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搭建平台作文教学不再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生搭建平台作文教学不再难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个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语文教师都千方百计地想探索出一条写作的成功之路,可现实的写作教学存有诸多弊病,很难令人满意,虽然方法精彩纷呈,花样百出,甚至还出现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但效率却十分低下。
为了改变此种情况,针对作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写作水平,下面就作文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写作平台,谈几点体会。
一、搭建教师榜样平台
语文教师要敢于写下水作文。
对于写作技巧,篇章结构,从小学到中学,教师已经无数次地在课堂上讲解写作理论,可是效果甚微。
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下水试试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写下水作文,这是值得语文教师称赞的。
现实的作文教学状况是教师往往只停留在纸上谈兵,一味地讲解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而已。
鲁迅先生说:“写作技巧是没用的东西,只是经验中的经验”。
由此看来,我们的语文教师教写作不应该只是教理论和教技巧以及篇章结构这么简单了,而应该为学生做作文示范了。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敢于写下水作文,你才能在讲解写作技巧的时候将技巧转变成写作的实践,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将理论变成实践的作文,让它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本,起一个率
先垂范的作用,依托它去影响学生。
其次,要敢于让学生评教师的作文。
依据写作理论的评判标准,让学生对教师的下水作文作出自己的评价,让学生给教师的作文打分,从中掌握写作技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教师自己也要写得出高质量样榜作文,有几把写作的刷子,使它成为自己引导作文教学说教的本钱。
这样一来,教师的作文就有利于学生模仿,起到榜样的作用。
教师能写一手精彩的文章就是一部最有说服力的写作教材。
在这一点上,只要我们长久坚持下去,肯定会有好的作文教学效果产生。
二、搭建激趣褒扬平台
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头痛,一到作文课就厌烦,大多数学生就会哀声叹气,这是作文课遇到的普遍现象。
学生讨厌这样的事和不愿干的事,试想一下,学生能学好吗?写作文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的确不错,但它是可以解决的。
文章是作者情感迸发之物,它不仅仅是靠写作技巧来完成的,有时候是需要靠内心情感的驱动力来完成的。
想要学生具有内心情感的驱动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生乐于写作、自愿写作、积极的写作、主动写作,第一要解决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1)作文有用才有趣。
人的一生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作文,作文处处都用得着。
如,写书信、写总结、写报告、写手机短信、写产品的广告语、写祝贺语等等。
这是生
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的。
如果我们想将来能更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就必须要过作文这一关。
作文写好了使人终生受益。
作文即生活,生活是活的语言,是交际传递的使者。
作文是有价值的,是人类生活交往的语言,只有让它在生活中运用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
作文是交际需要的练兵场。
教师需要让学生养成作文有用的意识,学生作文是解决需要而写的,以此形成爱好写作的习惯。
(2)赞美激趣。
学生怕写作文,厌恶写作文,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我们语文教师在长期的作文写作课中引导不当造成的恶果。
如,批改作文时评语不讲究艺术,随意打压、妄下断语、乱扣帽子、一无是处等等。
这样的评价无疑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以至于形成写作的恐惧症,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写文章?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删改得多,评语写得多,学生们能认真地去看吗?去研究吗?学生真正从教师的评语和修改中学到了多少东西呢?恐怕教师们都无从考究。
据此,我认为,语文教师评改作文之时最好不要一棍子打死,也不要动不动就做无厘头的评判,更不应该“扼杀”学生的观点,对学生出现的各种观点和风格要有包容的心态,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不能以个人的评判标准、个人的喜好和厌恶来衡量学生作文;教师应尽量少批评,多一点肯定和赞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写作环境,以免造成心理障碍。
著名教育家周弘老师说过,好孩子是赞
出来的,聪明的孩子是赏识出来的。
希望我们的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不妨采用鼓励的做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哪怕是一文不值,也要采用温和委婉的语气或者带有商量的口吻提出善意的修改意见,这样一来学生一定会乐于接受,这也就易于解开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结。
三、搭建有话可写平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师们经常听到学生们发出哀怨:作文作文,气死人;作文作文,难死人。
学生们之所以“气”和“难”,其实就是没有写作文的“米”。
然而学生一旦有了写作的“米”,即写作素材,也就解决了有话写的难题。
依此看来,作文素材是学生作文有话可写之本,学生作文必须有素材的积累。
作文教学也必须解决学生有东西可写的问题:
(1)留意生活,从自己身边积累素材。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摄取生活瞬间,使之成为吸收进来与释放出去的源泉。
让生活变成写作的原型。
多姿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进行创作的无尽源泉。
(2)将学生带出课室,在大自然中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为此,教师要有安排,适当地走出课堂,鼓励学生从课堂外吸取营养,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千世界就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
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描写生活,
乐于写观察笔记、生活笔记、读书笔记。
让学生在广泛的空间里自由地挥洒,自由地想像和联想,完成思维与生活的对接,实现思维的升华。
(3)多参加活动,从体验中积累素材。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生活的主要场所。
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迸发激情的基础。
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了解生活,才能找到写作的素材。
四、搭建理论联系实践平台
如何把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体呢?这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写作理论是后人在前人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过整理然后上升为理论,但理论与实践终究有一段距离。
作为学生,由于缺少生活体验、生活阅历,难免理论与学生实践脱节,学生很难将生活转变为作文。
假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去给学生讲解写作理论,离开写作实践大谈写作理论,那么这种纯理论的写作课也将显得苍白无力了,也难于让人接受。
如何教好作文课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去接受呢?我的体会是,把作文基础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教,即别人的实践――课文分析,自己的实践――作文。
让学生在课文分析中,在作文实践中,自觉地接受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
我们分析别人的文章,实际上就是分析别人的写作实践。
即中心如何表达的问题。
我们的作文实践实际上也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把课
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的联系起来,课文分析也就不是单调的解词、理解段意、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了。
这些内容的教学就有了依托,有了落脚点,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了,将写作与实践融于教学的一体之中,学生再也不是理论与实践的被动接受者了,写作情感就自然流露出来,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作文教学方法不应该单一,作文评语要宽容一些,教作文的方法得当一些,做好榜样和示范,掌握技巧和规律,理论联系实践,作文教学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