤害虽然外表坚韧,但贾宝玉很容易受到伤害。
他对于世俗之间的冷漠、虚伪和势利产生了深深地怀疑,并因此时常陷入沮丧和消沉。
1.3 与花草鸟兽有着特殊联系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自然界的花草鸟兽有着特殊的联系。
众多描写中,他与蔷薇、黛玉等花朵相亲相爱,并在自己的梦境中与各种动物交谈。
2. 贾宝玉的心路历程贾宝玉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和内心挣扎,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反思。
以下是贾宝玉心路历程的主要阶段:2.1 纯真快乐期贾宝玉小时候天真无邪,与表妹林黛玉以及其他同伴们一起游戏玩耍,度过了快乐纯真的时光。
2.2 对世俗冷漠和虚伪的怀疑随着年龄增长,贾宝玉开始对世俗之间的虚伪和冷漠产生怀疑。
他看到了封建社会家族制度下隐藏的利益和勾心斗角,这使得他变得犹豫、失落甚至绝望。
2.3 感情纠葛与痛苦在迎春园中,贾宝玉逐渐陷入了红尘之中。
他与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产生了复杂的情感关系,却始终无法找到真正的幸福。
这种纠葛和痛苦逐渐影响着贾宝玉的心境。
2.4 沉寂与觉悟贾府衰败后,贾宝玉开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与觉悟。
他对人世间名利的追求及欲望的空虚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并以此为契机更加珍惜眼前人和事。
总结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其复杂和饱含思索的角色。
他敏感多情又脆弱易伤,通过经历各种灵动的境遇塑造出一个独特而令人难忘的形象。
他在成长过程中走过许多曲折道路,最终通过觉悟与沉淀找到了内心平静和自我认知。
整个过程凸显了贾宝玉所代表的人物形象与心路历程。
以上就是关于《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与心路历程的分析。
贾宝玉的形象分析

贾宝玉的形象分析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
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
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
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贾宝玉的形象分析,供大家参考。
贾宝玉的形象分析[篇1]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心人物,贯穿全书的始终。
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
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把八股文指斥“饵名钓禄之阶”,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不愿与士大夫交接。
其基调核心:“情痴,情呆,行怪,言狂,冥顽”。
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
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处处流露出对传统的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颠覆。
虽然,受其时代的局限,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性别角色是怎么回事。
但在他的身上,却凝聚了男性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
这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同时又是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叛逆者。
首先,贾宝玉否定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他否定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思想。
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因此,他不仅爱黛玉,也爱他身边的那些女仆人。
故鲁迅先生有说:“宝玉是‘爱博而心劳’”。
其次,他不定读书做官的人生道路。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
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
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分析与人生观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分析与人生观导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人物,他的性格与人生观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宝玉的性格多样,既有温柔敏感的一面,也有多愁善感的另一面。
他的人生观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分析贾宝玉的性格与人生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动机。
一、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展现出了多个独特的性格特点。
1. 多情而敏感贾宝玉的性格敏感且多情。
他对美丽事物的敏感度很高,对婉约文化和艺术非常着迷。
他善于品味诗词、音乐和绘画,热衷于欣赏花鸟虫鱼的美妙之处。
他能够准确地通过细节感知到他人情感的变化,并对之产生共鸣。
他对黛玉、晴雯等女子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对她们的动态关注和感情交流表明了他多情的本性。
2. 容易受环境影响贾宝玉是一个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人。
