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力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A.极限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B.观察实验的方法
C.等效替代的方法
D.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
2.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合力的大小一定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产生的
B.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存在
C.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存在
D.线能织成布,靠的是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作用
4.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可求出的物理量是()
A.物体的初速度B.物体的加速度
C.物体的平均速度D.物体通过的路程
5.“曹冲称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当众人面临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因缺少有效的称量工具而束手无策的时候,曹冲称量出大象的质量,体现了他的智慧,被世人称道.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A.“质点”的概念
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C.“瞬时速度”的概念
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N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点是轻质细绳OA、OB和OC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点和C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
A.1个B.3个
C.5个D.7个
7.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下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随t的变化关系是()
A.B.
C.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
B.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
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轨迹时不能把月球看成质点
9.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在0~1s内和1s~3s内相比()
A.速度变化相同
B.平均速度相等
C.位移相等
D.加速度相同
10.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11.2018年8月28日,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92 s夺得金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00m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
B.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
C.苏炳添以9.92 s夺得金牌,9.92 s指的是时间
D.苏炳添的100 m成绩为9.92 s,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10.08 m/s
12.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 s内通过的位移比第(n-2)s内通过的位移多
A.3(n+2)m B.4.9(2n+1)m C.19.6m D.
2
21
n
n
m 13.2019年7月16日,在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女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林珊/杨健获得该项目金牌.将林珊进入水中后向下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
动过程的总时间为t.林珊入水后前
2
t
时间内的位移为x1,后
2
t
时间内的位移为x2,则2
1
x
x 为
A.1:16 B.1:7 C.1:5 D.1:3
14.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
5m/s,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s与5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A.5:4B.4:5C.3:4D.4:3
15.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s内位移的三分之一,则高度为(10m/s2)()
A.15m B.20m C.11.25m D.31.25m
16.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的原长为,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长度变为,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B.C.D.
17.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 m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

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运动的
v-t图象如图所示。

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20 m/s2 B.6 m/s2
C.5 m/s2 D.4 m/s2
18.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则书()
A.将沿墙壁滑动
B.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C.对墙壁的压力不变
D.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
19.下列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
C .
D .
20.如图所示,将棱长分别为a 、2a 、3a 的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在桌面上,长方体木块的各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牵引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示数分别为F 1、F 2、F 3,则F 1、F 2、F 3之比为
A .1∶1∶1
B .2∶3∶6
C .6∶3∶2
D .以上都不对
二、多选题
21.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 车和b 车,其位移-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 和曲线b ,已知b 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m/s 2,t =3s 时,直线a 和曲线b 刚好相切,则( )
A .a 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83a v
m/s B .t =3s 时a 车和b 车相遇且此时速度相同 C .t =1s 时b 车的速度为10m/s D .t =0时a 车和b 车的距离x 0=9m
22.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通过的路程为s ,在中间位置2
s 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
2
t 时速度为v 2,则v 1与v 2关系为( ) A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B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C.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23.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橡皮筋悬挂在竖直墙的O点,小球静止在M点,N 为O点正下方一点,ON间的距离等于橡皮筋原长,在N点固定一铁钉,铁钉位于橡皮筋右侧.现对小球施加拉力F,使小球沿以MN为直径的圆弧缓慢向N运动,P为圆弧上的点,角 PNM为60°.橡皮筋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正确的是()
A.在P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1
2 mg
B.在P点时拉力F大小为
3
2
mg
C.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先变大后变小
D.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的方向始终跟橡皮筋垂直
24.如图1,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公路行驶,甲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0,假设两车相遇时会错车而过而不会相撞,则关于两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有可能相遇两次
B.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可能不相遇
C.若乙车在前,且在t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两次
D.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1时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相遇一次
25.有一串佛珠,穿在一根长1.8m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一个佛珠,中间还有5
个佛珠.从最下面的佛珠算起,相邻两个佛珠的距离为5cm、15cm、25cm、35cm、
45cm、55cm,如图所示.某人向上提起最上端的佛珠,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佛珠紧靠水平桌面.从松手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第2、3、4、5、6、7个佛珠
A.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
B.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C.其中的第4个佛珠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3 m/s
D.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关系为123256
:::::
三、实验题
26.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
(2)打第四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1=__m/s.
27.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请你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____的仪器(填“计时”或者“测位移”)
(2)如图甲、乙是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图片,其中甲是___打点计时器,
(3)关于上面两种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
A.甲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乙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B.它们都是使用10V以下的交流电源
C.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D.乙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验误差也较小
(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小车拖着纸带通过计时器记录下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连续选定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0s,标出的数据单位是厘米,则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m/s2. (5)小文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甲和乙两个物体的运动,分别得到2条纸带。

