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1.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 )
A. 孔德
B. 斯宾塞
C. 韦伯
D. 马克斯
2.“社会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 最早提出者是 ( )
A. 罗斯
B. 吉登斯
C. 米尔斯
D. 默顿
3.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 叫 ( )
A. 社会体系
B. 社会制度
C. 社会结构
D. 经济体制
4、为了完成较高层次系统所规定的工作和任务、依据一定章程、按照某种正式的手续而建立的群体, 称 ( )
A. 首属群体
B. 次属群体
C. 正式群体
D. 参照群体
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 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 称 (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6.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称 ( )
A. 社会进化
B. 社会改革
C. 社会革命
D. 社会倒退
7、阶级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劳动生产率提高, 出现了剩余产品;二是出现了 ( )
A.奴隶主 B.暴力 C.私有制 D.奴隶
8、社会学的()功能是指提示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是怎样的。

( )
A. 描述性
B. 解释性
C. 预测性
D. 规范性
9、20世纪60--70年代, 西方学者提出的分析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新理论有()
A. 依附发展论
B. 信息社会论
C. 世界体系论
D. 现代化理论
10、社会对其成员在思想意识上完全放任自流, 实际上是一种 ( )
A.社会解组 B.社会自由 C.社会失控 D.社会分化
11.确定一个社区地域范围的客观标志是()
A. 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
B. 社区经济的交流范围
C. 社区文化的影响范围
D. 社区行政区划的范围
12.一般地说, 家庭建立的基础是()
A.生产关系 B.婚姻关系 C.亲子关系 D.抚养与赡养关系
13.属于人群类别的是()
A. 游伴群
B. 消费者协会
C. 候车群
D. 工会
14.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 ( )
A. 理解角色
B. 领悟角色
C. 期望角色
D. 角色集
15.在孔德之前, ()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

(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圣西门 D.卢梭
16.研究社会的逻辑起点是 ( )
A. 社会角色
B. 社会群体
C. 社会组织
D. 社区
17、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 可将社会群体划分为()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政治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 ( )
A. 民主化
B. 多党制
C. 世俗化
D. 议会制
19、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异代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是 ( )
A. 联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残缺家庭
20、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 社会流动可分为()
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1.下列属于强制性手段的有 ( )
A. 身体惩罚
B. 精神惩罚
C. 经济处罚
D. 组织处分
E. 说服劝告
2.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的观点有 ( )
A. 互动论
B. 中心论
C. 平列论
D. 网络论
E. 特殊论
3.在韦伯看来, 科层制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 它的特征包括 ( )
A.稳定的职务等级 B.严格规定的职务权限 C.固定的薪金报酬
D.有个人自由并仅仅听命于公务上的职责 E.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4.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 ( )
A. 遗传因素
B. 制度因素
C. 自然条件
D. 环境因素
E. 生活实践
5.根据人们扮演的心理准备, 社会角色可分为 ( )
A.先赋角色 B自致角色 C.自觉的角色
D.不自觉的角色 E.规定性角色
6.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 )
A. 人口
B. 地理环境
C. 经济
D. 文化
E. 组织
7、社会行为的方式有 ( )
A. 暗示
B. 模仿
C. 竞争
D. 合作
E. 冲突
8、用特定形式的社会精神和信仰来制约生活, 使得社会按照集体生活的原则展开它的活动, 维护着社会进程的社会规范有 ( )
A.风俗 B.习惯 C.道德 D.宗教 E.法律
9、社会现代化这一系统包括有 ( )
A. 工业化和民主化
B. 城市化和科层化
C. 社会结构分化
D. 人的现代化
E. 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10、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 ( )
A. 群体目标
B. 群体规范与压力
C. 群体成员的技能
D. 群体意识
E. 群体凝聚力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共16分)
1.文化模式
2.角色冲突
3.社会分层
4.社会唯实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 共24分)
1、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
2、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3、简述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4、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 共20分)
1、试论当代中国家庭的发展变化趋势。

2、论述城市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基本模式, 您认为我国未来城市化道路最适合哪种模
式?
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1. B
2. A
3. C
4. C
5. D
6. C
7. C
8. A
9. B 10. C
11. D 12. B 13. C 14. D 15. C
16. A 17. B 18. A 19. B 20. 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1. ABCD
2. BCE
3. ABCDE
4. ADE
5. CD
6. ABCDE
7. ABCDE
8. CD
9. ABCDE 10. A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共16分)
1.文化模式:是指许多不同文化结丛有机联结而成的某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称。

2.角色冲突:是指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由于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 而引起人们某一具体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冲突。