他生活在荣府这个繁华而复杂的大家族中,经历了许多充满欢喜和忧伤的事情。
他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态度和言论的影响。
比如,他被众多女子追求时,会因为受到不同人的言辞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
这种容易受环境影响的性格使得他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常常心生疑虑。
3. 多愁善感贾宝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他对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不幸和离别非常敏感,常常为他人的痛苦而感到悲伤。
他的自我意识也很强,对自己的情感状态非常敏感。
他常常为自己内心的挣扎而感到苦恼不堪。
他对于生活的矛盾和困惑常常陷入思绪之中,难以自拔。
二、贾宝玉的人生观演变贾宝玉的人生观在《红楼梦》的故事中发生了演变和变化,这对于我们理解他的性格发展和故事情节的推进至关重要。
1. 相对佛教观点的理想主义在《红楼梦》的早期,贾宝玉倾向于一种相对佛教观点的理想主义。
他渴望追寻真理和精神的自由,对纷繁俗世中的喧嚣和虚幻感到失望。
由于他的多情和敏感,他对于人生的痛苦和苦难有着深刻的思考,希望通过逃避现实获得内心的平静。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
贾宝玉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聪明过人、爱恨深重、多愁善感的青年男子。
他从一个小乡绅的后裔发展到一名有德
有才的君子,成就了多种不同的复杂故事,被誉为“红楼梦里的人文大师”。
贾宝玉从小就注定要经历一段痛苦的觉醒之旅,最终成为一个可敬的人,充满仁爱、善良和正义的文人。
他既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年,又是一
个勇敢坚强、勤奋好学又很有智慧的青年,可以说是具有典型良好习惯的
贵族少年。
在社会的地位上,贾宝玉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他是一个有着财富、
有着贵族地位的少年。
身处贵族家庭,他受到了尊重,但他也体会到了贵
族家庭的繁琐宫廷之规和无尽的宫廷计谋,他不断努力,能够明白宫廷斗
争的环境,明白自己在这种计谋中必须以谨慎的态度行事,而且要学会观察,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应付宫廷斗争的考验。
外在形象上,贾宝玉是一个带着青春气息的少年,他手中握着芭蕉扇,脚上踩着绣花鞋,穿着孔雀绿绸的服装,心思缜密,经常挽着腕表,这些
都能体现出他少年时期的文艺张扬。
内心方面,贾宝玉具有柔软的心态,他容易受到欺凌,被动吃亏,但
他也有自己坚定的品格。
贾宝玉人物性格分析

贾宝玉人物分析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极富争议和复杂性的人物,他的形象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
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家世和成长背景贾宝玉的家世背景十分显赫,他是贾家的少主,贾母独子、日后的荣国府之主。
贾家是盛唐所出的贾珍的后裔,代表了当时大贵族的阔绰和富裕。
对于几代人的积累和成就,他都有着深刻的感受。
在成长背景方面,贾宝玉的父母早逝,由贾母抚养。
贾母给予贾宝玉无微不至的关爱,但同时也对他的教育和成长加以约束,不允许他体验外面的世界。
这种教育让贾宝玉内向、敏感,在外面的人世中感到陌生和不适。
同时,他还接受了程婴、秦钟等投机取巧的私塾先生的教育,这些人给予他歌舞、诗词等世间杂事上的指导和启发,让他日后成长为一个通才。
二、性格和特点贾宝玉的性格在《红楼梦》中被作者刻画得十分丰富而多面,他往往表现出人情世故和离经叛道的两重性格。
首先,从情感方面来看,他非常敏感,对于感情的表达和体验十分细腻。
他对林黛玉的情感,既表现出了深情和投入,又表现出了略带刻薄的感觉。
他对薛宝钗的看法也一度有了动摇。
这种多疑和游移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刻画了当时许多男女青年的内心状况。
其次,在道德和行为方面,贾宝玉的人格存在着许多缺陷和隐患。
他不善理财,好奢侈、放荡,性格软弱迷糊,经常被宝钗、黛玉等人喊着扭着胳膊才说出做出的承诺。
他对严厉的父亲贾母是敬而远之,对奶娘王夫人等存在感强烈的女性却感情交织,对李纨等美貌的女性却不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这些特点让他深陷在红楼梦般的欲望和情感之中,往往无法自拔。
除此之外,贾宝玉的行为和决策偏重于文艺和宫廷气派,但缺乏现实的实际性。
这样的特点既等同于他对世俗思辨和教术化表现出的厌恶和抗拒,也代表了一个弱者的特点,难以承担家族的重任和项目的实践。
三、对于《红楼梦》结构的影响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小说结构中最关键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物形象代表着一个奢侈的贪欲和暴虐的生活状态,与整个曹家的文化气质相抵触。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分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分析1. 引言贾宝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作为故事的男主角之一,拥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贾宝玉的性格进行深入分析。
2. 外表与形象贾宝玉出生在富贵之家,容貌俊美,丰姿达观。
他继承了贾府血统中的诗画才情和艺术品味,善于欣赏美丽事物。
然而,与其外表相反的是,他常常显得非常忧郁和沉默。
3. 敏感与感性贾宝玉是一个极度敏感和感性的人。
他对周围环境和人情事物非常敏锐,往往能够察觉到别人所忽视或隐藏起来的情感细微变化。
他对爱情、友谊以及家族关系等都有着深刻而真挚的体验。
4. 审美追求与雅兴贾宝玉在审美追求方面具有独特的品味和雅兴。
他对古代文人墨客所钟情,对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有着极高的鉴赏力。
