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21-11-19
博弈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探析
赵鑫鑫,刘溢海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 摘 要:
通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提出解决方法㊂
关键词:博弈论;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2)12 0029 021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在现如今的社会,各大企业公司都对毕业生有着较高的学历要求,且这种现象日益普遍㊂许多企业存在着不断盲目追求具有高学历的人才,为社会
营造出了就业难的现象[1]
㊂另一方面,许多高校设
立的很多专业不够合理,存在着许多 不对口 现象,这些专业与社会对大学生的用人需求不挂钩㊂还有些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只是着重理论方面的学习,却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空有学历,但是没有适应社会需求的真本事
[2]

同时,许多毕业生 眼光 过高也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大多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机会期待值过
高,他们大多梦想去发达地区,在大企业㊁机构上班,导致许多规格较小的企业㊁公司迟迟招不到毕业生㊂从而使得众多毕业生为了一个好的职位进行竞争,从而错失适合自己的择业机会
[3]

总的来说,毕业生之所以就业困难是由众多因素所引起的,毕业难就业问题一方面会使得高校失去对社会输送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影响㊂因此,针对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应尽快寻找出解决方法㊂
2 博弈分析方法
博弈论是研究在利益冲突背景下,博弈现象各方寻求均衡解的理论㊂就目前而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是政府㊁用人单位㊁高校㊁学生之间的相互博弈㊂因此,就大学生的就业过程而言,这不仅是毕业生自身的行为问题,同时也是四者之间进行博弈决策的过程,以此决策出最有利于自身,且又使得这四者的决策之间的博弈达到平衡的决定[
4]
㊂3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博弈因素3.1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
现如今,许多高校的学生在他们毕业选择工作
时,大都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抱有期待,这些毕业生都期望能找到一份薪资丰厚的工作,并且希望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能够有很好的晋升空间,还能够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㊂但是与此相反,用人单位则希望以较低的薪资水平招到优秀的大学生,以此取得更高的经济利益[5]
㊂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更
倾向于招聘工作经验丰富的大学毕业生,那么,这就意味着对于大多应届毕业生来说就很难应聘到合适的岗位,但是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往往不会选择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㊂那么,博弈的最终结果就是,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不如所愿,从而使得他们不断地降低自己对企业岗位的要求,最后,规模较小的企业成了他们最终的选择[
6]
㊂3.2 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
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状况愈演愈烈,各大高校都纷纷增加了许多的 热门专业 以满足市场上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㊂但另一方面,随着学校逐渐扩大这些热门专业的招生人数,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激
烈[7]
㊂对于各大高校来说,他们只注重对学生理论课程的指导,在实践方面却不太注重相关的培养㊂而往往实践能力是大多企业招聘人才时所首要考虑的条件㊂这就使得双方产生了矛盾:①高校大多希望企业能够多吸纳一些大学生;②用人单位却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放在培养毕业生身上,他们更多的是寻找那些实践能力丰富的人才㊂
3.3 大学生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大学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关乎我国社会的安定和谐,是政府不容忽视的问题㊂当然,政府为了激励高校毕业生就业,陆续颁布了许多的优惠政策㊂然而,尽管这些优惠政策能够减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就目前来说,对于许多用人单位来说,它们所能够吸纳的工作人员及所能够支付的薪酬有限,高校毕业生对这些用人单位并不满意,反而寄希望于政府为其提供符合其预期的工作岗位,所以他们大多等待政府的救济而放弃工作;而对政府来说,政府希望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找到工作[
8]
㊂4 最佳的博弈均衡点4.1 政府方面
政府要承担好自己的责任,要发挥好本身所具
有的宏观调控职能㊂加大对高校应届毕业生们的就业市场和渠道扩大力度:①政府要为社会提供更多

92㊃2022年6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J u n e 2022
12502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
N o .12T o t a l N o .502
的就业平台及岗位;②政府应大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和薪资待遇水平,以提高人们的就业收入水平,进而激励人们努力就业;③政府要完善相关的就业及创业支持政策,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④为了激励一些企业单位招聘高校大学生,政府应该为这些公司㊁企业提供税收及信贷支持[9]㊂
4.2高校方面
高校作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为了帮助学校毕业生能够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高校就应该根据就业市场的 行情 来对专业学科进行相关的调整㊂而不是一味地只让学生 死读书 ㊂例如,高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多与公司㊁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用人需求,使得在教育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多开设一些实践操作课程,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㊁思维能力㊁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训,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有用之人㊂另一方面,很多高校都设置一些就业指导课程来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㊂但是,许多高校在就业指导教学时,并没有为学生配备专业的老师,甚至有些学校会选择让辅导员来给学生讲就业指导课㊂而这些老师更多的是为学生讲授面试技巧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却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解决办法,那么,高校为学生开设的这些就业指导课就丧失其意义,并没有切合实际的用处[10]㊂鉴于此,各大高校应该继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从而促进学生们全面了解掌握相关的就业信息,并认识到自己就业的优势㊁劣势,查漏补缺,督促学生提高自身技能,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㊂
4.3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如果设置较高的与就业岗位不相关的就业门槛要求,那么,就会把很多高校毕业生 拒之门外 ,所以一些公司㊁企业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应该对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扶持,这些用人单位不应该一味地盲目跟其他用人单位的就业门槛相攀比,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真正的需求而设定就业门槛㊂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应该盲目的以学历和专业为就业门槛,而应该善于发现挖掘那些有潜力的高校学生,同时也要为招聘进来的高校大学生创造机会,为其提供发展平台以充分挖掘这些大学毕业生的发展潜力㊂同时,也应该为这些大学生提供合理的薪资报酬,也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租房补贴等优惠措施为他们就业提供便利,使大学生在工作中感受到温馨,在工作中找到家的感觉,以促进高校大学生在企业㊁公司的长期发展[11]㊂
更重要的是,用人单位应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更多的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去实习,让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融入实践当中,使这些在校大学生在单位实习过程中加深自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以提升他们自己的就业能力[12]㊂最终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以后毕业顺利开展工作㊁更好地融入自己的工作岗位当中提供帮助㊂4.4大学生方面
在这场就业博弈中的关键一方那就是高校毕业生自身,如今,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如何使自己在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以取得就业岗位,那就需要大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13]㊂在校学生在平时就应该提早培养自己的就业意识,多多了解就业市场的信息,这样可以提前认识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存在的不足,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及时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把自己打造成用人单位所认可的人才[14]㊂同时也应该多加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之后的工作实习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㊂另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应该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遭到 碰壁 是有可能的,正因为这样,大学生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自己的抗挫能力[15]㊂
[参考文献]
[1]王丽敏.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J].职业时空,2006(12).
[2]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比
较研究[J].职教论坛,2004(1).
[3]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4]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 基层 路径的
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37(1).
[5]李迎军.大学生就业 高校的责任与对策
[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
(3).
[6]曾泽鑫.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
设的重要路径[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
28(2).
[7]赵恩.浅谈高校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对比分析
[J].东方文化周刊,2014(8).
[8]于兆玲.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与
思考[J].工会论坛,2011,17(2).
[9]张健,李霞,高韧.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J].管理科学文摘,2003(12):24-36. [10]汪群,王颖.浅谈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机
制构建[J].现代经济探讨,2001(8):44-46.
[11]张向前,黄种杰.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
博弈分析[J].经济师,2002(1):32-36. [1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3]曹殊.略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原则框架
[J].中国高教研究,1995(6):46-49. [14]李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1):
68-70.
[15]宋耕耘.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人才资
源的合理配置[J].湘潭大学学报,1997(4):
21-23.
㊃03㊃
总第502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