对毎条纸带,均选择合适的点作为第一个计数点,再依次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并在各计数点处将其剪断,然后将这些剪断的纸条粘贴在相同的坐标纸上,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如图甲、乙所示。

由图可判断____
A.乙物体的加速度比甲大
B.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打第三个计数点时,甲物体的速度比乙大
D.打第一个计数点时,物体的速度有可能为零
28.关于“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
(1)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B.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的位置允许变动
C.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一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2)从图可读得弹簧秤B的示数为______N.
(3)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4)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1F 和2F ,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 ,两力的合力用F 表示,1F 、2F 与F 的夹角分别为1θ和2θ,下列关于1F 、2F 、F 、1θ、2θ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 .14N F =
B .12N F =
C .145θ=︒
D .12θθ<
29.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 1,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mm ),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
l 1=________cm 。

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的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为l 2、l 3、l 4、l 5。

已知每个钩码质量为50g 。

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 2=______N (当地重力加速度g =9.8m/s 2)。

要得到弹簧的伸长量x ,还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

30.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标出,其部分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计算出打下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31.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1.0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现用轻细绳拉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运动.拉力F=10 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经时间t=4.0 s绳子突然断了,求:
(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2)物体离出发点的最大距离
(3)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已知sin 37°=0.60,cos 37°=0.80,取g=10 m/s2)
32.游船从码头沿直线行驶到湖对岸,小明对过程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如下表,
(1)求游船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及位移大小;
(2)若游船和游客总质量,求游船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F;(3)求游船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33.自由长度为17cm的轻质弹簧,劲度系数k=2000 N/m,用其对水平面上重200 N的物体施加水平弹力。

当弹簧长度为21 cm时,物体恰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有操作均在弹簧弹性限度内,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当物体在水平方向保持静止,且弹簧长度为15cm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3)如果在物体水平向右直线运动时,突然使弹簧长度维持为16cm,在继续向右滑行阶段,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34.一辆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公路上有一只小鹿,于是立即刹车,汽车在4 s内停了下来,使小动物免受伤害.假设汽车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试求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35.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的站台前观察,第1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s,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8s,忽略车厢之间的距离,车厢长度相等,求:
(1)这列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
(2)第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质点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建立的只考虑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现实中的质点是不存在的,所以说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质点的概念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知,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小于分力,也可能等于分力,故AC错误,D正确;依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则合力的大小随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故B错误;故选D.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弹力的是由施力物体的形变产生,故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的微小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
BC.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产生弹性形变、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故可知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并一定有摩擦力,故B错误,C错误;
D. 线能织成布,靠的是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故D正确。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位移﹣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是曲线,无法算物体的出初速度,故A错误;
B、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无法求出,速度就无法求出,加速度也无法求解,故B 错误;
C、12s内的位移为△x=6m﹣2m=4m,则12s内的平均速度为===m/s,故C正
确;
D、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运动,只知道初末位移的坐标,不知道具体过程,只能求位移,不能求出路程,故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建立“质点”的概念,采用理想模型法,不是等效替代,故A错误;建立“合力和分力”的概念,采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故B正确;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采用极值法,不是等效替代,故C错误;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不是等效替代,故D 错误;故选B.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三个力的平衡,第三个力大小 7>F>1之间,所以A 、D 错误;若挂5个钩码,则可知MO 处于水平.与题意M 、N 在同一水平线上,矛盾.所以B 正确;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物体所受的水平推力为F kt =,由二力平衡得,墙与物体间的压力 N F kt =。