这种对美的执着追求也成为了他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
5. 反叛与困惑尽管贾宝玉身处于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中,他却常常感到反叛和困惑。
作为一个年轻人,他渴望自由和独立,但又被家族传统所束缚。
这种内在冲突使得贾宝玉经常陷入迷茫和无助之中。
6. 悲观与忧郁贾宝玉是个悲观主义者,对人生经验持有消极的态度。
他对世俗欲望和虚荣功名不屑一顾,并深深地感受到世间百态背后的空虚和腐朽。
这导致了他长期以来心灵上的忧郁与颓废。
7. 热爱与珍惜虽然贾宝玉常常表现出复杂而沉默的性格特点,但在他内心深处却满怀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他对亲人、朋友和美好时光都抱有一种深情厚意,虽然最终这些情感都被现实所践踏。
8. 总结贾宝玉的性格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形象,在他身上既有睿智和敏感,又有反叛与困惑。
他对美的追求与内心世界的纠结交织在一起,使其成为《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参考文献•金圣叹, 高鹗. 红楼梦: 认识与研究[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3.以上所述是根据《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角色特点进行的性格分析。
希望能够对您理解贾宝玉以及小说本身提供一些帮助。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是名著《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作为荣国府的嫡孙,大观园里的贵公子,自幼受到家中长辈的宠爱,宝玉身上承担着家族的期望。
他的人物形象深深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之中,同时又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时代意义。
宝玉从小表现出的独特性格和偏好,使他在家族中显得与众不同。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反抗封建礼教,尽管最终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束缚,但他的反叛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文学史上一抹难以忽视的亮色。
通过对贾宝玉性格和命运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折射出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
红楼中的宝玉是至真至诚的。
贾宝玉是一个用情至深的人,他对待感情极为认知。
暂且不说他在晴雯、秦可卿去世后的悲伤流泪,仅仅紫鹃一局玩笑话,他便心中作痛,呆滞一时。
他对林黛玉更为痴情,贾宝玉刚见她时: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两人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本来一段美好、单纯的爱情,却因自己家族长辈的刻意为之,与薛宝钗成了亲。
从而有了黛玉焚稿断痴情,吐血而去。
贾宝玉也因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出家隐去。
红楼中的宝玉是纨绔叛逆的。
宝玉从小衔玉而生,是一— 1 —个被家族寄予厚望的重要人物。
但他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却形成了叛逆的性格,这与家族从小把他交给奶娘丫鬟伺候的行为是不可分开的。
由于从小就和女性生活在一起,丫鬟们对他都是纯洁之心。
丫鬟们的纯洁和社会地位的低下,使得贾宝玉对当时封建社会中以男子为重的思想感到厌恶和反感。
贾宝玉曾被家族送到家塾中去念四书五经、学习儒学,但他感到家塾中的风气非常腐朽落后,与他和丫鬟们一起生活的美好是不同的。
因此,他对于封建的教育十分抗拒,不愿去考取功名。
而贾宝玉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不知不觉的就形成了叛逆的性格和思想。
红楼中的宝玉是平等待人的。
贾宝玉在平日的生活中主张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愿意去遵循他人的安排,强制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整部小说的中心人物之一。
他是贾府的贾政和王夫人所生的儿子,红楼梦的故事也主要围绕着他展开。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天真纯良:贾宝玉从小生活在封闭的贾府中,对外界无知,心地纯良善良。
他不喜欢虚伪,天性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和贾母、林黛玉等人一起玩乐。
他的天真烂漫和纯真的本性使得他在贾府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2. 情感丰富:贾宝玉对感情极为敏感,对他来说,感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他与林黛玉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他们之间的爱情更像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
他和黛玉的感情是矛盾而复杂的,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3. 文艺才情:贾宝玉是一个有着文艺才华的人,他喜欢写诗作画,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与薛宝钗有着共同的文化爱好,二人一起创作文学作品,形成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4. 优柔寡断:贾宝玉因为天真和对感情的迷茫,导致他在面对一些选择和决策时常常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这也使他在红楼梦的故事中受到了许多痛苦和折磨。