3.社会分层: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4.社会唯实论: 是对社会本质认识的一种基本观点, 它把社会看成是超越了人类个体的客观存在物, 认为社会先于个体而存在, 并且事先规定了个人的存在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实在, 有集体意识和集体象征。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 共24分)
1、答题要点:
(1)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三方面具体作用: 思想启发、模式提供、物品采借。

2、答题要点: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生活实践。

3、答题要点: (1)经济中心作用。

(2)政治中心作用。

(3)文化中心作用。

4、答题要点:
⑴有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人口;⑵必需具有一定的地域条件;⑶要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⑷社区居民在思想意识、•心理感情上具有共同的地域观念、乡土观念和认同感。

(以上只提供答题要点, 在考试论述时必须予以展开)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 共20分)
1、答题要点:
(1)家庭规模缩小趋势。

优点(略);带来的问题(略)。

(2)家庭功能变化趋势:消费功能加强;生、抚功能提高;精神生活功能增强;事业功能扩大。

(3)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于现代化。

2、⑴指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量逐步增加, 农村居民点和农业人口则相应减少;⑵指
城市的空间分布由一个独立的状况转化为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的城市网络状况或城市带;⑶居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社会心理都逐渐具有城市的特点。

根据城市化规模和结构状况, 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小城镇模式、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大中小城市相结合模式。

根据城市化区域发展状况, 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模式、城市化为主导的模式、“双高”型模式。

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同步城市化模式、过度城市化模式、滞后城市化模式和逆城市化模式。

根据城市化的空间关系, 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集中型城市化模式和分散型城市化模式。

根据城市化的表现形式, 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隐性城镇化模式和显性城镇化模式。

根据城市化的主导力,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原始自发型城市化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城市化模式。

根据城市化的结构层次, 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继续城市化模式、延伸城市化模式、递进城市化模式和跟踪城市化模式。

(考生在回答中国城市化模式选择问题时, 只有就以上某一种分类模式作出分析就可以了, 具体分析略)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 《原强》
B. 《群学肄言》
C. 《社会学原理》
D. 《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 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 符号
B. 规范
C. 礼俗
D. 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 偶发群体
B. 社会类属
C. 次属群体
D. 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 博物馆
B. 图书馆
C. 俱乐部
D. 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 水平流动
B. 向下流动
C. 向上流动
D. 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
B. 心理的需要
C. 生理的需要
D.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 社会成员心理
B. 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 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
D. 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 偶婚制家庭
B. 伙婚制家庭
C. 普那路亚家庭
D. 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 巴纳德
B. 涂尔干
C. 科塞
D. 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 文化元素
B. 文化集丛
C. 文化模式
D. 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 实证主义
B. 非实证主义
C. 历史唯物主义
D. 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 社会动力学
B. 社会静力学
C. 社会进化论
D. 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 主动性
B. 自觉性
C. 互动性
D. 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 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 利益
B. 需求
C. 生产
D. 阶级
17、人类生活中, 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 )
A. 组织的目标
B. 权力的划分
C. 组织的结构
D. 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 )
A. 经济生活
B. 社会化
C. 社会控制
D. 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
A. 生产关系
B. 社会关系
C. 组织
D. 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
A. 速度日趋加快
B. 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C. 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D. 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
E. 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 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
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3.文化的空间结构包括 ( )
A. 文化区
B. 文化区域
C. 文化圈
D. 边际文化
E. 多元文化
4.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 ( )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广泛性
D. 应用性
E. 多样性
5.下列有关社会唯名论正确的是()
A. 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
B. 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
C. 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D. 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研究对象
E. 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
6.文化交流包括()
A. 文化接触
B. 文化冲突
C. 文化采借
D. 文化移植
E. 文化融合
7、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
A. 适应环境
B. 实现目标
C. 统一内部
D. 维持价值
E. 更新价值
8、宏观社会控制包挂哪些方面的控制()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意识形态
E. 心理
9、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 ( )
A. 孔德
B. 斯宾塞
C. 涂尔干
D. 韦伯
E. 马克思
10、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
A. 技能社会化
B. 政治社会化
C. 行为社会化
D. 性别角色社会化
E. 文化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共16分)
1.组织结构
2.制度化控制
3.社会现代化
4.社会问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 共24分)
1.为什么说, 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3、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及其功能分析。

4、简述文化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 共20分)
1、正向社会化与负向社会化简论。