当F 比较小时,物体受的摩擦力F f 小于物体的重力G ,物体将沿墙壁下滑,此时物体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 kt μ=
当摩擦力F 等于重力G 时,物体不能立即停止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然是滑动摩擦力,随着摩擦力的增大,摩擦力将大于重力,物体做减速运动直至静止,摩擦力将变为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跟重力始终平衡,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的惯性仅由质量决定,与运动状态无关,自由下落的小球同样有惯性,故A 错误;
B.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这一说法,故B 正确;
C.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故C 错误;
D. 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行轨迹时,月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把月球看成质点,故D 错误.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0~1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m/s ,1s ~3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m/s .故A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推论知,0~1s 内的平均速度5
/ 2.5/2v m s m s ==,1s ~3s 内的平均速度5 / 2.5/2
v m s m s ==.故B 正确.汽车在0~1s 内和1s ~3s 内图线围成的面积不等,则位移不等,故C 错误.两段时间内图线的斜率不同,则加速度不同.故D 错误.故选B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和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
积表示的含义.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0~1s 内211m/s a =,物体从静止开始正向匀加速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直线,1s 末速
度111m/s v a t ==,在1s ~2 s 内,221m/s a =-,物体将仍沿正方向运动,但要减速,2s
末时速度2120v v a t =+=,2s ~3s 内重复0~1s 内运动情况,3s ~4s 内重复1s ~2s 内运动情况,综上正确的图象为C ,ABD 错误.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瞬时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在100m 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故A 错误;
B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不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故B 错误;
C 、苏炳添以9.92 s 夺得金牌,9.92 s 指的是时间,故C 正确;
D 、苏炳添的100 m 成绩为9.92 s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其平均速度为:
100m/s 10.08m/s 9.92
x v t === 故选项D 错误。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x =gT 2=9.8×12=9.8m ,知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 秒内通过的位移比第(n -2)秒内通过的位移多2×9.8m=19.6m 。

A .3(n +2)m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4.9(2n +1)m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19.6m ,与结论相符,选项C 正确;
D .2
21
n n - m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运动员入水后的运动逆过来看,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其运动规律可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得林珊入水后前2
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1,后2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2,则21
13x x =. A .1:16.故A 不符合题意.
B .1:7.故B 不符合题意.
C .1:5.故C 不符合题意.
D .1:3.故D 符合题意.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为刹车问题,先求解出刹车时间 04s t v v t a
2s 的位移 221
011(20252)m 30m 22x v t at
5s 的位移 222011(20454)m 40m 22
=+=⨯-⨯⨯=x v t at 故选C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在第1s 内的位移
h =12
gt 2=5m 物体在最后1s 内的位移为15m ,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
212
gt 总-12g (t 总-1)2=15m 解得
t 总=2s
则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H =
212gt 总
=20m 故选B 。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弹簧的伸长量为:
根据胡克定律,有:
A. ,选项A 不符合题意;
B. ,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
,选项C 符合题意; D.
,选项D 不符合题意;
. 17.C
解析:C
【解析】设匀减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 ,根据v-t 图象的面积代表物体通过的位移可得:
15m=10m/s×0.5s+×10m/s×t ,解得t=2s ,所以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故选C .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书本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向下的重力等于墙面向上的摩擦力,故当手的压力变大时,手对书的压力变大,书对墙的压力变大,手与书,书与墙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变大,书仍然静止,受合力为零,竖直方向的摩擦力仍然等于书的重力;
故选D.
19.C
解析:C
【解析】
A. 由图知,质点的速度保持不变,说明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 前一段,质点的速度均匀减小;后一段,质点的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发生变化,质点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 质点的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保持不变,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由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保持不变,而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速度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根据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可得:
F=f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得:
f=μF N=μmg
同一个物体的重力相等,则三种情况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F相等,故F1、F2、F3之比为1:1:1,故A正确。

