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_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_苏教版
教学难点:
明白得诗句的意思,体会是人身居外地想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一起来读读课题。
(齐读课题)
2、“佳”和“倍”是这一课的生字,大伙儿读得都专门准。
(点红课题中的两个字)那你明白课题的意思吗?谁来说说,“佳节”在文章中是是什么节?(指名说重阳节)“思亲”的意思是(指名说想念亲人)“倍”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加倍)
3、是呀,每到重阳节就加倍想念家乡亲人。
二、检查预习,初步明白得课题
1、大伙儿预习课文了吗?那王老师来考考大伙儿。
2、出示第一组词串:扶老携幼、头插茱萸、登高眺望、津津有味
(1)指名读,读正确
(2)指导写“幼”的部首,明白得“幼”是如何样的人?“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呀?
(3)头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一种习俗,见过茱萸吗?我们来看看(出示课件,了解茱萸)
(4)重阳节,人们也喜爱登高眺望。
那个词里面,“眺”,谁能换一个字?(明白得“眺”和“望”的意思的区别,“眺”是站在高处向远处看)(5)同学们,再读读这些词,你能感受到什么?(重阳节到了,人们专门快乐)
(6)是呀,这么欢乐,这么快乐的一个节日,人们称它为“佳节”(点课题中的“佳节”划线)
3、我们再看看这一组词串:出示西望长安、天各一方、思绪万千
(1)指名读,读正确
(2)同学们,读了这串词你有感受到了什么?(王维想念自己的亲人)(3)重阳佳节倍思亲!(点课题中的“倍思亲”划线)
4、我们一起读读课题,相信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显现刚才的那些词语。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将检查预习、明白得生字词语、揭示明白得课题全部包含其中,两组词串在意境上的对比,也让学生初次受到内心的冲击。
三、初读古诗
1、同学们,课题这句话是从哪儿来的?(学生答是王维写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讲述了王维写这首诗的通过。
3、轻轻的打开书129页,自己读读课文,读读古诗,把诗文对比起来,看看,你能读明白这首诗吗?(学生自读)
4、谁来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学生说,依照学生回答,重点说明:忆、山东、独、异乡)
异乡:别的地点是在哪儿呢?会读书的小朋友一定会从书里找到答案。
异乡是长安,什么缘故长安是异乡呢?他自己的家乡在山东。
(相机介绍“山东”是指华山以东)
诗文结合:课文里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它的意思吗?能给我们读读书上的那句话吗?
5、大伙儿能把书中的句子用来关心明白得诗意,真会学习。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想想王维的内心充满如何样的情感?(想念家乡亲人)
【设计意图】:文包诗课型的特点确实是要让学生借助文章的语句更好地明白得诗意。
这一教学设计,能够关心学生用好文中的语句,将自己对诗句的明白得阐述的更为清晰。
四、体会诗人的内心
1、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课文,体会王维的情意,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更能读明白读好这首诗。
2、请大伙儿默读课文的1——3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王维想念家乡亲人呢?把有关的词句用波浪线勾画下来。
教师巡视:同学们你自己的感受也能够用一两个简单的词句写在旁边。
3、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学生多数会到第二小节里直截了当找答案,老师追问:什么缘故是“更加呢”读读第一小节你就能读明白了。
(1)出示第一小节: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差不多两年了。
)
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15岁,就比你们大一点,两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身在一个和自己的故乡相隔千里的地点,回到家乡要走专门久专门久。
少小离家,一个15岁的青年就如此一个人孤独地在异地漂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指名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评判:我听出了王维内心的那份孤独。
我体会到了王维无依无靠的悲伤。
孤身一人、远在他乡、举目无亲,如此漂泊在外的你,内心因此会(学生接:对家乡亲人充满想念)
是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描课题的“思亲”)
过渡:这想念一直都在,从未远离。
这种想念在什么时候来得更加强烈?
(2) 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喧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津津有味地去登高游玩。
)
今天是重阳节了,你看大街上一派喧闹的景象。
你见到了什么?你呢?你听到了什么?你呢?
你瞧,一家人团圆在一起,他们笑得多快乐啊!王维,你却是?
你快看,那个小男孩儿把重阳糕送到奶奶的嘴里了!王维,你呢?
那儿,漂亮的妈妈正在为女儿戴茱萸花呢!王维,你却?
现在此刻,王维独自一人在长安城的街道上,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形,内心想的是(指名说)
佳节到,倍思亲。
(描课题中的“倍”)
谁来给我们读读这一句话?(指名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学生在强烈的鲜亮的对比中,感受到王维的孤单冷清,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想念,的确是加倍浓烈。
情境的创设,学生
逐步走进了王维的内心。
过渡:少小离家,对家的想念在重阳之际来得更加强烈。
王维不由得想到了从前:
(3)(出示:王维想,往常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眺望。
大伙儿团圆在一起,是多么让人快乐啊!)但是那快乐只能成为心底的回忆,因为(出示:现在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现在,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这确实是——天各一方。
这省略号就像长长的一声叹息,唉——从这长长的叹息中,你们读出了什么?(学生接:孤独、悲伤、难过)
谁来再给我们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句子
【设计意图】:文字、标点差不多上有温度的,老师,一定要会引领学生体察文本的热量,对文本的意蕴乐趣有着高度的敏锐。
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王维想,往常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眺望。
大伙儿团圆在一起,是多么让人快乐啊!现在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出示:现在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想念着我呢。
西望长安,同学们,你看起来看见了什么?
望眼欲穿,他们的眼里可能有泪花,凝望的眼神,包含了兄弟对我无尽的(学生接:想念)
我又何尝不想念我的兄弟们呢!
我们再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4)总结:少小离家的那天起,王维对家乡亲人就充满着想念;重阳佳节,家家欢乐团圆的情形让他的想念之情更加强烈;回想往常和家乡兄弟们在一起过节的生活,这种想念更加浓厚。
这真是(指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倍,点红。
)
【设计意图】:思亲,倍思亲,更加思亲,着层层的递进和深入,让学生不仅读明白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刻含义,更让这浓浓的思亲之情
深深地渗透进了学生的心灵。
4、(音乐起,出示古诗)因此我提起笔来写下了这首诗:
(1)同学们,让我们自己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读)
(2)让我们也做一回大诗人王维,用我们的心、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
谁先来?(指名读)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齐读)
(4)“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了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诗文划出红线)
(5)让我们记住这句话,记住这首诗,也记住他的作者,那确实是唐代诗人——王维!(板书朝代作者)
五、首尾呼应,诵读诗句
1、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两行词串,你能读出和之前不同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时的词串,学生只是粗浅的感受。
课文学完,再次去读词串,感受一定不同。
再次回味,学生会更加体会到那强烈的对比,对“倍思亲”的王维多了一份牵挂。
2、每逢佳节倍思亲,多么动情啊,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维对家乡亲人无尽想念的深情吧!(背诵中终止)
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请你回去查找资料,自己学着背两首。
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
唐王维幼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