5. 悲剧命运:贾宝玉的人生可以说是一部悲剧。
他从小就被父母所宠爱,但是在贾府的家族纷争和变故中,他的命运注定是
悲惨的。
他失去了黛玉,被迫与宝钗结婚,最终也无法逃脱他的命运,最终病重而亡。
总的来说,贾宝玉是一个形象丰满、多维度的人物。
他的天真善良、情感丰富、文艺才情以及悲剧命运,使他成为《红楼梦》中最具魅力和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总之,贾宝玉是一个充满人性魅力的形象,他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的追求平等自由、尊重个性和叛逆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贾宝玉的思想性格中,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非常突出的特点。
他对女性有着博爱之心,对于大观园中的女子们都充满了关爱和热情。
他的思想观念中,女性不应该仅仅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他尊重女性的自由和权利,支持她们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
在他的眼中,女性是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感的,值得尊重和崇拜。
这种对女性的热爱和崇拜,也是他和林黛玉相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被鲁迅概括为“爱博而心劳”,也被警幻仙子称为“意淫”。
这种爱不仅限于男女之爱,更是对周围不幸者的广义爱,包括亲近、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等。
这种“博爱”导致他“心劳”,他为人担忧,代人受过,替丫头充役等等。
例如在“平儿理妆”一节中,他虽然本来与此事无关,但十分同情平儿的不幸,不仅为其理妆,而且叹其身世。
他想到“贾琏惟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
贾琏之淫,凤姐之威,他竞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
”他之所以能为平儿理妆,是因为补偿了他平日不能“尽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乐”。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他的思想并没有达到否定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
他的思想越来越叛逆,完全支持被压迫者,坚持要和林黛玉自主结婚。
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封建势力给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无法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
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
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也无法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
最终,他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形象。
他是一个被家庭寄予厚望的人物,但他却鄙视功名利禄,不思进取,这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整个故事的男主角。
贾宝玉作为一个典型的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内心活动和矛盾的情感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贾宝玉是一个富有浪漫情怀的人物。
他注重个人感受和情绪体验,在乌斯藏花府中,他对自然景物的美丽和花的香味有着强烈的感受和欣赏。
在他眼中,花草树木都有了生动的灵魂,他能够通过细腻的感受将自己与花草溶为一体。
他在与黛玉相遇时,更是为她的才情和美貌深深着迷,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成为小说中最为动人的一段描写。
其次,贾宝玉是一个感情丰富且充满矛盾的人。
他在爱情和友情中表现出复杂的情感状态。
在与黛玉的感情中,他既爱又恨,既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又是情感激烈的恋人。
他对黛玉的病痛和离世深感痛苦,这种痛苦源于他对黛玉的爱和无法承受的失去。
同时,他对林黛玉的矛盾感情也表现出了他的内心纠结和复杂性格。
再次,贾宝玉是一个痴情的人物。
在爱情的世界中,贾宝玉表现出了对黛玉的深情和执着。
他常常为黛玉担忧和痛苦,无论是黛玉的病痛还是与黛玉的分离,都让他感到无法承受的痛苦。
他对黛玉付出了全部的感情和努力,但最终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回报。
他的痴情不仅表现在黛玉身上,还表现在对其他女子的善待和宠爱上。
最后,贾宝玉是一个成熟和独立思考的人物。
尽管他年轻,却表现出了成熟的思维和眼光。
他能够看到社会的虚伪和人情的冷暖,能够对贾府的衰落、亲人的背叛和自己的命运有所思考和看清。
他在红楼梦中的旅程中,逐渐认识到世间的虚幻和人生的苦难,也逐渐明白自己的所需和追求。
他以独特的眼光看待世界,以成熟的心态面对人生。
综上所述,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位富有浪漫情怀、感情丰富、矛盾纠结、痴情执着、成熟独立思考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人物,他的形象丰满而深刻,对整个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无论是他与黛玉的情感纠葛,还是他对人生的思考,都使他成为了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心理描写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心理描写原文与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金陵十二钗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而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之一。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独子,他在小说中的形象深入人心。