2、试论社会现代化与“全盘西化”。

试题二答案(需要等待)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 共24分)
1.生产关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 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与当时生产力发
展状况相适应的社会关系, 从本质上讲, 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1)生产关系作为特定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形式, 只能建立在特定的生产力基础之上, 反映的是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因而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不仅制约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而且决定它们的性质, 乃至决
定整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3)生产关系影响和决定个人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状态。

2.社会舆论控制是众多社会成员对某一特殊事件所抱的态度和所持意见的一致性反映, 亦即是一种公意。

它在非正式控制中表现最为突出: (1)社会舆论流行迅速, 范围广, 对当事人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

借助于大众传媒, 其控制作用更强。

(2)事实上, 任何习俗控制、道德控制等都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舆论控制来实现的。

因此,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

3.非正式结构的意义: 它是指组织内部的成员以共同的观点、爱好、僧感为基础, 自发形成的一种群体结构。

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 为了满足个人从组织中得不到的需要, 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组织成员自觉自愿形成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结构有正、负功能, 其功能为: (1)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

(2)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社会控制和沟通形式。

(3)能及时解决正式结构的失调现象。

(4)能成为组织改革的积极的能力和维护社会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

4.⑴人为性;⑵后天习得性;⑶共享性;⑷动态连续性;⑸共同性;⑹多样性。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 共20分)
1、答案要点:
(1)定义: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

负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

(2)传统社会的个体社会化主要是正向社会化;而在现代社会,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向社会化。

这种变化的原因:社会的变迁。

传统社会生产力落后, 科学文化水平低, 知识更新慢;现代社会科技进步, 信息传递快, 青年人反应敏锐, 接受及时。

(3)这种变化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 青年文化将对成人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4)当前我国双向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 青少年不容易接受老一代人的教化;另一方面, 老一代人也不容易受青年一代的影响。

表现为代沟问题。

2、答案要点:
(1)现代化首先在西方国家启动, “现代化”与“西化”出现巧合。

社会趋同论的观点认为现代化即“全盘西化”。

(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应该而且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3)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文化传统不同 (展开);现实条件不同 (展开)。

(4)许多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 给本国的现代化带来极大的损害。

我们要吸取教训,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 共24分)
1. 社会交往
2. 社会化
3. 社会变迁
4. 社会控制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 共40分)
1. 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2.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3. 社会工作的功能。

4. 五德终始说。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 共20分)
科层制的内容、功能及评述。

试题三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 共24分)
1. 社会交往: 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2. 社会化: 是指一个从出生, 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 经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 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 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 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3. 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 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4.社会控制:是指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 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 共40分)
1. 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答: 人际关系是个人之间交往形成的关系, 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它具有直接性和情感性两个特点。

人际关系交往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 需求的互补性、态度的类似性、距离的远近和交往频率。

另外,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受交往双方诚意、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与合作及双方在交往中都得到满足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2.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 (1)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 拥有一批能够为实现社会组织的目标做出贡献的成员是其第一要素;
(2)固定的目标, 对内是团结、联合其成员共同奋斗的旗帜, 对外反映了该组织社会位置及职能;
(3)规范性的章程, 其指导着组织成员行为、规范其活动, 使组织成员协调一致, 由组织的性质、目标、任务等构成;
(4)权威的领导体系, 对组织活动进行有效指挥、监督;
(5)必要的物质设备, 这是组织开展活动达到目标的物质条件。

3. 社会工作的功能。

答: 第一, 解决实际困难, 保障个人生活。

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群体的。

通过向受助者提供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帮助, 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保障他们的生活。

第二, 挖掘潜能, 促进其发展。

注重调动受助者的潜能, 促进其发展。

第三, 发扬互助精神, 促进社会整合。

第四, 化解社会问题, 维持社会稳定。

4. 五德终始说。

答:五德终始说是由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邹衍提出的。

这种理论认为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发展是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建立, 都体现了五行中某一势力的统治地位。

这种理论揭示了历史是变化的, 且有必然的趋势, 但却把历史理解为一种循环的过程, 陷入了历史的宿命论。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 共20分)
科层制的内容、功能及评述。

答: 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 (1)内部分工, 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2)职位分等, 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3)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

(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 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 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 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 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来讲是一种进步。

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 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科层制的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

但是, 韦伯的科层制是不现实的, 而是纯粹理想型的, 实际上, 社会组织的环境与加入组织的成员都在不断变化, 预先的详细规定往往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 从而束缚了人的积极性, 影响组织效率。

由此看开, 科层制一方面具有提高组织效率的功能;另一方面又产生降低组织效率的负功能。

这就要求尽量发挥其功能而避免其负功能, 即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制定规则来促进组织运行, 但又不造成对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