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大学综合英语2 unit3 课文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3
窃取的身份
“弗兰克从未上过飞行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因为他还在上高中。
”
这是2002年的电影《有种来抓我》的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小弗兰克?阿巴格纳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故事。
影片主人公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年轻骗术大师,曾在不同时间扮演医生、律师和飞行员的角色,在26个国家伪造了价值600万美元以上的支票。
他成了联邦调查局有史以来伪造罪头号通缉令名单上最年轻的通缉犯。
在影片中,阿巴格纳尔被虚构的联邦调查局特工卡尔?汉拉提(汤姆?汉克斯饰演)追捕,但后来逃脱了。
他最终成了联邦调查局专攻白领犯罪的顾问专家。
《有种来抓我》是一部很棒的电影,但影片中的事情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吗?其实,《有种来抓我》是根据弗兰克?阿巴格纳尔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他的行骗生涯持续了大约六年;被抓后,曾三次逃脱监管(有一次是从飞机的厕所逃走的);在法国、瑞典和美国的监狱中总共度过了六年时光。
他现在经营一家咨询事务所,为企业界提供防造假咨询。
他挣到了足够的钱,赔付了所有的受害者,如今已是大富豪。
2003年以来,身份盗窃案变得越来越常见。
很少有人会想象到,为了预防这种改变人生的犯罪,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有多么重要,比如把邮件拿到邮局去寄而不是丢在信箱里等人来取、把文件切碎而不是直接把它们连同垃圾一道扔出去,甚至使用几美元一支的(特效)笔等等。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身份盗窃案的无名受害者。
我们花费许多时间和金钱,去努力挽回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信用、我们的钱和我们的生活。
我们需要想方设法来保护自己。
我们可以减少此类犯罪的机会,但是它永远不会消失。
这不仅仅是要求我们列一份“该做”和“不该做”事项的清单,我们还需要改变心态。
虽然网上银行现在很常见,但国内有一大群人——即占人口15%的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一代人——还是更喜欢用纸。
而且,30%的诈骗案都发生在这群人当中。
支票上有身份盗贼所需的你的全部信息。
如果你用圆珠笔,笔迹可以用一般的家用化学药品除去,钱数可以更改。
每天发出的空头支票高达120万张以上,平均每秒13张以上。
支票造假是个大产业……每年以25%的速率增长。
犯罪分子指望我们犯错误,好让他们更容易得手。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呢?
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不要把你的邮件留在邮箱里过夜或过周末。
小偷就等着看你家信箱的小红旗(注:在美国,信箱上插上小红旗表示有邮件需要投递),以便通过你要投递的邮件找寻有用的个人信息或支票。
要用签字笔填写支票和重要表格,(因为)签字笔的墨水会渗进纸张的纤维中,无法用化学药品除去。
还有,切碎或撕碎含有个人信息的所有文件,然后再把它们丢进垃圾桶。
记住,网上有大量机会可以被小偷利用。
他们根据你的身份伪造假身份。
我们都知道黑客行为和木马软件对电脑数据库中个人信息的威胁。
但是在谷歌上搜索某人也会透露
大量个人信息,在线社交网站(如“我的空间”、“相册”和“毕波”)也一样。
正如我们离开办公室去厕所时要随身带上钱包一样,离开电脑时也应该注销你的电脑以防临时起意的盗窃。
最后一点,假如你遭遇较传统方式的抢劫——比如在大街上——挂失你的信用卡显然是要做的第一件事。
但是别忘了,即使挂了失,信用卡也可以用作身份证件来获得购物卡……那你就有了犯罪记录。
身份伪造可以肆行多年而不为受害者所知。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现在的诈骗者觉得身份犯罪简直是太容易了。
如果你的身份尚未失窃,那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对你动手。
就会轮到你的。
数字代表着身份
企业需拥有大量的资讯可供随时调用,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因为那样的话,亚马逊就知道你需要什么,能够给你提供你喜欢的书,而不是试图让你买你不喜欢的。
那么,有什么不妥吗?
要是我正走在大街上,有人主动过来要卖给我什么东西的话,是不是很吓人?也许没那么吓人。
人们试图卖给我东西并不是很吓人。
就算他们不停地试图卖给我东西——显然他们已经老于此道——或者他们推销的方式令人不太舒服,也没什么吓人的。
推销并不吓人,除非你是推销员。
要是我走在大街上,我的面孔被一个推销员的照相机拍照,这是不是很吓人?那也许令人讨厌,也可能是合法的。
吓人吗?也许不。
推销员对面孔背后的人又了解多少呢?
要是我走在大街上,我的面孔被一个推销员的照相机记录下来,而那照片可以与某银行或信用卡公司档案上我的正面相片自动比对,这是不是很吓人?这样的话,那个推销员就可能了解我大量的底细:我的姓名、我在哪家银行存款、我住在哪儿。
如果偷偷给我照相的不是推销员,是不是很吓人?
在日益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经济格局中,信息到处流通。
迟早它会到达它的主人——或目前拥有它的任何人——能够随意处置它的地方。
对方也许是遵守道德规范的——也许。
假如说我们从恐怖分子那里——更不用说从动作电影那里——学到了一招,那就是,工具也是武器。
全球通用的信用卡和支持它们的数据库是去除商业摩擦的工具。
换句话说,它们是以让各方最省事的方式从人们那里取钱的工具。
所以,如果他们是想卖给我东西,那没什么问题。
如果对方是亚马逊,那也没问题。
但如果都不是的话,那就有问题了。
我还没有提到身份盗窃,但这肯定是朝着那方向发展的。
身份盗窃是指未经许可使用我的身份信息来行骗。
我的信息流传得越广,可以找到它的地方就越多,发生盗窃的可能性就越大。
与一个身份被盗的人相关的信息越多,身份盗窃案所造成的破坏就越大。
在我们的社会里,虽然没有人因为身份盗窃而丧命或被毁掉,身份盗窃仍是很令人担心的事情。
还有比身份盗窃更糟糕的事;通用标识符也会导致那些更糟糕的事情。
无论通用身份的前景如何,我们尚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这样一个世界:无论我身在何处,一切都可能与我有关联。
一方面,这个世界给我们提供了无可置疑的种种方便;另一方面,我们又面对着所有这些强化组合的信息(如果是合理的强化组合该多好啊)所带来的种种危险。
这种危险虽然模糊,但显然离我们很近。
我们尚不知如何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