本文将通过红楼梦中对贾宝玉心理描写的原文分析和解析,探讨他的复杂内心世界。
一、情感丰富的少年时代贾宝玉的心理描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丰富的情感。
在小说中,宝玉被描绘成一个敏感而多愁善感的少年。
在家族昌盛时,他沉迷于游戏和幻想,与他的表妹林黛玉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然而,随着家族的衰落,宝玉的情感开始变得复杂。
当他无法摆脱对宝钗的感情时,他的内心不安和矛盾日益加深,这在以下原文中表达得很清楚:“曾习得归期误,惟有青青草原心!平生所好无人见,只我一人心底知。
”这句话揭示了宝玉内心自我否定和自怜的情绪。
二、对女性的向往和迷恋贾宝玉在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极为细腻。
他对黛玉、宝钗等女性角色表现出的情感分别表明了他对女性的向往和迷恋。
作为一个极富才情的少年,宝玉对美丽而聪明的女性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在与黛玉相处的过程中,宝玉深深地被她的独立个性和痛苦的遭遇所吸引。
他对宝钗的情感则更多地体现了他对智慧和善良女性的向往。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宝玉内心对女性的情感是如此的错综复杂,他对不同女性角色的情感表达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三、与黛玉之间的矛盾与挣扎黛玉是宝玉最为亲近的人之一,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其他人物更加复杂。
黛玉拥有一颗敏感而刚强的心灵,而宝玉对她的情感则带有一定的矛盾和挣扎。
原文中对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宝玉情性最古怪,他自己也无法用言语说明。
”这句话表明,宝玉对黛玉的情感虽然复杂,但他自己也无法完全理解和描述。
黛玉的独立和刚强的性格与宝玉的柔情和敏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在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和挣扎。
四、对命运的思考和反抗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有思想的角色。
在他看来,珍贵的东西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凋谢,人生的快乐总是被悲伤所打败。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贾府的瑰宝,也是宝玉这一名字的寓意所在。
他的形象在整个小说中表现出了世俗世界的辗转离合和情感起伏,同时也承载着作者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以下将围绕着其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贾宝玉是一个极其眷恋自由的人,对于束缚和规矩感到厌倦。
他在贾府中过着世俗富贵生活,却常常心系人间凡尘。
他常常体验强烈的负罪感,这一点从他对黛玉一段深刻的感情和对妙玉失落的表现中可以看出。
贾宝玉有时甚至认为自己是无根之木、寒冰野草,他内心渴望归于自由和纯真,追求真正的爱与美。
其次,贾宝玉机智聪颖,善于表达。
他很少忍耐些什么,做什么事情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
他性格开朗,喜欢和别人交朋友,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
他对于诗词文学也有着较高的鉴赏力,曾与贾母、晴雯等人进行过多次的诗词对唱。
然而,贾宝玉的机智与其自由和情感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他在感情和人生的选择上常常犹豫不决。
再次,贾宝玉是一个敏感而多愁善感的人。
他对家族的衰败感到悲伤,对世俗生活的虚华感到厌倦,对人情冷暖的变幻始终保持着敏感的感触。
他对于黛玉的深情、对于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于自己的无力等种种感触,无不使他沉浸在忧伤之中。
他的多愁善感甚至渗透到了他的身体,他常常头痛、伤风,甚至由此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句。
这一多愁善感也加深了他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失望。
最后,贾宝玉不同寻常的身世也成为其人物形象的重要构成。
他是贾府的血脉之后,却出生在封建家族的衰败之时。
他的出生降临了许多不幸和沉痛的关系,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也承担着一定的命运和责任。
他的父亲因为儿女情长失去了封建家庭的责任感,而他则从小就被传统观念束缚着,使他对命运和家族的衰败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小说的结尾,贾宝玉从自暴自弃中清醒过来,开始思考出路,试图寻找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和归宿。
他的身世使得他成为一个既有着悲剧色彩又带有希望的形象。
忍耐与坚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分析

忍耐与坚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分析贾宝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形象展现了忍耐与坚守的特点。
在小说中,贾宝玉经历了各种人生起伏与磨砺,通过他的表现可以看到他忍耐与坚守的品质。
