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应用肢体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应用肢体语言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学校 刘金鸿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用语方面与其他文化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需要教师巧妙地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教学,这样更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某一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

一、肢体语言的常见种类及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肢体语言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技能,体育教师要正确把握并灵活运用肢体语言,重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肢体语言又被叫作体态语,它包括眼神语、面目表情语、手势语、肢体动作等。

肢体语言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教育性。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肢体语言具有正面教育性,教师可通过直观地站、坐、行等外在形态来影响学生。

比如可以借助肢体语言向学生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飒爽英姿,对中学生的心灵起到震撼作用,从而激发其通过努力学习成长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

通过呈现一些反面形象启发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够起到一个循循善诱的作用,让学生懂得哪些是不好的,如不美观的姿态、不礼貌的行为等。

第二,启发性。

在中学体育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学习知识。

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要具有一定的表扬性和启发性,如用点头或者“OK”手势、竖大拇指、鼓掌等表扬性的肢体语言,用手指指某个肢体部位,表示某一动作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部位。

这种肢体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兴致,然后自觉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加强练习,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克服各种困难。

第三,示范性。

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完基本的动作要领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运动过程,教师一般都会进行示范,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当然肢体语言可以示范正确的动作,也可以示范错误的动作。

通常,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为学生示范正确的技术动作,了解整个让学生感受到动作的优美性,这要比单纯地用抽象的语言解释动作更有说服力,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教师示范的动作再完美,学生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错误,为了减少错误、避免学生发生运动损伤,体育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示范一些经常容易出错的动作,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对比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最终达到“错中求正”的目的。

二、肢体语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一)教师进行肢体示范,活跃学生运动思维
体育课是一门动态科学,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某项运动
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肢体示范,完整地展示相关动作规范,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跃其思维,激发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学习内驱力得到增强,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

比如,在背越式跳高动作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讲解并通过肢体动作示范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等,之后针对学生助跑和起跳脱节的情况,再次进行动作讲解。

通过明显的对比,可活跃学生的运动思维,使其加深对正确的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理解。

(二)师生进行肢体互动,快速掌握运动技能
中学体育课堂是动态的,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互动的,如果仅仅是教师单方面地运用教学语言干瘪地讲解,或者只将肢体语言作用于学生,就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生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肢体互动,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效果可想而知。

为此,笔者建议,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一些游戏,给学生创造肢体互动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进步,掌握动作技能。

比如,在学完三步上篮的基本动作后,笔者发现学生都跃跃欲试,想感受一下三步上篮的动作精髓。

在学生自己练习了一段时间后,笔者组织了一场抢运球比赛,抢到的球要通过三步上篮的方式投篮,最终比较每组成功投篮的数量。

教师也加入其中一组,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也能观察教师运球、抢球以及三步上篮的各个规范的动作,对所学投篮动作
会有更牢固的记忆。

(三)教师巧用肢体鼓励,激发学生运动意识
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喜欢运动,且运动能力较强,也有些学生天生体质弱,运动能力也较差,在体育课上学习一些动作技术时经常感到吃力。

教师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并运用肢体语言对这类学生进行鼓励,以帮助他们建立运动的自信,增强自主运动意识。

比如,教师可以给他们比一个“V”的胜利手势,曲臂握拳甚至直接拥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受教师关注的,从而信心倍增,运动的欲望就会变得强烈,运动潜能也会得到激发,从而提升整堂体育课的教学效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肢体语言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学习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教师的示范以及与学生的肢体互动,能够快速让学生产生共鸣,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运动技术的参与性,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嘉富.展现语言艺术激活体育课堂刍论[J].成才之路,
2018(13):85.
[2]谷彪.让肢体语言在体育课堂“说”起来[J].运动,2017
(22):113+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