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等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的自转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
2、教学难点
(1)地方时的计算。
(2)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状态,从而引出地球自转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
教师手持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然后,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从不同角度展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强调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
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分为恒星日和太阳日。
利用动画演示,让学
生理解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时间为 23 时 56 分 4 秒,是地
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照,时间为 24 小时,是日常
生活中常用的周期。
(3)速度
结合图片和数据,讲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指
出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 0 外,其他各地均相等,约为 15°/小时;线速
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 0。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形成
和交替过程。
讲解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且地球不停地自转。
引导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的周期对生命活动的
影响。
(2)地方时
通过举例,如当北京是上午8 点时,纽约是几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地方时的概念,即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强调东边的时
刻比西边早,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然后,通过简单的计
算练习,让学生掌握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3)地转偏向力
演示水槽中水流的偏转现象,让学生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水流偏转
的方向。
讲解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即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转。
引导学生思考地转偏向力对大气环流、洋流、河流等
自然现象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地理意义,强调重点和难点
内容。
(四)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现象,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并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报告。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
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
教学进度和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