本文将对贾宝玉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他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首先,贾宝玉是一个富贵贵公子,却有着内心的坚守。
他的一生充满了诱惑和享乐,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纯洁美好的向往。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常常感叹人间纷纷扰扰的繁华并不值得追求,他更加注重心灵的净化和纯洁的静谧。
他对花草树木的热爱与与世无争的态度,表现出他内心深处对真正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种坚守自我的品质在他面临困境和诱惑时表现得更加明显,他不为权力利益所动,而是坚守自己的信念。
其次,贾宝玉展现了忍耐的力量。
他在面对各种挫折和苦难时从不轻易放弃,而是选择忍耐与坚持。
他早年被贾母迫害,被逼离开贾府,但他并没有被打倒,而是继续默默忍耐并寻求机会挽回家族的荣誉。
他在荣府内成为贾府唯一合格的男性继承人,而这个地位是他在诸多建兰院中脱颖而出忍耐的结果。
贾宝玉对黛玉的爱情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尽管他深爱着黛玉,但他能够忍受黛玉要与其他人结婚的命运,不为爱情的苦涩所动摇,以忍耐与坚守诠释了他对黛玉的深情厚意。
最后,贾宝玉也是一个具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物。
他对人生及其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琢磨,表现出他坚守良知和追求真理的一面。
在红楼梦的故事中,他经常使用诗词歌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情和追求。
贾宝玉考虑问题时总是从更高的角度来思考,对人生的哲学问题有着深刻的感悟。
总结起来,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充满忍耐与坚守精神的人物形象。
他的内心坚守、忍耐的品质以及对真正美好事物的追求使他成为一个值得敬佩和钦佩的人物。
通过他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忍耐与坚守对于人的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这也是贾宝玉这个形象的深层含义所在。
对贾宝玉形象的心理分析(一)

对贾宝玉形象的心理分析(一)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人格和个性含义相同,都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认知、能力,情绪、气质、性格、行为及身体结构等方面。
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1〕,而人格变态就是指个体心理状态“偏离规范”〔2〕、“偏离常态”〔3〕,贾宝玉心理、人格的偏离规范与常态,最主要表现在他言行、性格、心理诸方面的女性化,可以这样认为,贾宝玉是一个女性化或半女性化的男性人物形象。
贾宝玉的女性化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红的癖好《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宝玉的奇异之处时,特意介绍宝玉满周岁抓周“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这颇具预示性的细节揭示出人物的爱红习性。
在第十九回里,当袭人以不离开贾府为条件要求宝玉“再不许弄花儿、弄粉儿、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和那爱红的毛病儿”,他虽口头马上答应,但第二天却又“替他们淘澄脂胭膏子”,致使左边腮上都溅上了红;第二十一回,贾宝玉于不觉中欲吃黛玉房中的脂胭,被湘云从身后伸手打落,第四十四回,他又十分在行地向平儿介绍胭脂的调配方法和使用方法,如此种种艺术描写,无不昭示着一个基本事实,作为男性的贾玉玉爱红确已成癖。
他不顾父亲和旁人的鄙视指责,硬要分享女儿们的专利,这“不长进的毛病儿”,显然是“偏离常态”的变态行为。
第二、生活女性化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各各不相同,生活范围及内容也迥然有别。
“正位乎内”的女性以闺房庭院为自己的生活范围,以学习女红、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为自己的人生职责。
“正位乎外”的男性则以社会为人生舞台,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之责,因此,“士”阶层中的大多数男性自觉地选择了读书—进仕做官这一人生道路。
贾宝玉则与众不同,他自幼喜欢在闺帷中厮混,自从住进大观园后,更是“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环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以下引此书只注回目),以女性化的闺房生活为乐,从不考虑自己斥为一个男儿于家于国应尽的责任,诚如作者在第二十回中所言:“并不想自己是男子,须要为子弟之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宝玉形象的心理分析(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位封建贵族阶级政治上思想上的叛逆者,这已成为当代红学研究者的共识。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审视,便不难发现贾宝玉是一位具有异常心理和变态人格的“特别”的叛逆省。
本文拟通过对贾宝玉形象的心理分析,进一步透视曹雪芹的创作心态和独特社会人生见解。
更加准确地把握《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丰富而又复杂的文化意蕴。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人格和个性含义相同,都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认知、能力,情绪、气质、性格、行为及身体结构等方面。
