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画卷】陈逸飞的油画《红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历史画卷】陈逸飞的油画《红旗》
2013年6月,陈逸飞1971-1972年作红旗之一油画画布6300万成交
油画《红旗》并为陈逸飞一生创作中,无与伦比的系列组画,由《红旗之一》与《红旗之二》所组构。
创作这件作品时,陈逸飞才25岁,当时的他已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以突出的成绩与天赋,被延揽入上海画院的油画雕塑创作室工作,担任油画组的负责人,油雕院是一个由上海文化局领导的专业艺术单位,在当时像是「艺术圣地」般地受外界崇拜,非常难进入,只吸收最有才情的艺术家,陈逸飞在当时即为油雕院的风云人物。
《红旗》创作于1971至1972年,当时陈逸飞先和魏景山合画了《开路先锋》,后画《红旗》。
前者为一件长达450公分的大画,描写一群某工地工人抬着钢轨在风雨中前进的一景,作品画完后即入选全国美展,奠定了他的名声与艺术高度,让他享誉盛名。
而《红旗》事实上为陈逸飞独特的巨幅系列组画,由两件作品所组构而成。
《红旗之一》描绘在战壕下举着红旗正要冲锋线阵的解放军;《红旗之二》呈现身着校服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宣誓的年轻学子(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藏品),作品在两相对照下,呈现一种独特的「传承」意义,前者代表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浴血奋斗,解放全中国;后者则表现新一代纪念先烈,决心继承老一辈革命传统的信念。
英雄主义与苏派油画的影响在《红旗之一》中,可见一种深浓的苏联社会写实主义风格,此实反应整个大时代的精神,前苏联艺术家的作品对中国艺术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抹灭的影响,苏派油画不仅强调写实,亦带有深浓的政治与社会的感染力,当时中国学院派的教授与师长们均受苏派革命现实主义油画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上很自然地以苏联写实主义为模板,培育了一批具精湛绘画技巧的艺术家。
当时不只是陈逸飞,整个中国艺术圈都受此浸染。
而在苏联美术界之中,陈逸飞特别欣赏有「苏联人民艺术家」之称的科尔热夫(Geli M. Korzhev)的作品。
在绘画形式上,他受柯尔热夫的名作《共产党人》(Homer, Raising the Banner, The International)的启发。
后者为一件三联屏组画,因此陈逸飞选择了一个特殊的形式,融合自我个性化的判断与取舍,完成了《红旗》系列作品。
在《红旗之一》中,观者可见艺术家除对整体人物与战地气氛的描绘外,他还在中心的人物
上安排了一道集中的光源,以聚光效果营造一种戏剧感,并可回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大师在画布上对于光线的掌握与处理,并呈现了一种个人对现实战士们英雄;陈逸飞不愿随波逐流,因此以一种近乎「革命」的方式提出了自我立论。
在《红旗之一》里,艺术家显示其对于战地气氛的描绘与技巧的高度掌握,如对人物的描写十足生动,如最前方的人物右手拿长枪左手拿红旗,引领着一批战地突击队,左边的人物拿着炸药包,带有强烈的戏剧感,战士脸上的肤色显示其长期暴露于战火硝烟之中,而身上的衣服沾满了尘土。
在后方的背景,还可见壕沟处连天的烽火,诠释的是真实战争中的场景与氛围。
此在当时为一个十足大胆的创举,是一个艺术上的冒险。
陈逸飞打破了当时对于艺术的刻板标准,他不描绘欢呼胜利、明朗乐观,而是强调英雄主义与现实生活中战争的残酷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