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中E处在元朝时应为()
A.宣政院辖地B.中书省辖地
C.西南行省D.西藏行省
2.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应监”、“艾监”等称呼。

在西周王朝的政治体制中,监是由王朝中央派出,负责监督地方的特殊官员。

下列官职(或机构)的职能与西周的“监”最为接近的是()
A.汉武帝时的刺史B.唐代的门下省
C.宋代的通判D.明朝的内阁
3.下列宋代官职中,体现地方分权的可能是()
A.三司使B.参知政事
C.枢密使D.通判
4.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

可见,唐都长安()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5.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6.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很多以历史事件为题材,下图就是著名的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请问画中唐太宗接见的使者来自于()
A.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7.据记载,唐代中后期,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卖油的油坊,延寿坊有鬻金银珠玉者等。

这表
明()
A.唐朝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坊市格局
C.当时城市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D.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8.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苏富比由2011年4月1日至8日将推出3,600件书画,瓷器及珠宝等珍品,总估价达27
亿元。

其中一件珐琅彩“锦鸡花石”图胆瓶,预料成交价超过1.8亿元。

你认为这只碗最可能是哪个朝代的()A.宋B.元C.唐D.清
9.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

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10.明代福州的绸丝、漳州的纱绢、漳泉的糖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蒲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
不可计”,但“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手工业技术发展相对均衡
B.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C.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D.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11.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

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12.中国古代文献记述:“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

五里则建屋三间,四面置榻,以为聚墟之所。

”下列
对“墟”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古代村民定时集会的场所
B.明清时期大商人聚集的会馆
C.官府设置和管理的农村集市
D.农村兴起定时而聚的贸易市场
13.某道观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共同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放在道观中同等地位一同祭祀。

这主要是因为
朱熹()
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B.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
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14.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15.“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16.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己不完整
17.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核心内容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18.到1912年,各种政党纷纷建立,各种政纲、政见竞相宣示。

据统计,当时政党政团数目高达312个,可谓社团迭现、政党林立,蔚为大观,随即喧闹一时,匆匆画上句号。

上述材料意在表明()
A.辛亥革命引发中国社会巨变B.袁世凯制造“宋案”影响恶劣
C.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失败D.中国社会结构复杂难以现代化
19.1927年成立的国民政府,鉴于上海政治、经济上的重要地位,把上海辟为“特别市”,不久又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城市规划,称为“大上海计划”。

这个计划最后被迫中断,其根本原因是()
A.政府财政困难B.国内社会动荡
C.日本全面侵华D.国共内战爆发
20.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

……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立国B.人民主权
C.以法治国D.君主立宪
2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
A.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
B.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2.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

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

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人才的匮乏
23.《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也像所有其他
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

”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2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毛
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B.坚持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C.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D.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25.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①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③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④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6.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
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

”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变革思潮
C.全盘西化思潮D.民主主义思潮
27.“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
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28.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成立于民国十三年二月,办公地点在今南昌路180号,至民国十五年一月停止活动。


部由胡汉民、汪精卫、叶楚伧为常务委员,毛泽东、恽代英等分任秘书。

下列活动与该组织无关的是()
A.负责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党务
B.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C.组织工农群众迎接北伐军进上海
D.举行追悼列宁、孙中山逝世活动
29.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建
30.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文中“中年、
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A.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31.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以下史实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②抗日战争的胜利
③人民解放战争
④社会主义改造⑤改革开放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32.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

”由此推断出该段历史属于()
A.抗日战争时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3.1943年1月,国民政府通过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大西洋宪章》的签订
C.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D.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
34.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3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
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6.“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

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3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38.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

”毛泽东提出了“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建立新中国后必须与社会主义苏联结盟
B.首次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C.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理论准备
D.打消民主人士中尚存的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39.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陈云曾发表讲话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

适应和
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

”与陈云的观点相适应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0.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
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

”该评论()
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
C.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
D.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41.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主
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


材料一: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

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1938年1月16日《声明》
材料二: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

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

然而,如该
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

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

——1938年11月3日《声明》
材料三: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

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

……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

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声明》
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日本发表的声明背景与主要目的。

(2)与材料一比,材料二中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增添了什么新花样?。

蒋介石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不断改变的方针为什么始终抗战?
二、综合题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工业化道路
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

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
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
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具体表现在: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

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请结合国内外因素综合分析1936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2)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中E处在元朝时应为()
A.宣政院辖地B.中书省辖地
C.西南行省D.西藏行省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读图能力。

E处是西藏,元朝在此处设置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该地区。

2.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应监”、“艾监”等称呼。

在西周王朝的政治体制中,监是由王朝中央派出,负责监督地方的特殊官员。

下列官职(或机构)的职能与西周的“监”最为接近的是()
A.汉武帝时的刺史B.唐代的门下省
C.宋代的通判D.明朝的内阁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材料“监是由王朝中央派出,负责监督地方的特殊官员”可知“监”是监察官员。

汉武帝时实
行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设刺史监察地方,所以选A。

3.下列宋代官职中,体现地方分权的可能是()
A.三司使B.参知政事
C.枢密使D.通判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A、B、C是宋代中央分权的措施,分割的是宰相的财权、行政权和军权。

宋初,为了加强对地
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

故选D项。

4.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

可见,唐都长安()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

依据所学,唐代的时候,市与坊是分开的,有时间的严格限制,政府严格监管,故A、B错误,排除;材料“……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说明当时市场专
业化明显,故D符合题意;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与史实不符。

所以应选D。

5.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市的启闭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北宋之后打破坊市的时、空界限,草市、夜市才兴起繁荣。

6.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很多以历史事件为题材,下图就是著名的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请问画中唐太宗接见
的使者来自于()
A.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故选B。

7.据记载,唐代中后期,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卖油的油坊,延寿坊有鬻金银珠玉者等。

这表
明()
A.唐朝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坊市格局
C.当时城市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D.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试题解析:材料“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卖油的油坊,延寿坊有鬻金银珠玉者等”反映
出了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坊市格局的限制,故B正确;A错误,宋朝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排除;C错误,当时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答案与史实不符,排除。

8.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苏富比由2011年4月1日至8日将推出3,600件书画,瓷器及珠宝等珍品,总估价达27
亿元。

其中一件珐琅彩“锦鸡花石”图胆瓶,预料成交价超过1.8亿元。

你认为这只碗最可能是哪个朝代的()A.宋B.元C.唐D.清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珐琅彩在清朝开始出现,故选D。

宋代产生了我国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反映了制瓷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元代出现了彩瓷;唐代制瓷业成为了独立的生产部门。

9.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

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北宋的时候北宋五子集中在黄河流域,明朝儒学家主要集中到长江中下游,其原因在于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转移完成,大部分的仁人志士移到了南方,故选C。

10.明代福州的绸丝、漳州的纱绢、漳泉的糖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蒲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但“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手工业技术发展相对均衡
B.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C.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D.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由材料“明代福州的绸丝、漳州的纱绢、漳泉的糖……
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但“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可知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所以应选C。

11.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

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