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1〕,而人格变态就是指个体心理状态“偏离规范”〔2〕、“偏离常态”〔3〕,贾宝玉心理、人格的偏离规范与常态,最主要表现在他言行、性格、心理诸方面的女性化,可以这样认为,贾宝玉是一个女性化或半女性化的男性人物形象。
贾宝玉的女性化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红的癖好《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宝玉的奇异之处时,特意介绍宝玉满周岁抓周“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这颇具预示性的细节揭示出人物的爱红习性。
在第十九回里,当袭人以不离开贾府为条件要求宝玉“再不许弄花儿、弄粉儿、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和那爱红的毛病儿”,他虽口头马上答应,但第二天却又“替他们淘澄脂胭膏子”,致使左边腮上都溅上了红;第二十一回,贾宝玉于不觉中欲吃黛玉房中的脂胭,被湘云从身后伸手打落,第四十四回,他又十分在行地向平儿介绍胭脂的调配方法和使用方法,如此种种艺术描写,无不昭示着一个基本事实,作为男性的贾玉玉爱红确已成癖。
他不顾父亲和旁人的鄙视指责,硬要分享女儿们的专利,这“不长进的毛病儿”,显然是“偏离常态”的变态行为。
第二、生活女性化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各各不相同,生活范围及内容也迥然有别。
“正位乎内”的女性以闺房庭院为自己的生活范围,以学习女红、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为自己的人生职责。
“正位乎外”的男性则以社会为人生舞台,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之责,因此,“士”阶层中的大多数男性自觉地选择了读书—进仕做官这一人生道路。
贾宝玉则与众不同,他自幼喜欢在闺帷中厮混,自从住进大观园后,更是“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环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以下引此书只注回目),以女性化的闺房生活为乐,从不考虑自己斥为一个男儿于家于国应尽的责任,诚如作者在第二十回中所言:“并不想自己是男子,须要为子弟之表率。
”更有甚者,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将八股文斥为“后人饵名的钓禄之所”,从不“潜心玩索。
”他曾当面顶撞史湘云的规劝(第三十二回),并以受惊吓为借口,逃避贾政对自己读书情况的检查(第七十三回)。
这一切均表明贾宝玉在有意识的拒绝走传统读书做官、耀祖光宗的人生道路,拒绝进入男性的社会角色定位,完全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悖离“社会期待”。
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艺术描写看来,他已经十分习惯并非常喜欢那种“无明无夜和姐妹们鬼混”(第二十一回)的女性化生活,并似乎打算在内帷中长期厮混下去。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种“偏离规范”的异常表现。
第三、性格女性化从总体上看,贾宝玉的性格缺少男性应有的阳刚之气,更多地呈现出女性的阴柔特征。
他“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第九回),对黛玉是如此,对袭人、秦钟等也是如此;他胆小,怕见父亲,怕见生人,怕晚上一人睡觉;他遇事无主见,既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又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金钏儿被打被撵、晴雯被冤,尽管他心里颇觉不公,但却无胆量挺身而出为她们辩解,当然更无能力去保护她们,除此之外,贾宝玉的多愁善感也相当突出。
他常常发呆、掉泪,常常触景生情,感伤不已。
听到黛玉的《葬花词》,“不觉恸倒山坡上”,联想不断,以致于“心碎肠断”(第二十八回);看见祝妈创土种竹,打扫竹叶,“顿觉一时魂魄失守,随便坐在一块山石上出神,不觉滴下泪来”(第五十七回);见杏花落听雀儿啼,又伤心感叹,发了呆性(第下十八回)。
贾宝玉这种敏锐的感受力、细致的观察力以及丰富的联想、脆弱的感情,无不反映出女性心态与性格特征,对此,可借心理学术语称之为“性倒错”,因为“性倒错在第三性征上更象异性”〔4〕,。
第四、奇特的两性观在对男女两性的总体看法上,贾宝玉是贬男尊女的。
他有一句惊世骇俗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他料定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可有可无”(第二十回)。
这种男浊女清、尊女抑男的两性观在封建社会的父系文化系统中确属罕见,尤其出自男儿之口,则更可谓空前,它是贾宝玉“偏离规范”、人格变态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外,贾宝玉“面若中利、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面如傅粉,唇若施脂”(第三回),如花似玉的容貌更为他增添了几分女性的柔美。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用来定义“变态”的词语包括以下这些:越轨—指明显不同于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的行为;异常—指与公认的规范很不同的行动;失调—缺乏行为的整合;稀奇古怪—指与社会公认规范不相同的行为。
“决定是否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体是变态的最一致的标准是:①行为偏离、或不同于)那个社会的规范;②失调行为总是继续和/持续存在;③人们内部和/或人们之间活动的最终破坏程度”〔5〕。