二、多选题
21.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可知,a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故A错误;
B.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位置坐标相同,辆车相遇。

斜率相等,此时辆车
解析:B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可知,a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A.s t
82m/s 2m/s 3
a s v t ∆-=
==∆ 故A 错误; B .3s t =时,直线a 和曲线b 刚好相切,位置坐标相同,辆车相遇。

斜率相等,此时辆车的速度相等,故B 正确;
C .3s t =时,b 车的速度为
2m/s b a v v ==
设b 车的初速度为0v ,对b 车,有
0b v at v +=
解得
08m/s v =
则1s t =时b 车的速度为
01(821)m/s 6m/s b
v v at '=+=-⨯= 故C 错误;
D .3s t =时,a 车的位移为
6m a a s v t ==
b 车的位移为
0823m 15m 22
b b v v s t ++==⨯= 3s t =时,a 车和b 车到达同一位置,得
09m a b s s s =-= 故D 正确。

故选BD 。

22.ABC
【解析】
【分析】
本题可由图象得出位移中点及时间中间的速度大小,即可比较出两速度的大小.
【详解】
A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v1=v2,故A 正确;
B 、作出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
解析:ABC
【解析】
【分析】
本题可由图象得出位移中点及时间中间的速度大小,即可比较出两速度的大小.
【详解】
A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v 1=v 2,故A 正确;
B 、作出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对于左图匀加速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v 2,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
移,故由图可知
2
t 时刻物体的位移小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右侧,故此时对应的速度一定大于v 2,故B 正确; C 、D 、对于右图匀减速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v 2,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
过的位移,故由图可知
2
t 时刻物体的位移大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左边侧,故此时对应的速度一定大于v 2;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ABC.
【点睛】 v -t 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由图象可知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移.本题还可以对运动过程运用速度位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出中间位置和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一般表达式,再进行分析讨论.要注意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中间位置的速度都比较大.
23.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圆的半径为R ,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k ,角PNM 用θ表示,则:
=2R•cosθ=2R•cos60°=R ;在M 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mg ,则:mg=k•2R ;P 点橡 解析: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圆的半径为R ,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k ,角PNM 用θ表示,则:
NP =2R •cosθ=2R •cos60°=R ;在M 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mg ,则:mg=k•2R ;P 点橡皮筋
弹力大小为:F 0=kR=12
mg .此时拉力F 等于mg 与弹簧弹力F 0的合力,大小为03cos302
F mg mg ==,故AB 正确;结合A 的分析可知,当小球与N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时,橡皮筋的伸长量:△x=2R•cosα;橡皮筋的弹力:F′=k △x=mgcosα;
对小球,设拉力F 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在水平方向:Fcosβ=F′sinα;竖直方向:F′cosα+Fsinβ=mg ;联立可得:β=α,F=mgsinα;可知拉力F 的方向绳子与橡皮筋的方向垂直,而且随α的增大,F 逐渐增大.故D 正确,C 错误;故选ABD .
【点睛】
该题结合胡克定律考查共点力平衡,解答的关键是正确找出橡皮筋的形变量与圆的直径之间的几何关系,结合正交分解法列出方程求解.
24.BD
【解析】
若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速度相等之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则两车的距离逐渐增大,速度相等后,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知两车可能不相遇,可能相遇一次,但是不可能相遇两次.故A 错
解析:BD
【解析】
若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速度相等之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则两车的距离逐渐增大,速度相等后,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知两车可能不相遇,可能相遇一次,但是不可能相遇两次.故A 错误,B 正确.若乙车在前,速度相等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若在t 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然后甲车在前面,速度相等后距离逐渐减小,可能乙车速度减为零时还未追上甲车,故C 错误.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 1时甲车追上乙车,速度相等后,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则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者不会再相遇.故D 正确.故选BD .
点睛: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速度相等前后两车的速度大小关系,结合之间距离的变化分析判断.
25.AC
【解析】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