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贾宝玉的女性化实属变态,不仅今日的读者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心理和行为的异常、越轨和稀奇古怪,就是《红楼梦》本身也多次指出这一点:小说第三回写黛玉初见宝玉,作者引出所谓“后人”所作的《西江月》词二首,以正话反说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这一形象的总体评价,其一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作者说此词批得“极确”,它道出了贾宝玉性格行为与众不同、偏僻(即不合正道)乖张(即怪僻不通情理)的特征。
在小说中,最疼爱宝玉的贾母也说他就是与众不同,最接近他的袭人说他:“性格异常”、“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
”除此之外。
书中还不时直接以“痴”、“呆”“傻”、“疯”、“怪”、“狂”等字眼来形容他的变态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贾宝玉的女性化不仅引起了他人的非议,破坏了他与本阶级多数成员的和谐关系,而且导致了他与以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族、封建贵族阶级的尖锐对立,导致了他与整个男权社会的严重脱节,从而也最终导致了他自身的生存危机,这实质上从另一侧面证实了贾宝玉的女性化确为一种偏离规范的人格变态。
二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及其存在状态,必定要受其自身先天和后天诸如生理、社会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贾宝玉也不例外,《红楼梦》对其变态人格形成的原因作了一定程度的揭示。
1、先天因素影响贾宝玉人格的先天因素既不是现代心理学家们所学的“遗传基因”,也并非美学家们所谓“历史积淀”,而是贾宝玉的前身—被女娲遗弃在青埂峰的石头。
秉自然灵秀之气的仙石决定了贾宝玉的聪明灵秀,无补天之才的顽石则决定了他的“于国于家无望”,石头的前身赋予了宝玉正邪两极之性,使“其聪明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第二回)。
如此天赋,必然铸就贾宝玉具有偏离、异常因素的人格形态。
2、后天因素这里主要指宝玉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由于贾母的溺爱,他一直例外地以男性的身分在闺帷内厮混,成天跟姐姐妹妹、小姐丫环们呆在一起,极易染上较多的女儿脂粉气。
住进大观园,更是进入了女儿世界,完全生活在女性的庇护、偏爱、温情之中,自己的生活也完全女性化,正如兴儿所说:“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读书。
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
……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第六十六回),在如此生活环璟中长大的贾宝玉,人格的女性化在所难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一个人后天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教育条件在其心理发展上起着重要甚至是主导作用。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现代红学家们更多地强调了后天的因素,认为在大观园这个女儿国内,生活风气比较干净,封建礼教的统治相对薄弱,贾宝玉较少地受到外界污浊风气的影响,可以比较自由的生活,大胆阅读一些具有市民意识和民主要求的杂学野史,有较多的机会了解青年女奴们的美好心灵和不幸遭遇以及贵族少女们的内心苦闷,这一切均有助于他叛逆思想的形成。
上述认识本是相当正确、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叛逆并不意味着要以女性化变态形式表现出来,何况《红楼梦》所提供的生活环境既不能完全说明贾宝玉异端思想形成的原因,正如某些学者所论,贾宝玉那种“已经带有初步民主主义色彩的先进思想,当然不是任何一个生活在十八世纪中叶的少年所能具备的”〔6〕,更不能充分解释他人格变态这一异常现象。
笔者认为,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更为强调的乃是贾宝玉人格形成的先天素质——与生俱有的顽性劣根,这一点可以从全书石头下凡的基本构思中看出,可以从宝玉一出生就与众不同、自幼便口出怪言中看出,可以从贾府上下之人难以理解宝玉的痴狂中看出。
第五回,作者借警幻仙子之口指出“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第十九回又借袭人的心理活动强调了宝玉变态人格的先天属性,“袭人自幼儿见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出于众小儿之外,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
近来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纵驰荡,任情恣性,最不喜务正。
”十分明显,贾宝玉性格和行为的异常与生俱有,祖母的溺爱、他人的影响以及父母拘管的不严等后天因素仅仅起着“放纵”作用,而非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曹雪芹通过大量的艺术描写所要突出的,正是贾宝玉那天生俱有并且后天不能更改的顽愚劣根、痴狂本性,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宝玉人格的女性化最终也是由先天决定的。
当然,石头前身决定贾宝玉的本性和他后天人格的形态,这种构思无疑是非科学的,曹雪芹作如此艺术处理,目的并非要给世人讲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而是巧妙的利用大众审美心理对神话故事所具神奇性的认同与欣赏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幼年、少年贾宝玉的思想性格显示的乃是成年曹雪芹的思想与人生观,曹雪芹强调宝玉人格形成的先天因素,有利于自己一开篇便集中笔力塑造一位崭新而又奇特的叛逆者形象,有利于从其奇异之处来突出强调这位叛臣逆子的无可救药及其与本阶级的势不两立,从而更为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独到而又深刻的现实人生感受。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